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属于一个传奇人物,他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直接到达了一个社会最顶层的人,掌握了整个国家的政权,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在他的一生当中创设了很多的制度,促成了明朝前期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还直接影响到了清朝,中央集权的统治达到了统一管理的状态,制度制定的也相对比较完善,而他最大的功绩就是驱逐胡人,铲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了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以压迫,带领中国华夏复兴,朱元璋的胸怀韬略,深谋远虑,也让人们十分的敬佩!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即便做出了如此的成绩仍然掩饰不了他曾经犯下的罪恶,到了晚年的朱元璋疑心病越来越严重,甚至开始屠杀功臣,因此搞得民不聊生,怨声哀道,在他临死之前几乎杀完了开国功臣。当然朱元璋这么做,主要就是害怕这些所谓的功臣功高震主,在自己死后开始谋反,抢走自己所创造的江山,所以为自己的后代以及下一位君主创造更好的条件。
但是也有很多人感到好奇,朱元璋在屠杀功臣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动耿炳文?耿炳文这个人是明朝的开国大臣,早年承袭父职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他和朱元璋是同乡,在朱元璋刚征兵的时候就加入到了义军当中。当时的他只有20多岁,即便没有那么多的经验,但是他在战场上表现的却十分的骁勇,因此而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后来还参与过北伐的军事行动,又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便直接将其封为开国功臣,给了他不少丰厚的回报,可是到了朱元璋后期的时候,在开始大肆屠杀功臣,除了他之外,似乎都被朱元璋斩杀。其实并不是因为朱元璋十分的赏识他,不舍得杀他,而是因为他具备了两个特点,是其他功臣完全不具备的。
第1个就是他为人谨慎,甚至直接将自己比作狗:要知道这些所谓的明朝开国大将,有很多都是和朱元璋一样出身平民,也就是草根出身,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功高震主。所以在当上开国大臣之后,自己越来越掂量不了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了。但是耿炳文却并非如此,他反而从来不敢说自己的功劳有多大,也不敢参与朝政,还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而功之在侯,犹猎之不能忘犬,犬之不能忘所自也。”这也表明了他的态度,更让朱元璋感到放心。
另外一方面,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功臣,而他的父亲又曾经为朱元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而壮烈牺牲,所以这样的身份和地位也让朱元璋为其感到一丝顾虑,但是最为重要的可能就要数第1点了,他低调谨慎,也明知朱元璋担心的是什么,所以才投其所好降低自己的身份,最终才免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