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略论亡隋经济基础对唐朝快速兴盛的影响

略论亡隋经济基础对唐朝快速兴盛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47 更新时间:2024/1/10 8:21:11

隋朝和唐朝,在现代史学研究领域一直是被一起提到,包括在历史书籍中也都是隋唐时期,就连影视作品都说隋唐演义!

因此隋朝和唐朝被并在一起谈论,肯定是有原因,而不是凭空臆造的说法。

所以唐朝灭掉隋朝之后,唐朝究竟获得了什么,可以让唐朝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到了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的罕见高度!那是否跟亡隋留下的经济基础有关系?

隋朝时期有怎样的经济基础

根据史书资料记载,说在公元597年(隋朝开皇十七年)的时候,当时隋朝的财政收入多到国库都装不下,导致国库里的财物都堆积到库外面了。

这是史书记载,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那唐朝最后胜利了,也没有更改这个信息,恰恰可以反映出来隋朝时期的繁荣景象!

那隋朝究竟是有怎样繁荣的经济状况呢?

1,人口和耕地大幅度增长

根据史料数据显示,隋朝初年总人口是3000万左右,而到隋朝盛世时的总人口达到4500多万;而耕地总面积从建国第一年的1900万顷增长至20年之后的5500万顷。

这两个数据都是隋朝实力的真实写照,其一因为隋朝的大部分财政收入是靠人口和土地的赋税;

其二表明隋朝是真的盛世,只有盛世降临才会出现人口和耕地的大幅度增长,否则只会是减少或最多持平。

2,国家粮仓丰盈

首先是比起建国之初,隋朝在盛世时期多了三个官仓,在长安、洛阳、华州、陕州这四个地方,每个地方都建立多个国家官仓;

其次在整个隋朝全境有很多义仓,而不管是官仓还是义仓都是装满的状态,特别是长安等四地的官仓,每个官仓的粮食少也有数百万石,多的官仓更是多达上千万石粮食。

所谓官仓,是指仅供朝廷使用的粮仓;所谓义仓,是备用粮仓,主要防备天灾人祸,为了维护国家统制。

而且根据史书记载,在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朝的洛口官仓被瓦岗军夺取,然后瓦岗军打开洛口仓,开放粮食任由老百姓取用,史料描述说当时各处流民排队领粮食几天几夜都没有结束!

可想而知,若是加上隋朝所有粮仓,所拥有的粮食是不敢想象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已是隋朝末年了,经过杨广各种征伐消耗之后的贮备!如此丰盈的粮食贮备,表明若隋朝不亡的话,盛世局面依然能保持很久!

3,大兴土木、修建大规模工程

例如开凿隋朝大运河、修筑驰道、营建东都和江都等这些大型工程,每一项大工程都是等于烧钱了行为,但是隋朝时期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完成,而且都是隋炀帝在位期间建设的。

先不管这些大工程背后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什么伤害和损失,就看表面,至少说明隋朝的富有,说明隋朝的国力强盛!

4,手工业发达

其中为最具代表的就是瓷器业、造船业和纺织业。

这三个行业在当时都是属于在技术层面实现新的突破,特别是后来的隋炀帝杨广在自己下令开凿的大运河上浪的时候,直接建造了几千只船,这些船里有皇帝坐的龙舟、皇后坐的翔螭、宫妃坐的浮景,还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等种类。

虽然为建造这些贪图享乐的大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也凸显了隋朝时期高超的造船技术和隋朝国家财政的富裕。

5,四处征伐

隋炀帝到处与周边国家打仗,打仗是最烧钱的事情,而隋炀帝经常干,其中在攻打高句丽时,集结了113万大军,加上为保障后勤得及时,还有近200万的后勤保障人员,如此庞大的队伍,要消耗的钱粮是不可估量的!

隋朝留下的基础对唐朝兴盛的作用

1,唐朝经济的开放包容源于隋朝

说到唐朝繁荣兴盛,应该第一时间会想到唐朝的开放和包容,正因为这样的态度,让世界各地诸多国家来到唐朝进行学习或增长见识。

唐朝继承隋朝的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唐朝在政治地位上、经济实力上、文化水平上、军事实力上都得到不断地增强!

其实在隋朝或者是唐朝,一直在大力支持农业发展,也就是说“重农抑商”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时期一直存在,只是隋朝和唐朝都是既支持农业发展,同样支持商品经济发展。

这一点也深深表明隋唐时期的开放与包容,所以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推陈出新,推动全面发展,最后让唐朝成中国古代王朝的一颗璀璨明珠。

2,隋朝留下便利的交通网络

隋炀帝杨广虽然暴虐但不昏庸,这一点翻看史书资料是可以清楚的,所以杨广为了自己享受生活。

为了带着一群嫔妃畅游隋朝江山,就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了一条横跨南北的大运河,当时隋唐时期号称“半天下之财富,悉由此路而进”!

