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

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17 更新时间:2024/1/17 0:38:13

由于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渲染,我们对于这为太子的印象多是“仁弱”、“怕事”、“优柔寡断”、“在父亲铁腕下成长的胆小鬼”等等。可实际情况是如何呢?如果朱标不死,是否真的能压制住九大藩王,尤其是燕王朱棣呢?明朝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又是否会发生呢?

要了解这些,就必须从朱标的生平来说起了

朱元璋经常自比汉高祖刘邦,对于后代的培养方向来说,朱元璋也和刘邦一样,希望找一位优秀的守成之君。在对朱标的教育上,朱元璋也始终坚定地往这方面前进,没有更改过目标。

从朱元璋给朱标安排的老师来看,其中文学方面有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等“浙东四先生”教导,治国武事两方面则是“文官之首”李善长和“武将之首”徐达来负责。可见朱元璋对朱标的期望是:治国有道、文武全才、礼敬群臣、仁厚宽宏、聪明机智的儒家理想世界中那“圣君”般的人物。而朱标也完全照着这方面来成长,建文重臣方孝孺就赞美过朱标是:“孝友仁慈、为人友爱、仁孝感婴孩”。

这样一个百姓爱戴、群臣拥护,又占着正统优势的朱标,如果他能正常继位的话,“靖难之役”就绝对不会发生,就算真的有个万一,朱标也能最终降服不听话的弟弟们。别的不说,单从朱元璋给朱标安排的两个强有力支持者就可见一斑了。

第一个就是次子秦王朱樉,他管辖着陕西全省以及甘肃、青海部分地区,占据着“坐着之可争天下”的八百里秦川,兵力、疆域都是九大藩王中最强的。对此朱元璋和朱标这对父子就来了一场“胡萝卜加大棒”的戏码。

朱元璋先高调宣布自己要迁都关中,让朱樉为了给父亲一个好印象,在秦地大造宫殿,纵容部下抢掠,甚至还发生了火烧官员府邸的事。结果朱元璋把朱樉下狱,让太子朱标巡视陕西,等到朱标回来后,极力保证朱樉的清白。就这样,朱樉回到了陕西,而且对哥哥朱标是感恩戴德。朱元璋的白脸和朱标的红脸,在朱樉身上得到了印证后,又开始对第二位藩王“下手”了。

第二位就是老三晋王朱棡,他镇守的太原乃兵家必争之地,兵精粮足,而且和燕王朱棣一样,是负责北境蒙古的藩王之一。比起朱樉来,朱棡完全就是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所以朱元璋不需要给他来阴的,直接光明正大说他骄奢淫逸、敲诈勒索、结党营私,让锦衣卫前去捉拿。恰好这时朱标又巡视到了太原(真巧!),朱棡于是苦苦哀求朱标,希望他在父亲大人面前给自己开脱。

朱标回南京后就向朱元璋保证:弟弟绝对没有说谋反什么的,最多就是好玩好闹而已。最后朱元璋也放过了朱棡,又给朱标收下了一个得力助手。

而燕王朱棣呢?虽然他的声名很好,但也有不少人弹劾过他,比如蓝玉和晋王朱棡,两人就说过燕王朱棣会谋反之类的话。当然这些弹劾依旧在朱标的劝谏下,成为了一纸空文,所以朱标在位的话,朱棣是不敢动的。在对待侄子朱允炆上,朱棣至少还能用“削藩”来做题目,可对着哥哥朱标,朱棣完全就是“出师无名”了,毕竟他的命都是哥哥给保下来的。

加上北方两个实力最强的藩国都已经被朱标收服,就算到时燕王朱棣真的谋反的话,恐怕还没渡过黄河就得给秦兵给扑灭了。更不用说朱标还在时,朱元璋给他留下的文臣武将:蓝玉、傅友德、冯胜、王弼、耿炳文、郭英等等。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只有皇帝一个人上吊,宋朝灭亡却有10万军民陪葬,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老百姓念及宋朝的衣食无忧富足的生活对宋朝十分眷念,文人士大夫更是希望宋朝能得以延续永保自己家族的荣华富贵。虽说文人心思聪明脑子活泛,容易出奸滑之辈,但是文人一旦有了信仰其坚贞不屈的精神也是非凡夫俗子能比的,宋朝文人士大夫还是很有风骨的,不同于明清两朝“水太凉”,“南海圣人”这些道貌岸然之徒,宋文人还

