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和战国是有着本质不同

春秋和战国是有着本质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27 更新时间:2024/1/16 15:39:27

战争在春秋是荣耀的事、是君子的事,可谓有血性无血腥。所以春秋的霸业,往往是一场盟约得来。而战国,一场战争打几个月,死几万人,稀松平常。并且,战国充满了尔我诈,可谓人心不古。

战国时的周天子徒有其名,而战国七雄,则都是领土国家,全部自立为王。但大家都称王,就等于没有王,于是各国频繁发动战争,最后打出的那个天子,就是秦始皇

说起秦最后能够在七国中胜出,这里不乏魏惠王的功劳。魏国本来风生水起、蒸蒸日上,而那时候的秦还是一个戎狄之国。而魏秦后来的差距,则来自于商鞅

那个时候的商鞅还叫卫鞅,是卫国人,但卫国已沦为魏国附属,所以卫鞅便去魏国宰相公孙痤那做家臣。公孙痤病重时,告诉魏惠王,让卫鞅接替自己,如果不用,就一定要把他杀掉。同时告诉卫鞅,自己先公后私,让卫鞅赶紧逃走。 卫鞅笑道,如果惠王不听他的用自己,又怎么会听他的杀了自己呢。果然,魏惠王不以为然,觉得公孙痤老糊涂了。公孙痤死后,卫鞅从容的出了国、跳了槽。

二十年后,魏惠王被商鞅打的落花流水,割地求和,悔不当初。

商鞅去见秦孝公,据说是带了三套方案的,分别是帝道、王道和霸道。而孝公选择霸道。原因很简单,帝道和王道固然好,却要走上几百年才见效,而霸道,可以立竿见影出结果。于是重用商鞅,行霸道、变法度。

商鞅的改制,首先就是变分权为集权,改周制为秦制。问题是怎么改呢?

商鞅决定釜底抽薪,干掉贵族。把过去爵位世袭、采邑私有、无功受禄等等统统干掉。所有老的贵族必须从没有军功的宗室做起,然后按军功大小重新确定尊卑贵贱,爵位俸禄。而与之相反,只要有军功的,哪怕不是宗室,也能封侯,成为新贵。

旧贵是领主,对自己的采邑有治权;新贵是地主,对自己的土地只有财权,没有产权和治权。所以,商鞅政治体系的改革简单说就是废领土制,行地主制;废封建制,行郡县制;废世袭制,行任命制。从而,中央集权完成。

以国君集权和富国强兵为目标,商鞅一手狼牙棒、一手军功章,恩威并施。十年后,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人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孝公也开始了“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准备。

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但实际上,老百姓苦不堪言。商鞅发明了保甲制和连坐制,将秦国人都变成了特务和警察,过着一种邻里相互监视互相告发的恐怖生活。

商鞅不仅把秦国变成了一做军营,更变成了一座监狱。商鞅关心的,从来不是百姓的生活安定,而是一个中央集权和军事独裁的帝国,靠霸道一统天下。

商鞅成功了,但是后来,他也死在了自己严苛的政治制度之下。然后,合纵连横开始了。

[var1]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从挨打弱国到无敌强国,《大秦帝国》告诉你秦国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秦帝国中秦国的地位,大秦帝国兴衰史,大秦帝国秦国后期的变化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秦帝国同样如此。秦国自秦孝公开始,延续到秦始皇,历经500多年,七代君王。各代君王都为秦国后来的统一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做出了贡献。秦国统一六国,如果片面地把丰功伟绩归功于秦始皇,这是错误的。秦为何物?为了将秦帝国说道清楚,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中国

  • 亚历山大东征止步印度,时值中国战国内乱,若持续推进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亚历山大东征真实历程,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作用,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评价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由于亚历山大杰出的领导才能,以及军队出色的战斗力,其远征一路势如破竹,从欧洲打到了亚洲,征服了当时统治印度的王国波拉斯。然而,亚历山大的脚步就此停止,并没有再继续往前。时至今日,亚历山大的征程在网上引起了舆论热议。许多人都在探讨和思考这个问题:假如亚历山大东征的脚步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田氏代姜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时代的齐国田氏,战国时期田氏齐国国君列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史

