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申君相关问题之春申君的生平

春申君相关问题之春申君的生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079 更新时间:2023/12/28 16:31:35

对于这个字义,历来提出了封号名称、地名等看法。杨宽在《战国史》里指出封君的三种类型,即是“以封邑名为封号、以功德为封号、只有封号而无封邑(宠臣)。”杨宽认为,春申君张仪(武信君)、吕不韦(文信君)及廉颇(信平君)相同,都是以功德为名的。对于封君的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以战功为名的白起(武安君)、赵奢(马服君),又有安陵君、鄙陵君及寿陵君等的宠臣。

[var1]

春申之名

本来,黄歇前272年与王子完被秦国拘留,此后由于春申君的计谋二人从秦国逃脱而王子完即位为考烈王。考烈王由于黄歇对自己做出贡献让他担任令尹而赐给封号与封土(淮北12县)。从此可见,杨宽所说的以功德为名有一定的说服力。此外,童书业等学者还提出了地名说。“(建兴)二年……十一月,有大鸟五见于春申。”《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中“春申”应为地名。

童书业也举了个以“春申”为地名的例子,即是“‘春申’应为地名,但不知在何处。看‘平原’、‘信陵’,也都像是地名,则‘春申’是地名,似无可疑。‘春申’当本在淮北,为黄歇原封的都城所在地”为就是说,他认为春申是黄歇被赐给的淮北十二县中的都城的名字。

对于这样的地名说,钱穆也指出:“春申若系地名,应在淮北。……或黄歇初封淮北,即在今寿县、风台境,则其号‘春申’,应与寿春有关。”认为春申是置于淮北的地名,与楚都寿春有关联。

提出地名说的学者当中,大多数人是认为春中一与寿春有关联的。例如,骆科强提出:“春申君最早被封于寿春故地,是在他被赐予淮北十二县之前,…大概他的封地驻地就是名叫‘春申’的地名”他推测春申是黄歇被赐给淮北十二县之前的封地,并认为它是寿春的故地。郑威也认为:“顷襄王时期有寿陵君,封地在寿陵,可能在寿春故城附近。若春申君之封邑名‘春申’,也在这一带的话,则‘寿春’之名可能是合寿陵、春申而来。”他猜测春申是寿春与寿陵的合称,而且春申是黄歇的封邑,位于寿春附近。

[var1]

如上所述,虽然有不少提出地名说的学者,但反正都只是推测而己。目前为止没有资料证明战国时期有叫春申的地名。由于地名说的证据不足与《史记》里有考烈王赐予黄歇封号相比,笔者认为封号说更有说服力。

春申君的生卒年

春申君的卒年是前238年,但是生年不详。关于春申君的生年,骆科强认为他是楚怀王的四子(太子横、阳文君、令尹子兰及春申君)之一,按照他的观点是值得考虑的,但是在这个观点的前提,就是春申君是怀王的子息之说目前是没有根据的。

据古籍记载,春申君曾辅助过顷襄王(前298年-前263年在位)与考烈王(前262年-前238年在位),在考烈王去世时(前238年)被李园谋杀了。

在《史记·楚世家》里关于“左徒”春申君的记载是前272年的。所以他至少有35余年参与了楚国政权。当然,之前他可能担任其他职位,假如前272年的时候,他的年龄是30岁至40岁之间,那其生年是前312年至前302年。

[var1]

《战国策·楚策四》里云“君相楚二十余年矣”可见,春申君担任令尹后,一直掌握了政权。而且,《礼记,射义》云:“旎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唐)孔颖达所注:“八十九十曰旎。”《史记》所说的不是他的实际年龄,而是说他衰老的样子。因此他的年龄是八九十岁的说法是一种浅见。然而据《礼记》、《战国策》及《史记》记载,骆科强所说的春申君是个“长寿型政治家”,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春申君与李园

据古籍记载,春申君被李园所杀。这个事件在《战国策》与《史记》里有记载,可以基本认定这真实的,或实际发生的。

然而对于其背景,《战国策》、《史记》、《列女传》、《越绝书》里有这样的记载,即是李园与其妹(《越绝书》里称她“李环”)因企图篡夺国权而牵连春申君。根据其内容情节,我们认为这个情节并非史实,或我们不能认定这个内容情节就是史实。

再者,《列女传》里增加了在《战国策》与《史记》里没记载的内容,《越绝书》的情节与其他书相同,但其形式是以李园与李环的对话为主。由这些差异可以推知,《列女传》与《越绝书》的是根据史实被后世改编的。

[var1]

关于春申君与李园的基本情节如下:

