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策》的顶级智慧 推功让利套路背后的权谋密码

《战国策》的顶级智慧 推功让利套路背后的权谋密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10 更新时间:2024/1/26 3:21:46

当你荣耀无比的时候,那是你最舒服与开心的时刻,可也是别人最不痛快的时候。假如这时候你得意忘形,那么随之而来的嫉妒和陷害将会让你跌入万丈深,因此有智慧的成功者在这个时候总是非常的小心翼翼。

权谋家为了防止跌入万丈深渊的情况出现,他们总结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套路模版,让你安稳度过这些危险的时候,赢得尊重、鲜花与掌声。

[var1]

魏国在魏惠王时期是个非常强盛的国家,这让它的兄弟国家韩找就非常不爽了,韩赵察觉到了危机,于是韩赵联合就与魏国在浍北开战了。

这场战争魏国胜利了,俘虏了赵国将领乐祚。打赢这场战争的军队统帅魏国丞相公叔座,也就是商鞅的老师,也有一说他是商鞅的老爹。

公叔座凯旋而归后,魏惠王出宫到郊外迎接,并且赐给良田百万亩作为奖赏。这巨大的荣耀,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尤其是魏惠王特意出宫迎接,这是多大的荣誉,整个历史也没有发生过几次。

面对这样的荣耀,公叔座很冷静,他没有立即谢恩接受,而是拒绝了魏惠王的赏赐。他很清楚这样的赏赐可能是魏惠王真心赏赐,也可能是魏惠王借刀杀人,无法确定魏惠王的心思,所以他不敢贸然的接受。

[var1]

公叔座说:“夫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栋挠而不辟者,此吴起余教也,臣不能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士兵队伍不乱,勇敢的前进不畏惧死亡,开战以后不溃不散,这都是吴起教导的功劳,我并不能做到这些。”

看公叔座这句话说得多好,这句话能够安抚人心,不会让士兵们觉得有怨言。不会让士兵们觉得老子在前面拼死拼活,功劳却被你给夺走了的怨恨心理,不照顾士兵心理和情绪,下次打仗谁还会为你拼命。

公叔座又说:“前脉行地之险阻,决利害之备,使三军将士不迷惑者,巴宁、爨襄之力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事先观察地形的险阻,加强重要地方的守备,使三军将士不至于迷惑,那都是巴宁和爨襄的功劳。

如果你听到你的领导在老板面前夸奖你,你会什么感觉?你一定会觉得你的领导值得跟随,你会很强的成就感,你会更加卖力工作,你一定会对你的领导忠心耿耿。这就是公孙座说这句话的原因,因为他需要这样子有能力的人,为自己服务,壮大自己的实力。

老板听到一个管理者这样夸奖自己的手下,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知人善任的领导,一定会认为管理者不抢功和不妒才,可堪大用。

[var1]

公叔座最后说道:“县赏罚于前,使民昭然信之于后者,王之明法也。见敌之可也,鼓之不敢倦怠者,臣也。王特为臣之右手不倦而赏臣,何也?若以臣之有功,臣何力之为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事先立下赏罚的制度,使全军都深信不疑,这是君王的法典。乘敌人疏忽猛打,丝毫不敢怠慢,这是我做的。如果您认为我的右手没有倦怠,就重赏我,这是什么道理呢?假如您认为我有功,我的功劳又在哪里呢?”

这是典型的功归于上,拍领导马屁,让领导没有嫉妒和不安全的心理,这样领导才会觉得你这人不仅会办事还很懂事,这样才会让领导信任你和重用你。

魏惠王听了之后,赏了公叔座夸奖的人,也奖赏了吴起的后人。这时候魏惠王对这众人说道:“公孙座真是一个品行高洁的人,不仅能为寡人战胜强敌,又能不忘前贤,又不埋没贤能之士的功劳,寡人又怎么不能封赏他呢?”

最后魏惠王给公叔座赏赐了140万亩土地,比原来的多了40万亩。

公叔座是这次战争最大的赢家,他安抚人心,拉拢有才能的人为自己所用,又让领导对他更加的信赖和器重。

现在的一些人同样会用公孙座的套路,看似在推功让利,实际上却让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你一定要学会运用这个套路,才能够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赵长平之战,是赵国粮食压力大还是秦国大?赵国真的缺粮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赵长平之战中的赵国,长平大战赵国的实力,赵国长平战争图片

    [var1]而且长平之战结束不到一年时间,秦国便再次出兵直接围攻赵都邯郸城,如果秦国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又如何敢长途跋涉去攻打赵国的老窝王城呢!反观赵国,在秦军不断增兵围攻之下,邯郸城内的粮食已经耗尽,为此不得不向魏、楚两国求救。不过因为古代交通条件有限,魏、楚两国的援军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赶到赵国邯

