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国号是怎么来的?因建在秦地而名?错,秦地是因秦国而得名的

秦朝国号是怎么来的?因建在秦地而名?错,秦地是因秦国而得名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01 更新时间:2024/2/4 7:04:39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不大为人所注意。

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朝各历所出现过的国名、朝代名,都是有来历、有根源、有依据的。

但大致来说,无非下面几种。

一是与该国开国君主的爵位有关,如曹魏以曹操曾受封为魏王为国号;孙吴曾得曹魏封吴王为国号;晋以司马昭曾封晋王为国号。

二是与该国所处地理位置有关,汉在封地汉中发迹即以汉为国号;宋以宋州发迹建宋等等。

三是取跟开国君主的认祖有关,如东汉、蜀汉、北汉等等认刘邦为祖,以汉为国号;后唐、后周等等也是如此。

[var1]

四是因循谶语或根据文义、寓意来定国号。比如契丹人的国号“辽”与“辽河”有关,但“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则以“辽”为国号,也隐含有如铁一样坚硬的意思了。受契丹欺压的女真政权为了从气势上压倒它,命名为“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

后来努尔哈赤以金帝国为祖,沿袭了“金”这一国号。后金后来改“清”,有人认为,“清”为水,“明”为火,以清克明,那是以水克火。而明的来由,又与明教、小明王有关。

五是以部落名为国号,这个主要发生在比较古老的时期,如夏部落酋长建国,以夏为国号;周酋长姬发灭商建国,以周为国号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建国,基本也遵循以上几点,不过,也有例外。

[var1]

比如说,燕国是因为被封于燕地,故为燕国;楚国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故以楚为国名等等。

出现例外的是,“三家分晋”的韩、赵、魏这三家,出现了以姓为国号的现象。

顺便提出一句,说起以姓为国号,很多人误以为南朝陈是以姓为国号的。其实并不是。《陈书》记载陈武帝建国时,认虞帝之后胡公为祖。而胡公妫满得周武王嫁长女大姬,封地于陈,为了陈国的第一任国君。陈武帝因此以陈为国号。

春秋诸国中,国名来历最奇特,也最被后人误会的,是秦国的国号。

一般人以为,秦国之所以以“秦”为国号,是因为封国是在秦地的缘故。

可不是?现在陕西还有秦地之称,而且陕西还有著名的秦岭呢。

但,这是严重的本末倒置了。

[var1]

现在陕西关中以及甘肃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和宁夏南部均为秦国故地,是可以称为秦地,但秦地之名,反倒是因为它们为秦国崛起之地而得名。

陇右地区和陕西关中大部是秦国所统辖的地域,《战国策·秦策》才会说:“外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皆秦地。”

以秦岭为例,在汉代以前,秦岭和昆仑山一起被笼统地称作“昆仑”。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左传》《山海经》,将矗立在关中平原的秦岭主峰称为“南山”和“终南”。秦岭的名字,是在西汉才出现的。

那么,秦朝这个“秦”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秦人是轩辕黄帝的后裔。

[var1]

黄帝的儿子颛顼的后代女修,在织布时吞下燕子的蛋,生下了大业。大业娶少典的女儿女华,生子伯益。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得舜帝赐黑色的旌旗。

那么,秦人尚黑,以燕子为图腾的根源就在这了。

伯益还因为为舜帝养马而被赐封了土地,并赐姓“嬴”,居住地在今天河南东北角的范县一带。

伯益一族收获了谷物后,懂得了把谷穗放在石臼里舂捣,以取出谷粒。

就因此他们舂谷这个动作,获得了一个亲切的昵称:秦人。

在甲骨文里,这个“秦”就像两只手拿杵捣下面的两棵稻禾。

[var1]

所以,范县才是最早的“秦”地。

秦人的后代中潏在商朝末年被商王帝乙封在商朝西部,即今天山西省南部的霍太山一带,替商朝抵抗戎狄、保卫西部边疆。

中潏的儿子蜚廉、孙子恶来在武王伐纣时效忠纣王,导致他们的族人,包括蜚廉的小儿子季胜在内,被发配到了西部边陲邾圉(今甘肃甘谷县西南)。

邾圄邾圉因此成为周代秦人在西部的第一个落脚点。

秦人在秦秋战国期间经过九都八迁的艰苦历程,最后才发展成了中华第一帝国——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

[var1]

如果我们想多读一些史书,想拥有更多历史的智慧,应该多读、细读司马迁的《史记》。毕竟在二十四史中,《史记》成就最高。可以说,《史记》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

[var1]

更多文章

  • 为自保,张良曾3年不食五谷,5年足不出户,换来了子孙2000年平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良之死真相揭秘,张良的历史记录,张良守道的故事

    士为知己者死,张良也感受到刘邦的诚意,便果断地跟随刘邦,为他打天下。不过大业一成,主上与臣下之间就没有了绝对的信任。彼时为了躲避“杀人之祸”,张良“急流勇退”,在刘邦病死前,3年不食五谷,5年足不出户,换来了子孙2000年平安。 只想灭秦复仇 刘邦是农民出生,没啥才能,空有一腔热血和侠义之心,他知道

