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一首20字名诗,全文没提任何人,他在赞誉谁一目了然

杜甫一首20字名诗,全文没提任何人,他在赞誉谁一目了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304 更新时间:2024/2/7 22:21:56

一位现代学者曾说过,人们只会记住为人民服务的人,既是在当世为人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一类人。

历史上名人有很多,尤其是那些妇孺皆知的历史名人们,往往人们只是通过一些只言片语就能一眼断定这是在说谁。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初到夔州时写下了一首赞誉历史名人的短诗,此诗没有提到任何人的姓名,通体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到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一眼看去,便能知晓杜甫此诗是在说谁。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有些好奇,杜甫此诗究竟是在赞誉谁呢?

提起这首短诗,首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轨迹。

杜甫家境优越,他的祖上在汉武帝时期就曾在朝廷任职,与此同时,他还与唐代杰出诗人杜牧,同是杜预的后代。

杜预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与诸葛亮是历史上十分少见、同时进入文庙、武庙的历史名人。

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杜甫在幼年时就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

杜甫并没有辜负这么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七岁时就能作诗,年少时就能凭借诗歌美名远播,当时许多达官贵人都特意前来拜会杜甫。

十九岁时杜甫开始远游,五年后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落第之后的杜甫,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过上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多首名诗,其中一首《望岳》更是杰作中的杰作,尤其是结尾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杜甫在后世被人们誉为“诗圣”,与他同一时期的“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

接下来的时间里,杜甫与李白强强联合,二人相约出游,两人还互赠了诗篇。那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便是杜甫为李白所写。

公元747年,杜甫再次参加考试,结果由于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考无望的杜甫,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于是就开始给人写自荐信,辗转多年后,终于谋得一官职,虽然不大,但也算是有了正经工作。

然而还没等杜甫高兴太久,他就遇到了“安史之乱”。

接下来,杜甫经历了人生中的不幸与万幸。

不幸的是,当时玄宗逃亡,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杜甫在投奔肃宗的途中被叛军抓获,押送至了长安。

万幸的是,由于官职过小,杜甫并没有被囚禁。

最终,在公元757年,杜甫冒险逃出长安投奔肃宗,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没过多久,杜甫就因为触怒肃宗被贬至华州,虽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却再也没有被肃宗所重用。

公元759年,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的杜甫,开始厌倦了官场,他辞去了自己的职务来到了蜀中漂泊。

一直到公元766年,杜甫离开成都,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云安,到达夔州。由于夔州都督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地暂居。

在夔州时,杜甫看到了武侯庙、以及诸葛亮在江边留下来的八阵图,向来对诸葛亮景仰的杜甫,当即就开始用诗句来抒发对诸葛亮的赞誉之情。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短短的一句话,纵使过了千年,我们也能一眼看出这是在称赞武侯诸葛亮。

《八阵图》一诗中,杜甫毫不吝啬对诸葛亮的赞誉,称三国鼎立中诸葛亮的功绩最为卓著,尤其是他的军事才能,他所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流千古。

可遗恨千年的是,刘备鲸吞东吴失败,葬送了诸葛亮统一天下的梦想。

八阵图为诸葛亮所推演阵法,在《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均有记载,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曾在观游诸葛亮故宅时,令李兴立碑撰文赞扬诸葛亮的功业,其中亦提到了八阵图。

除了这首《八阵图》之外,杜甫一生为诸葛亮作了二十多首诗,其中《蜀相》的一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传到了如今,已经被很多人所熟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的终结者为何是北宋?终结五代十国的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五代十国的终结者为何是北宋?第一,之所以北宋是终结者,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后周。五代并非同时出现的,基本上是前者被后者代替的一个过程,所以后周是最后一个了。后周在郭威和柴荣的带领下,十分强大。周边的政权已经不是对手了。第二,南方政权实力较弱,相比之下,南方虽然富庶,可是割据政权很多,长期的

  • 李隆基的晚年有多凄凉?女人和权力没了,最终连自由也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隆基晚年后悔吗,李隆基晚年为什么悲惨,李隆基晚年为啥夺不了权力

    说到李隆基的早年时代,那可是一位相当牛的人物。他仪表雄伟俊丽,性格英明果断,而且还是一位多才多艺之人。他不仅擅长书法,而且还颇通音律,当时朝廷由于韦后专权,朝纲极度混乱。公元710年7月,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彻底地铲除了韦氏集团的势力,并扶持他父亲李旦继位做了皇帝。可是,李旦继位后,

  • 秋雨阻行程,总部召开了一场自由辩论会,最终,李世民以啼哭取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与秋雨辩论会,李世民施政措施,李世民对边疆采取的措施

    这场绵绵的大雨连接下了十几天,还没有要停的意思,仿佛没完没了。士兵们的刀枪生锈、衣甲发霉、被褥湿润,营房内全是水,浑浊无比,肮脏不堪。更要命的是,军中的粮草已快耗尽了,后勤的补养和辎重车辆在泥泞小路中根本无法跟上。开始有人讲怪话,发牢骚了。“进又进不了,退又不愿退,呆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算什么事儿?

