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豫:他是南宋著名的儿皇帝,死心塌地投靠敌国,诗却写得很好

刘豫:他是南宋著名的儿皇帝,死心塌地投靠敌国,诗却写得很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18 更新时间:2024/1/17 3:28:12

刘豫:甘作儿皇帝,千古遭世唾

提起儿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石敬瑭,那幽云十六州让几代北宋皇帝想了一生,是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但到了南宋,又出现了一个儿皇帝,他叫刘豫,这是一个比石敬瑭更无耻,更奇葩的儿皇帝。

当年金人攻陷东京,二帝北行,大片中原领土沦陷,这时金人立足未稳,对统治诺大的宋地没有信心,于是决定从投降的宋朝大臣中推举出一人,先建立一个傀儡政权,行“以华治华”之策,。

其实当时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没这刘豫的戏唱,依他的级别和名声,当属小人物而已。所以,金人首先选择的是张邦昌,但谁知这张邦昌“不知好歹”,一会儿要自杀,一会儿要“东归”,就是不想当这皇帝,被逼无奈当了后,人家皇帝都是“南面而坐”,他却“东面拱立”;从不把自己当皇帝。金人一旦撤走后,立马回归南宋,于是金人便扶持了第二个傀儡皇帝,便是这刘豫了,建都大名,后迁开封,国号“大齐”,后世都以 “伪齐”呼之。

刘豫,字彦游,河北阜城人,宋元符年进士。累迁至知济南府,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死心效命,屡派兵侵南宋,又多次配合金军侵宋。但屡战屡败,遭金廷不满。后金废刘豫为蜀王,取消伪齐政权。改封其为曹王。卒年74岁。

刘豫,历史上铁板钉钉的汉奸一枚,他作为一个小小的知府骤然贵富,居然当上了皇帝,这不得不让他内心对金人充满了感激之情,并为之效命当是自然之事。但这刘豫真的不是个有才之人,他一心想能独自建功立业,以报效金庭,但却每每被后世称之为孱弱的南宋胖揍,一败再败地难有作为,最终是被金廷忍无可忍地让他一边喝茶去了。

他作为《宋史》中“叛臣传”中排名第二位的人物,显然结果要比那一心向宋,不敢越制,却排名第一的张邦昌结局要好很多了,在他被废后,金人还赐钱一万贯、田五十顷、牛五十头让他养老,得以善终。尽管他的内心也是无比的煎熬。

金人之所以扶持他来当这第二个傀儡政权的皇帝,并不是看中他的才能和威望,一是实在是没人敢来当这皇帝;二是本身统治力不够,想在这金宋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再有就是这刘豫是个脸皮极厚,我行我素的奇葩之人,也只有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过这儿皇帝的瘾了。

皇帝的瘾是过了,他也卖力地为金人效劳了,而且还坚持了“八年抗战”,在这其中难道没有一丝羞耻和重新归顺大宋的愿望吗?特别是在那金人对他失望,眼见帝位不保之时。

这就要说到南宋一朝的一个事件的失误和一个长期以来的习性了,失误是对张邦昌的处置方式,习性是对北来的人的对待和看法,这两点实际上是影响南宋一直难以振兴的根本之原因。

张邦昌主动归宋,反而被杀,这对广大沦陷区,特别是对大量在金人强大压力下的归顺之人,是一个想起就会不寒而栗的事件,其实这一事件就是告诉人们,做彻底的汉奸也许会比悔过的汉奸结局要好。对于刘豫来说就更是这样认为了,他对劝其弃暗投明,“勉以忠义,开陈祸福,使归朝廷”的官员说:“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

再一个就是南宋整个的观念,就是对从沦陷区来的人,统统视为二等公民,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归正人”。那些人九死一生地从敌占区归来,等待的不是鲜花,而是狐疑的目光,一生的边缘化命运。你有才,我不用,你奈我何。

最能说明这一现实的莫过于辛弃疾了,他先参加抗金义军,后来杀了南宋的叛臣之后来到南宋,其英勇名骚一时。然而,“归正人”的身份却阻拦其仕途发展,长期闲居,而最高官职也不过四品。