  • 为什么说这五位东吴开国老臣,才是三国真正五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东吴五虎谁最厉害,三国东吴后期十大猛将,如何看待东吴五虎

    那么这五虎将都包括谁呢?程普、韩当、黄盖,这三人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他们也被合并写入一传。另外一个,就是小说初期描述的,跟随孙坚东征西讨,最后替孙坚而死,被华雄斩杀的祖茂,也是跟前三位并肩的。祖茂在历史上的结局,当然不像《三国演义》里描述的一样,被华雄斩杀,华雄反而是被孙坚部枭首,因此,从这个角度上

  • 李斯真的因为一己之私,在狱中毒死了韩非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斯为啥毒死韩非,韩非被李斯毒死的原因,韩非为什么被李斯毒害

    “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史记》只用了两句话就把韩非的死归咎于李斯,历来都认为李斯是嫉妒韩非的才华,害怕自己失去秦王的“独爱”,而想尽办法杀害韩非。真的是这样吗?韩非与李斯师从于荀子,韩非拜师晚于李斯,算是师弟。在七国纵横的时代里,以口舌称道,然而韩非有口吃,嘴不行,但是十分善于著述。在

  • 为什么他无奇谋不勇武,与曹操不和,却深得曹操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谁和曹操的关系最好,三国演义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刘备为啥斗不过曹操

    但荀彧一直是个很奇怪的人,奇怪到不光是与刘备“心和面不和”,更是与自己的主公曹操“面和心不和”,因为荀彧的骨子里,是忠于汉室江山的,所以他可以帮曹操打天下,帮曹操守天下,但却不能认同曹操取天下。但曹操在创业初期和事业巅峰期时,都非常信任荀彧,甚至称呼荀彧为“吾之子房”,那就是拿荀彧比作汉初名臣,张良

  • 为什么说此少年身份很难界定,是汉朝最特殊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皇帝能力排名,汉朝最出色的皇帝,汉朝最强时期的皇帝

    但问题是,汉朝的少帝不止刘辩一个,比如吕后当政期间,也立过两位汉少帝,而在刘辩之前,东汉还有个叫刘懿的汉少帝,所以,如果把这位刘懿算上,刘辩就得算是东汉的第十三任皇帝了。由此可见,东汉的皇帝系统比较乱,我们大家只能按照狭义的观点,将汉献帝刘协,算成是东汉的第十二任皇帝。但刘辩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与其他

  • 刘备临死为何会说让诸葛亮“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临死前告诫诸葛亮,刘备临死是在试探诸葛亮吗,刘备收服庞统见到诸葛亮

    既然如此,刘备还不如干脆就把这层窗户纸挑破,用一种貌似推心置腹的办法,以直言不讳的态度,公开宣布让诸葛亮“自取”蜀汉之主,从而试探出诸葛亮的真实意图!而且在《三国演义》里,还有一个片段:刘备还叮咛了赵云,希望他能够念及当年从长坂坡救出幼主的往事,继续用这份忠心对待刘禅!这是何意?当然也是为了使诸葛亮

  • 刘邦遗言:此人能安刘氏江山,刘恒:朕不需要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刘邦和刘恒,刘邦为啥传位给刘恒,刘邦刘恒关系好吗

    吕后想了想,又问:"曹参之后呢?"刘邦回答:"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也就是说,刘邦决定周勃才是真正能安刘氏江山的人。后来的事实果然如刘邦所料,不过这是司马迁写在《史记》中的事迹,或许是司马迁编出来的也不一定,但不管刘邦这

  • 历史上的三国,最后马超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后期马超去了哪里,老版三国马超,三国时期马超简介

    此后马超在攻打益州的时候,又投靠了刘备,这才成了刘备的心腹大将。马超帮刘备做的第一件事,那就是拿下成都城,逼迫刘璋出城投降。也因此在刘备称帝以后,马超被封为骠骑将军、斄乡侯。在刘备心目中马超就是他的霍去病,所以担任的也是霍去病的官职,地位极为崇高。然而从此以后,马超销声匿迹,在历史上并没有再留下什么

  • 三国故事:曹操将计就计,派4大心腹猛将杀马腾3父子,激怒锦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大家认可马超的勇武,主要还是从他为父亲马腾报仇,杀败曹操手下一干名将,直教曹阿瞒割须弃袍开始的,但马超战胜曹操,即使吓得曹操惊呼,马儿不死,自己恐怕没有葬身之地,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时的好勇斗狠,从战略整体眼光来看,马超的谋略当然比不了魏武帝。而马超之所以如此愤怒,其实也是因为曹操诈术太高,诱杀

  • 曹操四大亲信兄弟:激战董卓一虎两狼一豹,丢盔弃甲完败,险逃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董卓决战,曹操追杀董卓完整版,梦想三国曹操对战董卓

    于是,曹操在没人响应的情况下,只身犯险,率领自己的亲随部队,开始了对董卓的追击之旅。当时在曹操身边,最能倚重的将领,不过是他的家族兄弟,夏侯惇和夏侯渊,以及曹仁曹洪等人,应该说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名将,可是在攻伐董卓的时候,不过都是一群初登沙场的年轻人,而董卓身边可谓能人汇聚,除了公认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