  • 正史中的隋唐好汉:武功第一的秦琼,在勇悍凶残两方面,都不如他的两个战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也许雄阔海左天成也有历史原型,只不过跟历史原型相差较大而无法考证,所以只能把他们放在一边不提,咱们今天只聊能轻松找到和勉强找到历史原型的九位好汉,并按照正史记载,给这九人搞一个综合排行榜,看看秦琼能位列第几。熟悉隋唐正史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秦琼是当世第一单挑悍将,他的老上级来护儿对他格外器重:“此人

  • 砍柴的小姑娘成了两位皇后的生母,卖柴的李渊成了唐朝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李渊的生母真实情况,李渊起兵反隋,经典传奇李渊

    古代的时候,砍柴更是人们主要的劳动之一。历史上和砍柴有关的故事,也是非常多。比如夏侯渊的亲侄女兼养女夏侯氏,就曾经是砍柴的小姑娘。夏侯渊家族一开始也不是很富裕,也是要靠体力劳动赚饭吃的家庭。夏侯渊的弟弟死了,留下了一个侄女。夏侯渊为了养活侄女,忍痛把亲儿子扔了。有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夏侯氏年仅十几

  • 李白、高适、杜甫,曾经的三个好兄弟,为何安史之乱后形同陌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和杜甫与安史之乱的关系,杜甫安史之乱资料,安史之乱后杜甫写了哪些诗

    作为一个边塞诗人,高适自然也是一个好汉,喜欢结交天下英豪。在公元744年之时,高适偶遇了李白和杜甫,并与李白相谈甚欢,成为了好友。而这一年,李白43岁,高适40岁,杜甫32岁,因此三人之中,当属李白为大哥,同时李白还最出名,因此高适和杜甫经常跟李白混吃混喝。天宝三年秋天,李白、杜甫、高适这三位好友相

  • 不是一家人,却要“攀”关系,宋越战争越南为何要“碰瓷”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与越南,宋朝时期的对越反击战,唐朝灭亡和宋的建立

    秦朝时期这里被称之为象郡,受南越武王赵佗管辖。隋唐时期,又被称之为交趾。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便是王勃在前往越南探望为官的父亲时所作。那么在宋越战争时,越南为何要打着大唐的旗号作战呢? (一)、搬出旧主,以示正统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唐朝在古代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 不愿杀人,却灭后蜀、平南唐,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上面一段介绍中,可以看出他的一生有战功,有败仗,可就算是打了败仗后的他也可以继续升任。曹彬与许多大宋武将一样,传说远多于真相,历史对他的记载也并不多。 灭后蜀 乾德二年(964年)冬,攻伐后蜀,诏令任命刘光毅为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曹彬为都监。峡中郡县都被攻下,诸将都想屠城来逞其杀欲,只有曹彬下令

  • 不合儒家礼制,政府明令禁止,火葬为何还能在唐代盛行开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代为什么会流行火葬,古代人对火葬的评价,中国古代有火葬传统吗

    扬州汉广陵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一、唐代以前的丧葬观念 对土葬的推崇:正统礼仪 迄今为止,土葬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丧葬习俗,长久以来都是作为主流的丧葬方式。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期的土坑竖穴墓和瓮棺葬,无一例外地用土来收敛遗体或遗骸。当时的人们就开始对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土是人们耕耘的

  • 为证明太子清白,他竟剖腹自杀,终使太子顺利熬死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秘史杖责太子,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事件,武则天太子升仙碑全文

    在被架空权力,消失于朝野之后武则天的儿子李旦仍然随时有可能掉脑袋,在武则天处理完外围事物以后李旦成为直接进攻目标。有人告发李旦私下发展反革命团伙,意图发动反革命政变,提前抢班夺权,"有告皇嗣潜有异谋者"。武则天手下的著名鹰犬来俊臣前去调查,不辱使命,将李旦身边的秘书、警卫、服务员一顿拷打,"左右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