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文房中,有一种宝贝名叫贝光,它的作用一般人不知道

明朝的文房中,有一种宝贝名叫贝光,它的作用一般人不知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898 更新时间:2024/2/15 4:58:57

(本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明末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屠隆,曾在闲暇之,写下过一本名为《考槃余事》的书,该书被文学界称作是“文房瑰宝”,其中记录了许多关于文人与文具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考槃余事》中,有一个章节名为《文房器具笺》,其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对各类文具进行了描写,其种类之全,堪称古今罕有。

《文房器具笺》中记载称,文具绝非“文房四宝”,而是多达四十五种,其中包括笔格、研山、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砚匣、墨匣、印章、图书匣、印色池、糊斗、蜡斗、镇纸、压尺、秘阁、贝光等。如果再算上笔墨纸砚,其总数就达四十九种之多。

所谓的秘阁,就是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的抵挡,也是当时文人们储藏图书的枕臂之具,所以也被称作是臂搁。笔床,顾名思义,就是笔的床,是古代文人专门为放置毛笔打造的木制器具,其本身用途十分重要。压尺,就是一种辅助类器具。古代造纸工艺十分低下,造出的纸年搁置,会造成发卷的现象。

故此在书写的时候,卷纸张会影响笔迹的移动,压尺就可以利用自身的重量,将纸张压平整,方便书写人进行书写创作。笔筒是用于收藏毛笔的重要盛装物,因为毛笔本身呈圆柱形,放置在平面的桌子上,极容易发生翻滚,甚至掉落在桌案之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文人们将毛笔放置在笔筒之中,就能有效的收束毛笔,为自己提供方便。

不过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在众多的古代文具中,存在一种名为贝光的东西,它的名字几乎很少被提及,至于其作用,便更不为人知了。谈到这里,我们就需要为读者们解开疑惑,看看贝光究竟是什么神奇的东西?

前面我们就曾提到过,古代时期,造纸水平并不高超,使用的原料也多以树木纤维及破旧渔网为主,故此纸浆本身就存有大量的杂质。自然而然的,不合格的纸浆,也会造出一些不合格的纸张,其造出的纸张,几乎都是存在大量凸起的地方。众所周知,一旦纸张杂质含量过多,就会对书写非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文人们也不得不采取各类办法,改变当时的窘境。

该如令纸张更加平整光滑呢?经过几代人的研究,文人墨客终于找到了好办法,就是使用一种海贝的贝壳,利用其光滑的特性,将纸张磨平。中国最早的贝光记录,实在南时期林洪所著的《文房图赞》中,此后文人们争相对其进行效仿,花高价购买平滑的海贝贝壳,作为自己的贝光。在贝光出现之后,文人们也曾使用过平滑的石头对纸张进行打磨压平,其效果也非常显著。

不过有趣的是,由于封建社会贫富差距极大的原因,导致贝光的制作材料也存在区别。一般贫寒的学子,都会自己在海边捡拾贝壳,并利用闲暇之余将其打磨成贝壳。可是一些官宦子弟却不同,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优越,故此都会命专人雕凿玉石贝光,以此彰显自己的身份。久而久之,贝光被发明的初衷开始变质,转而成为了一些富家子弟的攀比之物,随即珊瑚贝光、玛瑙贝光、田玉贝光等纷纷涌现,令人目不暇接,感叹有钱人生活的奢侈。

不过到了现代,随着造纸技术越来越完善,纸张的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贝光的作用也越来越小,以至于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不过一些老艺术家们还是在坚持使用贝光,认为只有被贝光压过的纸张才是最利于书写的材料。或许,我们已经将贝光忽略,但是老艺术家们的坚持,却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能断绝,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参考资料:《古董故事》 伟峰著 河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更多文章

  • 明朝郑和下西洋中断原因?是皇帝发不起红包?海权败给陆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海权vs陆权,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过程,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资料

    在历史上我国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陆权国家,但是也有海洋文化和航海事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文化和越文化就是典型的早期海洋文化,秦时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日本,三国时孙权水军抵达宝岛台湾,以及隋唐时期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发达的海外贸易都是我国海洋文化发展重要过程。其中,最著名的,规模巨大的航海行动

  • 宋仁宗开创性的铸造了三种一套的钱币,至和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仁宗钱币图片,宋仁宗最值钱的钱币,宋哲宗时期铸造的钱币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至和元宝小平钱铜质,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旋读,存世量大,普品常见,《北宋铜钱》第672号至699号共收录28种版本,其中也有一些好版本,部分好版分享如下,美制类,包含672号美制,673号美制挑元,674号美制背阔缘,自宋钱开始有一类版本被命名为美制,美制类的钱币

