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详说两晋史:比悲伤更悲伤的事,西晋最后的挽歌——宁平城之难!

详说两晋史:比悲伤更悲伤的事,西晋最后的挽歌——宁平城之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073 更新时间:2024/1/24 1:49:34

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

——老狼·《青春无悔》

孤城洛阳。

时间到了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晋怀帝战战兢兢的度过了他在这里的最后一个春节。

还没有出正月,平原王司马干死了,享年80岁。

他是幸运的,至少他没有看到最后的审判日。

二月,石勒攻克新蔡,在本文中刚刚露了一个面的新蔡王司马确被石勒杀死。随后,石勒进拔许昌,杀平东将军王康。

就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西晋的内讧竟然还在继续,甚至愈演愈烈,真是让人无语凝噎。

太傅东海王司马越和苟晞这两个结义兄弟的感情有了裂缝之后,东海王司马越手下的人都善于察颜观色,河南尹潘滔(又是他)联同尚书刘望赶紧跟风附和,继续在二人中间挑拨离间。

苟晞得知怒了,他上表要求将潘滔等人斩首,并扬言:“司马元超(东海王司马越字元超)身为宰相,却行事不公,以致天下大乱。我苟道将难道应该听从他这种不仁不义之徒的使唤吗?”

于是,苟晞便传檄各州,宣扬自己的累累军功,列举东海王司马越的诸多罪状。而此时,晋怀帝对一向专权又多次违反诏命的东海王司马越也是厌恶到了极点(连逃命也不带上我),再加上东海王司马越安排留守京城洛阳的那些将士无法无天,不但公然抢掠公卿大臣,甚至还强行污辱公主。于是晋怀帝秘密给苟晞下了一份亲笔诏书,让苟晞发兵征讨东海王司马越。

而东海王司马越也发觉了苟晞和晋怀帝的文书往来很是频繁,于是安排了一些骑兵在文书传递的必经之路上巡查,没多久,果然抓获了传书使者和晋怀帝的诏书,东海王司马越恨得牙齿都快咬碎了。

擅权惯了东海王司马越随即发布檄文,列举苟晞的罪状,并让兖州、徐州两地刺史发兵讨伐苟晞。

苟晞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也派出骑兵到洛阳来搜捕潘滔等人。但是潘滔这个家伙听到了风声,连夜逃跑了,没有被抓到。但尚书刘曾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和侍中程延被逮到,杀了。

自从扳倒河间王司马顒,东海王司马越开始辅政以来,他长期架空皇帝,专擅朝政大权,排除异己,诛杀忠良,但是面对胡族进犯、寇乱四起,他却手足无措,以致国家丧乱日趋严重,朝廷上下都对他深怀不满。如今皇帝下密诏要征讨他,结义兄弟反目成仇,群臣与他离心离德,东海王司马越急火攻心之下,一病不起。自知命不久矣的他,把后事交待给了随他一同出征的王衍

三月十九日,东海孝献王东海王司马越在项县去世。

为避免引起哗变,众人决定秘不发丧。但是蛇无头不行,东海王司马越死后,这支队伍里面官最大的就是太尉王衍了,于是众人共推王衍为元帅。

此时天下乱作一团,只会清谈玄学的王衍早已被吓破了胆,哪里还有勇气担此大任。但是恐惧只能默默隐藏在心里,逼格坚决不能掉,他就跟众人说:“我自年幼就没有什么做官的想法 ,只是朝廷一次又一次的委任官职予我,于是不知不觉就到了现在这个职位。今天这样重要的职位,怎么能用我这样不具备领导才能的人来担任呢?”

于是,王衍想把这个位子让给楚王司马玮之子、襄阳王司马范。楚王司马玮死于永平元年(公元291年),他死的时候才21岁,此时已经过去20年,所以当时的司马范应该是个不到25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也诚惶诚恐,不敢接受。

那还是听王衍的吧!

这个时候,王衍有很多选择,可以率队返回京城洛阳,可以南下投奔琅琊王司马睿,也可以像周馥建议的那样,转投尚在西晋控制中的淮河流域,但他都没有。

妙善玄言、唯谈老庄又自比子贡的王衍装逼装了一辈子,也做过不少很傻逼的事情,但是不管是哪一次,傻逼程度和这一次比较起来,都不算什么了。

他决定带着这支夹杂着大臣、军士和普通百姓的二十万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开始一场千里跋涉,将东海王司马越的灵柩奉送往东海郡(今山东