所以大运河的开通让当时南北方交通不便的限制逐渐大幅度降低,让南北方的各种物产得以大范围的相互交易、文化风俗则深层次的相互交流。

这样的南北关系发展,让南方很多水路的重要码头逐渐兴盛起新的城市,从而让原本北方更强的经济实力促使南方各地也快速发展,最后在唐朝中后期南方的整体经济实力已然超越北方,成为唐朝新的经济重心。

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古代人们的生活受多方面的限制,在辽阔的国土之上,南北方的交流非常有限,商品交换十分困难。

3,留下的粮食等物资贮备够用半个世纪

这句话不是谁凭空臆测,也不是为了追捧哪个朝代,这是《资治通鉴》史籍中记载的,同时还记载贞观年间一位唐帝国大臣向李世民汇报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这一年是贞观十一年,隋朝早在20年前就灭亡了,开创隋朝盛世的隋文帝也已去世33年了,但是到贞观十一年,隋朝留下的粮食布帛等贮备还能够继续使用!

可能会觉得这史书是后人所写,不可全信。

那另一件发生在1969年的事情,让人不得不相信摆在眼前的事实,这一年在洛阳挖掘出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

经过考察验证,发现此粮仓原本面积应有45万多平方米,大概有近300粮窖,而在其中有一个粮窖中还有碳化的谷子,估量达50万斤!

从此处其实至少反映出两个事情,第一件即看出隋朝的确繁荣富裕;第二件事情也能看出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繁荣昌盛,所以隋朝留下的一些贮备白白浪费了。

其实还能反映出唐朝统治者的不服输的性格,宁愿隋朝留下的谷子浪费也不愿再用,然后励精图治证明唐朝比隋朝要更强,想必正因为这样的想法,才能让唐朝在隋朝基础上持续繁荣发展。

4,唐朝基本沿用隋朝的经济措施

隋朝为了经济发展,修建水渠,统一货币,建立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这些都在短短15年时间让隋朝进入盛世局面,而唐朝建立之后的政治措施,也基本沿用,所以隋朝和唐朝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影响!

5,人才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除了人口数量、粮食产量、金钱贮备、军事实力、经济水平等各方面的发展,还有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人才的利用。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外甥,因为李渊的生母与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是亲姐妹,同时两家之间的晚辈还有亲戚关系,在此就不赘述了。

讲到此事,主要是传递一个信息,即因为两家关系的原因,唐朝对于隋朝的很多能臣武将并没有赶尽杀绝,反而收拢重用,例如裴寂封德彝宇文士及裴矩等等。其实这一点再一次表明唐朝开放包容的态度,因此才能深得人心!

隋朝对唐朝的文化繁荣发展的影响

首先,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繁荣的经济环境,因为只有物质生活充足,人们才会追求精神财富,所以隋朝留下的经济基础进行助力,加上唐朝本身的努力发展,从而造就了文化繁荣的有利环境。

同时唐朝又继承隋朝的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唐朝的文化对于各种外来文化交流也是海纳百川,最后促使唐朝出现出一片繁荣的文化盛世。

其次,隋朝时期大力支持教育,而且官府从朝廷中央到地方都建立大量的学校,这样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从而让文化发展在隋朝得以进步;

同时隋朝开的科举取士制度,成为后世1300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因此唐朝继承了隋朝的文化政策,让唐朝的文化水平也继续繁荣发展,让唐诗文化流传千古!

综上所述,唐朝虽然灭亡隋朝,但只是灭亡隋朝皇室杨家,并没有把隋朝建立起的有关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反而继续沿用,并且推陈出新,为唐朝的兴盛发达提供动力!

更多文章

  • 隋灭后,杨广的两个女儿去哪了?一个遁入空门,另一个却嫁给仇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广女儿的下场,杨广死后他的妾妃们都跟了谁,隋帝杨广个人资料

    后世对隋朝第二任皇帝杨广的评价其实是褒贬不一的,其在位期间有功也有过,不过目前主流看法仍旧以好大喜功、滥用民力、荒淫无度的负面形象来定义隋炀帝杨广。而我们今天讲述的则是杨广两个女儿的故事,他的两个女儿绝色倾城,在隋朝灭亡后,一个遁入空门,余生与青灯古佛相伴,另一个则嫁给“仇人”李世民,并且还为其生了

  • 李渊退位后还不闲着,生下一群孩子,最小的一个使中学生很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渊退位生了两个儿子,李渊退位后生的孩子,李渊退位后活了多少年

    说到滕王阁,又不得不提它的修建者。作为李唐王室的皇子,他的身份颇具值得探寻的地方。唐朝作为隋朝之后又一个统一中原的王朝,总共经历二十一代帝王。开国君主是被史称为唐高祖的李渊,公元618年到公元626年在位时长共8年,公元626年发生玄武门之变,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从此退居大安宫。李渊作为李唐王室的开

