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费尽心思谋划,在杯酒释兵权时还是漏掉一人,结果江山被夺

赵匡胤费尽心思谋划,在杯酒释兵权时还是漏掉一人,结果江山被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49 更新时间:2024/2/16 18:07:12

皇帝滥杀功臣的行为,在汉朝与明朝时期尤为明显,比如刘邦创立汉朝后,就将手中握有兵权的韩信彭越等异姓王一一铲除,朱元璋晚年更是将功臣们屠戮殆尽,仅有寥寥几人得以存活。

当然,也并非所有开国皇帝都对手下功臣们心狠手辣,赵匡胤在对待功臣们就十分“厚道”,他仅仅是将功臣们手中的兵权收回,然后赏赐给他们大量钱财,让他们世代受到荣养。

可惜赵匡胤费尽心思谋划,在收回兵权时还是遗漏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结果导致他的江山落入弟弟手中。

黄袍加身,建立大宋

赵匡胤出身于军伍家庭,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他也投身军伍,希望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后来经过一位擅长看相的和尚指点,赵匡胤投奔后汉宰相郭威,在郭威帐下立下不少功劳,后来郭威建立后周,赵匡胤也因此成为后周的大将。

郭威病逝后,其养子柴荣继位,赵匡胤深受柴荣宠信,命其掌管宫中禁军事务,但柴荣不会想到,在他去世后,这个被他视作心腹的人会夺走他儿子的皇帝之位。

公元959年,柴荣病逝,临终前他将赵匡胤提拔为殿前都点检,辅佐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可手握重兵的赵匡胤怎会甘心屈居于一个小孩之下,正巧次年边境传来契丹和北汉来犯的消息,赵匡胤表面上答应领命出兵抗敌,实际上却有了谋逆之心。

当赵匡胤带领军队到达陈桥驿时,与赵匡义、赵普等人商议自立为王,于是赵匡义暗中和众将领通了气,将黄袍披在装作刚睡醒的赵匡胤身上,让其当皇帝: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

赵匡胤就这样“被迫”成为了皇帝,之后他带领大军返回都城开封,守城的将领早已被赵匡胤收买,纷纷打开城门迎接他们的新皇帝,赵匡胤几乎没有耗费一兵一卒便顺利进入城中。

公元960年,赵匡胤从后周幼主手中接过禅位诏书,正式称帝,国号为宋。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仁慈

称帝后的第二年,赵匡胤基本上就已经稳住了局面,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就要转移到国家治理方面,特别是加强皇权,同时赵普也多次提醒赵匡胤要采取措施防止“黄袍加身”的再次发生,于是赵匡胤心中产生了将兵权收归朝廷管辖的心思。

一天,赵匡胤设宴款待一些重要将领,席间赵匡胤和这帮老兄弟们叙旧畅饮,展望未来,这些将领都是曾经与赵匡胤出生入死的兄弟,他们在酒宴之上也不拘谨,畅所欲言。

正当酒宴即将进行到尾声时,赵匡胤却突然放下酒杯,重重叹了一口气,说近段时间自己夜不能寐,众将领看到赵匡胤这种表现,心知必有大事发生,于是纷纷开口询问缘由。

赵匡胤这才说出他心中的担忧,他怕今天参与宴会的将领有一天会反叛,这可把将领们吓得够呛,纷纷下跪表忠心,而赵匡胤却接着说,人们都追求富贵,你们忠心不假,但若有一天,你们的部下也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那时候情况就不是你们所能左右的了:

汝曹虽无异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禁军统领石守信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他也知道“兔死狗烹”的典故,但他也怕死,于是主动向赵匡胤询问,该怎么做才能不杀自己。赵匡胤的回答令石守信等人始料未及,没想到赵匡胤不仅不杀他们,还会赏赐给他们荣华富贵,但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交出手中的兵权。

听到赵匡胤的回答,众将领心中才算安定下来,纷纷叩头谢恩,不过,赵匡胤费尽心思收归兵权,却遗漏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

赵匡胤的死亡之谜

时间来到公元976年的一天,赵匡胤和弟弟在寝宫当中喝酒,之后房间中就传来剧烈的争吵声,期间赵匡胤还拿着斧头戳地大声斥责赵光义,结果第二天,赵匡胤就病逝了:

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

这便是著名的“烛影斧声”,后世大多认为赵匡胤的死亡与弟弟赵光义有关,烛影斧声就是其中一个佐证,此外,赵匡胤去世时,其长子赵德昭已经26岁了,赵匡胤为何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给了弟弟赵光义,这也被当成佐证。

这种说法其实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赵匡胤一直以来都将赵光义视作自己的继承人,他不敢立幼子为储君,毕竟赵匡胤经历过五代十国那个混乱的时期,深知年幼的君主根本站不住脚,比如后周幼主的位置不就是被他夺走的吗?

