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安史之乱”后的历史,我们能够发现,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军队对于唐王朝来说,始终都是一个难以驾驭的对象。如中晚唐历史上的“泾原兵变”、“奉天之难”等等,可以说全部都是唐朝内部骄兵悍将层出不穷的一个结果。而正是这些骄兵悍将,最终成为了唐王朝的掘墓人。实际上,自中晚唐历史开始的时候,唐王朝便致力于解决骄兵悍将的情况,但最终结果却是差强人意。那么,面对中晚唐骄兵悍将层出不穷的情况,唐王朝为何始终无力解决?
在历史上,唐朝中晚期骄兵悍将层出不穷的情况,实际上早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便已经初见端倪。这是因为,在唐朝天宝年间的时候,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度已经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则是募兵制。这样的情况下,唐王朝实际上就失去了军队的主要控制权。并且,唐玄宗在位时期好大喜功,以至于边镇节度使频频出击,这更使得节度使同边军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系。可以说,骄兵悍将的情况并非凭空而出,在天宝年间骄兵悍将的情况,便已经初见端倪。
骄兵悍将愈演愈烈的情况,虽然起于天宝年间,但其完全成型则是在“安史之乱”后。在这场叛乱结束后,骄兵悍将的情况,才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唐王朝实际也并非是任其发展,而是也采取了诸多的办法,来遏制骄兵悍将的情况。以唐穆宗时期为例,为了彻底剪除河北三镇的骄兵悍将,唐王朝采取了“销兵”与盐的专卖策略。这两种方法,一个是从军事角度上削弱骄兵悍将的实力,另一个是断绝了骄兵悍将的经济来源。但这些最终都是杯水车薪,以至于到了唐武宗时期,唐朝已经开始默认一些骄兵悍将的存在。
可见,唐王朝并非不是想解决一直以来骄兵悍将的情况,但最终所有的办法都是收效甚微。而出现这样的情况,从根源上来说,还是唐朝国力衰败的一个体现。如“销兵”策略,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唐王朝的一厢情愿。这是因为,这样的政策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作为支撑的话,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废纸一张。盐的专卖也是如此,仅靠几名唐朝官员,显然镇不住骄兵悍将。
同时,唐王朝始终无力解决骄兵悍将的情况,还在于唐朝需要这些骄兵悍将来维系。在中晚唐时期,节度使藩镇的情况,实际已经深入骨髓。唐王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像一个盘踞在关中地区的藩镇。募兵制在当时的唐王朝内部,已经到了树大根深的境地,如果要同北宋赵匡胤那样,彻底的解决骄兵悍将这一不稳定因素,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因为,唐王朝需要江南地区的骄兵悍将来提供给养赋税,需要北部西部的骄兵悍将来维系边防。可以说,募兵制所产生的骄兵悍将已经完全遍布在了唐王朝的版图上,这样自然无力解决。
中晚唐时期的历史,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王朝军事制度变革所导致剧烈冲突的一段历史。这么说是因为,同唐代之前的王朝不一样的是,兵农一体的格局开始彻底断裂,取而代之的则是募兵制下的职业军人,兵将之间于是开始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骄兵悍将的历史情况。这样的情况,直到北宋建立,才得到了根本上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