郯城北)安葬。

悲剧就此酿成。

四月,这支队伍行进到苦县(今河南鹿邑)的宁平城(今河南郸城东北),被石勒率领的轻骑部队追上。王衍遣阵中将军钱端出战石勒,虽然钱端拼死作战,但仍被石勒击败。

钱端一死,这支长途行军后困顿不已的部队随之溃散。石勒将骑兵分散开来,四处奔逃的晋军被团团围住,毫无斗志的晋军成为石勒所率骑兵的活靶子,被射死、自相踩踏而死的,尸体堆积如山, “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

王弥的弟弟王璋此次和石勒一起出战,他做了一件很惨绝人寰的事——他将幸存下来的晋军统统烧死,“并食之”。王璋此人无传,也不见晋室跟他们家有什么血海深仇,竟然做出如此行径,只能说他是一个极度的心理变态。

宁平城一役已经不能称之为战役了,完完全全是一场大屠杀,晋室仅剩的最后一点核心力量,尽数被东海王司马越带到此地被全歼,此后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亡国,只是时间问题了。

消息传开之后,国中上下均将此败归罪于东海王司马越。虽然东海王司马越已死,但是晋怀帝并不解气,下诏将他贬为县王。

还剩下一些位高权重的人物没死。

王衍等一些官员,以及襄阳王司马范等在军中的藩王,都被石勒活捉。石勒让这些人坐在军营帷幕之下,盘问他们一些晋朝的旧事。

如果说王衍在朝时装逼,做决定时傻逼,那这个时候他就展现出人性中隐藏的贱人本性了。他和任城王司马济两个人因为贪生怕死,赶紧在石勒提问的时候开抢答模式讨好石勒,以求活命。

惟有襄阳王司马范神色平常,泰然自若,他回头呵斥这两个人没骨气的人:“事已至此,何必多言?”

司马范既不畏死,又如此坦荡,引得石勒也为之赞叹。

而石勒一开始,对王衍还是比较尊重的,称呼他为“王公”。王衍则把西晋败亡的原因娓娓道来,但是把自己择了个干干净净,反正坏事都是他们干的,一切与我无干。不知道为什么,石勒对王衍挺感兴趣,和他聊了很长时间。

接着,王衍又祭出了他的看家本领,装逼。他说他自己自打年轻的时候起,就不喜欢参与政事。但是说着说着不小心跑偏了,他为了活命,竟然劝说石勒称帝自立!

虽然王衍所说之事已是石勒心结,但是王衍身为晋臣,竟然劝他称帝,于是石勒怒了:“亏你名满天下,身居重任,年轻时就为朝廷所重用到如今满头白发,还敢说你不喜欢参与政事?依我看来,祸乱天下的,就是你这种人!”

于是石勒让手下人把王衍拉了出去,可王衍这种人虽然只会空谈,实际上并没什么用处,但他毕竟是天下名士,石勒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杀了他。于是石勒问心腹大将孔苌:“我行走天下这么久,不曾遇到过像他这种人,你说我要不要留他一命?”

孔苌说:“此人位列晋室三公,必定不能为我们所用,杀了他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石勒同意了,但是要求不要用兵刃加害王衍。于是孔苌让手下士兵半夜里将墙壁推倒,把王衍压死了。

我觉得石勒这件事情做得很对!

西晋军中的其他大臣以及一众藩王,也和王衍一同被杀害,没有生还者。

王衍快死的时候终于有所悔悟,他对身边的人感叹道:“唉!我们即使不如古人,但是如果平时不是一直崇尚浮华虚幻之事,而是努力匡扶天下,也不至于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王衍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他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幼年时,他曾去拜访名士山涛,山涛见到他后,感叹了许久。等到王衍离开的时候,山涛目送他走出很远,又感慨地对别人说:“不知道是哪家的老妇人,竟然生出了如此优秀的孩子!但是以后祸害天下老百姓的,说不定就是这个人。”

山涛说对了。

至于已经死了的东海王司马越,石勒也没有放过他。他说:“祸乱天下的正是此人,我现在为天下人报仇,要将他的尸骨烧了以告祭天地。”于是派人将东海王司马越的棺材剖开,把东海王司马越的尸体烧了。

我觉得石勒这件事情做得也很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最厚颜无耻的官员,为了巴结皇后,不惜娶皇后的乳母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最会巴结的大臣,唐代皇帝50岁乳母下嫁宰相,唐朝十大顶级大臣

    其实窦怀贞也是进士出身,正儿八经寒窗苦读考出来的。窦怀贞年轻的时候很有声誉,从不穿张扬的衣服,也从不做张扬的事儿,很低调。他为官之初在清河县做县令,工作出色很有政绩。后历任越州都督、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等职,在官场以清廉著称。但善始者众,善终者盖寡。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得以复位,但这位柔弱的皇帝复位没多

