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第一名将狄青,赫赫战功不在岳飞之下,为何死得比岳飞还冤?

北宋第一名将狄青,赫赫战功不在岳飞之下,为何死得比岳飞还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565 更新时间:2024/1/10 12:15:18

简单说,对于狄青的评价只有十二个字:很勇敢、无原则、不感恩、胸怀小。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聊聊狄青为何出现“早死”的结局。

1、狄青因为站队问题,背叛了范仲淹,动用了私刑

从北宋开国到北宋灭亡,一百多年的“生命”中,如果给武将排个名,狄青能排前三。如果不算开国那些猛人,狄青甚至都能排到第一。

就这么一个牛皮哄哄的厉害人,少年时和人斗殴,被捕入狱,脸上刺了字。如果按照水浒大汉们的叫法就是“贼配军”。

后来,因为武功出众,狄青被送到京城充军。对于武功高超的人来说,军队才是最佳的工作地方,能建功立业,也能保卫家国。

军人不打仗,就没法扬名天下,正所谓“乱世才能出英雄”。

1038年,西夏的李元昊自立了,于是,宋夏战争开始了。此时,狄青已经30岁了。

接下来,在宋夏交战的前线,常常出现一个牛人,披头散发,头戴铜面具,杀伐果断,勇敢无比!

西夏人一见到这个铜面人,那是非常的忌惮。

这个铜面人就是狄青。和西夏作战4年,打了二十多次仗,中箭8次,“狄青的勇猛”名扬大宋,狄青的战绩非常显赫。

出名了!

狄青的春天来了!!

1040年,狄青认识了第一个大伯乐,这是他的贵人,名字叫尹洙。

尹洙当时担任了泾原、秦凤两路经略安抚司判官,他给狄青介绍了两个奇才,一个人名字叫韩琦,一个人名字叫范仲淹。

这两人是宋仁宗年间绝对的大咖,尤其是范仲淹,被誉为“两宋300年的完人一个”。韩琦和范仲淹两人都很欣赏狄青。

范仲淹非常惜才,教狄青读《左氏春秋》,并对狄青说道:为将者,不能只有匹夫之勇!

在范仲俺的点拨下,狄青的军事水平飞速提高,仗打得越来越漂亮。

可以这样说,范仲淹就是狄青的第二个大伯乐,甚至能称得上是狄青的“老师”。

范仲淹的能力在韩琦之上,但政治手腕不如韩琦,但这两人曾经的关系很好,好得像兄弟似的。

在对付西夏人时,范仲淹采取“攻下一个地方,扎一个城”,步步紧逼,压缩西夏的生存空间。但是,为了一座水洛城,范仲淹和韩琦终究还是撕破脸了。

范仲淹主张修,认为对战事有利。韩琦主张不修,认为劳民伤财,不划算。

两人都不让步,怎么办?

只有找最高领导协调了。韩琦给皇帝发去的奏折,阐述不修的原因:那块地盘归我管,我很清楚那一块地方,无须修城,劳民伤财。

朝廷批准了韩琦的意见。

定川寨之战(1042年)宋军大败,这让范仲淹有了理由:必须修水洛城。

不久之后,范仲淹派出了刘沪、董士廉等人开始修水洛城。支持者还有朝里的欧阳修等人。

但是,韩琦拉上了文彦博、尹洙等人,继续反对修城。

而此时,面对范哥和韩哥的争执,狄青思前想后,选择了站队韩琦。

这个宋仁宗也是个举棋不定的人,先是不支持修,后来又支持修水洛城。再后来,在韩琦和文彦博等人的建议下:同意停止修建!

而此时,范仲淹的人还在继续修建水洛城。

韩琦直接通知狄青抓人

狄青逮捕了刘沪、董士廉。

这还没完,看刘、董两人比较傲气,狄青不仅动用了私刑,还差点斩了这两人。此时他没有想过,这是他曾经老师的人,真的是太“作”了,一点后路不留,一点面子不给。难道他忘记了范仲淹曾经的谆谆教导了吗?

狄青此举得罪了恩师范仲淹,还得罪了文官集团,毕竟,当时是不能对文官随意用刑的,而狄青对文官董士廉用刑了。

背叛恩师,对文官用私刑,这都给狄青的前程埋下了地雷,让很多文官不耻于狄青的为人。

那两人可以不动,交给韩琦就好,狄青的野蛮操作,让人感觉狄青的情商有些着急!

2、狄青和另一个“恩人”韩琦交恶

(1)狄青和韩琦有了冲突

1048年,韩琦到了河北定州担任安抚使。

看到这里的将士们军纪废弛,军中的贪官污吏很多,韩琦开始大力整顿。其中,韩琦抓了一个克扣军响的贪污军官,这个人叫焦用,这是狄青的人。

对于此,狄青很不满意,力保焦用,理由是此人上过战场立过功。这是什么道理?立过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此事后来成了北宋文官的笑谈,文官们就差说出八个字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韩琦坚持杀了狄青。

这事让狄青很难受,感觉韩琦没有给面子,恨意大生,曾经韩琦的关照一概放到了脑后。

于是,两人渐行渐远.....

