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唐与两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与将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汉唐与两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与将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04 更新时间:2024/1/10 1:45:13

(梦归秋辰:第441期)

当汉武帝准备反击匈奴时,他对将军们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因此才有了卫青奇袭匈奴圣地龙城,霍去病更是走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唐代也是一样,当年大唐战神苏定方更是顺道灭掉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时直接灭掉了三国。

卫青

而宋朝更多是皇帝安排战术,然后你按照战术去执行就行了。如果皇帝是赵匡胤这样的雄主还能凑合,但皇帝变成了赵光义就会惨不忍睹。后来皇帝也觉得自己不行,于是就和群臣制定战术,然后少数服从多数,看似稳妥的战术实际实行起来却是最不稳妥的战果。

两个国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战术思维主要是王朝理念不同,汉唐主张的是并吞八荒,所以他们的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比如长安胡服成为时尚,各种商人、遣唐使等往来不绝,因此其战术也是一种开放性的。而宋朝是龟缩防守,因此主要防范的是内部,比如臣子必须跪着头也不敢抬,然后对皇帝是一种无条件的服从。

宋朝

下面我们就来说下,这两种战术的差异:

一、才能。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样将军就能最大限度发挥其能力,毕竟这时候是没有人掣肘的。因此很多将军会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战术,这样的优点就是可以让一个王朝走向强盛,会让一个民族辉煌。缺点就是容易让武将专权,当然如果皇帝厉害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靖康之变

将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种战术下将军就是一个执行者,其指挥实力会被抹杀。有的将军会因才能被埋没而消极作战,更有甚者会相互甩锅和利用职权腐败渎职。毕竟皇帝指挥的战争,如果自己执行了,输赢又与自己有什么直接关系呢?这种战术思维会让皇权得到稳固,但却会在战场上屡战屡败,最终让整个民族陪葬,比如靖康之变。

二、削弱战力。

如果采用将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那么战争胜了就会有奸佞将其功劳归咎于皇帝,这样就会让那些血染疆场的将士们感到心寒。即使碰上英明的皇帝会封赏,但也都是自上而下,最终士兵可能得到的只是一个口头嘉奖,然后士兵更加消极作战。而且有了功劳是皇帝,出了事是自己的,即使战略真的有问题,哪个将军又会充当冤大头呢?

汉军纵横西域

相反如果采用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将军就会在攻占一个地方后用财物奖赏士兵。这其实就像你给老板打工领工资和你持有股份打工一样,你觉得哪个更能激发将领的积极性呢?因此霍去病才会拿出御酒在酒泉犒赏士兵,从战争中得到好处的士兵,其作战积极性也会更高。

三、影响战局。

一个皇帝首先不了解边关情况,其次不了解敌我实力。当你因为敌情请示开会决定以后,敌人恐怕早就逃之夭夭了。尤其是和游牧民族作战,骑兵本来就机动化,即使你和皇帝心灵感性,那皇帝总得和大臣朝议决定,最终当指令下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骑兵

而且你率领两万步兵与敌人一万骑兵作战,如果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那还能保存实力。如果按将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那你逃跑就是临阵脱逃,再加上奸佞向皇帝进言:两万人打不过一万。而战争门外汉的皇帝又岂能知道,一万骑兵对阵两万步兵还不是砍瓜切菜一般,最终你就算是一代名将也可能被冤死。

其实我觉得将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主要针对的是一般士兵,只有这样战术才能发挥更大的战力。而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更多是那些指挥层的将领,尤其对一线的像伍长、校尉等更至关重要。因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你耽搁一分钟轻则数十人战死,重则会影响整个战局,那么你以为呢?

伍长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

昆阳之战:王莽的四十万大军,为何会败在位面之子刘秀手里呢?

更多文章

  • 明朝奇人王世宁:高寿128岁,每天只吃2种食物,如今少有人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古今,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有着无穷尽的故事,有些故事让我们觉得匪夷所思,有些让我们大开眼界。但是,不管怎样的历史故事,其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明朝时期有一位奇人,其名字叫做王世宁。他活了128岁,声称自己每天只吃两种食物,而这两种食物是如今很少人会吃的。那这位长寿奇人到底吃了什么呢?这两种食物,是

  • 湖北挖掘明代“宝藏”,出土2块金砖,文物专家:估价至少1亿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农民一铁锹挖出中国最大黄金文物,考古发掘中国明代文物,湖北挖掘明代宝藏

    要说明朝最宏伟的古墓,非明十三陵莫属,尽管现代的考古家很想挖掘十三陵,但由于古墓基本没有被破坏,不需要抢救性挖掘保护,因此国家仅批准了挖掘定陵。明定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被列为国宝级文物的凤冠。除了明定陵之外,我国考古家还在湖北挖掘了一座堪称“宝藏”的明墓,这便是“梁庄王墓”。 梁庄王墓的墓主

