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献忠余部抗清成就远高李自成,除有此两人外,还和李的能力有关

张献忠余部抗清成就远高李自成,除有此两人外,还和李的能力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365 更新时间:2024/3/12 3:42:51

很多人会认为,肯定是李自成。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汉奸吴三桂占据山海关,李自成亲自率大顺军前去讨伐,正是从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和清军发生了第一次正面接触。第一次接触清军的李自成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清军向正在和吴三桂军队交锋的李自成军队突然发起冲击,猝不及防的大顺军惨败,李自成随后退回北京,从此李自成开始了和清军一年多的纠缠。

李自成

李自成退回北京,匆匆举行了登基大典以后便撤退回西安,而清军则不想给李自成以喘息之机,派吴三桂等人率军追击大顺军,大顺军一句溃败。但是,1644年十一月,李自成召集军队,在河南怀庆地区对清军发动了反击,一时间击毙数名清军将领,收复了十几座县城,让清军对其不敢小觑。

清军

之后,李自成的大顺军又分别在潼关和陕北与清军大战,不过最终不幸战败,李自成只得放弃西安,再次选择流动作战。李自成虽然最终没有取得胜利,但是也和清军互有胜负,消耗了一定的清军实力,为以后的抗清运动做了不小的贡献。

1645年形势图

反观张献忠,大西政权远在四川,远离清军,所以和清军打交道比较少,直到清军进入陕西以后才有了接触,而张献忠很快就败下阵来。据记载,1646年年底,清军赶到张献忠驻扎的西充县凤凰山,张献忠率领少量士兵勘探敌情,被清军弓箭手射杀,一代枭雄就这样殒命。

对比起来,似乎张献忠没在清军那里占到什么便宜,刚刚打了个照面就被射杀,而李自成则和清军厮杀一年多,双方有来有回,似乎李自成在抗清运动中的贡献比较大。然而,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得长一些,我们会得出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

李自成死后,大顺军还剩余数十万军队,他们在李自成的妻子高氏、李过和高一功等人的率领下,接受了明朝的收编,改编为明军的“忠贞营”,参与抗清运动。但是明朝的保守派官员对于“流寇”出身的忠贞营并不信任,反而处处掣肘,导致忠贞营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李自成的老部下们或被拆散,或被弃用,还有的人则脱离了明军,占山为王,联合地方武装抗击清军。他们虽然勇气可嘉,但是起到的作用却不能与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相提并论。

张献忠死后,大西军余部在其养子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和刘文秀等人的率领下,经由贵州进入云南,并在此经营数年,休养生息,云南经济在明末乱世之中甚至得以恢复,而大西军余部也依靠云南为基地发展壮大。之后,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带来大西军余部与南明永历政权联合抗清,可以说此时的永历政权主要依靠孙可望和李定国二人。相比于跋扈、妒忌的孙可望,李定国则是南明永历政权更加可以依赖的支柱。

张献忠

李定国对永历政权忠心耿耿,而且是杰出的将领,在明末清军最为强盛的时期,打败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李定国不仅击败了汉奸孔有德的清军部队,在桂林逼死孔有德而且还击败了纯正的满清八旗军队——敬谨亲王尼堪的军队,并且阵斩尼堪,史称“两厥名王”,在李定国的反攻下,永历政权一度取得了很大的优势,甚至一度有了“中兴”的希望。而李定国也一直为南明鞠躬尽瘁, 1659年永历帝撤退到缅甸之后,李定国仍然坚持在云南和缅甸边境游击抗清,直到1662年在中国和泰国边境病逝。

李定国

如果我们把时间轴从1644年拉长到南明灭亡的1662年,我们会发现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虽然与清军交锋时间长,张献忠亲自率领的大西军与清军接触时间不长,但是在两位农民领袖去世之后,大顺军和大西军余部的抗清贡献就颠倒了。大顺军余部不受南明朝廷和官员的信任,再无用武之地,而大西军余部则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的率领下联合南明永历政权长达十余年,如果没有大西军余部,南明绝对没有可能坚持到1662年。

而之所以造成大顺军和大西军如此的差别,李自成应当难辞其咎,在李自成的麾下缺乏孙可望这样能够治理地方的帅才和李定国这样独当一面的将才,这大概也和李、张二人培养人才的能力相关吧。

参考文献:《南明史》

更多文章

  • 张居正挽救了大明, 其曾孙见证三位明朝皇帝国破身亡却无能为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皇帝张居正简介,真实的明朝张居正,明朝野史首辅张居正之死

    张居正像 张同敞,湖北江陵人,曾祖父就是励志改革、功绩卓著的万历首辅张居正。崇祯年间,张同敞因为祖上恩惠,被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城,农民军进城后到处向崇祯朝官员索要金银,美名其曰“追赃助饷”,文武百官中一大部分被迫投降。张同敞选择藏匿在民间,趁夜偷偷潜逃出城,只靠两

