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析西周末年的私有化萌芽与财政危机

浅析西周末年的私有化萌芽与财政危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552 更新时间:2024/2/28 11:13:32

如1975年在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发掘的大批西周铜器中,其中的三件铜器(裘卫盖、五祀卫鼎、九年卫鼎)铭中记载了类似于土地买卖与交换的情况。其中裘卫益反映了裘卫用玉璋以及鹿栽与矩伯的十三田进行交易的情况;五祀卫鼎未具体谈及裘卫的付出物品,但最后通过交易,裘卫还是成功得到了邦君厉的四田;九年卫鼎反映了裘卫用车、车饰以及帛、马等物品与矩的一块林地进行交易的情况。

实际上,还有许多其它铜器也涉及到土地交易情况,记载了格伯以良马四匹与棚生的三十田进行交易的情况,记载了在周主持下,阉比与几位贵族进行邑里交换的情况。也涉及到两枚比与枚卫牧之间发生土地所有权纠纷,两枚比将枚卫牧上告到了周王那里,后由周王派人出面调解,枚卫牧被迫将所占土地的一部分归还给了两枚比。

虽然学界对于此数器的铭文内容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但不管是交换还是买卖抑或是租佃,也不管是合法还是非法,它们至少表明当时社会上己经开始出现了一些私有化的苗头。

就目前所发现的青铜器而言,大多数器的铸造时代以西周中晚期居多,这很可能与西周中晚期社会上私有观念的逐渐盛行有关。西周铜器铭文大多记载了器物主人所得封赏的情况,且往往于末尾落款有“对扬王休”、“用作宝器”、“祈句福寿”、“子子孙孙永宝用”之类的惯用语词。

从铭文内容可以看出铸器者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封赏者的“感恩”,对功绩的记述,以及对祖先的祭祀等。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到另一个重要信息:这些器物主人铸造青铜器,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以“不朽”的青铜器书面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私有”财产记录下来,也就是将其保护起来,“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从而真正实现“子子孙孙永宝用”的目的。

此外,《诗经》中也有不少篇章反映了西周末年贫富分化的情况。如《诗经·雅·节南山》篇讽刺太师尹氏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竭力为自己谋取利益和聚敛财富,而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职责所在和百姓的死活;《诗经·小雅·都人士》篇里被称为“都人士”的这个人就显得很富有,以至于成为“行归于周,万民所望”的人物;《诗经·小雅·正月》篇描写了一位失意的没落贵族对当时政治黑暗、贫富对立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复杂等社会现状的愤慨;《诗经·小雅·何人斯》篇反映了西周末年本来关系很好的贵族之间,因为争夺土地而引发了更大的利益冲突,进而反目成仇的社会现实。

西周中晚期以来,贵族之间的经济利益之争己经变得愈演愈烈,这种体制性腐败和内耗极大地削弱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给了外族入侵以可乘之机,进一步加速了西周王朝的覆亡。

朱凤翰先生曾就西周贵族家族势力的发展对西周王朝的危害,作过如下比较深刻的评析:“自西周中期晚叶始,贵族家族势力发展到一带程度后,相互间为争夺经济利益发生矛盾和纠纷,不仅使王朝统治的社会基础开始瓦解,而且世族私家势力的发展亦使王朝利益受到威胁。

厉王奔鼠事件是王朝与贵族间矛盾一度趋于激化的表现。西周晚期末叶,王权在贵族集团中的影响进一步下降,世家大族不惜损害王朝利益以保全自家实力,是促使西周王朝崩溃的重要内因。”朱先生此论甚高。

不仅贵族之间存在着财产纠葛,周王室与贵族之间也存在着更大的利益分配矛盾。李峰先生认为:“王室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这些地区,他们在王室中心拥有居宅,但同时居住在那些遍布于渭河平原上的宗族地产之上。贵族的地产与周王专门派人管理的王室财产毗邻或交织在一起。”李先生的这一认识很有见地,对我们理解西周晚期王室所面临的财政危机颇具发意义。

西周晚期,周人与周边非华夏族群的战事有增无减,王室处境愈加被动,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郭沫若先生指出:“到了周厉王的时候,这些矛盾逐渐汇合起来,周朝的统治发生了严重的危机。”