(2)狄青膨胀了,不把韩琦放到眼里

狄青在战场上立功不少,职位也是不断上升,在1052年担任了枢密副使。

不久后,夜袭昆仑关,平定邕州,宋仁宗对狄青的夸赞毫不吝啬,并且任命为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武将能达到这位置,太难了!因为这个位置长期都是被文官霸占的。

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小子,一个年少犯罪的小子,竟然能上到这个位置,不得不说已经到了武将的天花板了。

问题来了,狄青已经是数一数二的高官了,和韩琦的关系怎样了呢?不怎么样了!

这就是人性,当你比我官高一级的 时候,我可以听话得和孙子一样,当你我官位一样或者我比你高的时候,凭什么我要低你一头?

狄青做枢密使是在1053年,韩琦是在1056年拜枢密使。

于是,情商不高的狄青后来对外说道:我和韩琦都当过枢密使,我比他仅仅少个进士。

言外之意,有文化怎么了?没有进士怎么了?老子照样可以做枢密使。

同时,狄青深有感触的是:朝廷不比战场,复杂得很。

文官们对他并无好感。

特别是欧阳修等人,时不时参他一本。要知道,欧阳修是范仲淹的超级粉丝。

一切说明,狄青当初对董士廉和刘沪用私刑,做法粗暴,太让文官讨厌了。

3、狄青做了“蠢事”

文化是个好东西,少了还真不行。

按理来说,狄青官当得越来越大大,最后官居枢密使(军方最高长官)。但成长过程中做的蠢事多有发生。

曾经喝酒时,一个陪酒的妓女看着他笑了笑,就惨遭毒打,他认为是嘲笑他的黥面。太敏感!

1056年,京城发生水灾,狄青带着一家人竟然住到了大相国寺,还睡在了佛殿上。按理来说,这是不合适的,因此,文官继续告发狄青。

本来,狄青在朝中的人脉和威信一般,不被文官集团喜欢,加上这事,狄青的好运就要结束了。

在各种影响之下,宋仁宗免去了狄青的枢密使,任用了韩琦担任枢密使。

宋仁宗的态度表明:相比而言,在这个阶段,韩琦还是更受信任。

其实,取消了枢密使,狄青又被加封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给了狄青一个心理缓冲。对于去向,也只是让狄青去了陈州。

一个成熟的官员,几起几落完全正常,就像范仲淹都贬了好几次,但不影响人家每一次的重新崛起。一个成熟的官员,必须具有一个重要的品质:坚韧!

但是,狄青没有。他喜欢将士们对他的拥护和欣赏,他喜欢自己在军事方面一呼百应,他更喜欢战场上的奋勇拼杀。

他被取消枢密使职位,他感觉受了奇耻大辱,他开始郁郁寡欢。而朝廷对陈州的狄青,常常派人“探望”,每探望一次,狄青能忧郁一天(“惊疑终日”)。这心理真的不强大。

1057年2月,狄青在郁闷当中口腔得了毒疮,三月份就此一命呜呼,年仅49岁。

狄青死得不冤也不惨,没有人加害于他,不像岳飞是被宋高宗和秦桧直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

狄青的情商不高,两次背叛恩人,特别是背叛范仲淹后,对刘沪、董士廉用私刑,让文官憎恨无比。

朝中朋友不多,被免去枢密使并打发他出京后,狄青的心理上可能没有调整过来,终日郁郁寡欢。

曾经战场上的勇武将军,最后以这样的方式死去,让人不胜唏嘘!

想起美国巴顿上将说的那句话:一个将军最好的结局是,在最后一场战役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此话很有道理,凡是战绩出众的将军,大多政治上比较弱,情商比较低!

更多文章

  • 朱棣为啥不喜朱高炽,却偏爱长孙朱瞻基?原来其中藏着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炽不喜欢朱瞻基吗,朱高炽与朱瞻基关系怎么样

    王朝的更迭和皇位的传承,在封建社会中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自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始,每一个朝代最长也不过是延续了四百年,这是历史的必然进程。而皇位的变换却是有不同情况,我们熟知的是推翻另一个王朝后,整个天下都改朝换代的情况。而另一类是兄弟间的皇位争夺了,最出名的无疑是九子夺嫡,而其他朝

  • 南宋111:史弥远的政变顺利实施,赵竑一无所知,被耍得溜溜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代赵竑简历,南宋废太子赵竑,历史上真实的南宋战争

