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崇祯皇帝吗?其实,是他的爷爷

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崇祯皇帝吗?其实,是他的爷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718 更新时间:2024/2/7 8:28:23

万历年少时,很是“嘴甜”,每次去探望后宫陈皇后时,说话很是乖巧,极得皇后欢心。即使皇后身体不适,也不会拒绝见他。

朱翊钧登基后的9年时间中,对首辅大臣张居正极为尊敬,跟随其读书时态度恭敬有加,几乎每年都会重重赏赐其父母。张居正一次腹痛,他亲自下厨做面。张居正身体痊愈后,朱翊钧很是高兴,拉着对方的手,连说“想死我了”。

那时的他,一边跟随张居正接受教育,一边跟随张居正处理政务。

一次,他在审阅奏折时,发现直隶上年处决犯人的奏疏日期不符。经查,原来是刑部办事官员刘体道,由于休假而误事,本人也因此丢了官。在张居正的教育下,皇帝不但自己努力学习,还要求周围太监宫女都要学习,同时还喜欢向讲官们“秀”自己有多用功。

这其中,朱翊钧最爱秀的是自己的书法,不过让张老师给批评了,说:做一个好皇帝更重要,而不是写一手好字。直到张老师过世后,朱翊钧才重新拾起书法。

其实,万历在位的几件事,对明朝后来的政治走向有着直接的影响。

第一件,是邹元标,他一开始只是个实习进士。当时,张居正父亲病逝,却以皇帝年幼拒绝回家守孝,这在当时可是“极不孝”的行为。于是,邹元标上书弹劾张居正,连带皇帝也被他“骂”了。皇帝很是生气,但只是杖责,后来,将其发配贵州。

邹元标的官场看似很是颠沛,但是,这位邹元标却是坚持自己的抱负,集合一帮志同道合的友人,最终自创“门派”——东林党。

第二件,是立太子。万历极宠郑贵妃,“爱母及子”,于是,要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是,遭到了大臣的反对,使得君臣对立长达数十年。其间发生了不少“案件”,将外廷的精力过多牵扯到了后宫。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才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其实,万历皇帝并非没有什么特别的“功绩”,除了后人熟知的“三大征”外,还有两次战役可以看出这位皇帝的智慧:平缅战争和河洮之战。

战或是不战,他和大臣的态度都是“对立”的。

万历十三年(1585年)正月,缅甸入侵云南,时任内阁大臣申时行等人不主张应战,理由是地处偏僻且当地少有明朝直属军队很难管控,甚至,有大臣拿出老祖宗朱元璋当年不征越南作为“理由”。但却都被他断然驳回了,结果,在当地土司的密切配合下,明军大胜而归。

万历十八年(1590年),鞑靼可汗扯力克杀明朝总兵李连芳,进犯青海地区。对此,大家义愤填膺,恨不得自己上战场,可是,万历皇帝却是异常冷静。虽然,委任宣大总督郑洛主持战事,却私下命令他不得轻易开战,而是采用“分化瓦解”之策,将其慢慢消灭。果然,动乱被平定了。

除此之外,万历皇帝和群臣“对着干”,还表现在他任命李如松提督驻守辽东,任命徐贞明开垦京郊农田。后来,就“京城开发水田”一事,其用“水田遇上干旱咋办”,很是痛快地灭了内阁大臣的心思。不过,事后都证明万历皇帝的决策是正确的。

后人都说万历懒政,其实,当时的官员也有胆大批评他这种作风的。万历十七年(1589年),吏科给事中雒于仁就斗胆上书《酒色财气疏》,暗讽皇帝“贪酒、贪色,不务正业”。皇帝看后大骂,连“这厮”一词都飚出了。但他也就是发发火,将雒于仁撤职完事。

其实,万历皇帝是非常在意大家对他的“点评”的。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三月,他去世那年,召见内阁首辅方从哲讨论国事时,还特意橹起袖子,让这些人看他的“瘦”胳膊。说他为国事忧心忡忡,还要让司礼监太监告诉方从哲,他每天都是如何“勤政”的。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去世了,终年58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朱翊钧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仅24年,明朝就灭亡了。

以至于,《明史·神宗本纪》曰:“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于是,后人将其“懒政”和明亡直接联系。但是,有人梳理其“政绩”,提出了“疑问”。尤其是战事“三大征”,发生的时间就是在他“不问政事”这一时期。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怕是他此举放任了朝廷的“权争”,使得政风不“明朗”,又何来国事的清明太平?

