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谈谈司马懿的名望,他生前为何不接受丞相之位和九锡待遇?

三国:谈谈司马懿的名望,他生前为何不接受丞相之位和九锡待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481 更新时间:2024/2/8 23:09:25

司马懿,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其孙司马炎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两代三人打下的基础下,篡夺曹魏江山,建立晋朝,故而,司马懿被称为晋朝的实际奠基人。

晋朝消亡之后至今,司马懿在各种官方及民间的评价中,均不太正面,如唐人编纂《晋书》时,评价“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

用一个常见的词汇来代表司马懿的话,就是“阴险”

总的来说,因为司马懿及其后人得位的不正,及他们在篡夺曹魏江山中一系列事迹,司马懿在后世的名声是很差的。

这和司马懿生前所获得的巨大的正面的名望相比,完全颠倒过来了。

举一个例子,曹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时任镇东大将军、扬州都督的毌丘俭因不满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专权,发动了叛乱,试图铲除司马氏。

根据《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中的记载,在起兵时,毌丘俭发布了一道檄文,其中是这么形容司马懿的:

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又以齐王聪明,无有秽德,乃心勤尽忠以辅上,天下赖之。……师为大臣,当除国难,又为人子,当卒父业……

毌丘俭作为司马氏的敌人,并没有诋毁司马懿,反而肯定了司马懿的功勋和名望,承认其“以宁华夏……天下赖之”,希望司马师学习父亲司马懿。

这份檄文至少证明一点,就是司马氏的敌人无法在道德层面找到司马懿的错处,无法在司马懿身上找到攻击司马氏的环节。

如此一来,大概能知道,司马懿生前或许真的是“天下赖之”,有着巨大的正面的名望。

再举个例子,高平陵事变发生后,已故曹魏重臣辛毗的女儿,被史书赞誉“聪明有才鉴”的辛宪英是这么评价此事的:

天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司马懿)殆不得不尔!……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讬之任,而独专权势,行以骄奢,於王室不忠,於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曹爽耳。

辛宪英的态度代表了绝大多数曹魏集团的上层人士对高平陵事变的看法,即司马懿不是在夺权,他是在铲除奸佞。

事变发生时,当朝郭太后、司徒高柔、太尉蒋济等均站在司马懿一边,也证明了这一点。

显然,和后世的评价不同,司马懿在其生前,在曹魏集团的势力范围内,绝对是正义的化身。

当时曹魏的诸多名臣、皇族,对司马懿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

如曹植评价司马懿:“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吴质评价司马懿是:“忠智至公,社稷之臣。”等等。

曹丕和曹叡两代皇帝更不用说,努力提拔司马懿,授高官、赋兵权,对他比对曹氏宗亲还亲。

这当然不是司马懿的本来面目,应该是其刻意经营的结果。

司马懿和曹操类似,身上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甚至比曹操更重。

当初曹操生前不废除汉室,就是因为其一辈子食汉禄、为汉臣,无法摆脱这个政治包袱。

相比起曹操,司马懿更有过之。

曹操好歹扶危定乱,在汉室倾颓之际,保住了汉室江山存续,汉献帝差点连饭都没得吃时,是曹操拉了汉献帝一把,汉室和汉献帝要承曹操的情。

而司马懿是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亲手提拔起来的,且“受遗二主,佐命三朝”,实实在在是受到了曹氏的恩惠。

司马懿为曹魏立下的功劳抵不过这些恩惠。

所以,曹操虽然不能废汉室自立为帝,但可以堂而皇之的当权臣,受封魏王、受九锡之礼。

可司马懿别说九锡了,他连魏帝让他当丞相,他都要辞让:

诏使太常王肃册命太傅为丞相,增邑万户,群臣奏事不得称名,如汉霍光故事。太傅上书辞让曰:“……”书十余上,诏乃许之,复加九锡之礼。太傅又言:“太祖有大功大德,汉氏崇重,故加九锡,此乃历代异事,非后代之君臣所得议也。”又辞不受。

魏帝后来想任命他为相国,给他加郡公的爵位,他同样坚决辞让。

司马懿不敢当权臣,至少表面上不敢当权臣,这是因为他知道,他给曹魏立下的功劳,不足以让其压下曹氏给他的恩惠,让自己凌驾于曹氏之上。

司马懿要做的只能是表面恭敬,给上层人士和底层百姓多做实事,多积攒名望,给儿子和孙子打下未来的基础。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年龄问题,高平陵事变发生时,司马懿都已经70岁高龄了,即使有雄心壮志,也来不及实施了。

高平陵事变发生两年后,司马懿就去世了。

因此,司马懿在其晚年,很干脆的做忠臣,做纯臣,做给天下人看,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换取巨大的名望,然后把这份政治遗产留给后人去发挥,去经营。

司马懿生前积攒的名望,以及经营下来的权力,当然为司马师、司马昭专权,及司马炎篡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氏成功代魏,建立新朝,司马懿作为实际奠基人,在死后也获得了应有的追封待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司马懿的儿子、孙子在其死后的政治行为,以及晋朝成立后的不作为,使得天下重新大乱的后果,也拖累了司马懿。

这也让生前获得巨大名望的司马懿,正义化身的司马懿,在晋朝消亡之后,其评价越来越低。

不过,反正司马氏为一体,司马懿也怪不得谁。

备注:本文观念均为个人见解,未必准确,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

更多文章

  • 东吴最能打的十位武将,第9击杀两位蜀汉五虎将,第1实力堪比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东吴十大最强武将,三国东吴后期十大猛将,东吴的八大猛将都有谁