  • 比李治还小一岁的皇叔,为何屡屡被贬,一个王爷吃喝玩乐也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治最怕的皇叔,历史上的李治有多可怕,唐明王与李治关系

    滕王李元婴比李治还小一岁的皇叔,是李世民的弟弟,也就是李渊的儿子,而且是李渊最小的儿子李元婴。李元婴出生时,李渊已经70岁了,而此时李世民已经是皇帝了,看着这么小的弟弟,李世民还是很照顾的,特别是在李渊驾崩之后,李元婴就归李世民抚养了。李元婴好像和别的王爷都不一样,在宫廷教育的影响下,学了一身本领—

  • 嫡尊庶轻,为什么古代人很重视嫡子?浅谈唐代“嫡庶”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嫡庶之分,宗法社会嫡庶等级森严,古代嫡庶女儿排序

    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古人对于自己的血脉得以传承的重视。在古代一夫多妻的广泛流行的大背景下,以及结合古人注重血统出身的观念。从而产生了嫡子与庶出之分,也正是这种泾渭分明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继承权与未来。自周室以来大小分宗层级分明被统治者视为治世之本。历朝历代对于嫡庶的区分都重视非常。当然随

  • 杜牧中进士后写下一首诗,短短4句狂傲无比,但却让人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杜牧流传下来多少诗,杜牧最有名十首诗,杜牧最有名的五言绝句

    “中国从隋朝开科取士,直到清朝最后一届科举考试,历经1000多年时间,仅产生了10万余名进士,平均1年只录取100人左右。”由此可见,范进考中举人后的癫狂之举并非夸张描写,在古代,考中举人或进士足以被看作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年仅26岁便进士及第。欣喜激动的他为友人写下一首分享喜悦的

  • 杨玉环在马嵬驿殒命,李隆基的做法到底值不值,历史已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隆基怎么得到杨玉环的,杨玉环真的死于马嵬驿的战乱中吗,杨玉环死在马嵬坡时李隆基多大

    盛世王朝在马嵬驿这个地方用一个女人的性命湮灭了大军将士的怒火,大唐终于兴于李隆基,衰于李隆基。盛世王朝最鼎盛的时刻,应该是中国唐朝的开元年间,此盛世正是由唐玄宗李隆基造就的,但是这个盛世因他而衰败。李隆基在位之初,励精图治,任贤选能,大唐一步步的走向了繁荣富强,在当时的世界上,可以说让任何一个国家都

  • 武则天自创18个汉字,有17个废除,唯一存世的1个,却很少人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自创的18个汉字,武则天一生创造了几个字,武则天发明最霸气的汉字

    宋代史学家欧阳修在《新唐书》中写道:“载初中,又享万象神宫。……作曌、天、地、日、月、星、君、臣、戴(初)、载、年、正,十有二文,太后自名曌,改诏书为制书。”意思就是说,武则天刚刚登基时,创立了12个新字,用以彰显自己新登基之后的新气象。而后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武则天又增加了另外几字,并且不断演变新

  • 他被称唐朝“名句制造机”,可惜诗红人不红,名字大家耳熟能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诗人罗隐,被称唐朝“名句制造机”,可惜诗红人不红。很多人可能听到他的名字时会感到有点耳熟,他和李商隐一样名字里面都带有一个“隐”字,但后人对李商隐的熟悉程度并没有隐藏,相反,罗隐才算得上真正的隐者。罗隐出生于公元833年,他的祖籍在浙江杭州,杭州在历史上是一个盛产诗人的地方,所以杭州也算得上是一个文

  • 陕西发现上官婉儿墓,出土史料令人无法直视,专家:水性杨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河南迁藏上官婉儿墓,上官婉儿墓发现过程,考古上官婉儿墓

    唐朝历史之中,还有一个让人们展开多方面了解的历史人物,那就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关系非常的错综复杂,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仪就是被武则天下令抄斩的,而上官婉儿之所以能躲过一劫也只是因为她年龄稍小,和母亲被发配到了边塞。陕西发现上官婉儿墓,出土史料也是令人无法直视,专家表示,上官婉儿水性杨花。上官

  • 李白被儒生讥讽,他笑着写下一首诗,成了千年来骂人的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用李白的诗诉说了李白的一生,李白讥讽儒生,李白最古怪的诗

    隋朝时期就有儒家学者提出过“三教合一”,唐朝时统治者就开始将三教并行,虽然儒家一直是我国正统学派,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儒释道三家并行,不可避免的就会受到其他教派的影响。李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受到的教育虽以儒家为主,但是佛教、道教也对他的人生阅历进行了极大的丰富。这对他洒脱不羁、超前想象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