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就真的比不上孙权?太监干政、外戚专权为什么在魏国都不见了

曹丕就真的比不上孙权?太监干政、外戚专权为什么在魏国都不见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57 更新时间:2024/2/12 17:12:29

别看这些二代没有父辈那么出名,表现的也都可圈可点,比如刘璋的接班就堪称

官二代接班的典范

[var1]

曹丕的风评似乎一直不高

三国志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总结就是文学素养很高,但是不够大度、志向太小,离古代的贤主还差得远。

曹丕的确心眼小了点,这个等后面写曹丕小传的时候会重点介绍。

在魏蜀吴三国的交锋中,他的确也浪费了一次极佳的机会,但是作为皇帝,他其实做的很不错,

对于皇权的六大威胁(皇族,外戚,太监,权臣,割据,游民)曹丕其实处理的非常完美。

接下来我们还是通过图形的方式来更好的理解曹丕的施政手段。

[var1]

1、皇族

魏国全境星罗棋布的分散着无数曹氏藩王,曹丕就有二十几个弟弟,这些人包括曹植在内大多晋爵为王,拥有自己的藩国。

但曹丕因为早年那场令他身心俱疲的世子之争,对兄弟们心存极深芥蒂。

曹丕先后颁布了多道禁令限制藩王权力,如:

藩王之间不得沟通交流;

未经允许不得进京;

不得拥有军队;

不得干预政事;

同时还在各藩国安插官吏监视藩王的一举一动。

所以魏国的藩王名头虽然响亮,但政治地位实则极低。

曹操所有儿子中最具武略的曹彰在进京朝觐后突然暴毙,世人盛传他其实就是被曹丕所为。

有人可能不相信,这里再说一个曹洪的事。

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当时谯令平曹洪赀财与公侯之家相等,曹操便叹道:“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

曹丕立太子后,曾向他借钱而不获,因此怀恨在心,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一事,将曹洪打入大牢并要处死。群臣前去说情,没能奏效。

其时卞太后责怒于曹丕,并言:“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又对郭皇后说:“假如曹洪今天死,明天我就让皇帝废了你。”郭皇后痛哭,屡次请求曹丕赦免曹洪。

曹丕便将曹洪免为庶人,削夺官位、爵号、封邑。

[var1]

曹丕对皇族的压制,有吸取西汉诸侯国作乱的因素在内,但也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2、外戚

曹丕颁诏:"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茅土之爵。(茅土意思是指王﹑侯的封爵)

这条也是鉴于东汉外戚乱政,针对性的反制措施。

3、太监

既然外戚也管住了,那么东汉的两大痼疾之一的宦官也不得不防。

但是宦官不可能彻底消灭,有后宫就少不了宦官。

为了避免宦官重新崛起,曹丕彻底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同时下令宦官担任的最高职务不得超过诸署令(诸署指的是后宫里负责服务的太官、御府、尚方、中藏府等机构,诸署令是他们的负责人)

通过禁止宦官担任重要职务,从来避免宦官干涉政务。

[var1]

4、流民

东汉大乱的直接导火索就是黄巾起义(中国的农民是最好相处的,只要他们有一口饭吃,谁会去干杀头的买卖)

曹丕安抚底层的措施很简单但却非常治本,就两条:减轻赋税、发展屯田。

延康元年(220)2月,曹丕继位魏王的当月,曹丕即下令:“关口、津道是用来通商旅的,池塘、苑囿是用来抵御灾荒的,设置禁规、加重税收都不是便民的办法,现在要清除有关禁令,减轻关津税收,税率一律定为十税一。”

同时积极发展屯田制,经过几年的积累,到了黄初末年,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要知道曹丕称帝的几年,灾害不断。

黄初二年,发生日食和饥荒,粮价暴涨,刚刚通行五个月的五铢钱被废止。“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

