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考虑到可能的危害才将嫪毐献给赵姬,但因恋权导致自尽身亡

吕不韦考虑到可能的危害才将嫪毐献给赵姬,但因恋权导致自尽身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67 更新时间:2024/2/29 21:43:37

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还是个未成年,朝政大权一直由赵太后和吕不韦掌控,但是随着秦始皇日渐长大,逐渐开始接触政事,其非常的才干必然会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这些有心人里就有吕不韦。

作为一个商人,吕不韦必然明白要做出取舍,战国时代还没有后世那样森严的礼教,历来的君王可能会容忍自己的母亲有内宠,比如秦昭襄王就对秦宣太后养内宠这方面非常宽容,但绝不会容忍外臣与自己的母亲有这种瓜葛。而且这种瓜葛的存在还侵犯到了他的王权。

所以吕不韦必须寻找退路。

但是对于吕不韦来说,又不愿意就这样完全放弃与赵太后的勾连,那么怎么办呢?不能亲身上阵,就只能找个替代物,这个时候,嫪毐就出现了。

[var1]

嫪毐与赵姬

一来,嫪毐安抚了赵太后,让她不至于对吕不韦与她断绝关系这件事愤怒。二来,嫪毐作为一个出头的椽子,也能拉一把仇恨值和注意力。

嫪毐不是随便选出来的,而是经过吕不韦精心的挑选。而后来嫪毐的一系列愚蠢又嚣张的作为显然也在吕不韦的意料中。

值得关注的是嫪毐的身份。

《史记》中有二处提到秦始皇的生父是不是吕不韦这件事时,分别记载了矛盾的说法,前面说是异人所生,后来又记载说吕不韦送出赵姬时已有身孕。所以两个说法并存在史记中,自相矛盾,对于严谨的司马迁来说,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故意保留下来,以达到批判秦始皇的目的。

最主要的是秦始皇可能是吕不韦亲生的以及嫪毐的绝活表演在《战国策》中却没有留下一句蛛丝马迹,要知道,列国骂暴秦,应该比司马迁更黑才对。

还有另外一点也争议颇大。就是嫪毐本来就不像一个人名,这么奇怪的名字,也是令人费解。《说文解字》表述得简单粗暴:“毐,士之无行者。”也就是没品行的士人。谁会用这个字当名字呢?而嫪作为姓也好,名也好,在字典里已经仅仅专指嫪毐了,再无姓嫪之人了。显然,这肯定不是一个古姓。

[var1]

秦穆公

《百家姓》里倒是有一个字形接近的缪姓,秦穆公谥号为“缪”,他有庶子以他的谥号为姓,世代传为缪姓。所以如果姓“缪”,倒可能说得通,因为“缪”其实是秦国的王族姓,既然也是王族,想造反取代秦王也就有可能了。但是“缪”跟“嫪”其实根本不是同一个字,如果古人粗心写错一次还可以理解,但是所有的史料全部写错,还是不太可能。

也有人认为嫪毐是在死后被赐的名字?真名已经不详了。但也只能是猜想,没有半个字的历史记录来证明,中国史书对于死后的谥号一般记载得很详细,如果真有赐名这件事,几乎不可能漏笔。所以觉得最大的可能性是:嫪毐是音译名,他本不是华夏族!

此时秦国朝堂上是什么形势?

秦始皇的亲祖母夏太后已经薨了,后宫中剩下华阳太后和赵太后两足鼎立,而华阳太后姓芈,是楚国贵族,而秦国此时的高官中有众多的楚人,包括后来秦始皇的两个相国昌平君昌文君

华阳太后才是一个真正具有政治智慧的女人。

从后来的史实看,华阳太后应该和秦始皇达成了政治联盟,而他的母亲赵太后却站到了自己的亲儿子对立面,这是因为愚昧和短视?或被嫪毐迷惑?或权力的滋味太美好不想放手?也许各种原因兼而有之。

[var1]

秦始皇

反正这些都阻碍不了秦始皇收回权力的步伐。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这么大的权力在手,果不其然,嫪毐就膨胀了起来。

秦始皇对付嫪毐及其赵太后的整个的过程,与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极为相似。

郑伯对自己被母亲溺爱和支持的弟弟共叔段争权夺利,扩充势力的事实视而不见,不光不加以制止,反而纵容包庇,等共叔段势力发展的差不多了,终于起兵夺位的时候,郑伯轻松地就把共叔段一举拿下。

《史记》中记载,果不其然,被封侯没几年的嫪毐反了:“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当然,这些不成气候的乱兵也很快就被秦始皇残酷地镇压,“车裂以徇,灭其宗。”把嫪毐还有跟随他的二十个官员五马分尸后游街示众,还诛灭了他们的宗族。

[var1]

吕不韦

吕不韦虽然对形势判断得非常准确,但是,对权力的恋栈让他没有及时抽身,反而因为嫪毐反叛这件事被牵连,很快就被免去了相国的职位,随后在流放途中自尽。

可以说,从秦始皇稍微露出锋芒的时候,吕不韦就已经做出了种种应对,不得不说是个很精明的人,然而他遇到的是秦始皇,所以最终还是必须付出代价。

更多文章

  • 吕不韦并无将怀孕之妾献给异人的动机,秦始皇应确为庄襄王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异人,秦国吕不韦之死,秦始皇和异人的关系