春申君考虑到考烈王没有后嗣,因此为考烈王物色了很多殡妃,但却始终没生儿子。赵人李园想要将其妹李环送到宫廷,让李环接近考烈王,并图谋让李环生国王后嗣而当王后,他也作为外戚掌握国权。李园首先做了春申君的食客。李园与其妹李环设计谋使得李环接近春申君,并且成功地怀了春申君的骨血。

但是,他们兄妹向春申君隐瞒了李环的怀孕之事。之后,李环接近考烈王,并成功入宫,果然受到国王的宠爱而生了后嗣(实际上春申君之子),李环当了王后。因此,李园也当了外戚受到国王的重用。

至此,李园与李环担心其阴谋败露,从而企图谋杀春申君。那时,春申君的食客朱英知道这个阴谋后告诉春申君,建议让自己担任郎中而防患于未然。但是,春申君认为与李园关系好,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考烈王病死后,春申君去吊丧时,在都城的棘门被李园埋伏的手下杀掉了。

如上内容,《战国策》与《史记》大致相同,然而《列女传》里没有朱英的建议,并附加这样的情节。即是楚哀王(幽王之弟)即位后,考烈王之弟公子负当与同伙知道幽王不是考烈王之子的消息,继而怀疑哀王的身世。后来,他们灭掉了哀王、李园妹以及李园一族。

[var1]

再者,对于《越绝书》的记载,用以“昔者”为起首就显示其情节从以前传下来的。其内容是多以李园与李环的对话(即李园之妹,初见于《越绝书》)为主,春申君像被李园威胁就将李环推荐给楚王。另外,该书里没有春申君被谋杀的记载,并描写了李园与李环篡夺国权后,由于他们的建议,春申君统治了吴地。

关于这些内容与其异同,(清)黄式三在《周季编略》里提到:“此必后负当谋拭哀王犹之诬言也。”弓他解释这些记载都是在哀王与负色之间的王位继承争论时被散布了的谣言。就是说,他认为《越绝书》的记载是史实,根据它来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过,该书的成立时期在如上的书籍中是最晚的,是南北朝时期编的。因此,笔者认为《战国策》与《史记》里没有的记载就是被后代附加的。

与此相反,钱穆指出:“战国晚年,有两事相似而甚奇者,则吕不韦之子为秦始皇政,而黄歇之子为楚幽王悼是也。然细考之,殆均出好事者为之,无足信者。”就是说,广泛流传的吕不韦与春申君的故事是好事之徒的编造,因此是不可靠的。缪文远也认为:“李园、春申君之事与吕不韦、公子异人事如出一辙,乃小说,非信史”他说春申君的故事不是事实,而是被创造出来的故事。

笔者赞同这两位学者的看法。该情节本身就证明了故事的虚构性。假如《战国策·楚策四》里有春申君与李园、李园妹之间的对话。实际上,第三者不可能听这个对话而记录下来。可见,这些内容是基于春申君被李园谋杀的史实,并非信史,而是被创造的。

[var1]

但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在《史记·春申君列传》里写“国人颇有知之者。”这就是“李园企图谋杀春申君”也许是公开的秘密。从此可推,当时这个传闻己经广泛流传。

结语

各位学者只对“春申君与李园”的虚构性与传说化提出异议。但是笔者认为,对于研究者来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该故事情节。尤其是,该故事里如何描写中心人物(即春申君)。从故事中了解出来的“春申君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呢,那就是他的悲剧性结局。具体地说,他被自己的食客叛逆且谋杀了,不采纳臣下的建议就招致悲剧(“朱英之建议”这一因素强调春申君自己招来悲剧),作为令尹掌握国权,荣华富贵,却最后招致了不幸结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实行已经被证明危害极大的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晋分封制,分封制的消极影响,司马炎分封制的弊端

    西晋评价低的主要原因是短命而亡并在灭亡后出现了长达数百年的乱世(五胡乱华、南北朝),后世基本将西晋视为大分裂时代的短暂统一而已。而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分封制引发的“八王之乱”。西晋建立后,司马炎大封司马氏皇族成员为诸侯王,数量约有几十个。这些西晋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独立的选官权、行政权、财政权

  • 商契为何叫“商契”,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商朝重视鬼神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商朝甲骨文简介,商朝甲骨文跟埃及文字,商朝甲骨文记录了什么

    商契之名的由来,史书上并未记载,但甲骨文重现天日之后,却揭示“商契”之名意义非凡,暗藏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与此同时,搞清楚“商契”之名的由来,再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就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商朝为何更重视鬼神。首先,商朝为何大规模使用甲骨文?以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唯有商周两朝使用过甲骨文,但周代主要是在