黄初三年,冀州大蝗,民饥

黄初四年,伊、洛溢流,杀人民,坏庐宅

黄初五年,冀州饥荒。

黄初六年,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连长江都结冰了,可见气候之寒冷。

魏国因为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每一次蝗灾、水患,曹丕都有能力开仓赈济,避免了流民的出现,阻止了潜在的矛盾爆发。

[var1]

此外曹丕本人极其推崇汉文帝,带头简衣缩食(慎夫人衣不曳地)在历朝君主中已经很难得了。

5、地方

汉末大乱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灵帝接受刘焉的建议,将州的军、政、财三项大权集于一人手中。

导致了州牧到了地方后都蜕变成了小军阀,然后军阀混战,他曹家成为北方最大的军阀。

所以对于州牧的人选,曹丕十分谨慎,他只相信自己人。

魏国有三大战区

扬州、荆州、雍凉州

夏侯惇死后,东战区和南战区一并划归宗室重臣曹仁管辖,曹仁就是杨荆豫都督。

[var1]

待曹仁一死,曹丕继续将军权交给曹夏两家,曹休为镇南将军,扬州牧,负责扬州方面军事事务,夏侯尚为荆州牧,关中和地区,曹丕封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曹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之后蜀吴大战,雍、凉州多年没有战事,曹丕便把曹真召回朝廷,任都督中外军事。“中”指的是皇宫,“中外”即指皇宫以外的整个京畿地区,即是朝廷中央军最高统帅,不包含皇宫禁卫军和地方军)

魏国中央军和三大主战区的军权都被牢牢控制在曹丕最信任的宗室亲信手里(三大主战区内部一直非常稳定、大规模的叛乱要等司马氏篡位后才会到来)

6、权臣

[var1]

剩下最后一个:权臣。

如何防止出现一个权臣,曹丕是绞尽脑汁。

为削弱臣权,曹丕首先宣布废除丞相制,恢复三公制。(曹丕原来的身份是魏王兼汉廷的丞相,曹丕不打算再为新朝廷设置丞相,丞相的权力太大了!)

太尉的第一人选曹丕心仪的是弘农杨氏的杨彪,弘农杨氏和汝南袁家是汉末最顶级的两大家族,杨家是四世太尉,和四世三公的袁家不相上下!

[var1]

但由于儿子杨修站错了队,被曹操诛杀,杨彪心有余悸,不再过问任何政治。

曹丕深感遗憾,改拜杨彪为光禄大夫,品秩二千石,特许他上朝时位仅次于三公。(杨彪最后以84岁的高寿而终,他兄弟扬众的后人还会在西晋继续呼风唤雨)

曹丕最后选贾诩为太尉、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

士族大家的钟繇落选是因为不久前发生的魏讽谋反事件(魏讽是他的下级,钟繇因渎职而被处分,免去了职)、程昱虽然是曹魏的嫡系,在开国前期立下过大功,但他曾把人肉干当成军粮,因此备受诟病,曹丕也不敢重用他(曹丕之后让程昱担任九卿之一的卫尉,相当于京城警备司令,负责洛阳的保卫工作。程昱活到了80岁,死后追赠为车骑将军)

但是三公九卿并不是曹丕人事布局的重点,真正的权力核心在尚书台。

曹丕基本沿用了汉朝尚书台的设置,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尚书仆射,下设若干名尚书。

曹丕选的尚书令是桓阶(桓阶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官渡之战时桓阶策动荆州的江南几个郡反叛,牵制了刘表,是曹操官渡决胜的关键之一)

在夺嫡之争中桓阶坚定地站在曹丕一边,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不仅表态支持曹丕,而且不顾猜忌,多次主动地向曹操密谏,认为曹丕德优龄长、宜为储副,每次态度都十分坚决恳切,曹丕对他深为感激,登基后也投桃报李,将权力最终的尚书令给了桓阶。

尚书仆射都是曹丕太子府的亲信:陈群和邢颙,另选司马懿、陈矫、卫觊、崔林、杜畿五人为尚书,这才是曹丕真正的班底。

桓阶死后,陈群和司马懿各升一级,一个担任尚书令,一个担任尚书右仆射。之后邢颙改任司隶校尉,司马懿升尚书左仆射,杜畿升尚书右仆射。(司马懿在魏国政坛开始冉冉升起)

