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京剧《淮河营》中的一段唱词。说的是蒯通、李左车和栾布三老前往淮河营游说淮南王刘长的故事。
前一篇文章介绍的是蒯通,这一篇说一下秦末汉初的军事家李左车。
广武君李左车
李左车,柏仁人(今河北邢台隆尧),是战国时期赵国武安君李牧之孙。秦末群雄并起,他辅佐赵王被封广武君。
楚汉相争之际,汉军兵败于彭城,当时各路诸侯王纷纷倒向楚霸王项羽。刘邦派说客郦食其前往魏国游说未果,于是刘邦派韩信攻打魏国,俘获魏王,平定了河东之地。
刘邦派韩信和张耳率兵数万,向东攻击井陉,赵王歇和成安君陈馀收到汉军来犯的情报后,聚集二十万大军于井陉。井陉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
广武君李左车对成安君提出建议道:“汉将军韩信兵锋正盛,兵行千里远道而来,汉军必然疲惫不堪。井陉口道路狭窄,只能单车单骑通过,汉军绵延百里,他们的粮草必然在后。我请命领军三万前往截断汉军粮草辎重,成安君您可按兵不动坚守不出。汉军无后继粮草,就会前进不得,后退无路。不出十日,我们就可取韩信和张耳项上人头。”
成安君陈馀,腐儒一名,常常以义军自居,不用李左车之计,认为韩信兵少定然敌不过他的二十万赵军。
背水一战
韩信通过他的情报人员,探得李左车的建议不被采纳的消息后,大喜,在距离井陉口30里外,扎下大营。
午夜之时,韩信精选骑兵2000人,轻装简从每人分发军旗一面,从小道前往赵军兵营附近埋伏,等赵军出击后,伺机将赵军的旗帜换成汉军的军旗。
韩信背泜水列阵,赵军看到汉军犯了兵家布阵的大忌,都笑韩信不会用兵,天刚亮,韩信与张耳率领大军击鼓前进,引得赵军倾巢而出,与汉军大战,双方交战良久,汉军佯装败退,引赵军向泜水方向行进。韩信派出的二千旗手,趁机攻入赵军空营,将赵军旗帜全部换成了汉旗。
当汉军退到泜水边后,已经无路可退,于是奋起反击,赵军气势上已输,眼看已经无法取胜,赵军决定撤退。可是远远望见,自家营地的旗帜已经换成了汉军的红旗,于是军心大乱。汉军两千轻骑加入战团,前后夹击之下,赵军溃败。成安君也被斩杀与泜水之上,赵王被擒。
韩信下令悬赏千金,搜捕广武君李左车。重赏之下,不一会,李左车就被带到韩信帐下。韩信亲自为他解去绑绳,并以师礼相待。
韩信求计
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打燕国和齐国的大计,广武君谦逊地推辞道:“败军之将,哪敢言勇?”
韩信说:“百里奚当年在虞国做大夫时,虞被晋所灭,在秦国做大夫时而秦却能称霸,并不是百里奚到秦国后就变聪明了,而是在于国君对他计谋的认可和采纳的程度不同。如今我诚心请教,请您不要推辞。”
李左车说:“据我所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如今汉军已经相当疲惫,在燕国的坚城之下如果硬碰硬,结局难料。不如暂时让军队屯兵于燕国城外,让军队做暂时的休整,派出说客前往说降,燕国降了,齐国自然唾手可得。”李左车还分析道,燕齐两国的战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刘邦和项羽胜败。
韩信采用了李左车的计策,果然燕国不战而降。
后来,李左车成为了太子刘盈的老师。最终,李左车选择了隐居山林,退出官场。
无眠心语:
所谓曲高和寡,李左车的谋略只有韩信这样的高手才能够赏识,他是真正让韩信佩服的人。
这样一位智者、谋略家却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只占寥寥数语。反而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李左车称为雹神的传说。
李左车在《史记》中变成了一位透明人,也许才是他真正的聪明之处,如其不然他可能会在韩信之前就被诛灭。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