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最可怜的皇后,生性善良因无子被废,在《大明风华》中被黑化

明朝最可怜的皇后,生性善良因无子被废,在《大明风华》中被黑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712 更新时间:2023/12/6 8:41:47

在历史热播大剧《大明风华》中,“女二号”胡善祥被塑造为一个阴险毒辣的坏女人形象,不仅与汉王狼狈为奸,而且还嫉妒、陷害姐姐孙若微,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发指。其实,胡善祥在史上确有其人,不过她的真实形象却跟影视剧中完全相反。那么,历史上的胡善祥究竟是个怎样传奇的女性?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胡善祥,山东济宁人,锦衣卫百户胡荣第三女。根据胡善祥的墓志铭记载,她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彼时,明成祖朱棣刚刚篡夺皇位,胡荣便因事被罢官,结果在返乡途中暂居斗门桥官舍时,曾梦到元冠羽衣神跟他讲,不久胡家将要诞下贵人。胡荣梦醒后将信将疑,结果次日便迎来自己的第三个女儿胡善祥(详情见《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墓志铭》)。

历史的胡善祥,并非景清的女儿

跟家中其他的姐妹不同,胡善祥天生便举止高雅、气质不凡,曾经有十几位相士为她相面,都极力夸赞她面相极好,将来必能大富大贵。胡荣因此甚是惊异,并对胡善祥格外看重(“有十数者云此女当大贵,不可言。荣心异之。”引文同上)。随着胡善祥日渐长大,她的名声也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并引起州郡长官的注意。

因此,当明成祖为太孙朱瞻基选妃时,济宁知府便将胡善祥推荐上去。说来也巧,在众多千娇百媚的秀女当中,明成祖一眼便挑中气质不凡的胡善祥,认为她面相极好,将来必定能成为一代贤后。就这样,年仅16岁的胡善祥入宫,成了朱瞻基的正妻,时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8年后,朱瞻基继位为帝(明宣宗),胡善祥则由太子妃晋升为皇后。

朱棣亲自为孙儿朱瞻基选定胡善祥为妻

对于帝国的形象来讲,胡善祥绝对是皇后的最佳人选,因为她不仅忠厚善良、天性贞一,而且举止庄重、无媚顺态,是一位近乎完美的六宫之主。由此来看,朱棣当年没有看走眼,确实为孙子选择了一个好媳妇。但是,外人眼中的好,未必就是明宣宗眼中的好,胡善祥完美的个人形象固然带给他充足的面子,但比这更多的,则是更多的压力与不甘。

原来,明宣宗最爱的女人并非胡善祥,而是早于她入宫的孙贵妃。孙氏不仅美艳绝伦,而且与朱瞻基从小朝夕相处,感情非常深厚。早在迎娶胡善祥之前,朱瞻基便与孙氏立下誓言,将来一定会立她为正妻。然而在册妃典礼上,明成祖却“横插一腿”,硬生生的把胡善祥立为皇孙的正妻,朱瞻基虽然不敢违逆祖父的意志,但心中却一直不甘。

朱瞻基其实并不喜欢胡善祥

明宣宗因为笃爱孙氏,所以在登基之后便册立她为贵妃,并破例赐予她金册、宝印(根据宫廷礼制,只有皇后能享受如此待遇)。不仅如此,明宣宗在宫中还独宠孙贵妃,跟她相处的时间明显多于其他妃嫔,甚至连胡皇后都不及她受宠。要说孙贵妃的命也真是够好,在明宣宗登基后不久,便为他生下长子朱祁镇,由此令皇帝欣喜不已。

反观胡皇后,虽然一直很努力,但最终却只生下两位公主而非皇子,这让她的地位顿时变得尴尬起来。要知道,女人要想在宫中赢得“出头天”,除了必须获得皇帝的恩宠外,至少生下一位皇子同样也是必要条件,否则即使她贵为皇后,也难以永保尊荣。很不幸,胡善祥在这项“事业”上完败。

孙贵妃取代胡善祥成为皇后

除了没能为皇帝诞下男嗣外,胡善祥过于严肃、正派的形象,也让明宣宗对她甚是不满。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在孙贵妃的蛊惑下,不顾重臣张辅、蹇义、夏元吉、杨士奇、杨荣等人的劝谏,以胡皇后无子、身体多病为由,命令她“主动”上表辞去皇后的位子,随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胡善祥被废后心灰意冷,索性搬离皇宫并出家,在长安宫做了道姑。

胡皇后没有任何过错便被废黜,一时间朝野为之失望,为她叫冤鸣不平者甚多,其中便包括婆母张太后(诚孝张皇后)。虽然胡善祥出家为道姑,但张太后依然十分挂念这位贤惠的儿媳,时不时地将她招进宫中嘘寒问暖。不仅如此,每逢宫内举行盛大宴会时,张太后便故意将胡善祥的位子摆在孙皇后之上,由此让后者深感不快(详情见《明史·列传一》)。

诚孝皇后张氏的历史画像

正是因为有张太后无微不至的关怀,胡善祥才获得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并顽强地活过宣宗,活到英宗朱祁镇在位时。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薨逝,胡善祥失去最后的“精神支柱”,身体便迅速地垮了下来。次年(1443年),胡善祥因哀伤过度去世,终年42岁。胡善祥死后,朝廷以嫔御之礼将其葬于金山,直到20年后,才重新恢复她的皇后称号。

史料来源:《明史》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中的柴进,在朝廷有免死金牌,为什么上了梁山后却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水浒传柴进怎么上的梁山,柴进上梁山前经历,柴进为什么有免死金牌