  • 曾助吴起横扫天下的魏武卒,为何在庞涓手里仅两战就被打光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庞涓和吴起的差距,吴起与庞涓谁厉害,吴起和庞涓哪个战绩更好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吴起《吴子·治兵》战国初期,中原大地上有一无可争议的最强诸侯国,魏国。魏国的强大,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魏文侯的知人善任,李悝的强国变法

  • 大意了!商鞅的变法给所有人织了一张法网,他自己也在法网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变法的法律措施,商鞅变法的治国方略,商鞅变法在法制上的具体措施

    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已经衰落不堪,被关东各国视为蛮夷、禽兽,所以秦孝公下决心要进行改革,重新振兴秦国。所以,他才启用了主张变法图强的商鞅,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加强王权,打击公族势力,实际上也就是反封建,加强中央集权。这也是当时各国都在做的事,但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之后,搞得比较彻底。这个变法既

  • 大秦一统六国之前,各国文字差异有多大?秦始皇又为何要统一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怎么一统六国的,秦始皇为何可以一统六国,秦始皇最早统一六国用的什么文字

    [var1] 其中,齐国使用的是齐系文字,燕国使用的是燕系文字,楚国使用的是楚系文字,韩、赵、魏三家同源,使用的都是晋系文字,秦国使用的是金文,也就是后来小篆的前身。 [var1] 显然,七国之间流传着五种文字,这是非常不利于文化、经济交流的,阻塞了中原的整体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是,除了秦国使用的文字

  • 魏国的9个国君,前3个天天开疆拓土,后6个不断割地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国最出色的国君,魏国最厉害的国君是谁,魏国的建立者以及重要人物

    [var1]魏国和赵国、韩国之前都是晋国的家臣。晋阳之战之后,韩、赵、魏三家掌控了魏国的大权,把晋国的国土基本上瓜分殆尽。公元前403年,魏国和韩国、赵国一起被周王室承认为诸侯。至此,魏国出现在历史上。本文里面讲的魏国国君,也是从三家分晋的时候开始算起。当时魏国虽然还没立国,但是和诸侯也没区别。而且

  • 春秋和战国是有着本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和战国是怎么区分的,春秋和战国的时代特点,春秋和战国相似吗

    战争在春秋是荣耀的事、是君子的事,可谓有血性无血腥。所以春秋的霸业,往往是一场盟约得来。而战国,一场战争打几个月,死几万人,稀松平常。并且,战国充满了尔虞我诈,可谓人心不古。战国时的周天子徒有其名,而战国七雄,则都是领土国家,全部自立为王。但大家都称王,就等于没有王,于是各国频繁发动战争,最后打出的

  • 从挨打弱国到无敌强国,《大秦帝国》告诉你秦国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秦帝国中秦国的地位,大秦帝国兴衰史,大秦帝国秦国后期的变化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秦帝国同样如此。秦国自秦孝公开始,延续到秦始皇,历经500多年,七代君王。各代君王都为秦国后来的统一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做出了贡献。秦国统一六国,如果片面地把丰功伟绩归功于秦始皇,这是错误的。秦为何物?为了将秦帝国说道清楚,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中国

  • 亚历山大东征止步印度,时值中国战国内乱,若持续推进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亚历山大东征真实历程,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作用,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评价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由于亚历山大杰出的领导才能,以及军队出色的战斗力,其远征一路势如破竹,从欧洲打到了亚洲,征服了当时统治印度的王国波拉斯。然而,亚历山大的脚步就此停止,并没有再继续往前。时至今日,亚历山大的征程在网上引起了舆论热议。许多人都在探讨和思考这个问题:假如亚历山大东征的脚步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田氏代姜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时代的齐国田氏,战国时期田氏齐国国君列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史

    与东周命运相似的是,很多诸侯国也没能摆脱被取代的命运,三家分晋、田氏代姜,让周礼不复存在,天下由春秋时期转入战国时期,开始了相互攻伐的时代,而与三家分晋一样,田氏代姜也成为颠覆周礼的"力作"之一。田氏代姜整个过程历经田氏八代人,从田完到田和,田氏族人温水煮青蛙,先是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然后逐渐取代齐

  • 古之遗爱慕容恪是如何成为战无不胜的十六国第一名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慕容恪简历,慕容恪真实图片,如何评价慕容恪

    作者:陈华他是五胡十六国中凤毛麟角的异类,为人谨慎大度,谦恭仁和,妥妥一个穿着鲜卑服饰的大贤人。别人慈不掌兵,他却如同菩萨加持一样将胜利进行到底,一路将自己刷成了十六国第一名将。十七岁初阵的他,凭着二千人追杀后赵的三十万大军,生生斩俘三万敌人,为慕容家坐稳辽东霸主的地位贡献良多。之后,他统兵入关,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