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谦到底死得冤不冤?明英宗朱祁镇回来的那一刻,他的死就已注定

于谦到底死得冤不冤?明英宗朱祁镇回来的那一刻,他的死就已注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81 更新时间:2024/2/7 8:28:35

或许,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确实是一种非常有血性有胆识的表现。毕竟,作为一个王朝的统治者,他愿意在危急时刻,与自己的国家同生共死,确实是非常值得钦佩的。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对于这种现象,想必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

如果一个国家的君主,真的文韬武略有横刀立马征战天下的本事,那么,他御驾亲征确实能够起到鼓舞士气、稳定军心的作用。但是,如果他光有血性和一腔孤勇却没有相应的与之匹配的能力的话,那么,他到前线去不是给大家添乱吗?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御驾亲征,不但没能守住国门,反而,还让自己沦为了别人的俘虏。说到这儿,想必大家都非常好奇,这个如此倒霉的皇帝,到底是谁?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闲话不多说,接下来,就让我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皇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要说明英宗,他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相反,他还是有几分才干的。毕竟,一个先是被俘,回朝后,又被软禁数年,还能够有本事重新夺回皇位重掌天下大权的男人,又怎么会是一个省油的灯呢?

当年,土木堡的惨败,不过是他的一个小小失误罢了。相传,当年土木堡之战打得可谓是相当的惨烈,明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而作为主帅的英宗皇帝,也因此成为了瓦刺的阶下之囚。皇帝都让人家俘虏了,那不是代表着这个国家气数将尽了吗?

明朝那些手握大权的官员,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毕竟,没有人真正想当亡国奴。面对大厦将倾的大明王朝,朝廷上下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派主张将国都迁往南京,暂避瓦刺锋芒。但是,却有一部分硬骨头不愿就这样落荒而逃,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于谦了。

此人是一介书生,在大家看来,书生总是和“文弱”两个字是分不开的。但是,他的出场方式,却是相当的刚强果敢。以他为首的那一派官员,主张誓死要与国都共存亡。

他的这个决定可以说“大幸”,也可以说“不幸”。

说他幸运是因为他的这一主张,得到了许多朝廷中重要人物的支持。为此,他率领朝廷军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并且,他还一战扬名天下知,成为了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臣良将。但是,常言道:“家不可一日无主,国可一日无君”。面对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年纪尚幼的太子自然无法肩负起救国家于危难的重任。出于天下大义的考虑,他们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推上了皇位是为明代宗。

代宗朱祁钰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主,在执掌天下之后,他对外积极整顿军队对抗瓦刺侵略大军,对内进行吏治改革,使得朝廷上下政治变得一片清明。出了这样一位贤明能干的皇帝,原本既是朝廷官员的幸运,也是天下百姓的幸运。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么想的,对于于谦来说,或许他是遇到了明主,使得自己满腔抱负得以施展。但是,对他的那些政敌来说,可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毕竟,每个人背后都有其所属的利益集团,利益不同自然难免会出现分歧和矛盾。而深受皇帝信任的于谦,自然成为了别人的挡路石。

此时的他,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党派斗争之上,而是一心想要驱逐瓦刺,迎回英宗朱祁镇

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自己的一番忠义之举,却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瓦刺被打败了,此时的英宗皇帝,也失去了自己原有的价值。瓦刺心想:既然没有办法用他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那么,为何不将他放回去,让对方通过内斗来消耗其战斗力呢?