    没想到却给自己带来了大祸,柴进的叔叔柴皇城家里的花园,被高唐州知府的妻舅殷天锡抢占,李逵陪柴进一起去处理,结果李逵一怒之下打死了殷天锡。柴进让李逵逃走,他以为自己有丹书铁券,高廉不敢把他怎么样。谁知道,高廉以“抗拒官府”的罪名将柴进打了个半死,投入了死囚牢。后来宋江亲自带了二十多个头领,又找来公孙胜

  • 水浒传中,为什么宋江不敢惹鲁智深和公孙胜?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鲁智深与宋江对比,宋江为啥要害鲁智深,宋江和鲁智深关系好吗

    宋江不论在武功和智谋方面,没有过硬的本领。虽然靠假仁假义,收买人心,在晁盖归天后窃得寨主之位。但其中也只有花荣拿得出手;李逵则武功平平,心智欠缺,匹夫之勇而已!至于吴用,是元老派中投降过来的,并没真心归附。当时,梁山派系复杂。除了宋江派系,还有最早占据梁山的原始派系(林冲为首);真正使梁山形成規模的

  • 水浒传如果宋江死了,谁会成为梁山新的首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突然死亡,如果情况紧急,那肯定是卢俊义临时名义上承担首领职责,因为本身卢俊义就是副寨主,这个义不容辞。但是卢俊义本身领导能力有限,发号施令应该是吴用全权负责。在卢俊义石秀被困大名府,宋江因背疮无法领兵的时候,就是吴用单独领兵出征,指挥若定,成功将卢俊义和石秀救出。这次出征显示了吴用除了会害人之外

  • 此人因说错话要被朱元璋杀头,拼命想出一计脱险,知道的人都想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佳姐说历史朱元璋,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朱元璋免费高清完整版

    明太祖朱元璋生性多疑、果于杀戮,在他手底下做官需要怀揣十二万分小心,稍有不慎,轻则在朝堂上被打屁股,重则被杀头灭族,结局都没得好。出于避祸就福的天性,闯祸的臣子们大都想尽办法求生,而所用的手段却各不相同,其中以监察御史袁凯的策略最奇葩,也最“重口味”。那么袁凯用了什么办法来求生呢?他最终能否达到目的

  • 水浒故事:双鞭将擒敌,霹雳火暴击,宋江第二次摆九宫八卦阵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水浒传宋江排九宫八卦阵,水浒传宋江故事带图,水浒中的双鞭是谁

    这让兀颜光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的儿子兀颜延寿从小受到父亲的培养,已经长成一名出色的战将,因此他主动请令担当先锋官,兀颜光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儿子,增长些经验,另一方面更是相信自己这位虎父无犬子,自然同意,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宋江很快就得到消息,立刻作迎敌准备,梁山好汉在进攻上当然是充分展示自身的神

  • 北宋最牛将领:屡次违反圣令,皇帝却不敢杀,还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北宋十大隐藏名将,北宋四大猛将谁最厉害

    在北宋初期,赵匡胤夺得中原政权之后,在宋朝周围围绕着的,还有大大小小将近十个政权,在太祖,太宗两朝都被一一的攻破而降服于大宋。宋太宗时期,还进行了两次北伐,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在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进行了第一次北伐战争,在高粱河兵败之后,辽军南侵,与宋军在满城会战。太宗命各个将领进行布阵

  • 将清明上河图放大,看出一尴尬场景,树下睡觉小伙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明上河图隐藏秘密,清明上河图上的隐藏小细节,在清明上河图中最可能看到的事情

    中国发展至今,更换了许多朝代。其中,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代表的一项工艺。所以,如今我们的博物馆中放置着许多知名的瓷器与画作等一系列物品。说起画作,就不得不提《清明上河图》,它出自宋朝最繁荣的时期,作者是宋朝著名画家张择端。想必大家都知道,一幅画作的诞生是作者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而这幅《清明上河图》更是将人

  • 假如朱元璋迁都成功,或许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满清铁骑很难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多数人应该听过“天子守国门”这句话,这是朱棣迁都之后才有的事情,在这之前,明朝的都城是南京,据说当时在选择哪里定都时,朝臣们一直争论不休。明朝建立前,朱元璋并不知道将哪里定为国都才好,当时元朝的残余势力在北方很猖獗,江南相对而言,经济基础要比北方好很多,朱元璋经过反复思考就将大明的国都定为了南京。在

  • 朱元璋带儿子拜师,老师: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的回答堪称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拜师三个建议,朱元璋拜师完整版视频,朱元璋是怎么教育儿子的

    给儿子“找老师”他深知言传身教的道理,多次亲自给儿子们上课,教授他们政治和军事上的知识,还时不时让皇子亲自带兵“演习”。可涉及到文化课,朱元璋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在培养长子朱标时,他决定找一个学问渊博的人来做老师。身边有能力的文臣却寥寥无几,因此朱元璋也在想办法招徕谋士。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两人,一个是

  • 金军围困开封时宋朝为求和挖地三尺,甚至以人抵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金军入侵宋朝的反击,宋朝金军南侵详细资料,北宋第一次开封保卫战

    金军二度南下围困开封,朝廷为求和挖地三尺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八月,金国以张觉事变为由南下攻宋,并于次年初渡过黄河,包围北宋都城汴京,虽因汴京守御使李纲拼死抵抗而未能破城,但还是成功迫使宋廷赔偿大量金银,并以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并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然而,令北宋朝廷没有想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