  • 明末若没有李自成内乱,没有清兵入关,会进入君主立宪制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李自成能称帝吗,明末如果没有内乱清军能入关吗,没有李自成满清能入关吗

    君主立宪制,就能让一个国家富强?谁规定的?君主立宪制,只不过是对君主权力的一种高度制约,将其权利架空。关键问题是,架空君主权力的是哪一股势力?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话,是商业资本家,是金融资本家,还是工业资本家?架空主角的不同,结论则有天壤之别。不幸的是,明朝可能实现的这种所谓“君主立

  •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为何不阻止刘宗敏胡作非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自成刘宗敏,李自成如何封赏刘宗敏,刘宗敏和李自成谁厉害

    因为变质了,更没有当初起义时的初衷了。面对刘宗敏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掳掠钱财,胡作非为,李自成不是阻止,而是阻止不了,无可奈何!一,刘宗敏的战功与狂妄。在李自成后期,义军能够一马平川攻进北京,打铁出身的刘宗敏功不可没。也正是这赫赫之功,让刘宗敏欲望膨胀目中无人。为什么?在冲锋陷阵一马当先的骁将中,闯王

  • 明英宗朱祁镇做了俘虏之后,他在瓦剌的生活,是不是比宋徽宗要好一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客观地说,朱祁镇此人做皇帝是不合格,但身上还比较有人情味,主要体现在对身边人相当亲厚,他之所以被王振忽悠着去亲征瓦剌,也是基于对王振的亲厚和信任,后来能够平安度过俘虏生涯,同样得益于这一点,可以说朱祁镇是成败皆在于此。我们可以通过朱祁镇和身边人的关系,来具体进行说明。首先是瓦剌太师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

  • 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为何于谦却要拥立朱祁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祁钰朱见深,朱见深为什么恢复朱祁钰的帝位,朱见深为于谦正名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铁了心要率兵亲政瓦剌。瓦剌是在北边活跃起来的一个部族,曾经是明朝北方最为头疼的大敌。瓦剌问题有它的现实性和急迫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明英宗的错误在于过于轻敌,军队大事全盘靠王振处理,是典型的外行指挥内行。外行指挥内行,历来遗祸无穷。果然大明惨败,明

  • 梁山上最牛地煞,可惜宋江不肯用他,否则打方腊不会死那么多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里所谓的"强"只是宋江心里的算盘而已,其实地煞里也有不少能忍,比如孙立武功很高,可跟梁山五虎呼延灼战成平手,而且他还是解珍、解宝两位的带头大哥,结果解珍、解宝都是天罡,孙立却只混了个地煞,除了孙立之外,地煞中还有一人,可算最牛的地煞,他就是凌振。之所以说凌振厉害,并不是说他武功高强,而是他会制

  • 如果吴三桂死守山海关,明朝将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而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八旗主力,也一路南下攻击,准备随时进攻山海关。当时的吴三桂身边只有2万残兵,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吴三桂都对付不了。对于吴三桂来说,能够选择的只是向谁投降而已。在投降多尔衮之前,吴三桂进行了长时间的摇摆。在明朝灭亡之前,崇祯皇帝下旨命令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的部队走到了半路上,就

  • 如果朱标没死而是继位,明朝的命运会发生变化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标继位明朝怎么样,明朝朱标没死的话兄弟会和睦吗,朱标如果没死的话

    朱标于龙凤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

  • 明朝军队战力有多强?丰臣秀吉的总结:光靠人多是打不赢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丰臣秀吉在位之时,发布的诏书常常以"天下人"署名,表达出他把天下当成囊中物的志向,他占领日本九州后,就表示"朝鲜国王也将服属于我,跟着就收复明朝",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丰臣秀吉甚至还预想过,占领明朝后该如何统治。在丰臣秀吉的计划中,北京可以当成天皇的驻地,朝鲜等地交给自己的亲信,而丰臣秀吉自己则驻守宁

  • 明朝时期,瓦剌和倭寇为何不联合夹攻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与瓦剌的战争赢了吗,明朝50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瓦剌,明朝一直没打过瓦剌吗

    一开始,瓦剌并非是蒙古人,或者说,蒙古人并不认为瓦剌是自己人,在蒙古帝国兴起到元朝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与蒙元成吉思汗系通婚,是成吉思汗家族统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灭亡后,瓦剌积极参与草原诸部的战争,强盛一时。公元1414年,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古,与瓦剌战于忽兰失温,将其击败,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