一方面,周边非华夏族群对周王朝的包围和威胁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周王室对内部的控制力也已大不如以前,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正在发生新的分化与组合,一批新兴社会势力正在慢慢崛起,他们对周王室的统治造成很大的压力。更为尴尬的事实是王室所能控制的土地和财富日趋减少,收入也大大减少,而支出却大大增加。

长年的战争已使周王室疲惫不堪,而制度与礼仪等方面的分封与赏赐却仍需实施。李峰先生将周王对贵族的赏赐称之为以“恩惠换忠诚”原则,并认为“地产为周王和贵族官员之间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经济纽带”。周王室所执行的这种以“恩惠换忠诚”政治原则是存在很大局限性的,它会使周王室日益陷入被动局面。

李峰先生随后对这一局限性作了如下细致解析:“周王赏赐给官员的土地越多,他继续这么做的可能性就会越小。当时的历史情形是,东部广阔的土地已经分封殆尽,众多的地方封国广布各处。”这一解析揭示了周王室与关陇贵族之间经济矛盾的根源,极富真知灼见,足资我们参考利用。

周厉王时期,王室己经处于内外交困局面中,解决王室财政危机和消饵迫在眉睫的外族入侵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两项任务互为因果关系且互生悖论,唯有具备了充足的财政来源保障,周王室才能更好地组织御敌作战;而频繁的外族入侵,又使周王室进一步深陷财政危机之中。

《氰篡》被学界公认为是周厉王所作,从“亡康昼夜,经雍先王”语句可知,周厉王还是很勤政的,他颇欲有所作为,以改变王室窘境。周厉王重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积极地为王室聚敛财富,同时又使卫巫监谤,坚决镇压反对者。这在一定意义上可算是周厉王企图加强王室集权,缓解财政压力的措施和手段。只是周厉王太过急于求成,终至激怒了既得利益者,宗周地区迅即爆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的“改革”伟业无奈中途夭折。

虽然周厉王因为推行“专利”举措而被逐出了王袭地区,但外族入侵并没有减弱,贵族们仍在继续进行利益争夺和财产分割,周王室财政收支不平衡,日常用度入不敷出的窘迫局面日甚一日。

随后即位的周宣王虽然有过短期的“中兴”辉煌局面,但王室财政危机仍然是他不得不正视的严峻问题,周宣王迫于形势也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为王室“敛财”。据《公鼎》铭文记述可知,周宣王对之前的“国人暴动”仍然心有余悸,告诫以毛公为代表的大贵族要汲取历史教训,恪尽职守,振作有为。

但受现实财政压力的驱使,宣王还是得委派毛公以征收大小各种名目赋税的重任,这就是《毛公鼎》铭文中所记述“庶出人事于外,敷命敷政,艺小大楚赋。”《兮甲盘》铭文先是记载了兮甲受周宣王命率军征伐狱貌大获全胜的事迹,随后又记载兮甲再次被周宣王委以重任,赴成周及其周边诸邦以至南淮夷区域征收赋役的情况。

从铭文内容可以看出,周宣王时期王室对淮夷控制得极为严厉,对其剥削和搜刮程度也甚为严重。淮夷不仅要向周王室进贡布帛、粮食、柴草等物资,还要承担力役之征和关市之征。虽然周宣王加强对淮夷的赋役征收带有缓和王室财政危机的作用和性质,但这种过度的搜刮无异于竭泽而渔,必然激起淮夷的反叛,于是财政危机的问题非但没有解除,反倒激发了愈演愈烈的外族入侵,西周王室也因之进一步深陷内忧外患危局之中而不能自拔。

更多文章

  • 王室困境:西周中晚期以来的内忧外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周王室衰微表现,西周王室怎么衰落的,西周初期王室大臣

    尽管周王室或主动出击,或被动防御,试图解除这种威胁,但事与愿违,外族入侵非但没能减少,反倒呈日益剧烈之势,它如同梦魔一样长期困扰和折磨着周王室,实际上己经成为周王室无法摆脱的现实祸患。这种与外族之间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社会情势,前后耗费了西周王室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周王室陷入危机之中。西周晚期

  • 商朝被灭时画面有多凄惨?50多万人被杀或沦为奴隶,国王自焚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文王被囚文王姬昌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其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制定法律,明德慎罚,深受百姓的拥戴。在商后期,周国历经发展已然成为商朝西南的巨大威胁。一开始商朝为缓解这个巨大的隐患决定对当时的周国采取拉拢政策,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彼时的周国国君,即文王之父季历。但随后有感于周朝的日益强盛,