在此,不得不说,瓦刺的当权者,也是一个深谙权谋之道的高手。他走的这步棋,实在是非常的高明。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哪一个国家能同时拥有两个主人呢?如此一来,国家不是全乱套了吗?人都是自私的,一旦尝过了权势的滋味,想必没有几个人能够轻易放下,至少代宗皇帝做不到这么高风亮节。

为了稳住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朱祁钰加封自己的哥哥朱祁镇为太上皇,并将其软禁在一座偏远的宫殿之中。甚至,在几年之后,他又废了哥哥的儿子,转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他的一系列举动,并没有太多值得诟病的地方。

可是,上天始终不够眷顾他,没有几年,他就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病,很快便去世了。

明英宗朱祁镇一看,这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如果不把握住这次机会,可能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老死在这座荒凉的宫殿之中了。

而能当皇帝的人,又有几个是傻子呢?对于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又怎么会轻易放弃呢?很快,他就联络了一帮朝中不受重用的官员,展开了自己的夺权之路。最终,事情进行的,比他想象之中还要顺利,没过多久,他就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位。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次的权力更替,朝中官员都将遭遇一次大清洗。而于谦的不幸,也正是由此开始的。说到这,大家可能会想,他不是救回了英宗皇帝吗?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功劳。即使他曾经深受代宗皇帝的信任,但是,至少也能功过相抵。可大家的想法,还是太过天真了。

英宗皇帝之所以能够顺利回朝,他确实功不可没,但是,这却是我们一般人的想法罢了,皇帝可不这么想。留下这么一个对自己有恩的功臣存在,只会一遍遍地提醒他当年的决定是多么的愚蠢。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愿意去一遍遍回顾自己的失败,所以,这就成了于谦必死的理由。

也许,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理由,既可笑又可悲。但是,在那样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它却真实的发生了。

试想一下,朝廷之中的党派斗争,本来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他的政敌得势了,又怎么会轻易放过他呢?在那些人的挑拨之下,皇帝对他原本就不多的感激,自然很快就被消磨光了。而且,作为上一任皇帝的心腹重臣,如果他不死的话,又怎么能够证明自己“师出有名”呢?

所以,即使仅仅是为了自己能够名正言顺地重登皇位,明英宗朱祁镇也不会轻易放过他。尽管,他挽救了大明江山,更挽救了许许多多无辜的百姓。但是,在当权者眼中,还有许许多多必死不可的理由。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为政治为当权者的需要服务罢了。

不管你是否对国家有功,还是对他们个人有恩,他们心中装的更多的是对权势对地位的渴望。

参考资料:

【《明英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实录·英宗睿皇帝实录》】

更多文章

  • 明朝第一忠臣蒙冤被杀,锦衣卫抄家时无不落泪,刽子手自杀谢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于谦的出身还算是比较不错,其曾祖父担任过杭州路大总管,太祖也曾为官。尽管如此,于谦并未成为纨绔子弟,而是非常刻苦读书,并且志向高远,他非常敬佩和仰慕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气节,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文天祥这样的人,报效国家。最终,于谦成功进入仕途,有了报效国家的机会。(公元1421年,于谦考取进士,从此踏上

  • 清宫剧有很多,为何基本没人拍有关元朝的电视剧?导演: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十大经典电视剧,清宫电视剧大全,元朝题材电视剧有哪些

    中国的古装剧年年都会有,《甄嬛传》、《红楼梦》、《神雕侠侣》等等,太多太多的题材被拍摄成了电影、电视剧。环顾之前的古装剧,大都以历史题材为主,譬如《康熙微服私访记》、《雍正王朝》等等,这类题材的影视剧深受观众们的喜爱。记得有一部影视剧叫《射雕英雄传》,堪称经典之作,是不少人成长中的回忆,里面叙述的是

  • 朱元璋说“元以宽失天下”,那么元朝的政策到底有多“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为啥朱元璋说元朝宽仁失天下,朱元璋为什么要推翻元朝统治,朱元璋为何推翻元朝一统天下

    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这些话都是在《明太祖宝训》里记载的,是朱元璋本人亲口所说。身为统治阶级的核心,朱元璋本人都没有起到抹黑前朝的带头作用,臣子们自然也不会再

  • 西湖三杰中岳飞、张煌言死于杭州, 于谦死于北京为何也会葬在杭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岳飞于谦张苍水遗言,岳飞于谦同列西湖三杰,于谦张煌言