[var1]

曹丕还不放心,为了防止尚书台权力独大,他创建了一个足以跟尚书台分庭抗礼的新机构——中书省。中书省相当于皇帝自己的秘书部门,主要负责撰写、颁布诏书,用来分割尚书台的权力。

中书省有两个最高统领,分别是中书监和中书令。

当然无论是中书监、中书令,还是尚书令,他们的品阶都不高,比起年俸一万石(古代容量单位,代表朝廷给官员发放谷米薪资的额度)的三公和年俸二千石的九卿,尚书令仅年俸一千石,中书监和中书令更低,仅六百石。

[var1]

低级官员掌权,高级官员养尊,这是古代官僚系统一个相当普遍的处理方法,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官员的权力。

魏国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太监干政、外戚专权、农民起义、皇族内战、地方割据等情况,曹丕功不可没(千防万防的那个权臣最终还是没有防住,原因后面细说)

老百姓在魏国也能吃得饱饭,曹丕在历代帝王中的地位其实很不低。

他的成就本可以更高一点,因为有一个一统天下的良机突然出现在面前。

益州的刘备宣布御驾亲征去打孙权!

此时此刻,曹丕迎来了自赤壁之战后,最好的一次干掉孙权的机会!

孙权自己也没想到,偷袭荆州的这个决策,差点给了曹魏一次收天下的机会!

感谢各位的抬爱。

[var1]

其实文章个人觉得写的马马虎虎,论文采不如那些专业写手,专业度也不够深入,但是这个系列的特点其实一开始就很明确,以图形的方式将历史写的更通俗易懂吧。

比如这篇,很多文章在讲皇帝们的为政措施时,行文是这样的

[var1]

很枯燥是吗,换个图形方式表达,是不是读起来更舒服?

如果大家能有这种感受,说明咱们这个系列还是有价值的。

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或者转发,

再次谢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五霸中的第二霸主,在外流亡19年,回国后开创百年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五霸的各个下场,春秋五霸的兴衰,春秋五霸的崛起与衰落

    [var1]这位霸主就是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重耳。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母亲是狐姬,重耳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长大后喜欢结交各种能人异士,17岁时已经结识狐偃、赵衰等五个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至交好友。[var1]晋献公继位成为君主的时候,重耳当时是21岁。后来,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便想要让自己

  • 称霸百年的晋国,为何会选择六卿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晋国六卿怎么轮流当的,为什么晋国灭不了六卿,晋国六卿最新消息

    一天成王和其弟虞玩的正欢,高兴之余,随手把一片梧桐树叶削成珪的形状,对虞说"老弟,这个封给你"。说着无意,怎奈听着有心,旁边的史佚快速将其记录于册,成王一看感觉史佚小题大做"我和弟弟闹着玩,这也要记录?"史佚不吃这一套,一句"天子无戏言"直接怼了回去。成王无奈,便把唐地封给了虞,于是虞在这种稀里糊涂

  • 一场持续七十年的晋国内乱,推动了霸主的诞生,埋下了崩塌的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国内乱简介,晋国内乱有哪些征兆,晋国内乱什么时候开始

    [var1]周成王(周武王之子)的时候,与弟弟虞玩游戏,拿了一片桐叶,剪成了珪的形状,对他的弟弟说,“我用这个分封给你”,被史官史佚知道后,就请求周成王选择一个吉日,把虞分封为诸侯。周成王完全没想到一时的戏言被当真,就跟史官说,“我只是在跟他开玩笑”,史官回应则是“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

  • 战国时期为什么大多数诸侯国君主的称号都是公,唯独楚国是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楚国最后一个君主,战国楚国十大将军,战国时期的诸侯王都有谁