除此,万历皇帝不是笨,相反他天资聪慧,可是,他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最终,让明朝陷入了党争的深渊,从此愈演愈烈。所以,到了万历统治的末期,各种矛盾开始凸显出来。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身居内宫,致使内外隔绝,“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以至于,到了崇祯执政时期,即使这个皇帝再勤政,都已经无法改变国家的现状了,只能任其越走越远。

最终,国破家亡。

参考资料:

【《明实录·神宗卷》、《明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明史纪事本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当皇帝要为父母迁坟,刘伯温一看:这座祖坟一动就会坏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坟墓,朱元璋哭被刘伯温看见,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什么反应

    但凡是事业有成者,必然都经历过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过程,这一点已经成为从古至今的定律,何况是像朱元璋那样一朝成帝王的人,过往的经历更是让很多人瞠目结舌,根本无从想象。朱元璋从小的生长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之中,因为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所以,又有一个别名朱重八。当时因为家庭条件特别不

  • 朱元璋请名师教子,名师反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只说了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给后辈立下的规矩,朱元璋的三个绝招,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为何无法严厉

    自然是要请一个名师来教导,找来找去之下,他找到了宋濂。此人1310年出生,从小十分聪明,记忆力很强,有神童之称。闻人梦吉、吴莱等人是他的师傅,宋濂尤其精通五经,在学识上就连刘基也夸赞不已。早年元朝就听说过他的名声,邀请他去担任翰林编修,但宋濂拒绝了。他的心里只有著书,他在那个年代也可以说是学富五车的

  • 真有“穿越者”吗?河南出土一明朝石碑,碑上:扯淡再也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石碑现在现状,河南发现明朝石碑吗,明朝石碑真实历史

    历史在不断变迁,前人为后人留下无数瑰宝,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实力强大,吞并周边小国扩张自己的势力,而大将白起在南征时期,无意间在敌国城池土壤下,发现了一块青铜文物,上面记载了商朝时期历史,为人们研究商朝带了巨大突破。中华历史长河,流淌了五千年从未间断,河水也孕育了无数历史瑰宝。每一个时代内,都有着属

  • 元朝虽不受后人待见,却有一个很爽的“福利”,其他朝代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老百姓过得如何,元朝的真实生活水平,元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全面统治传统汉地的政权,所以日本人也趁机搞出了“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论调,企图以此来调动个民族之间的敌视情绪。而事实上,元朝统治者实行的一些政策,也给了这一观点支持者以口实。比如元朝统治者推行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将全国人口分为蒙古、色

  • 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为何在教科书中,人们却对王安石评价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给王安石的一封信关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有用吗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宋朝时的王安石变法,但是,却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变法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它。由“三冗危机”引起的财政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除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怨声不断。1069年,

  • 朱元璋微服私访,与瓜农相谈甚欢,离开后下令:赶紧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亲自微服私访,朱元璋微服私访没想到被当街羞辱,正史朱元璋微服私访过吗

    朱元璋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朝廷税款的人,一直在四处躲债,过着风雨飘摇的生活。元朝时期,民族矛盾十分的尖锐,普通的民众被分为四等,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汉人、南人都是贱民。蒙古人民不断的压榨百姓,甚至可以不用劳动就享有其他民族的财产,徭役沉重,灾荒不断。在朱元璋17岁时,濠州发生旱灾,

  • 因为朱元璋,江西人与湖南人成了“老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与江西老表有着不解之缘,朱元璋为何叫江西省老表,朱元璋与江西老表关系

    其中,最波折的莫过于湖南一役。相传,某日朱元璋率领大军,截杀逃难的乱兵。突然,朱元璋在马前几丈外发现一个背着孩子的妇人,这妇人手里还牵着一个娃娃,正在泥泞中艰难地行走。朱元璋见被妇人牵着的小孩仅有四五岁,一瘸一拐,正在嚎啕大哭,可妇人背在背上的孩子却足有十几岁。朱元璋是个暴脾气,见到此情此景十分气恼

  • 徽柔公主的妹妹,经历7位皇帝,躲过“靖康之耻”活到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中的徽柔公主,徽柔公主历史上长什么样,徽柔公主的悲惨命运的始作俑者

    就在众多原著党感慨徽柔终于“上线”且仁宗的孩子大都夭折时,笔者不禁想起了仁宗的另外一位公主。仁宗一生共有3个儿子和13个女儿,可是却仅有4个女儿长大成人,存活率只有可怜的25%。这样的一个存活率,在古代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非常低的,而且还是在医疗卫生水平最高的皇室之中。剧中的徽柔是福康公主,历史上

  • 朱元璋一生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对这类人非常客气,一点不得罪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是怎么做到心理强硬,朱元璋一生最大错误,朱元璋的三个绝招

    朱元璋坐稳了江山后,打算让子孙们享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代,于是,就有了分封朱姓诸侯的打算。此时的朱元璋只有九个儿子,为了凑个吉利数,朱元璋将侄孙也算在内,将十个朱姓子孙一体封王。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便将这些已经长大的诸侯们安排到各自的封地,派大臣辅佐他们建立藩国,成为拱卫大明江山的羽翼。皇子皇孙们在禁军的

  • 评价明朝皇帝:有四个皇帝正面评价,其他都不好,尽做坏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句话评价明朝16位皇帝,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明朝时期最厉害的皇帝是谁

    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而他也特别喜欢读史书。在诸多的史书中,《明史》是毛主席最喜欢读的,他也为此加了很多批注。不仅如此,为了全面了解明朝历史,毛主席还阅读了大量明朝各种资料、笔记,因此他对于明史的研究非常深。那么要关注一个朝代的历史,这个朝代的皇帝自然是无法绕过去的人物,后世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