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常跟裴寂这些手下说:“夜里睡不着觉,失眠了,我都是闭着眼睛数羊,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数不到一百,睡意上涌,打几个哈欠,就香香甜甜的睡着了,人家老屈突,好家伙,数马,一匹马,两匹马,三匹马,……天哪,数了两万匹!数完了两万匹马还能保持非常清醒头脑,这简直不是人做的事情啊!了不起,了不起!老屈突,偶稀饭!”
裴寂是何等机灵?知道了李渊看上了老屈突,马上派人控制住了老屈突留在长安的一家老小,然后派人到潼关向老屈突劝降。
屈突通仰天恸哭,说:“吾蒙国厚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唯有一死而已!”
这样子还不行啊?
裴寂从老屈突家挑了一个长得比较帅,样子比较精明能干的家丁,让他带了一封家书去潼关跟老主人好好聊聊。
“别以为你长得帅我就不敢杀你,跟你说过,我,是大隋上将军,生是大隋人,死是大隋鬼,我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为了表达我对大隋的忠心,为了表达我决不投降的决心,你,只有死!”
屈突通满脸杀气,唰地拔出亮闪闪的宝剑,帅哥哥见势不好,抱头要走……
“哪里走?!”屈突通一剑劈出,帅气的家丁登时作了两半!
汗!无语。
长安的裴寂也傻了眼了。
史书上载,杀了家丁后,屈突通本人也常常抚摩自己的脖颈,有些自恋,有些慷慨地说:“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
为了做一个隋朝的忠臣,他不但准备自己去死,也准备让他的一家人陪葬。
“谁叫我有家难归,有国难投了啊?!”
远在洛阳的杨侗,似乎看穿了屈突老爷子的心事,派出使者来请他移驾东都。
是的,长安已失,可是,大隋不是还有东都、还有江都吗?
屈突通漂亮地打了个响指,大叫:“来人,备马!”
留下桑显和镇守潼关,自己率军投奔东都。
“妈的,留我当炮灰啊?想得美!”
桑显和望着老头子微微有些佝的背影,往地上重重地吐了一口浓痰。
“奔波劳碌只为一饱,叫你还敢饿我!”
喝令左右大开城门,向刘文静屈膝投降。
这时刘文静箭伤未愈,命部将窦琮接收了桑显和的投降。
恰好,裴寂派出的第三拨劝降团已经到了,团长竟是屈突通的长子屈突寿。
刘文静于是命窦琮、段志玄等率轻骑兵与桑显和一路尾追屈突通。
日赶夜行,终于在稠桑(今河南灵宝市北)追上了。
屈突通结阵自守,持刀立在阵前,白须随风飘拂,神威凛凛。
窦琮等人不敢轻举妄动,命屈突寿单人匹马前去劝谕。
想不到,长安一别,父子竟是以这种方式相见了。
屈突通远远看见了儿子,眼圈发红,声音有些颤抖,厉声大喝:“此贼何来?!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雠!”回头喝令弓箭手张弓搭箭准备射杀屈突寿。
眼看流血事件一触即发,桑显和从阵中策马飞掠而出,对屈突通的部众高喊:“京师已陷,咱们都是关中人,有家不回,去洛阳干什么啊?”
这句话把屈突通的部下全震住了,是啊,关中陷落,大不了换个老板继续干呗,何必一条道走到黑呢?!大家不约而同地这样想,好大一会儿,有人扔掉了手中的大刀,跟着,又有人扔掉了弓箭,跟着……像得了传染病一样,竟然一万多人全丢下了手中的武器,情不自禁,朝关中方向流泪。
屈突通自已也老泪纵横了,把手中大刀往空中一抛,哭叫道:“苍天啊,大地啊!”滚鞍下马,跪地朝东南方向遥拜,嘶声哭喊道:“臣力屈至此,非敢负国,天地神祗,实所鉴察!”
一代名将,终于途穷投降。
屈突通被押解到长安与李渊相见后,李渊大喜,抱着他叫道:“为什么我们这么晚才相见啊?”屈突通痛哭道:“我不能尽人臣的节义,力屈而至,是国家的耻辱,愧见代王啊。
李渊的脸青一阵,红一阵,可是心里还是禁不住喜欢这个可爱的老头儿,跟部下说:“这真是隋室的大忠臣啊。”
将屈突通释放后,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兼任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