  • 北宋战争期间铸造的大钱,庆历重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时期的铜钱顺序表,庆历重宝存世量,北宋铜钱年号一览表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一系列事件造成北宋国内经济形势下滑,国库空虚,所以宋仁宗在1041年改年号为庆历的同年开铸了折十大钱庆历重宝,庆历重宝有铜,铁两种,先铸造大铁钱,钱文规整,铸量大,存世较多。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庆历五年铸当十铜钱,有直读,旋读两种,因同时还在铸造皇宋通宝小平钱

  • 明朝选驸马趣事,皇帝老丈人的烦心事,这三位漂亮公主可惜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驸马名单,明朝比较有名的驸马,明朝皇帝选驸马标准

    大家都知道,在明朝,公主只能下嫁给老百姓的,明代皇室有这样的规定,大凡公主的分配,多选择民间英俊,善良孝顺的男子,不允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原来这是明朝的皇帝非常忌讳外戚干政,甚至发生抢班夺权的危机,出于这样的考虑之下,所以明朝皇室规定,明朝的公主不能嫁给这些达官显贵,只能选择民间的男子。但是,当

  • 紫禁城的第一任主人朱棣,当22年皇帝,为何在位期间没生出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的皇帝爸爸朱元璋,生育能力很强悍,一生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甚至到68岁还生下一个女儿。不过他虽然生了这么多儿子,却在皇位继承上一点都不犹豫,直接就定下嫡子朱标为太子。可让他伤心的是,朱标早逝,他不得已另选他人,最让人诧异的是他跳过剩余所有儿子,直接传位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画像朱允炆年

  • 朱高炽在位一年不到的时间,他凭什么获得这么高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高炽为什么在位十个月就死了,朱高炽为啥在位10个月,朱高炽历史上的评价

    朱高炽仁德的一面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表现了出来。朱棣的皇位大家都知道是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里抢过来的,对于前朝忠于建文帝的大臣,朱棣的手段异常的狠辣,对他们根本就没有一点的情面,根据《国朝掌故》记载,建文朝忠臣铁铉被朱棣割掉自己的耳朵然后蒸熟之后塞到他的嘴里,朱棣问他:“你觉得自己的肉好吃吗?”铁

  • 朱元璋为什么要屠戮功臣?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原因很简单,不仅因为他建立了大明王朝,还因为他一生勤勉,建树颇多,特别是创立了大量的制度典章,给后来者,许多借鉴!但是,再伟大再牛气的君王,都不可能是“完人”,每个人身上,有优点,肯定也会有缺点,朱元璋也不例外!如果你仔细一数,会发现,朱元璋身上的缺点很多,但是,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他喜好杀戮!尤其

  • 汤和不愿意为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不理解,汤:熊字拆开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汤和死了朱元璋什么反应,汤和对朱元璋有多重要,朱元璋与徐达汤和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君王要想让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就不得不提防身边的每一个人。宁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而臣子们则是伴君如伴虎,不得不时刻打起万分精神,说不定哪一刻就惹怒了皇帝脑袋搬家。然而在历史上疑心最大的皇帝,就非朱元璋莫属了。他经常会出奇不易的试探自己的手下,比如他曾以是否愿意帮忙杀黑熊为缘由

  • 明代徽州绢丝案,牵动国家的各个阶层,最后的解决方法非常睿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代徽州大事年表,徽州绢丝案,徽州丝绢案主要讲什么

    明朝中后期的税收是很重的,所以清朝康熙为了稳定汉族人心,才会提出“永不加赋”的承诺。此时的徽州府税赋就很重,每年除了缴纳正税之外,还需要向南京承运库,缴纳一笔8780匹生绢的“人丁丝绢”税。如果不是仔细人,肯定觉得每年需要缴纳的赋税都一样,不以为然。可是,帅嘉谟不仅天生对数字敏感,而且有强烈的乡土情

  • 福建长乐一农民挖出石碑,内容还原历史真相,明朝海军震撼30余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明朝石碑,明朝出土石碑,明朝石碑现状图片

    石碑被发现后,当时的长乐县长立即派人将碑保存起来,不过县长离任后,这块碑又被荒草乱石掩盖。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不让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文物郑和碑落入敌人手中,长乐人将郑和碑北运南平。抗战胜利后,几经辗转的“天妃灵应之记”碑,重新回到长乐。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样一个石碑,让这么多人“费心”?这个石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