  • 湖北找到疑李自成“大顺藏宝”,考古专家赶来调查,发现更大疑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自成大顺宝藏之谜,江西修水发现大顺李自成,李自成宝藏发掘

    人类能够发展出现代这样伟大的文明,正是由于人类的自私之心。在最初的时候,人类依靠团结的力量发展壮大,成功的在社会当中生存了下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私心也就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私人占有。这种私人占有是一种永久性的占有,重生到死那些拥有这财富的人,巴不得将自己的财富永远的放在自己的身边。也正因为如

  • 宋朝大清官包拯的年收入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包拯年收入,宋朝包拯是几品官,宋朝包拯时期工资

    答案当然是—宋朝。宋朝是当时世界上头号超级大国,人口有2千万户、1亿多人,耕地面积达7.2亿亩。据历史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也就是公元1077年,宋朝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最高曾达到1.6亿贯。即便到了南宋,失去了半壁江山,国库一年收入也高达1亿贯,由此可见,宋朝国家之富裕是后面历朝历代都无法企及

  • 北宋七大家族的第一高手都是哪些人物?到底哪家英雄会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开国十大猛将,北宋四大猛将谁最厉害,北宋朝廷十大高手

    第一位:杨家将杨延嗣在几大家族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杨家将,十代杨家英雄成为了热议的人物,七郎八虎的事迹与杨七郎的勇猛,成为民间一直以来追捧的经典。虽然王兰英的战绩明显强于杨七郎,穆桂英擒拿杨六郎的本领也不会逊于杨七郎,但是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杨七郎才是真正的第一,勇闯幽州城杀四门的神勇,真正掀起了杨家将的高

  • 你瞅啥?瞅你咋地!这个对话引发明朝辽东战略崩盘,后金加速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辽东后金简介,明朝与后金辽东形势图,崇祯七年后金入关的详细资料

    攻城战戚家军、白杆军都是明末为数不多的忠于大明的精锐,但正正得负,两支忠于大明的军队相遇却加速了明朝的灭亡。1620年,“戚家军”和秦良玉的白杆军入京勤王,在通州发生了大规模械斗,造成两军关系恶化。其后两军入辽参战,在浑河一战,双方互相坑害,致使明军全面崩溃。不过,这里所谓的“戚家军”并非戚继光嫡系

  • 天崩开局!东林党还怎么与魏忠贤斗?移宫案就是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忠贤与东林六君子,天崩开局简介,历史上魏忠贤打压东林

    这一年是万历四十八年。乾清宫这边并排停了三个棺材等着操办,那边朱常洛的宠妾李选侍闹着要给自己争名分。李选侍,目前是没有任何名分的。选侍在明代指的就是侍女,本来李选侍是不愁名分的,朱常洛很宠爱她,就是封个皇贵妃也不是什么难事,怪只怪朱常洛天子命太短,刚登基没几天就病倒了,30天人没了,根本来不及册封。

  • 明朝军队的棉甲,从明初使用到明末,并被后金所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国初事迹》中记载“(朱元璋麾下)将士攻城时,系拖地绵裙,或红或青绿,以其虚胖,箭不能入,头戴阔檐红皮壮帽,插“猛烈”二字小旗,后地广,易用铁甲等器”,这种拖地绵裙便属于一种棉甲。明末朱国祯所著的《涌幢小品》第十二卷中曾经提到棉甲的制法。“绵甲以绵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肩五寸,下长掩膝,麤线逐

  • 清朝巨人詹世钗远渡重洋,娶英国妻子生儿育女,他真的有3.19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赤峰的鲍喜顺是我国现存记录身高最高的人,236厘米,比姚明还要高出10厘米,尽管如此,他还不是我国最高的人。据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最高的人叫詹世钗,清朝道光年间人,有“中国巨人”的称号,关于他的身高之谜众说纷纭,有的人甚至说他有319厘米,其中掺杂着多少水分,今天咱们来一探究竟。东方巨人在江西上饶,

  • 饰演“和珅”的王刚,失手砸掉价值1亿的古董后,如今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王刚个人资料,王刚演了几次和珅,王刚演和珅背后的故事

    王刚和和珅这个角色是相辅相成的,将一个角色演活,也容易被局限在这个类型的角色之中,所以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王刚逐渐淡出了影视圈。演员要是无戏可演,总还是要靠其他的方式挣钱的,于是我们发现,王刚变成了一个主持人,一开始是《王刚讲故事》,后来又主持了一档鉴宝节目,名为《天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