  • 险些害死苏轼的“乌台诗案”,诗中都写了何事?你是皇帝都忍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乌台诗案苏轼被关了几天,乌台诗案把苏轼贬到了哪里,苏轼的乌台诗案共牵连了多少人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作为中国词坛上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诗词风格与他一生的际遇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苏轼为人豪迈爽朗,心胸旷达,他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诗作。作为文豪的另一面,苏轼也是一名朝廷官员,他的政治生涯中也有一些影响重大的著名事件,最瞩目的事件莫过于乌台诗案。那么,险些

  • 引清兵入关原不是吴三桂本意, 已入关欲投降李自成, 为何又降了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吴三桂大战,李自成与吴三桂战争过程,吴三桂什么时候归顺李自成

    1644年三月二十六左右,本已打算回京归降大顺朝的吴三桂部行军到了河北玉田县附近,就在这一天吴三桂突然改变了主意,紧急率部掉头转向山海关,从背后攻下山海关,并在不久之后邀请清兵入关,成了千古罪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突然改变了主意了呢? 吴三桂其人,相信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引清兵入关,是中国历史上数

  • 康熙年间攻克台湾的施琅,因何事与旧主郑成功决裂?该仇不共戴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施琅为啥背叛郑成功后人,施琅打败过郑成功吗,康熙给施琅权力

    施琅剧照 关于施琅此举是汉奸行为还是国家统一的功臣,历史上众说纷纭,这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施琅的评价肯定会有所不同。我们不妨一起看看施琅在降清之前,在明朝的历程,也许看过这些我们能够理解他日后所做的一切。施琅第一次在历史上崭露头角时,一般意义上的明朝已经灭亡(历史上通常

  • 年过花甲依然可生育的5位帝王,清朝独占两位,朱元璋最令人羡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的生育能力强,朱元璋后代最能生育的人,朱元璋是唯一颠倒乾坤的人

    根据《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的考证,中国古代风险最高的一个职业就是皇帝,不仅劳动强度特别大,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基本属于全年无休,并且还总有各种人对自己虎视眈眈,以至于能够得到善终的没有几位。 然而就是这么一份累人的活,还是有人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不仅国家管理得好,而且还很长寿,并且年

  • 崇祯殉国前为何杀掉女儿,并非心狠,看下亡国公主的下场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崇祯的死可以说是殉国吗,崇祯殉国后殉国的臣子,崇祯死后谁殉国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着起义军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北京城内的崇祯皇帝下诏吴三桂前来“勤王”,然而吴三桂的大军还没有出发,北京城就已经陷落,崇祯皇帝在心腹太监的带领下,登上城楼看了一下那些入城的起义军,随后返回皇宫,给自己穿上皇帝的礼服,又戴上皇帝的冠冕,准备自杀殉国。 不过在自杀之前,崇

  • 朱元璋批奏折到半夜,宫女送来热粥,朱元璋:粥可留,人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为啥要斩送粥的宫女,朱元璋批奏折宫女端来热粥,朱元璋批奏折数量

    古代帝王为了自己的江山稳固,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每个朝代的开朝皇帝,他们深知社稷统治权来之不易,因此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极为珍惜和重视。这导致他们为了自己手中的皇权可以做出任何事情,即使有些事情会使他们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他们也会去做。他们坚信宁可错杀一百,也绝不放过一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 岳飞是被谁害死的?是秦桧、金人,还是赵构?易中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岳飞死于赵构还是死于秦桧,历史上岳飞是被秦桧害死的吗,秦桧是用什么理由把岳飞害死的

    石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忆将军。民族英雄岳飞,就像一座丰碑一直屹立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永垂不朽。人们钦佩的不只是岳飞的事迹,更是他顽强不屈誓死报国的民族精神,但是就这样一位民族英雄,他的离世竟成了一个谜。在人们心中对于岳飞的死,最大的评价就是一个字“冤”。 那么岳飞是被谁害死的?是秦桧、金人,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唯独漏掉一个人!此人多年后夺取大宋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两次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真实故事,为什么赵匡胤可以杯酒释兵权

    我从小就听说过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尽管这只是传说,不过也从侧面说明赵匡胤扶危救弱的胸怀。纵观整个历史,哪朝哪代的开国之君不是腥风血雨,不是在杀戮中夺取的江山?唯独赵匡胤是一个例外,他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只以牺牲一人为代价而成功改朝换代。有人说那是因为赵匡胤彻底掌握了军权,根本没有动用刀兵

  • 南京发现王安石父亲墓,刚挖到棺椁,王安石36代孙赶来:马上停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安石墓照片,王安石墓里的石头,王安石父亲墓墓志铭在哪里

    这是王安石在1052年为父兄扫墓时写下的诗句,王安石之父王益只活了46岁,长兄王安仁也是英年早逝,此诗代表了王安石对亲人的无限追思。但王安石的父兄并未葬在家族墓中,相传是葬在了牛首山,多年以来并未被发掘。直到2009年9月,南京将军山一个别墅楼盘在建设途中挖掘到了两块墓碑,上书“母谢氏永安县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