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是曹操最强谋士,智力不在诸葛亮之下?刘备吕布遭他设局玩弄

此人是曹操最强谋士,智力不在诸葛亮之下?刘备吕布遭他设局玩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595 更新时间:2024/1/25 2:04:12

关于“二虎竞食”之计与“驱虎吞狼”之计,《三国演义》的原文如下:

荀彧曰:‘…今许都新定,未可造次用兵。彧有一计,名曰二虎竞食之计。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

但是在刘备的化解下,“二虎竞食”之计并未成功。因此,又有了“驱虎吞狼”之计,原文如下:

“‘又有一计,名曰驱虎吞狼之计。’彧曰:‘可暗令人往袁术处通问,报说刘备上密表,要略南郡。术闻之,必怒而攻备;公乃明诏刘备讨袁术。两边相并,吕布必生异心:此驱虎吞狼之计也。’”

接下来,我就将根据上述描述,梳理出相应的真实历史事件。

一、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虎竞食”之计所针对的是徐州的刘备以及东奔至徐州的吕布。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兴平)二年春(即公元195年)…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吕)布东奔刘备…”,此处,点明了曹操在征徐州返回根据地兖州后,与偷袭兖州的吕布展开周旋,最终于195年将吕布赶出兖州。《三国志吕布传》亦有相应的记载佐证,即:“(兴平)二年间,太祖乃尽复收诸城,击破布于钜野。布东奔刘备。”又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陶谦死,刘备代之”,亦即公元194年刘备入主徐州。由此,在时间上,确实存在刘备势力和吕布势力先后集中于徐州的这个事实。另外,关于刘备和吕布之间的关系,《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中有一段记载,表达了刘备和吕布或存在矛盾,原文如下:“布见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尔。’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虽然历史中涉及已入主徐州的刘备和东奔而来的吕布之间的微妙关系,但是,此时曹操教刘备诛杀吕布的事件于史并无记载。

“驱虎吞狼”之计涉及到袁术攻刘备以及吕布趁机偷袭徐州,《三国志先主传》载:“袁术来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阴。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也。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这里指出了袁术攻刘备以及吕布偷袭徐州发生在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小说中“驱虎吞狼”之计施行的时间大体与历史上袁术攻刘备、吕布偷袭徐州这一系列事件的时间相一致,《三国志吕布传》亦有相应的记载,即:“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备还归布。”大体上,小说所描述的事件发展顺序能够和历史上发生的袁术攻刘备以及吕布偷袭徐州事件的先后顺序大体吻合,只是缺乏“驱虎吞狼”之计的相应名称和谋略的具体提出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仔细看小说中荀彧设计的前提,我们就能够发现“驱虎吞狼”之计提出的时间与袁术攻刘备以及吕布偷袭徐州事件有个把月的时间偏差。

小说中,荀彧提出谋略的前提是“许都新定”,即曹操迎奉天子于许,《三国志武帝纪》中所记载的这一事件的时间是建安元年九月,即:“(建安元年)…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国志》中没有确切的袁术攻刘备的月份,而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袁术时在该年六月就进攻刘备,即:“(建安元年)六月乙未…袁术攻刘备以争徐州…”尔后随即发生了吕布偷袭徐州的事件:“备使司马张飞守下邳,自将拒术于盱眙、淮阴,相持经月,更有胜负。下邳相曹豹,陶谦故将也,与张飞相失,飞杀之,城中乖乱。袁术与吕布书,劝令袭下邳,许助以军粮。布大喜,引军水陆东下。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开门迎之。张飞败走,布虏备妻子及将吏家口…”

从《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的时间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到,袁术攻刘备和吕布偷袭徐州发生的月份要比曹操迎奉汉献帝于许要早,因此,“二虎竞食”之计与“驱虎吞狼”之计在真实的历史上缺乏实施的前提,同时又难以找出具体筹划谋略的记录和谋略提出者的姓名,故而“二虎竞食”与“驱虎吞狼”的谋略很可能只是小说的虚构。

