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被后世尊为“三仁”之首的淮安王伯颜(第四集)

元朝被后世尊为“三仁”之首的淮安王伯颜(第四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90 更新时间:2024/1/19 9:57:01

咱们书接上回,伯颜率兵进攻太平州,宋军知州孟之缙及知无为军刘权、知镇万军曹旺等将,一并以开城投降元军。元朝大军攻至建康城前的龙湾镇修整劳师三军将士,南宋沿江制置使赵溍遁,都统徐之荣、翁福、茅世雄等纷纷开城投降,伯颜命招讨使唆都镇守。镇江府管军总管石祖忠开城投降,一时间江东及淮西滁州等诸郡纷纷开城投降元军。由于连年征战农田荒芜,南宋百姓衣食不继又闹瘟疫,伯颜下令打开官仓开仓赈济百姓,一并兼施医药治疗瘟疫。南宋百姓们都高兴地说:“伯颜大军真是王者之师也。”伯颜派出左右司员外郎石天麟,回报世祖伐宋前线诸般奏事,世祖忽必烈听后非常高兴,悉数允许伯颜所请诸事,命伯颜以行中书省驻地为建康城。阿塔海、董文炳以行枢密院诸事驻地为镇江城,阿术奉诏攻取扬州城。

同年四月,世祖忽必烈下诏,因江南夏季酷热不利于行军,可以等到秋季再举兵南下。伯颜马上派出专使回奏世祖说:“宋人据有江海之险要之势,如今我军已扼住其喉使其不能发力,如此兵机稍纵则逝矣。”世祖忽必烈马上小声地对来使说:“将在外,不从中制,兵法也。宜从丞相言行。”同年五月,复命奉御爱薛召伯颜入朝,以大将阿剌罕为参政,留下管理诸省之事。丞相伯颜先至镇江,大会诸将合计军务政事,商议后诸将各还戍地,才渡过大江一路北行,入见世祖于大都城。

同年七月,世祖进伯颜为右丞相(元代以蒙古人习惯右比左大),伯颜让功于大元帅阿术(速不台孙),世祖大喜下诏升阿术为左丞相。阿术虽然十分骁勇善战,但是在这些士大夫们的眼中,都感觉他是一介武夫,所以伯颜感觉阿术应该升官,特别的加礼敬以抬高阿术在官员们心中的地位,以达到众人皆心悦诚服,实话说这才是朋友之道,也是为人处事之道。

同年八月,伯颜受命归还行省,特意取道益都,巡视溯州军队防务,下令调淮江都元帅孛鲁欢、副都元帅阿里伯,以所部兵溯淮而进举兵攻宋。同年九月,大军攻至淮安城,射书于城中,劝降于守城之将,城中不作回应,于是又命降将孙嗣武城前招降,还是不作回应。伯颜命招讨使别里吉迷失属部开始进攻北城,伯颜与孛鲁欢、阿里攻伯打南城堡,很快便攻克。同年十月,元军进围扬州,留下孛鲁欢、阿里伯守卫湾头新堡。伯颜行至镇江,罢行枢密院,改任阿塔海、董文炳同署枢密院诸事。

同年十一月,元军分兵为三路,定下日期会攻于临安城,阿剌罕等为右军,以步骑自建康趋兵攻向独松岭;董文炳为左军,以水师自江阴循大江海道直趋澉浦、华亭诸地;伯颜与阿塔海为中军,节制一切南征诸军水陆并进直指临安城。这时候,常州守将王宗洙未战先逃,通判王虎臣出城投降,都统制刘师勇与张彦、王安节等复推举姚訔为元帅,坚守城池拒不投降,张彦与王安节拒战于吕城,结果大败于元军,张彦率众投降。

伯颜攻至常州,令吕文焕射书信于城上,谕以守军祸福,结果城上不作回应,吕文焕又被暗箭所伤,乃命史弼将伯颜的榜文再次射入城中,说:“常州已附之地,尔等复来据之。大丞相亲临攻击,势易摧枯,然念主上好生、恶杀,务以招徕为先。连日遣人告谕,未见听从。尔之士民勿以归降复叛为疑,约以来日,如出城归附,以保生灵,前罪一无所问,仍依沿江已附州城,一例优加爵赏,四民各令安业,若更执迷坚拒,城破之日,枕尸流血,老幼无遣,宜速深思,无贻后悔。”但是城中还是不听劝告。伯颜下令亲督帐下亲军攻打南城,命亲军先登,竖红旗于城上。攻城诸军见到后都大声呼喊道:“丞相登矣。”三军士气大振皆登此城,南宋守军大败溃散城破。姚訔战死城中,王安节被活捉坚决不降被处死,只刘师勇率残部突围逃走。伯颜令行省都事马恕为常州尹管理诸事。

派遣蒙古军都元帅阇里帖木儿、万户怀都,先攻打无锡,万户忙古歹、晏彻儿率兵进兵太湖,又遣监战官亦乞里歹、招讨使唆都、宣抚使游显,会阇里帖木儿先攻打平江城。最初丞相伯颜出大都城,世祖忽必烈以密诏给伯颜,命伯颜根据战场形势而派出使者出使南宋,以劝降宋朝皇帝为上策。伯颜于是派遣降人游介实,奉诏书副本出使于南宋,仍以书谕南宋君臣。由于篇幅有限咱们下回书分解,且看伯颜如何识破南宋太后设下的苦肉计,宋主宠信奸佞失德于民大势已去!正如郭之奇的诗句所说,一山一水又一乡,风风雨雨最凄凉。水山终始但车舟,风雨凭淩失春秋。