    丁奉是东吴的元老级武将,他一生历经孙坚、孙策、孙权、孙皓四位东吴之主,可谓劳苦功高。丁奉在猛将如云的三国前期并不显眼,赵云去东吴接应诸葛亮时,江上射帆,一箭吓得丁奉落荒而逃。但在三国后期,丁奉的表现堪称精彩。“雪中奋短兵”,丁奉率领三千东吴健儿,卸去盔甲,手持短刀,在大雪中突袭曹军大营,斩杀敌军五千

  • 狄仁杰不畏权势能屈能伸且知人善任,但在为武将方面则并非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狄仁杰的知人善任,狄仁杰的主要政绩,狄仁杰一生重要事迹

    狄仁杰很聪明,这种聪明不仅体现在他处理国事上,更体现在他为人处世上。宦海沉浮数十年,在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为官,却能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已是极为难得,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兢兢业业,不畏权势狄仁杰对待工作绝对算得上兢兢业业,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升任

  • 东汉时少数民族逐渐内迁,晋朝对少数民族的压迫酿成五胡乱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五胡内迁的详细原因,东汉后期少数民族,东汉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

    比如被女真灭亡的北宋,满朝王公贵族、公主帝姬、皇后贵妃尽皆被乱军所俘,受尽屈辱;比如被元蒙灭亡的南宋,十万军民崖山跳海壮烈殉国……而西晋被匈奴灭亡时,当时中原华夏的土地上,可不止匈奴一种胡人,还有鲜卑、羯族、氐族、羌族等多达十余个胡族,所以当时场景之惨烈程度便不难想象。西晋的灭亡,直接开启了汉民族的

  • 汉末为躲避政治迫害而兴的清谈到晋朝则变成维护个人利益之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清谈起源于东汉末年,当时确实是出于躲避迫害东汉时期,发生了好几起“党锢之祸”。桓、灵二帝在位时,宦官专权的情况愈演愈烈,他们公开拉帮结派、卖官鬻爵、兼并土地,导致政治日益腐败,由此导致了士大夫、贵族阶层的强烈不满。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相对清正的外戚联合朝野的士大夫阶层,与宦官针锋相对、激烈对抗。他们多

  • 为让武则天还政李唐,狄仁杰知其迷信鬼神,祭出杀招,一言定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狄仁杰说服武则天还李唐江山,狄仁杰劝说武则天归还李唐天下,狄仁杰李唐

    但,他也知道,不能硬来,得积极寻找向武则天劝谏的时机。不过,狄仁杰的想法和李德昭等人略有不同。他想让李唐子弟中做太子的人不是李旦,而是庐陵王李显。徐敬业和契丹人叛乱不是做拿李显做文章吗?这就说明了李显在民间的分量比李旦大,狄仁杰这一着棋不走则已,一走,必须准、狠、稳。而且,站在武则天的角度上想,接受

  • 李建成才是李世民死敌,为何他却更恨李元吉?你看李元吉做了些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是亲兄弟吗,李元吉李建成李世民的前世渊源,李元吉李建成李世民谁厉害

    都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但可知当你高高在上看风景时,自己也就是一道风景?所以,站得越高的同时,也就越意味着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任何一个细节都会被无限放大,甚至解读!唐太宗李世民,显然就是这样一位站得高,且被无限放大和解读的人。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掉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威逼老爸

  • 河北赞皇有一座古镇,充满了唐代风韵,成为了旅游的标志建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石家庄赞皇德裕古镇,赞皇附近的古镇,赞皇有个什么古镇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是个著名的千年古县,这里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赞皇县古今名人录》一书收录赞皇历代名人计有263人,县境先后出过3位状元、6任宰相、33个进士,可谓人才辈出,灿若星河。赞皇县有许多美誉,因其是河北历史上出宰相最多的县,也称“宰相之乡”的称谓。这6位宰相全部出自唐朝,以李德裕最为知名

  • 唐玄宗的宠臣生了儿子先被赏赐,后却因一句话被赐死,是哪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玄宗宠臣死因,唐玄宗赐死三个儿子,唐玄宗重用了哪些贤臣

    可是王毛仲最后却因为一句话不仅葬送了他和唐玄宗的友情,还葬送了他自己的身家性命,那么王毛仲究竟说了什么话让唐玄宗最终选择将他赐死呢?王毛仲曾经是唐玄宗的奴隶,但两人名为主仆却情同兄弟不要真以为王毛仲只是一个曾经替唐玄宗养马的奴隶,他可不是一般的养马官,人家后来官至辅国大将军、左龙武卫大将军,晋封霍国

  • 深受唐高宗喜爱的萧淑妃,死后她的子女,武则天是如何对待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皇后萧淑妃被武则天怎么处死的,萧淑妃和武则天关系,武则天对萧淑妃有多残酷

    儿子李素节,史书说他“精勤不倦”,所以“高宗甚爱之”。在他母亲萧淑妃得宠的时候,他先后被封为雍王、郇王和许王。后来当他的母亲败于和武则天的争宠中,李素节的厄运便随之到来。先是被贬出京,紧接着唐高宗一道诏书,说他身体不好,以后就不用进京朝拜了。但实际上李素节并没有得病,可能是意识到武则天对他的猜忌了,

  •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了玄武门政变,这十人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哪些人,经典传奇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

    据《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记载:“六月四日,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人,入玄武门讨伐李建成、李元吉,平之。李世民带领的这十名将领也后世称为玄武门十将,下面就来说一说这十人的最终下场如何。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出身将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