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铁骑曾横扫亚欧,为何却被朱元璋击溃?只因刘伯温这9条建议

蒙古铁骑曾横扫亚欧,为何却被朱元璋击溃?只因刘伯温这9条建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26 更新时间:2024/2/7 8:29:51

只是到元朝末年的时候,原本的蒙古铁骑渐渐变得衰弱,曾经横扫亚欧的蒙古骑军,最终被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朱元璋所率领的明军击溃,这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朱元璋本人的出身很低,曾经为了生活还不得不到处去进行化缘(俗称要饭)的活动,他所率领的明军也是一支正宗的农民起义军,而并非像杨坚李渊那样的地主武装,并且他也是古代唯一的一支,从南到北并且取得胜利的队伍,朱元璋的明军为何能够有如此巨大的战斗力,甚至能够击溃曾经战无不胜的蒙古骑兵呢?只因刘伯温的这9条建议。

在至正20年(1360)年,朱元璋听说刘伯温有贤能的名声,于是就派人送去礼物,聘请他到应天(南京)来为帮助自己,当然老朱的理由很冠冕堂皇,是为了“以解天下百姓于倒悬也!”原本在老家隐居的刘伯温,看了看朱元璋送过去的礼物,又看了看使者身后各执武器的士兵,非常识相地去了应天。

在到达应天后,朱元璋向这位大儒请教了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历朝历代天下起义军都层出不穷,可是为何始终都是屡起屡灭,很少有能够成事的呢?”朱元璋出身贫苦,小时候没怎么读过书,但是参军以后却开始读书,读了众多的史书以后,发现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军没有几个成功的,而自己在现实中看到的农民起义军也基本上都是失败,所以会有这个问题。 刘伯温听到朱元璋这个问题后却面露微笑,因为他已经确定了朱元璋确实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君王,于是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解决了这个困扰朱元璋很长时间的问题,他说,主要是因为历代起义军都具备有“九恶”:

1恶:不敬孔孟,亵渎圣人之道,败坏天理人伦;2恶:攻伐无度,形同流寇;3恶:时降时反,相互猜疑;4恶:粮饷不能自足,临阵不知兵法;5恶:掠人妻女财产,只知取之于民,而不知养于民;6恶:为将者心胸狭隘;7恶:为士者缺乏训练,作战形同群殴;8恶:胜时聚集,败时作鸟兽散;9恶:此义军与彼义军之间,相互猜疑,互相攻伐。 朱元璋听到了刘伯温给出的回答以后,很长时间默不作声,然后就“勃然色变”,因为确实是说到了点子上,但是刘伯温却始终面色不变,朱元璋又转怒为喜:“先生真大才也,愿先生教我!”

刘伯温在指出了这九个问题以后,又相应地给出了9条建议,教导士兵敬读孔孟;攻伐有度;不再反复无常地投降以确立信任;让士兵自己屯田以确保粮食;建立严格的军事纪律,所有掠人财物者皆重罚;选将时必须慎重;士兵平常须严格操练;哪怕败时也得进退有度;义军之间不再猜疑。 刘伯温的这一系列建议,在朱元璋的铁腕推行下,让原本形同流寇的起义军迅速成为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量的队伍,迅速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义军部队,最终在1368年灭亡由蒙古铁骑建立起来的元朝,创建了大明帝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于谦到底死得冤不冤?明英宗朱祁镇回来的那一刻,他的死就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于谦为什么要接回朱祁镇,于谦真的有顶撞朱祁镇吗,历史上朱祁镇如何评价于谦

    或许,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确实是一种非常有血性有胆识的表现。毕竟,作为一个王朝的统治者,他愿意在危急时刻,与自己的国家同生共死,确实是非常值得钦佩的。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对于这种现象,想必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如果一个国家的君主,真的文韬武略有横刀立马征战天下的本事,那么,他御驾亲征确实能够起

  • 明朝第一忠臣蒙冤被杀,锦衣卫抄家时无不落泪,刽子手自杀谢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于谦的出身还算是比较不错,其曾祖父担任过杭州路大总管,太祖也曾为官。尽管如此,于谦并未成为纨绔子弟,而是非常刻苦读书,并且志向高远,他非常敬佩和仰慕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气节,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文天祥这样的人,报效国家。最终,于谦成功进入仕途,有了报效国家的机会。(公元1421年,于谦考取进士,从此踏上