    史弥远偷偷物色了一个皇室宗亲赵贵诚,想要替代太子赵竑。宋宁宗驾崩后,他逼迫杨皇后和他一起做这件事,否则杨氏一门不保。善于心计的杨皇后无计可施,默然良久,只得同意。史弥远见杨皇后同意了,就决定按计划行事。他召来宫中的快行班,声色俱厉地命令道:“速去沂王府将皇子请来!注意,不是住在万岁巷中的那个皇子!弄

  • 大明朝另类的官,一生官职不大,对后世的贡献却不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明朝官职一览表,明朝有太守这官职吗,明朝武将官职品级一览表

    宋应星小时候就很聪明,很受老师和长辈的喜爱。但他成长的年代已经是大明晚期了,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导致了他的运气并不是太好。在乡试中一万多名考生,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可以说一举高中不在话下了,可惜命运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几次科举都不太顺利。所以,宋应星一辈子,都没有混到个进士,只是一个举人

  • 慈禧向列强宣战有传教士欺压和列强得寸进尺的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慈禧向各国宣战,慈禧对西方宣战的影响,慈禧向11国宣战的勇气

    这份诏书被称作宣战诏书,但是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宣战必须要到所在国大使馆递交照会,没有照会是不能算宣战的,这只是个内部动员令而已。就像我国是从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局部抗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开始全面抗战,但是按照国际惯例,真正的中日开战时间却是民国三十年(19

  • 傅恒虽有一定军事才能但其能力也有限,嘉庆时期被追封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傅恒个人资料,傅恒墓,傅恒官职多大

    最牛的还不是傅恒的爷爷,而是他的三个伯父:傅恒的大伯马斯喀,担任康熙朝的领侍卫内大臣、平北大将军。傅恒的二伯马齐,担任康熙朝的保和殿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傅恒的三伯马武,也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此外他父亲李荣宝,曾经担任过察哈尔总管,不过后来被康熙帝开除了。长辈们全都是清朝的高官,傅恒的起点之高于此可

  • 傅恒为清高宗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清朝首个戴三眼花翎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的傅恒,傅恒在清朝的地位,清朝名将傅恒在历史上有何事迹

    傅恒在世时,是乾隆帝第一心腹重臣,同时也是朝廷重臣中少有的文武兼备之人才,出将入相、安邦定国,功勋卓著,一直被乾隆帝倚为肱股和臂膀,信任有加。再加上他又是乾隆帝嫡妻孝贤皇后的亲弟弟、乾隆帝本人的小舅子,所以乾隆帝爱屋及乌,对傅恒尤其青睐,多次超等擢拔,使得他不到三十岁就成为正一品大员,还兼军机处领班

  • 从皇太极之后历任皇帝都有蒙古尊号,努尔哈赤的蒙古尊号并非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努尔哈赤后面的皇帝顺序,皇太极的尊号,努尔哈赤以后皇帝排名

    辽东地区的女真部落起源于元中期的“辽东女真五万户府”(更远则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靺鞨诸部以及渤海国)。大明立国后,“辽东女真五万户府”中的斡朵里和胡里改部一同归附了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以藩属的名义前往京师(南京)向大明行朝贡礼。明成祖封阿哈出为指挥使,赐名李思诚。永乐二年

  • 电影初入中国的那些事儿,任景丰真争气,慈禧最搞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电影在我国放映之初,还引出了一段有趣的插曲。那是1904年慈禧太后70寿辰时,英国驻华公使为表示祝贺,进献了一部放映机和数套影片。宫里的官吏太监闻此事后都想看看这西洋影戏到底是什么玩艺儿,于是求得慈禧恩准,在寿堂一侧架起了银幕,接通了发电机。这时,一大群宠吏贵妃便争先恐后地来看热闹。不料,影片刚刚放

  • 鉴宝发现大清御用文物,老人身份引观众热议,专家要求上交遭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代老物件鉴宝视频,鉴宝节目上出现的顶级文物,清代宫廷藏品鉴宝

    在有一年的节目上,有一位老人家带着自己的祖传金钗,来到了鉴宝节目想要让专家帮忙鉴定一下。看看这支金钗的价值究竟怎么样。当时接过金钗的专家们拿起放大镜,仔仔细细地观察了金钗,哪曾想越看越兴奋。在专家观察了一阵后,就对这位老人家询问道:“请问您祖上是谁呢?这支金钗的年代虽然算不上久远,但从其外形纹饰等方

  • 清朝“佛媛”丑闻:铁帽子王与尼姑鬼混,道光帝龙颜震怒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灵官庙的女主持在北京城的东郊,有一处灵官庙,这里虽然不是什么千年古刹,但香火却很旺,连城里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都经常出入这座庙宇之中。灵官庙的主持是个尼姑,法名广真,人称“广姑子”。别看广真是个尼姑,可是她却六根不净,利用灵官庙做生意,一座好好的灵官庙简直被她搞成了清朝的“高档会所”。灵官庙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