  • 屈原、李白和纪晓岚都是一路货色,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弄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影视剧里的屈原什么叫弄臣呢?简单说,把弄字理解成玩弄,意思就基本上差不多了。弄臣就是让君主开心的臣子,这些臣子不用负责军国大事,只要每天琢磨着怎么变着花样让君主的心情好起来,他的KPI就算完成了。君主没事时,叫他们过来“把玩”一番,跟玩古董一样。屈原就是这样一种臣子。按说,屈原出身并不低,屈氏家族与

  • 魏国是如何走上“战国首强”的神坛,又是如何跌落的,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国在战国初期有多强,战国时魏国和宋国有何关系,战国一开始魏国实力如何

    到了后来,赵氏灭掉了范氏、中行氏,公元前四百五十三年,赵氏又联合韩氏、魏氏灭掉了当权的智氏,晋国公室彻底名存实亡。[var1]公元前四百零三年,周威烈王迫于赵、魏、韩三家压力,宣布分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赵魏韩正式取代了在春秋时期极为重要的诸侯国——晋,成为了新兴的诸侯国,这一系列的事件被史家称

  • 渴望成为晋国新君,多番许诺最终背信,该如何看待夷吾这一举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国夷吾死因,夷吾含义,夷吾与宋国公主

    到这个时候,晋国几大势力基本也达成一致了:必须拥戴一位年长的继承人,大家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而遍观国内,似乎没有这样的人选,最合适的是那两位逃亡在外的公子——夷吾和重耳。[var1]应该选谁呢?在当时,这个问题应该是没有答案的,因为两位公子都有为数众多的拥护者。但没过多久,夷吾就在与重耳的

  • 春秋传奇:秦晋大战龙门山,三百壮士救穆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话说秦兵已渡河东,三战三胜,晋守将皆弃城奔逃。秦军长驱而进,直至韩原下寨。晋惠公闻秦军已至韩原,愁眉苦脸曰:“秦寇已深入,怎么办?”庆郑道:“君自招祸,又问为何?”惠公曰:“庆郑无礼,退下!”晋兵离韩原十里下寨,派韩简往探秦兵多少。韩简回报:“秦师虽少于我,然其斗志十倍于我。”晋惠公曰:

  • 战国最惨君王,大儿子一心争夺王位,小儿子力劝他去送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死得最惨的君主,战国韩国君王一览表,战国君王害死的名将

    君王被他国囚禁至死,对楚国来讲无异于奇耻大辱,《史记》记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先秦时期的老百姓,讲究“以直报怨”,楚国必须雪耻,让秦国付出代价,一时间成为了楚人的共识。[var1]然而此时楚国的庙堂之上,却出人意料的寂静,除了象征性地表示断交,竟然没有其他动作。刚刚登基的楚顷襄王,正忙着享用

  • 在历史上,孔子被誉为“圣人”,其学历放在现代社会是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是不是最厉害的圣人,历史上孔子的评价,孔子在历史上有什么的称号

    孔子的名号,相信很多的小伙伴并不陌生,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习孔子的经典文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仁义礼智,不耻下问,是孔子的代名词。孔子被誉为闻名古今的大家,他的代表思想,即“儒家思想”得以流传足以见证其伟大之处。纵观古今,由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形成中国特有的文化历史之中代表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 将军六个月都不能取胜,渔夫随口一言,将军听后打得楚国四分五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垂沙之战发生的原因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国力迅速强盛,并且开始不断得开疆拓土。中原的国家为了自保,他们组成了一个联盟,史称“合纵”。楚国是合纵的主导者,楚怀王派遣公孙衍游说六国组成合纵,自己是合纵首任会长。秦国是非常忌惮这种联盟的,合纵无异于一道封锁秦国的铁幕,秦国的生存空间必定会遭到六国的挤压,于是

  • 战国七雄,其余六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时期的七雄有哪些,战国六国衰落原因,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及相关历史事件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列国纷争的岁月,各个国家之间相互打来打去,我们经常说战国七雄,是七个比较厉害的国家。战国时代的国家很多,只不过这七个最厉害,所以叫战国七雄,相比于更失败或者更弱小的国家而言,战国七雄,算的是比较成功的国家了。但最终其余六国,全部都被秦国消灭了,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中国,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