    关于秦始皇生父之谜,根源在于司马迁的记载冲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正史中的地位极高,但也正因如此,由于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和《吕不韦列传》中不同的记载,导致秦始皇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史记·秦始皇本纪》开篇便写道:“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

  • 吕不韦发现异人后先找到华阳夫人的弟弟,使其牵线进行游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不韦传奇华阳夫人,异人见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与异人的关系

    司马贞概括得很精要:“不韦钓奇,委质子楚。华阳立嗣,邯郸献女。及封河南,乃号仲父。徙蜀惩谤,悬金作语。筹策既成,富贵斯取。”在吕不韦丰富而曲折的生涯中,有一段经历是他从经商到走上政治舞台的转折点,也是他获得政治成就的起点,这一段经历就是通过与华阳夫人的联络而让异人成了华阳夫人与安国君的“嫡嗣”,实现

  • 六国为避免被秦国吞并曾做出很多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一统六国的过程,最终秦国能吞并六国吗,秦国如何吞并六国的

    那么六国为了求存做出了哪些努力?合纵抗秦长平之战后,赵国四十万精锐被秦国坑杀。此时,山东六国更无一国在军事上能够与秦国对抗。但是,就实力来说,只要联合起来,仍然有战胜秦国的可能。邯郸保卫战中,赵、魏、楚三国联军在邯郸城下,不仅大败秦军,还迫使秦将郑安平率领两万秦军投降。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秦

  • 大夫文种被越王勾践赐死,范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蠡给文种留下七句话,范蠡劝文种离开勾践原话,文种和范蠡到越国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看了之后,称病不朝,于是被起了疑心的勾践赐剑自杀。对于越王勾践无故诛杀功臣文种,以及范蠡表现的功成身退、独善其身,后世普遍的看法都是认同范蠡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及鄙视越王勾践的刻薄寡恩,并为文种惋惜。然而,笔者细细推究事件的演变过程,得出的结论却是——文种之

  • 成有根本,败有源头,战国七雄成败根源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七雄基础知识大全,战国七雄必背知识,战国七雄强大的原因

    [var1]春秋战国时代最大的胜利者可以说就是秦国,这个国家是最后一统六国的诸侯国,它带给中国历史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出现,中国的历史才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实际上让整个中原地区的文明摆脱纷乱复杂化发展的根本就是秦国的统一。从前,人们总以为中原地区的地域性差异不足以让文化发展多样化,不

  • 春秋时最滑稽的勇将,主动请缨差点被处死,告黑状又被关了三个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十大名将评价,春秋时期的五虎将,春秋打仗最厉害的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同时天下也人才辈出。单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猛人就数不胜数。在春秋时期,曾经有一位非常滑稽的勇将,出身高贵却没上过战场,一次主动请缨还差点被处死,后来跑到国君面前告黑状又被关了3个月。公元前573年2月,14岁的公子周在人们的拥戴下成为了晋国的国君晋悼公

  • 历史那些事儿,燕国的名相与名将,战国七雄弱小者难得的精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时期的燕国七雄,战国时期燕国武将有哪些,战国时期燕国十大名将

    [var1] 1:郭隗,战国中期燕国人。燕国大臣、贤者。燕王哙七年(前314),齐宣王攻破燕国,哙被杀。赵武灵王闻燕国内乱,将燕王哙的庶子职从韩国送回燕国。燕昭王元年(前311),职被燕人拥立为王,称燕昭王。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使昭王广纳社会贤

  • 历史上的楚国,究竟有多少个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楚国七个都城都是哪里,云梦县是楚国都城吗,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楚国

    [var1] 而且,史料上,也有明确记载,说寿春这个地方,在古代,就是区域性的中心,如今,进入寿县,依然能感受到楚文化气息的存在! 但是,多年前,我去湖北荆州的时候,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说:我们荆州,才是楚国的故都,前前后后,有400多年之久,而且,楚国最兴旺的时候,都城就在我们荆州。 那么,问题来了,

  • 南宋名将吕文德为何大骂孔子?真相令人辛酸,文人外行领兵欺负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文德贾侍郎与郭夫人,董老爹吕文德,襄阳吕文德书房

    //i1.go2yd.com/image.php?url=0PWCmgPm9M军人的价值需要社会的关切、支持与认同,社会对其认可程度直接影响着军队的士气。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使得将领地位低贱没有自豪感,朝廷对武将的防范使得将领缺乏信任感与安全感。“强干弱枝”、“文臣掌兵”是宋代祖宗家法的产物,对消除武

  • 功如丘山名传后世,说的是商鞅,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功绩简介,商鞅历史功绩有哪些,商鞅的功绩和结果给人哪些启发

    [var1] 他离开秦国到了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任而打败了魏军,不肯接收他。商君想跑到别的诸侯国,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如此强大,它的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回秦国是不行的。”于是把商君送入秦境。商君重新回到秦国后,跑到他的封地商邑,与部属一起发动邑兵,向北攻打郑邑。秦国出兵攻打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