在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的情况下,显然选择一个年长的储君更为合适,于是赵匡胤选择了弟弟赵光义当接班人,但他并没有直接挑明这一决定,而是让其拥有皇储之实,而无皇储名分,这种做法是当时五代后期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

赵匡胤称帝不久,就将赵光义封为晋王,同时还让其兼任着京兆尹之位,位置在宰相之上,这几乎可以说是当时皇储的标配,而反观其子赵德昭,赵匡胤一直没有封他为王,从这一点或许可以说明,赵匡胤生前可能并未想让赵德昭继承皇位。

结语

那么赵匡胤果真如此大公无私,没有想过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当时赵光义经过多年积累,身边凝聚了一股庞大的势力,让赵匡胤都感到难以下手,再加上赵匡胤是突然暴毙,没留下遗诏,所以才让赵光义夺走了江山。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汉唐与两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与将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唐宋,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唐宋军队制度

    (梦归秋辰:第441期)当汉武帝准备反击匈奴时,他对将军们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因此才有了卫青奇袭匈奴圣地龙城,霍去病更是走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唐代也是一样,当年大唐战神苏定方更是顺道灭掉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时直接灭掉了三国。卫青而宋朝更多是皇帝安排战术,然后你按照战术去执行就行了。如果皇

  • 明朝奇人王世宁:高寿128岁,每天只吃2种食物,如今少有人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古今,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有着无穷尽的故事,有些故事让我们觉得匪夷所思,有些让我们大开眼界。但是,不管怎样的历史故事,其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明朝时期有一位奇人,其名字叫做王世宁。他活了128岁,声称自己每天只吃两种食物,而这两种食物是如今很少人会吃的。那这位长寿奇人到底吃了什么呢?这两种食物,是

  • 湖北挖掘明代“宝藏”,出土2块金砖,文物专家:估价至少1亿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农民一铁锹挖出中国最大黄金文物,考古发掘中国明代文物,湖北挖掘明代宝藏

    要说明朝最宏伟的古墓,非明十三陵莫属,尽管现代的考古家很想挖掘十三陵,但由于古墓基本没有被破坏,不需要抢救性挖掘保护,因此国家仅批准了挖掘定陵。明定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被列为国宝级文物的凤冠。除了明定陵之外,我国考古家还在湖北挖掘了一座堪称“宝藏”的明墓,这便是“梁庄王墓”。 梁庄王墓的墓主

  • 湖北找到疑李自成“大顺藏宝”,考古专家赶来调查,发现更大疑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自成大顺宝藏之谜,江西修水发现大顺李自成,李自成宝藏发掘

    人类能够发展出现代这样伟大的文明,正是由于人类的自私之心。在最初的时候,人类依靠团结的力量发展壮大,成功的在社会当中生存了下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私心也就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私人占有。这种私人占有是一种永久性的占有,重生到死那些拥有这财富的人,巴不得将自己的财富永远的放在自己的身边。也正因为如

  • 宋朝大清官包拯的年收入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包拯年收入,宋朝包拯是几品官,宋朝包拯时期工资

    答案当然是—宋朝。宋朝是当时世界上头号超级大国,人口有2千万户、1亿多人,耕地面积达7.2亿亩。据历史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也就是公元1077年,宋朝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最高曾达到1.6亿贯。即便到了南宋,失去了半壁江山,国库一年收入也高达1亿贯,由此可见,宋朝国家之富裕是后面历朝历代都无法企及

  • 北宋七大家族的第一高手都是哪些人物?到底哪家英雄会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开国十大猛将,北宋四大猛将谁最厉害,北宋朝廷十大高手

    第一位:杨家将杨延嗣在几大家族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杨家将,十代杨家英雄成为了热议的人物,七郎八虎的事迹与杨七郎的勇猛,成为民间一直以来追捧的经典。虽然王兰英的战绩明显强于杨七郎,穆桂英擒拿杨六郎的本领也不会逊于杨七郎,但是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杨七郎才是真正的第一,勇闯幽州城杀四门的神勇,真正掀起了杨家将的高

  • 你瞅啥?瞅你咋地!这个对话引发明朝辽东战略崩盘,后金加速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辽东后金简介,明朝与后金辽东形势图,崇祯七年后金入关的详细资料

    攻城战戚家军、白杆军都是明末为数不多的忠于大明的精锐,但正正得负,两支忠于大明的军队相遇却加速了明朝的灭亡。1620年,“戚家军”和秦良玉的白杆军入京勤王,在通州发生了大规模械斗,造成两军关系恶化。其后两军入辽参战,在浑河一战,双方互相坑害,致使明军全面崩溃。不过,这里所谓的“戚家军”并非戚继光嫡系

  • 天崩开局!东林党还怎么与魏忠贤斗?移宫案就是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忠贤与东林六君子,天崩开局简介,历史上魏忠贤打压东林

    这一年是万历四十八年。乾清宫这边并排停了三个棺材等着操办,那边朱常洛的宠妾李选侍闹着要给自己争名分。李选侍,目前是没有任何名分的。选侍在明代指的就是侍女,本来李选侍是不愁名分的,朱常洛很宠爱她,就是封个皇贵妃也不是什么难事,怪只怪朱常洛天子命太短,刚登基没几天就病倒了,30天人没了,根本来不及册封。

  • 明朝军队的棉甲,从明初使用到明末,并被后金所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国初事迹》中记载“(朱元璋麾下)将士攻城时,系拖地绵裙,或红或青绿,以其虚胖,箭不能入,头戴阔檐红皮壮帽,插“猛烈”二字小旗,后地广,易用铁甲等器”,这种拖地绵裙便属于一种棉甲。明末朱国祯所著的《涌幢小品》第十二卷中曾经提到棉甲的制法。“绵甲以绵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肩五寸,下长掩膝,麤线逐

  • 清朝巨人詹世钗远渡重洋,娶英国妻子生儿育女,他真的有3.19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赤峰的鲍喜顺是我国现存记录身高最高的人,236厘米,比姚明还要高出10厘米,尽管如此,他还不是我国最高的人。据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最高的人叫詹世钗,清朝道光年间人,有“中国巨人”的称号,关于他的身高之谜众说纷纭,有的人甚至说他有319厘米,其中掺杂着多少水分,今天咱们来一探究竟。东方巨人在江西上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