以上这两个现实摆在眼前,这刘豫还能有归宋之心吗?只有死心塌地效命于金,同南宋王朝死磕了。

说他无耻,说他奇葩,并不是指他一条道走到黑的作派,而是说他那“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羡慕去吧”的人生态度。他以强大的心理素质,对唾弃他的所有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一如宋庭旧制地享受着皇帝给他带来的乐趣,他将其小妾立为皇后,就是因为其原为宋内之宫女,熟知大内一应规矩,他有时甚至忘了自己儿皇帝的身份,竟对金庭也偶尔耍一耍威风了。

完颜昌是金国的权臣,也是刘豫的恩人,当年正是靠他,这刘豫才当上皇帝的,按说,完颜昌来访,他应该如儿子见老子般的小心伺候才是。可这刘豫却不,他心中想的是,自己虽然是个傀儡,但总归是个皇帝。完颜昌虽然是自己的大金主,但总归是个臣子。自己要是还跟以前一样对他点头哈腰的,那多丢面子呀。竟然拒绝见面,理由是身份不对等,实在是奇葩得紧。

这一小人嘴脸当然后果很严重,于是完颜昌便想办法要除掉这刘豫,正好岳飞使用反间计让金国人认为刘豫与南宋暗通,加上完颜昌这么一拱火,刘豫这个傀儡皇帝也就做到头了。可以说是完颜昌与岳飞二人通力合作,心照不宣合力除掉了刘豫。到此,这做了八年伪皇帝的刘豫终于下台了。

刘豫助金为虐,甘为马前卒,是一真正的坏人,终遭千年世人所唾弃,作为一个小人和汉奸,后世怕只有那汪精卫能与之相匹;但他那“活给自己看”,至死也不愿撕下伪皇帝标牌的精神,怕又是汪精卫所不及的。对他而言,后世的唾骂于他何干,所以,也许这是现在写他人不多的原因吧。

这刘豫虽然为人不耻,但他的诗却写得不错,如他写的《杂诗》“竹坞人家濒小溪,数枝红杏出疏篱。门前山色带烟重,幽鸟一声春日迟。”读之颇有脱略尘垢之气。国学大师陈寅恪就曾有《阜昌》诗赞云,“阜昌天子颇能诗,集选中州未肯遗。”《中州集》是元好问所编选诗歌集,其中选有刘豫现存的《杂诗六首》,没想到哈。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大肆杀功臣,为什么没动耿炳文?有2个条件其他功臣不具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杀的功臣一览表,被朱元璋杀掉的功臣到底都有哪些,正史朱元璋都杀哪些功臣了

    朱元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属于一个传奇人物,他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直接到达了一个社会最顶层的人,掌握了整个国家的政权,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在他的一生当中创设了很多的制度,促成了明朝前期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还直接影响到了清朝,中央集权的统治达到了统一管理的状态,制度制定的也相对比较完善

  • 朱元璋进寺庙上香,问和尚:朕要跪拜佛吗?和尚的回答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到少林寺问朕也要跪吗,朱元璋拜少林寺要下跪吗,朱元璋进了寺庙该拜还是不拜

    提到中国的宗教信仰,我相信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提出佛教。佛教可以说是在古代中国得到了很好地发扬,而且佛教还和当时的皇室有着很大的关系,许多皇帝也大肆的建立各种各样的寺庙。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将佛教发扬光大,而且还派出玄奘不远万里到西天去取真经,可见佛教在当时的地位有多高。佛教距今已经有两

  • 八股取士既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也对明朝的灭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八股取士的措施,八股取士在明朝的突出特征,明朝八股取士的历史渊源

    对这个问题,吕思勉曾提过,由于八股文的影响,明清的人对历史也不是太熟悉:八股文“其式由明太祖及刘基所定,故亦谓之制艺。其用意,大概是防士子之竞鹜新奇的。”“八股文体的性质,尽于二语:(一)即文中的话不算自己所说,而算代圣贤说一篇较详尽的话。(二)则历来所谓对偶文字,系逐句相对,而此则系逐段相对,所以