  • 清宫剧有很多,为何基本没人拍有关元朝的电视剧?导演: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十大经典电视剧,清宫电视剧大全,元朝题材电视剧有哪些

    中国的古装剧年年都会有,《甄嬛传》、《红楼梦》、《神雕侠侣》等等,太多太多的题材被拍摄成了电影、电视剧。环顾之前的古装剧,大都以历史题材为主,譬如《康熙微服私访记》、《雍正王朝》等等,这类题材的影视剧深受观众们的喜爱。记得有一部影视剧叫《射雕英雄传》,堪称经典之作,是不少人成长中的回忆,里面叙述的是

  • 朱元璋说“元以宽失天下”,那么元朝的政策到底有多“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为啥朱元璋说元朝宽仁失天下,朱元璋为什么要推翻元朝统治,朱元璋为何推翻元朝一统天下

    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这些话都是在《明太祖宝训》里记载的,是朱元璋本人亲口所说。身为统治阶级的核心,朱元璋本人都没有起到抹黑前朝的带头作用,臣子们自然也不会再

  • 西湖三杰中岳飞、张煌言死于杭州, 于谦死于北京为何也会葬在杭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岳飞于谦张苍水遗言,岳飞于谦同列西湖三杰,于谦张煌言

    西湖美景 岳飞,大家很熟悉,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率领“岳家军”为南宋朝廷抵抗金军南下,是整个南宋王朝的定海神针,而且岳飞还率领军队北伐,打到离故都开封只有几十里的朱仙镇,大败金兵,正欲收复开封时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后来岳飞被秦桧等奸臣诬陷,被宋高宗下令打入大牢,后岳飞被杀害在风波亭。岳飞死后,狱卒

  • 都说明朝亡于满清之手,其实都错了,明朝是亡于一大批残疾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灭亡是因为满清强大吗,明朝是被满清灭亡的吗,明朝为什么毁在太监手里

    那么,为何会造成这样的现象?这其实是政权制衡带来的“病毒”。有人整理过,东汉后期,唐朝后期,以及王振当权到明朝被清取代,这三个宦官当政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最为黑暗的时代。论势力和“凶残”,明代的宦官,其实,还比不过东汉和唐朝的宦官,他们甚至能控制皇帝的上位和生死。明朝时期,从永乐王朝开始,宦官就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单单忘记此人,结果在15年后被夺取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两次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真实故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能够成功

    然而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赵匡胤就发动了“陈桥病变”,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派遣心腹士兵,到处去散布传言“契丹与北汉一起打过来啦,我们快逃命吧”,正所谓三人成虎,一句谎言说很多遍就会有人相信,何况是很多人一起说呢?以至于当时后周的宰相范质等一帮文官也人心惶惶,在没有收到准确情报的情况下,就请命皇帝派遣赵匡胤

  • 北方风大不适合火绳枪?明代北军为何钟爱三眼铳,排斥鸟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眼铳是火绳枪吗,明军三眼铳对战火绳枪,鸟铳与三眼铳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黎子堂字数:4203,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一直以来,许多人依据何汝宾《兵录》中“鸟嘴宜南而不宜北”的论断,认为明代北军不推广鸟铳,是因为地理气候原因以及北军面对的敌人与南军不同。但这个观点可以说相当荒谬。若是由一个未经战阵的文人提出来倒也正常,可这偏偏是由何汝宾这位久

  • 宋孝宗给岳飞平反,纠正宋高宗的做法,当时宋高宗为何不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岳飞这一位历史人物,相信大家就算不是非常的熟悉也至少是有所耳闻。而每当我们提到岳飞之时,便会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个害死岳飞而遗臭万年的秦桧。然而实际上秦桧可能只是当时被统治者所利用的棋子罢了。被认为是秦桧杀害岳飞父子的背后原凶的人,是宋高宗赵构,他是宋朝的第十个皇帝,同时南宋的第一个皇帝。这位活到了

  • 告发朱元璋,为何那么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谁告发朱元璋,朱元璋为何三次屠山东,为什么告发朱元璋那么难

    我这到底是留还是走?是漫无目的地再次化缘,还是去投军?签抽数次,留与走皆不吉,唯投军乃吉。但此时的朱元璋,觉得投军太危险啊,一个不小心,命都没了。稳当人办稳当事,《太祖实录》记载:尽管上天的指示已很明确了,朱元璋仍未能下定决心,仍在“固守以待”,直到收到了一封信。(朱元璋剧照)有人说,这信是汤和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