    与东周命运相似的是,很多诸侯国也没能摆脱被取代的命运,三家分晋、田氏代姜,让周礼不复存在,天下由春秋时期转入战国时期,开始了相互攻伐的时代,而与三家分晋一样,田氏代姜也成为颠覆周礼的"力作"之一。田氏代姜整个过程历经田氏八代人,从田完到田和,田氏族人温水煮青蛙,先是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然后逐渐取代齐

  • 古之遗爱慕容恪是如何成为战无不胜的十六国第一名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慕容恪简历,慕容恪真实图片,如何评价慕容恪

    作者:陈华他是五胡十六国中凤毛麟角的异类,为人谨慎大度,谦恭仁和,妥妥一个穿着鲜卑服饰的大贤人。别人慈不掌兵,他却如同菩萨加持一样将胜利进行到底,一路将自己刷成了十六国第一名将。十七岁初阵的他,凭着二千人追杀后赵的三十万大军,生生斩俘三万敌人,为慕容家坐稳辽东霸主的地位贡献良多。之后,他统兵入关,创

  • 四川挖出千年汉墓,墓中出土失传已久的扁鹊医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四川出土9部扁鹊医书内容,工地出土的扁鹊医书,扁鹊医书在四川哪里发现的

    据《元和姓纂》记载,景姓是由楚大夫景差而来的姓氏。相传,景差是楚国贵族,入仕后官至大夫,子孙为了加以纪念,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成为最早的一批景姓人。秦亡汉兴之后,这些掌握着知识的楚国贵族后裔纷纷出世,从木牍的官府文书来看,1号墓的主人应该就是一位从楚地宦游成都的景氏后人。这个景氏,逐渐发现我们在这个三

  • 秦一统天下的奠基人,却因作法而自毙-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商鞅秦国可否一统天下,秦国商鞅秦孝公能否一统天下,商鞅是如何让秦国变强大的

    今天的主角还是史上最出名的变法者,秦一统六国的奠基人——商鞅[var1]上回说到,秦孝公在帝道、王道、霸道中选择了见效快的霸道,并由商鞅主持变法。(秦并天下的霸道之术,奋六世之余烈第一世——商鞅变法)在通过商鞅的霸道之术后,秦国国力大增。那么在这么长的变法时间里就没有其他国家来干预吗?其实还真没有,

  • 战国七雄外第八强国,雄踞河南800年,因太狂妄被齐楚魏联手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是个无比辉煌的时代,这期间不仅涌现了无数的思想家,政治家。在群雄割据间涌现了不少的霸主。[var1]除了我们熟知的战国七雄,曾经的春秋五霸也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三家分晋是开启战国的钥匙。曾经晋文公创下的基业付之东流。作为除战国七雄外的第八个强国,让人嗟叹的是宋国有着和晋国同样的命运,被齐楚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下场,令人哀叹悲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会说些什么,廉颇如何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负荆请罪廉颇对蔺相如的态度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一次王上的夸奖,让一文一武两个大臣反目成仇,多次的劳苦功高成为其他臣子的眼中钉。在个人利益面前,国家利益取得了胜利,一场负荆请罪成为流芳千古的佳话。可人们只看到书本中流传的美好故事,却不知道二人最后的结局却让人泪目。[var1]一代名相蔺相如的机敏说到负荆请罪,这

  • 陈继志尚未判刑,唐山又有醉汉打老人,他们都不会按商鞅方式受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的思想,诸葛亮也比较赞同,他曾跟法正和李严都探讨过这个问题,并坚持“用重典”才是“治乱之道”。一个作奸犯科者不能及时有效地受到重罚,就会有十个、百个豪猾者心存侥幸而无有恃无恐,这一点商鞅有过预言,而且还分析过其中深层次的原因。[var1]陈继志等八九个人围殴无辜女子的事件过去近百天,目前好像还没

  • 吴起作为职业官僚,楚悼王死后为何不另谋高就?只因士为知己者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吴起为什么杀楚悼王,楚悼王与吴起的关系,楚悼王死后吴起怎么样了

    吴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侯强国,不辞祸凶。——(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家分晋,韩赵魏而成诸侯。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彻底衰弱沦为了不入流的小国,根本无力主导中原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崛起的诸侯国各自扩张自己的领土,兵革不休,以强并弱,形成了战国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