    [var1]周朝获取天下之后,将天下分封给了各个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天子的实力逐渐衰落,而各个诸侯国反而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更是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并没有任何实力来干涉各个诸侯国,周天子最初对于各个诸侯国的国王封号都是公爵,唯独对楚国的封号是子爵,而且将楚国的国君分封到

  • 古代最厉害的十位谋士,刘伯温上榜,诸葛亮仅排第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伯温和诸葛亮谁厉害,诸葛亮和刘伯温谁最胜一筹,刘伯温最有名的十大谋士

    李斯,战国末期的著名谋士,他的主要成就是辅佐秦始皇嬴政平定六国。李斯出身贫寒,没有显赫的身世,学成之后他决定去秦国打拼。李斯开始默默无闻,后来通过吕不韦接触到了秦王。并对秦王提出了“灭六国,平天下”的宏伟蓝图,因而得到秦王的赏识。辅佐嬴政时,李斯根据自己对天下局势的分析,提出了吞并六国的顺序和时间,

  • 一个人能力越强,越要对这两种人小心,难怪名将关羽,全族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最怕的三个人,关羽子孙被诛灭全族,正史中关羽怕什么武将

    这话没毛病,刘备夺西川后,为啥指定关羽镇守荆州?就是因别人的能力(除诸葛亮),都比不过关羽。除了威望、忠义、资历等外,关羽要单挑,曾斩颜良,要统兵,一直掌控蜀汉精锐,要谋略,关羽绝过北道,且还是水战行家,只这一条,就让关羽凌驾于北方名将之上,他是个全才!都说关羽傲,人家没法不傲,有这资本!且这也并不

  • 关羽到底怎么得罪刘禅了?被刘禅追封了一个恶谥,这三件事是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禅给关羽的封号,关羽和刘禅谁厉害,刘禅怎么评价关羽死后

    壮,是个比较好的字眼,所谓“威德刚武曰壮”,倒也符合关羽的一生。可这个“谥”字,却是一个恶毒的字眼,所谓: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伤害别人,嫉贤妒能,做人不讲究仁德,欺压良善等这些行为,都叫“缪”。“壮缪”这个词,合起来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关羽虽雄壮威武,但却是一个没有仁德,欺压

  • 刘邦还没发迹前,曹氏就给他生出了儿子,可为何刘邦却娶了吕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死后曹氏下场怎样,曹氏与吕雉,刘邦曹氏吻戏

    刘邦这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吕后,她是刘邦的正室,结发妻,开创了三个史上第一:史上第一位皇后,史上第一位皇太后和史上第一位全部娘家人被杀的太后,前两个是喜剧,最后一个则是悲剧!第二个是戚夫人,她是刘邦最宠爱的妃子。对吕后形成了致命威胁,以至于她的儿子赵王如意,差一点就

  • 袁绍为何成了反面典型?做人最该护好的两大命门,他都暴露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袁绍哪里人,袁绍经典语录,真正的袁绍有多强

    其二就是最著名的袁绍!用曹操的话说就是,袁绍,其实还有个别名叫,“曹阿瞒的的仓库”,他的东西迟早都会姓了“曹”。别说还真说对了,一个官渡战争,袁绍资产就开始向曹操手中“转移”,果真全归了曹操,使得曹操一举称霸北方。那么袁绍手握一把王炸,咋就最终落得如此悲惨下场?所谓任何精彩事件,都是那些激荡腾空的浪

  • 三国中最聪明的三个人,为何结局都很惨?因为这三种聪明,要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中最聪明的10个人,三国聪明的人,三国正史上最聪明的人有哪些

    聪明是好事,但若聪明得敢跟老大争短长,那就不是聪明了!恰好曹魏国最著名的聪明人杨修,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曹操刚说了上句,下一句杨修就能猜到,然后替曹操说出来。比如“一盒酥”,若这真是曹操玩的游戏,想必当时的曹操,完全是一种愉悦心态,甚至都开始想象结果,而使得曹操偷着乐了。因为当所有人都被这“三个字”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