感谢您的观看和分享,您的支持是小树创作的强大动力,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收藏,咱们下期不见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晁盖的死是必然的,即便不被“史文恭”杀死,也会被宋江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晁盖真的是被史文恭杀死的吗,史文恭承认射杀晁盖了吗,宋江史文恭

    晁盖当了梁山带头大哥后,为梁山众兄弟立下规矩,劫过往商人可以,但是不能伤了人家的性命。相比之前,梁山众兄弟已经从土匪恶霸转型为由规矩的好汉了。晁盖的打算也很明确,就是和朝廷对着干,对于贪官污吏,绝不放过。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已经明白了,晁盖的主张和宋江截然相反。宋江是以梁山为暂居之地,最后的目的是接

  • 金国大军灭掉辽国,两年后又灭亡北宋 南宋为何却能力抗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国灭掉辽国的原因,宋朝辽国和金国,金国辽国宋国的关系

    宋朝的建立可谓是危机重重,上承五代时期的宋朝因为历史原因,并不想其他大一统的王朝那样强盛,甚至比较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的孱弱,北宋建立之初就和契丹不断地打仗,北宋胜少败多,最终签订了檀渊之盟才算是解决契丹的危机。但是一个比契丹更加强大,更加凶狠的民族崛起了,那就是由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金国仅用了

  • 大明灭亡时令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为何消失了,他们是死是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最初,锦衣卫的设立是为朱元璋为了收集信息情报的,名为“拱卫司”。后来,随着中国皇帝的需要,朱元璋便将其改为“锦衣卫”。当时,锦衣卫有三项主要职责。第一个是保护皇帝,第二个是收集情报,第三个是诏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金一尉的角色逐渐转移到后两者,成为皇帝的手中监督朝臣的利器。在明朝初年,锦衣卫负责

  • 村民自称朱元璋后裔,拿出神秘宝物证实,专家看后欣喜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 朱瞻基和朱祁镇,明朝真正的虎父犬子,儿子有多对不起他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瞻基与朱祁镇,朱瞻基什么时候立朱祁镇为太子,朱瞻基为什么要立朱祁镇

    大明王朝自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以来便欣欣向荣,在朱元璋的励精图治下,大明王朝的政权和江山也逐渐稳固,唯一遗憾的就是朱元璋的儿子虽然出色但是英年早逝,没人继承父亲的皇位,于是便只能立自己的皇太孙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可是这样的决定,无疑引起了朱元璋其他儿子的不满,其中最为强大的势力,燕王朱棣起兵造反

  • 宋朝家族式的文人为何那么多?三苏、三王、二程,大环境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历史人物一览表,宋朝四大思想文化名人,宋朝有哪些厉害人物

    以家族为单位的成材率,未免也太高了吧?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说其他人有官宦身份的话,那么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可不是当官的,他又如何保证他们老苏家能出这么多人才的呢?一、感谢宋朝对文人的态度。为啥大量文人把宋朝夸上天?甚至有人厚颜无耻地说宋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占据了全球经济的80%,简直荒谬

  • 元朝政权结束,10万蒙古女性的命运如何?朱元璋的3道命令很睿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朱元璋简介,元朝的蒙古女人被朱元璋怎么处置,朱元璋如何统治元朝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并不是生于权贵之家,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朱元璋的家庭十分贫穷,父母几乎无法养活几位兄弟姐妹,年幼的朱元璋为了缓解父母的负担,选择去给地主放牛混口饭吃。朱元璋其实并不是明太祖的原名,这个名字是他义父郭子兴给他取的,他原名叫朱重八。朱重八的父亲原名朱五四,母亲

  • 范仲淹在灾荒时期,故意让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赞不绝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范仲淹严令米商抬高价格,灾荒年间范仲淹为啥拼命吃喝玩乐,范仲淹为什么让米商抬高米价

    确实,范仲淹是大文豪,虽然没有名列唐宋八大家,但也是非常有水平的。然而相比于其文学成就,他的政治成就无疑更高!他曾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还进行过庆历新政改革,死后被追赠楚国公,谥号“文正”。这样的成就,在宋朝的大文豪里面,估计也就王安石能够压其一头!所以啊,范仲淹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其治国施政的

  • 北宋的刘娥,完全有了做皇帝的实力,为何她没有做大宋的女皇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宋皇太后刘娥历史简介,大宋时期刘娥是谁,历史上大宋刘娥是怎样的一个人

    而刘娥曾经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册封大典,可见她是有座皇帝的心思的。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这在按时刘娥要称帝了,可刘娥却又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住大宋列祖列宗的事!”那么刘娥既然已经有了做皇帝的实力,也有这个心思,为何没有做大宋的女皇呢?刘娥的崛起和武则天倒也是非常类似。武则天的崛起和

  • 三国中本有逆天改命的本事,却有眼无珠投错明主的谋士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中苦寻明主郁不得志的谋士,三国最聪明的四大谋士,三国中被人忽略的顶级谋士

    下面咱们就盘点一下三国中本有逆天改命的本事,却有眼无珠投错明主的谋士都有谁?看看他们都有何谋略,结局如何?第一,李儒大将军何进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不想临死还将董卓这个恶魔招到京城。董卓虽然残暴不仁,但却是个没有头脑的愣头青,几乎所有大事都倚仗谋士李儒。如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面招揽何进兄弟之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