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小时候就很聪明,很受老师和长辈的喜爱。但他成长的年代已经是大明晚期了,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导致了他的运气并不是太好。
在乡试中一万多名考生,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可以说一举高中不在话下了,可惜命运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几次科举都不太顺利。所以,宋应星一辈子,都没有混到个进士,只是一个举人而已。
因此,严重影响了他的仕途之路。后来,他也只是担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教授生员,是未入流的教职人员。这个位置可有可无,可对于宋应星来说,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他在这里四年左右,所有主要著作都发表于此期间。
在分宜的任期满后,他也只是一个福建汀州府推官(正八品),一直到大明朝灭亡前,他也才不过混到了南直隶凤阳府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知州(正五品)。
宋应星经历过南明这段时间,可他再次见识到了南明官场的黑暗,所以也不打算做官了,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所以,纵观宋应星的官宦生涯,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更没有什么大书特书的东西。然而,尽管如此,却丝毫不能掩盖他的贡献。
尤其是宋应星在江西袁州府分宜教谕任内所著的《天工开物》。这里面包含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可以说这是一部综合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我们要知道,当时的大明仍然处于封建专制制度下,崇祯仍然坚持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而且,宋应星并不像之前的徐光启那样,频繁的接触外国的传教士,所以能够写出这么一部著作,成为一代科学家,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