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最后一位刽子手:一生斩掉三百多颗头颅,晚年终迎来惩罚

清朝最后一位刽子手:一生斩掉三百多颗头颅,晚年终迎来惩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04 更新时间:2024/2/10 3:21:55

所以,在刽子手中,一直都会遵循这个规定,虽说没有明的规定,但是,大家却都会注意到自己手上经过的人命数量。但是,在整个的历史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遵循这一点,在清朝灭亡之前,最后一个刽子手,便经手过300多条人命,最后,在晚年的时候,还是遭受到了报应。

这名刽子手叫邓海山。据说,在当时,刽子手这个职业也不是很随便就能当的。在那之前,想要从事这一行,还得专门找师傅拜师学艺,因为,只有掌握到了这“独家技法”,才能够在执行斩刑的时候干净利落。邓海山那会儿的技术,可以说是相当了,在给犯人行刑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在自己的身上沾上一滴血。

除此之外,邓海山还有自己的独门技法——在背对犯人的时候,他也能行刑,这时候是用手反着抡刀,这样,刀会在空中划一条弧线后,才会落到犯人的脖子上。在当时,邓海山的技术是被人称赞的,他也一度得引以为傲。但是,邓海山并没有在杀了99个人后停手,而是继续从事着自己的职业。

在当时,邓海山的职业其实还是个高薪水的职业,因为,一般人也干不了,加上技术又好,所以,在当时,邓海山的收入还是不错的。但是,即便时候如此,邓海山还是没能娶到媳妇,貌似真的要像那句话说的一样,要因为手上的性命过了99条,所以,会受到断子绝孙的惩罚。想到这些,邓海山还是有些惧怕的,毕竟,在自己手上经过的性命,已经300多条了。

于是,为了让自己在心理上减少一些压力,邓海山经都会去庙里,烧烧香,拜拜佛,想要将自己身上的“阴气”给驱散。虽说他也想不干了,但是技术摆在那里,上头便指定让他来执行,不听命令也是不行的。但是,很多人对邓海山还是不喜欢的,他们都觉得邓海山身上有太多“阴气”,于是,都不怎么待见他。

邓海山的一生,虽说没有经历大风大浪,但是,最后也不是很快乐。在1912年清政府灭亡后,他终究是逃离了这个职业,只是,每每在夜晚,闭上眼睛之时,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之前的 种种,仿佛是自己犯下的罪孽一般,让他难以入眠。

1925年,邓海山去世了, 也算是他的一种解脱吧。果真,一直都是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从头到尾,他并不是罪孽的制造者,只是,在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就注定了,他无法将自己与那一切断开联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的格格们,为何大多都难以生育?你不看看她们所处的“环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十大漂亮格格,清朝宫女能不能生育,清朝最悲惨的格格

    清代公主,即清代时期皇后所生的女儿,也就是经常在影视剧中出现的所谓的“格格”。不过实际上,清朝自第二代皇帝皇太极起,就已经开始效仿明制,将皇帝之女称作‘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为‘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而‘格格’这一称谓则被泛化。公主贵为帝王之后,从出生起,便是‘五步

  • 清朝的公主,为何大多都难以生育?学者:生育太奢侈,能活就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公主服饰图片,清朝生育力最强的公主,清朝公主为何大多无法生育

    从《清宫秘史》到《甄嬛传》,影视屏幕里有关清朝历史的宫斗大剧几乎总能在各大平台上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这种题材的影视剧往往都能获得极高的评价。那么,为什么以清朝宫斗题材的影视剧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呢?尔虞我诈的背后,究竟是历史的黑暗和悲惨还是另有隐情?纵观大清200多年历史,所有的公主几乎都没能

  •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怎样区分?公主一定是格格,但格格不一定是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公主和格格,清朝公主为什么叫格格不叫公主,宣城公主和义阳公主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和宗女的称号,简称为“主”,看似简单,里面却有很多讲究。比如没出嫁就早夭的皇女,大多数朝代是不会授予她公主称号的,而君主同宗的女儿也有可能被授予公主称号。 格格一词,其实是满语,意思是有钱人家未出嫁的“小姐”。到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为了巩固汉人们的思想,开始逐渐学习汉人

  • 清朝的“扬州瘦马”究竟指啥?古代贵族的爱好,现代人却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时期扬州瘦马,扬州瘦马啥时代消失的,为什么叫扬州瘦马

    南北朝的时候中国人口大量南迁,隋炀帝又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唐朝时因为国都长安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很多人口也转移到了洛阳。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江南就渐渐成为了中国的经济重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江南,尤其是在秦淮河上,青楼行业发展非常发达,但是青楼其实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里面埋藏了无数女子的血与泪。

  •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连踢几脚都纹丝不动,名字听着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古人观点,男儿之担当,或以文治天下,或以武护国家。为了网罗天下文武奇才,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皇帝还会赐名选拔出来的头名为“状元”。从705年隋朝开创科举到1905年大清取消科举制,整整1300年的时间,科举帮助无数寒门子弟一飞冲天改变命运。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结论,正史上,从武则天创立武举到取消科

  • 清朝状元书法真迹:字体堪比“印刷体”,丑书大师称:毫无艺术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26名清代状元书法欣赏,清朝牛人书法真迹,印刷体与丑书的针锋相对

    在隋唐实行科举制之前,此前各国各代使用的都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这种人才制度注重的并非才学而是门第背景,以至于国家权力被贵族所垄断。直到隋朝建立科举制之后,寒门子弟才终于有了一条上升通道,无数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这也奠定了唐朝兴盛之根基。 从此之后,科举制在我国沿用了一千多年,直到1905年的时候

  • 清朝汪景祺:因马屁拍得太过被斩首,头颅挂菜市口十年才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汪景祺马屁图片,汪景祺墓,汪景祺个人资料

    从汪景祺的职业就能看出,死因大有可能会是文字狱。 汪景祺1672年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古以来浙江就出过不少人才,像鲁迅,金庸尽是来自浙江,要说浙江是出秀才出得最多的地方,那肯定是没毛病的,因为风土人情的影响,自然也会有这种各种各样的学士,而汪景祺就是其中之一。 有才华的人恃才傲物,本就不是什么很稀罕

  • 清朝有一无名画师,画了一幅无名女鬼图,网友:看久让人感到不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蒲松龄生在明朝,可是他才4岁明朝就灭亡了,严格说来他更像是清朝人。他出生在书香世家,想通过科举过上好日子,17岁顺利考上秀才。 蒲松龄以为自己的科举之路会像考秀才一样通畅无比,可他想错了,他的科举之路基本上就在秀才这里达到了巅峰,考到72岁才勉强考上个贡生。 蒲松龄当然也没有把中间55年所有时间都用

  • 清朝有100万军队,大清灭亡后去了哪?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踪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自从吴三桂领清军入关后,江山就成为了大清的天下,人人都怪罪吴三桂是大汉奸,如果不是他领清军入关,明朝不会这么早就灭亡。其实吴三桂充其量就是个背锅侠,明朝已经积重难返,没有吴三桂也一样会灭亡,因为清军的武力值要高于明军,灭明是早晚的事情。 皇太极建立了大清王朝,最终满

  • 清朝最穷状元,在考卷上写12字,光绪看后泪流满面:他必须是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最穷状元一览表,清朝最有名的十大状元,清朝最感人的状元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才都是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隋朝之前我国基本上都是任命几位官员下放到地方考察,选举贤能来入朝为官。这样的制度无疑带着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下方官员的评价和意见基本上可以盖棺定论。所以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才会出现“基层无士子,朝中无寒门”这样不平衡的情况。 到了隋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