二、谋略筹划的依据

上文提及,“二虎竞食”之计与“驱虎吞狼”之计的施行需要前提,这个前提在我看来即是能够以天子的名义行事。虽然汉末天下板荡,但是天子还是有名义上的号召作用,迎奉孱弱的汉家天子是匡扶大义、四海倾心的代表,谁迎奉了天子在政治上就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袁绍的谋士田丰(“劝绍迎天子,绍不纳。”《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沮授就曾经力劝袁绍迎奉天子,沮授甚至直白地指出:“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但是袁绍没有采纳田丰和沮授的建议。曹操的谋臣毛玠也曾经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思想,而荀彧更是在曹操犹豫不决时力劝曹操迎奉天子,提出:“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最终使得曹操坚定了迎奉天子的信念,以此抢占了这一天时。

因此,在我看来,小说中“二虎竞食”之计与“驱虎吞狼”之计从表面上看,大抵是以离间计配合借刀杀人计以消解对手的力量。而从实质上看,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的一种实践方式。

也由此可以作证上述我的观点,即在真实的历史上,“二虎竞食”之计与“驱虎吞狼”之计不可能运用在袁术攻刘备、吕布偷袭徐州这一系列事件(发生于196年六月)中,因为:一是那时的曹操还差几个月才将汉献帝迎奉于许(迎奉天子于许发生在196年九月);二是那时曹操还没有机会以天子的名义给刘备下达诏命;三是那时曹操正忙于将汉献帝迎奉至许,根本无暇东顾徐州。

三、小说为何要虚构“二虎竞食”之计与“驱虎吞狼”之计

在我看来,“二虎竞食”之计与“驱虎吞狼”之计是微观的谋略,而“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宏观的战略,小说之所以虚构“二虎竞食”之计与“驱虎吞狼”之计,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

因此,小说将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曹操迎奉天子于许、吕布东奔徐州、袁术攻刘备、吕布偷袭徐州等事件进行了时间上的处理,将曹操迎奉于许的时间提前,由此设计了荀彧提出的“二虎竞食”之计与“驱虎吞狼”之计。在小说中,“驱虎吞狼”之计最终成功地削弱和消解了徐州的刘备势力和吕布势力,验证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的重要功效。

此外,《三国演义》擅于描写智谋的交锋,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故而虚构了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的“二虎竞食”之计与“驱虎吞狼”之计。而将“二虎竞食”之计与“驱虎吞狼”之计安排在荀彧身上也并非平白无故,因为荀彧正是迎奉天子战略思想的主要倡导者。

综上所述,“二虎竞食”之计与“驱虎吞狼”之计在历史上并非真实存在,但其在小说中的出现源流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思想,是该战略思想的一种具体实践。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独尊的“儒术”是被董仲舒神化之后各家杂糅的学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为什么独尊儒术,汉武帝是怎样独尊儒术的

    要说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说法,是后人的总结。谏议者董仲舒和汉武帝都没讲过这个原话。司马迁说,秦始皇“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当时儒学遇到了极大危机。“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儒生叔孙通还做了太常官。不过,当时天下战乱未息,高祖忙于平定四海,还顾不上兴学和倡儒

  • 汉武帝独尊儒术曾遇到很大阻力,其尊儒最受青睐者为公羊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汉武帝独尊儒术的作用有哪些,汉武帝是尊崇儒术还是独尊儒术

    汉初儒家学者注意面对现实,把握时代的脉搏,勇于吸取众家之长,不断修正自己的学说,使儒家学说保持必要的张力和活力,最后完成由在野到在官的历史性转变。黄老“无为政治”适应汉初休养生息的需要,发展了生产,但其“因循为用”,漠视礼制的态度,既严重破坏了等级制度,又大大助长了人民目无法纪的心理,导致经济繁荣而

  • 汉武帝时中原应已有马镫,汉朝骑兵多以突袭、冲击和断粮等方式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帝时期的马镫,汉武帝打匈奴的骑兵有马镫吗,汉武帝时有骑兵吗