  • 《夏小正》成书时间应该在东周甚至西汉,并非夏朝典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小正历史,夏小正是什么朝代,夏朝最详细讲解

    也就是说,夏之是否存在是另外的事情,但起码不可以《夏小正》证明之。《夏小正》因载入戴德的《大戴礼》而流传。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里,将其收入属于先秦古文的《记》之中,为二百一十四篇之一。班固对于《记》之选择标准,是以为皆七十子后学者所“记”,而并非先秦“六经”典籍。郑玄稍晚于班固的郑玄,在其

  • 《夏小正》应流传于夏商,成书于西周甚至商朝,对研究夏朝有重要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夏朝与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夏朝历史推演,商朝与夏朝有何进步之处

    如今,通过考古发掘,中国上古的三个朝代——夏、商、周,商朝和周朝的历史脉络因为有考古发现和文字记载,至少在王朝脉络等方面得到了比较一致的共识,但是,对于夏朝,却连其到底是否存在都要打上问号。所以《夏小正》这部书就有了更大的研究价值。《夏小正》的简单考释今天流传下来的《夏小正》正文最早见于汉朝时期戴德

  • 两千多年前的井田制,如果真的实现均等主义,庶民们或有余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井田制走向崩溃的原因,赵国井田制,井田制下有私田吗

    中国的两三千年前,因为有了“井田”,也才有了封建,封建本就是依托于“井田”而成的。周天子们正是把天下之土地划分为一块一块的,给了亲族和功臣们。这些亲族功臣们变成了地方诸侯,又把土地分封给了亲族和臣僚,如此层层分封,到最底层的庶人的时候,庶人就没有权力分封了,便只能耕种于田地之上,如同与天子诸侯签订了

  • 商纣王真是昏君?因为妲己仅60天就被灭国?专家:别再泼脏水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商纣王与妲己真实历史,妲己历史上是真的把商纣王杀死吗,商纣王跟妲己有关系吗

    在中国,商纣王实在是一个“昏君”、“暴君”的标准模板。纵观史书上的记载,商纣王骄奢淫逸、残害忠良、不恤民力、统治残暴,基本属于是一点“拟人”的事都不干。而纣王这一通作死下来,自然就引发了“武王伐纣”,身死国灭,但是,如果我们捋一捋武王伐纣的时间轴,就会发现,武王从起兵到灭掉商朝,前后竟然只用了两个月

  • 周朝国都西岐,商朝国都朝歌,这两大名地都位于如今什么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朝的西岐是现在哪里,朝歌与西岐,朝歌和西岐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像如今的西安,古时候的长安,不仅好听还有着美满的寓意——“长治久安”。而在《封神榜》中也有两个极为美丽的都城名字,一个是周朝的西岐,另一个是商朝的朝歌。那要是从我们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这两座都城又是位于哪里呢?周朝西岐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古公)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

  • 历史上唯一的出身为奴隶的宰相,伊尹成就了殷商盛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宰相伊尹后代现状,商朝宰相伊尹真实事迹,中国第一位宰相伊尹图片

    商朝遗址在仲虺和伊尹的帮助下,在公元前1600年的时候,商汤打败了夏桀,消灭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伊尹在辅佐汤建立商王朝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汤原来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太丁过早就去世了。汤去世后,伊尹扶持汤的二儿子外丙做了商王,外丙即位三年后就去世了。伊尹又扶持外丙的弟弟仲壬(汤的三儿子)做了

  • 这几个祸国红颜胜过妲己,却罕被提起,不料其中竟有千古榜首狐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狐狸妲己,妲己历史故事,妲己祸国经典语录

    而除了妲己外,还有几位女人在“红颜祸水”上的造诣,可以说与妲己不分上下,却没有妲己如此出名。1、妹喜据传在夏桀执政期间,荒淫无道,残暴施虐。当时有施氏部族为了反对夏桀的压迫,奋起反抗,最后由于实力单薄,被夏桀所镇压。最后不得不再次俯首称臣,为了弥补,将妹喜献于夏桀,被召入皇宫的妹喜由于过于美貌的容颜

  •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为啥不多背几步?因为他犯了个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文王背姜子牙,周文王与姜子牙是同朝关系吗,周文王为什么名垂青史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足足有着长达近800年的时间。而这个朝代的建立除了周武王姬昌以外还有两个人功不可没,而这两个人分别就是周文王和姜子牙。而传闻周朝江山之所以能够存在800年的时间,也正是因为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的原因。不过既然这件事情够影响到周朝的统治时间,为何姬昌又不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