  • 他以霸王自名,曾大破唐军败李世民,险些灭亡唐朝成就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一位名叫薛举的校尉便效仿楚霸王项羽,将县令等人通通抓捕,从而获得了城池的控制权。随后,他以西秦霸王自名,将城中所屯粮食纷纷分给穷苦百姓。也正因此,他深受百姓的爱戴。而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他还时常招揽强盗为己所用,并劫掠官马,攻城略地,很快便打下了大片领地,无人敢惹。当时

  • 杜甫屡试不第官低职微,又碰上连年战乱,晚年颠沛流离仍忧国忧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杜甫穷困潦倒的一生,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杜甫忧国忧民的故事100字

    为此少年杜甫过了很长一段吃喝玩乐的日子,甚至曾经资助自己的偶像李白一起旅游。后来又到山东、河北、江浙沪一带旅游,花了不少钱。到青年时期,杜甫的日子开始不太好过了。他在洛阳考试没考中,又跑到长安去考试,还是没考中。在这两地兜兜转转了长达10年之久,期间纯粹靠老本过日子,不事生产,专心读书考功名,把那点

  • 杜甫少年家境优越,其忧国忧民是丰富的经历对社会的平静思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杜甫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忧国忧民的故事100字

    其实杜甫早年也是家境十分优越,杜甫毕竟是宰相杜审言的孙子,他家能没钱吗?所以说杜甫少年时期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这才有了比较优越的教育条件。由于很有钱,还有才华,所以立刻得到了李白的青睐。两个人和高适一起四处游玩,互相写诗。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的思考能力,杜甫曾经经历过上层人士的那种生活,他再看到底层人的

  • 大唐开国第一冤案,刘文静为何惨遭枉杀?李渊背信弃义却情有可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帝国建立了,按照惯例,李渊给从龙功臣们派发第一次“分红”,他一口气封了四位宰相: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刘文静为纳言(侍中),窦威为内史令(中书令)。又册封李世民为秦王,裴寂为魏国公,刘文静为鲁国公。八月初,李渊又甩出大红包,他赋予了晋阳元谋十七功臣“再生能力”——赐“免死金牌”,其中

  • 《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右相”,还有“左相”?浅谈唐朝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官职中右相和左相哪个职位大,长安十二时辰左相和右相,大唐各个时期名相

    宰相制度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从奴隶社会就有“相”。《通典》记载:《晋书》记载:从古籍中可以看出,“相”在五帝时期已经形成,在夏商时代,已经出现如伊尹(下图)这样的名相。另外,周武王时期,姜尚为丞相,秦王嬴政时期,吕不韦为相国,“丞相”和“相国”等同于和后来的“宰相”。汉朝初期,不设“宰相”,而以丞相

  • 唐玄宗连续杀三个儿子,他们到底犯了什么大事,让他这么抓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玄宗一日杀三个儿子,唐玄宗杀了几个兄弟,李隆基一天杀三个儿子

    唐玄宗有个歌曲这么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的确是这样,没娘的孩子必然要比一般人经历更多的生活坎坷。老百姓家是这种情况,就是包括皇家,也都概莫能外。唐玄宗的长子李琮,年少时在苑中打猎,被豹子伤到面部。这可是一个致命的伤痕,对于喜欢追求完美事物的唐玄宗来说,长子李琮破相了,经常抛头露面

  • 五代十国时期皇位传外姓的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五代十国的皇帝,五代十国皇帝顺序一览表,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皇帝

    郭威翻开中国的历史来看,皇位的传承基本是子承父业,要是没有儿子的情况,也是传给自己的侄子兄弟之类,没有传给外姓人的,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位皇位,就把自己努力一生打下来的江山,传给了外姓人,也就是自己的娘家侄子,这个人就是后周太祖郭威,他的皇位继续人,是他娘家侄子柴荣。郭威咱们都知道,在五

  • 李世民杀了李元吉,为什么要霸占他的妃子杨氏?背后真相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元吉杀李世民,李世民杀李元吉后杨氏为何不反对,李元吉的妻子杨氏结局

    古代中国被封建势力统治了几千年,而这个几千年之中有一个封建王朝叫做唐朝,您一定不陌生。您对唐朝的了解可能是读过《唐史》,也可能是去过饱含唐朝历史的旅游名城西安,又或者是看过电视剧《贞观之治》。但不管是史书还是电视剧,有一些历史它都不会提及,而今天小编要给您讲述的这段历史就是在史书或者电视剧中见不到的

  • 武则天亲手提拔的大臣为何恩将仇报将她赶下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最忠诚的大臣,武则天重用哪些人,武则天登基时重用的名臣

    不过,令人颇感不解的是,“神龙政变”的参与者多数都是武则天亲手提拔的大臣,其中还不乏武则天的心腹。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曾得到武则天大力栽培的大臣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呢?按照大臣们自己的解释是“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天皇(唐高宗李治)之德。”这个理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