    西湖美景 岳飞,大家很熟悉,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率领“岳家军”为南宋朝廷抵抗金军南下,是整个南宋王朝的定海神针,而且岳飞还率领军队北伐,打到离故都开封只有几十里的朱仙镇,大败金兵,正欲收复开封时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后来岳飞被秦桧等奸臣诬陷,被宋高宗下令打入大牢,后岳飞被杀害在风波亭。岳飞死后,狱卒

  • 都说明朝亡于满清之手,其实都错了,明朝是亡于一大批残疾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灭亡是因为满清强大吗,明朝是被满清灭亡的吗,明朝为什么毁在太监手里

    那么,为何会造成这样的现象?这其实是政权制衡带来的“病毒”。有人整理过,东汉后期,唐朝后期,以及王振当权到明朝被清取代,这三个宦官当政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最为黑暗的时代。论势力和“凶残”,明代的宦官,其实,还比不过东汉和唐朝的宦官,他们甚至能控制皇帝的上位和生死。明朝时期,从永乐王朝开始,宦官就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单单忘记此人,结果在15年后被夺取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两次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真实故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能够成功

    然而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赵匡胤就发动了“陈桥病变”,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派遣心腹士兵,到处去散布传言“契丹与北汉一起打过来啦,我们快逃命吧”,正所谓三人成虎,一句谎言说很多遍就会有人相信,何况是很多人一起说呢?以至于当时后周的宰相范质等一帮文官也人心惶惶,在没有收到准确情报的情况下,就请命皇帝派遣赵匡胤

  • 北方风大不适合火绳枪?明代北军为何钟爱三眼铳,排斥鸟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眼铳是火绳枪吗,明军三眼铳对战火绳枪,鸟铳与三眼铳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黎子堂字数:4203,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一直以来,许多人依据何汝宾《兵录》中“鸟嘴宜南而不宜北”的论断,认为明代北军不推广鸟铳,是因为地理气候原因以及北军面对的敌人与南军不同。但这个观点可以说相当荒谬。若是由一个未经战阵的文人提出来倒也正常,可这偏偏是由何汝宾这位久

  • 宋孝宗给岳飞平反,纠正宋高宗的做法,当时宋高宗为何不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岳飞这一位历史人物,相信大家就算不是非常的熟悉也至少是有所耳闻。而每当我们提到岳飞之时,便会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个害死岳飞而遗臭万年的秦桧。然而实际上秦桧可能只是当时被统治者所利用的棋子罢了。被认为是秦桧杀害岳飞父子的背后原凶的人,是宋高宗赵构,他是宋朝的第十个皇帝,同时南宋的第一个皇帝。这位活到了

  • 告发朱元璋,为何那么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谁告发朱元璋,朱元璋为何三次屠山东,为什么告发朱元璋那么难

    我这到底是留还是走?是漫无目的地再次化缘,还是去投军?签抽数次,留与走皆不吉,唯投军乃吉。但此时的朱元璋,觉得投军太危险啊,一个不小心,命都没了。稳当人办稳当事,《太祖实录》记载:尽管上天的指示已很明确了,朱元璋仍未能下定决心,仍在“固守以待”,直到收到了一封信。(朱元璋剧照)有人说,这信是汤和写来

  • 武则天和朱元璋 谁才是汉字大写数字的发明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朱元璋关系,武则天与朱元璋挺像的,武则天自创的18个汉字

    一项发明专利,两个皇帝,该给谁呢?要想断好这桩官司,其实很简单。朱元璋是明朝的创始人,在这家公司成立前,他忙着要饭造反,不可能考虑反贪的事。如果在明朝之前出现汉字大写数字,那即可说明这些大写数字不是朱元璋发明的。鉴于目前声明这项专利的只有两人,结果就很明显了。其实,关于汉字大写数字是不是朱元璋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