  • 东林所谓“吾党”之说类似“吾辈”,“东林党”之称为阉党所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李三才被加上了盗用皇木营建私邸的罪名,使他声名狼藉。李三才在狼狈不堪时,还不忘为东林书院辩白,他上疏皇帝,希望消党祸以安天下。他指出:“东林者乃光禄卿顾宪成讲学东南之所也,宪成忠贞绝世,行义格天,继往开来,希贤希圣。而从之游者,如高攀龙、姜士昌、钱一本、刘元珍、安希范于玉立

  • 李自成42天的皇帝生涯,看看他在北京的42天都干了哪些愚蠢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自成做了42天皇帝,李自成是怎样当皇帝的,李自成的经历总结

    李自成42天的皇帝生涯,看看他在北京的42天都干了哪些愚蠢的事!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起义后,成功做了明朝的皇帝,这是非常成功的农民起义,然而之后明朝的崇祯帝的那时,李自成也效仿朱元璋的做法,带着农民起义,然而之后他却失败了,并非是他不走运,而是他和朱元璋的领袖才能相比,还是不够火候。李自成只做了四十二天

  • 朱元璋要杀刘伯温,刘伯温:有1个字我不会写,因此保住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刘伯温怎么知道朱元璋要杀他,朱元璋为什么杀刘伯温的原因

    朱元璋在经历战争之后,对那些陪他一起打江山的弟兄们进行分封爵位,但是这些人根本不知道满足,以为自己有了一点点的功劳不思进取,拿这个朱元璋不当回事,暗地里做一些违法的勾当。朱元璋对这些看在眼里,看在陪自己多年老兄弟的份上,并没有对他们采取措施,在他看来,只要他们不来反对自己就行了。但是到了后来,朱元璋

  • 姜子牙留下1件“法宝”,李靖靠它成为名将,岳飞却对它不屑一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姜子牙和李靖,岳飞和李靖谁最厉害,姜子牙与李靖谁厉害

    在唐朝开国战争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战场。一个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中原战场,一个是李靖负责指挥的江淮、江南战场。李世民手下汇聚了当时最为杰出的一大批文武人才,文有房玄龄、杜如晦,武有秦叔宝、尉迟恭等等,堪称人才济济。而李靖所在的江淮、江南站场,则几乎是李靖的独角戏,除了他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得力干将。然而

  • 明朝小岛被外国侵占,嘉靖皇帝一声令下,列强300年不敢染指中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辽东岛简介,明朝控制的岛屿,明朝的海防状况

    原来在1508年,葡萄牙殖民者通过马六甲海峡来到的中国的广东沿海,并且携带着大量礼物想要和明朝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却被明朝的地方官严词拒绝了。由于当时明朝的东南沿海有了较多的倭寇,因此明朝的“海禁”政策十分严格,而且当时的明朝自诩为天朝上邦,根本就不屑于和对方进行贸易往来。而就在当年,葡萄牙人非法侵占

  • 朱元璋在路边吃瓜,边吃边称赞瓜农,刚走出300米下令: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在路边吃瓜与瓜农相谈甚欢,朱元璋立下的规矩,朱元璋为啥要杀瓜农

    朱元璋在路边吃瓜,边吃边称赞瓜农,刚走出300米下令:杀!朱元璋,明朝的一位皇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历史书上保留着对他的史迹介绍,电视剧中也常常会有朱元璋的角色出演。不管是从历史书上,还是在电视剧中都能让我们对这个人物有些许了解。但是有些发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你可能并不清楚。相传这位皇帝经常微服出

  • 明朝一墓出土银壶,壶主人丈夫与儿子都是皇帝,本人却双目失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定陵出土破银壶,明朝皇帝墓出土的宝物,古代墓里为何陪葬玉壶

    墓中两位皇后,一位乃皇帝原配孝端显皇后,另一位乃下任皇帝生母,即孝靖皇后。银壶就出自孝靖皇后棺椁,从银壶铭刻的制造时间显示,此器具是她封妃时所制。一把银壶从封妃用到去世,长达三十年,竟然未曾更换,此事出在皇家,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何况此壶并无装饰,甚至比不上民间富贵人家的陪葬品。专家又在其棺椁中发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