    和我们固有的印象中的秦汉骑兵有所区别,秦汉时期的骑兵,是没有马鞍和马镫的,这两件骑兵装备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因此当时的骑兵作用有限,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史料记载表明汉武帝时期,马鞍和马镫就已经大量出现,不过一直没有考古实物佐证。秦汉骑兵的起源与发展1、关于骑兵起源的争论骑兵这一古代,乃至近代的重要兵种,

  • 汉武帝之前汉朝军功集团势力强大甚至威胁皇权故无力北伐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要将汉朝的军事力量投送到外线去,让战火在匈奴而不是西汉的国土上燃烧,谈何容易!自汉高帝七年(前200年)的白登之围算起,直到元朔二年(前127年)将军卫青统军收复河南地,为了扭转汉匈双方的攻守态势,西汉经历了整整6代执政,耗费了将近80载的光阴。为什么让汉军走出国门、远征漠北就这么难?晁错在给孝文帝

  • 汉朝之后“官”和“吏”地位天差地别,互相利用也互相提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政治制度一览表,汉朝中央与地方的制度,汉朝郡县制带来的问题

    “官”与“吏”的区别,汉朝以后天差地别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随着世卿世禄制的逐渐崩溃,古代便开始逐步进入精英统治时代,大量士子通过自己的学识打动诸侯王,从而谋取一官半职,而其他同样拥有一技之长,却无法入朝为官者,便依附于这些官员,从事具体工作,在那个时代他们被称为“门客”,而“门客”其实就是早期“吏”

  • 汉唐始终重视对西域的管控,即使三国时曹魏仍设官管理当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简述汉唐对西域的治理,各个朝代对西域的管理,曹魏有没有占领西域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臣服后,汉宣帝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天山南北从此成为汉朝江山的一部分。西域都护的官职与中原的“郡”是同一等级,“都护”相当于内地的郡督尉,执掌西域地区的军政。然而与内地的郡有所不同的是,西域都护还要负责保护丝绸之路上的来往商队,调解西域三十六国之间的矛盾纠纷,更要抵御外来势

  • 函谷关与潼关在汉朝之后均曾多次转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函谷关和潼关是一个关,函谷关跟潼关有没有部队驻扎,函谷关与潼关有多远

    关中东出的通道由关中东出,面临一个西高东低的地势,就我国大地势来说是从第二级台阶(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西)下降到第一级台阶。这个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是中华民族发源的摇篮之一,曾经是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也是早涝盐碱风沙危胁的地区,是大面积的隆起、侵蚀(山地、高原)和沉降、堆积(

  • “金屋藏娇”的由来,阿娇下嫁,成就了刘彻成为汉武大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金屋藏娇刘彻与陈阿娇,汉朝金屋藏娇刘彻,汉武帝说阿娇金屋藏娇

    故事的主人公阿娇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陈皇后。他是窦皇后唯一的外孙女。身为汉文帝长公主的女儿,自然享有很高的地位。这里着重说一下,在汉朝长公主的地位仅次于太子。在汉朝可谓是位高权重。当时的太后也有意让这个外孙女成为自己的孙媳妇,可谓亲上加亲。那时候可没有我们现在考虑的近亲结婚这回事。都是一些表亲舅亲结为

  • “夷陵之战”为什么刘备非要亲自挂帅?原因有点儿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发动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没参加夷陵之战,刘备兵败夷陵完整版

    “夷陵之战”为什么刘备非要亲自挂帅?原因有点儿让人心酸一说到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自然少不了发生于章武元年即公元二二一年七月的“夷陵之战”,这场战役不仅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时期的三大关键战役,更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经典战例。关于这场战役的起因,想必很多人都已经耳熟

  • 曹魏有三位“安国亭侯”:程昱上榜,另外两位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魏五大谋士程昱,程昱曹魏,曹魏谋士程昱最后结局

    一、程昱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程昱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东汉末年,程昱曾率领百姓抗击黄巾军。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获得兖州之地后,将程昱征召到自己麾下。自此之后,程昱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