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继位后,后金为何屡次主动与明朝政府讲和?

皇太极继位后,后金为何屡次主动与明朝政府讲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670 更新时间:2024/2/20 9:12:28

欢迎观看

编者导读:

公元1625(天五)年,时任辽东经略的孙承宗在遭到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严厉打压之下,被迫致仕回籍,就此撤出了辽东,随后,早已投靠了“阉党集团”的高第被天启皇帝委以重任,代替孙承宗行经略辽东之职。相较于前任经略,高第这厮可以说是个完全不懂得任何兵法战术的庸人,之所以能够官居高位,归根结底还是倚靠“主子”魏忠贤在背后从中作梗。此人一赴任之后,立刻否定了孙承宗原先所制定的战略部署,并采取了与之相反的做法,即:放弃辽东地区的防务体系,将兵马尽撤入山海关内,将山海关作为抵御后金骑兵的主要防线,以此保卫京师的安全。但实际上,早在王化贞任职于兵部尚书之际就已经向朝廷提出过相似的战略,但都被时任东阁大学士的孙承宗给一一反驳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原先部署于辽东的明军,除了驻守于宁远城的袁崇焕之外,其余兵力基本都相继撤进了山海关内。据史料《明史》卷259,《袁崇焕传》对于袁崇焕的记载:

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可想而知,当袁崇焕决心坚守宁远的时候,他已将身家性命搁置于此。

袁崇焕画像

此时此刻,纵观关外局势,明朝政府在整片辽东地区仅剩下了由袁崇焕所驻守的宁远这座孤城。在这种情况之下,使得后金方面敏锐的“嗅”到了攻打宁远的战机。公元1626(天启六)年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十三万八旗铁骑,号称二十万,由都城沈阳向辽西进发,于二十三日兵临宁远城下。到达宁远之后,努尔哈赤并没有直接发起进攻,而是先下令在宁远城南面的五里开外进行驻兵,以此切断宁远与山海关之间的联系,因为此次努尔哈赤的终极目标乃是席卷京师,城南驻兵的根本目的便是防止宁远城内的明军出城增援山海关。令努尔哈赤没有想到的,八旗铁骑在袁崇焕指挥的炮火轰击之下节节败退,连续两天的进攻,宁远城依然完好无损,能感观看到的只是城楼下不断堆高的八旗士兵的尸体,最终金兵不得已撤回辽东。经此大败之后,努尔哈赤也积郁成疾,最终于当年八月病逝于叆鸡堡。

努尔哈赤死后,四贝勒皇太极在众人相争之下夺得了汗位,后金历史的新局面就此拉开了帷幕。然而,从史料中也不难发现,皇太极即位后尽管多次赢得了与明朝之间的战争,但却屡次向明朝政府伸出讲和的“橄榄枝”,那么,皇太极此番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呢?另外,我们再做一个或许不是很恰当的假设:倘若明朝与后金之间成功议和,其最终局势会有所好转吗?大明帝国的国运是否会就此得到改变呢?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就在该篇文章当中来给读者朋友们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宁远之战示意图

本文的研究内容:

自公元1626(天命十一)年至公元1643(崇德八)年,皇太极一共在位17年,在此期间,大明王朝和后金之间其实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首先,拿明帝国来讲,挣扎于生存线下的穷苦百姓的反抗斗争,由陕北地区逐渐的蔓延到全国各地。明末农民起义斗争,成为了当时明朝政府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为了能够镇压住起义军的势力,朝廷几乎动员了一切可以支配的兵力和资源,也做了多方面的尝试,甚至不惜将辽东地区的兵力部分转移到国内来辅助镇压农民起义军。如此一来,明朝政府设置于辽东地区的防务体系势必会有所疏漏,而后金势力则正好借此契机发动对辽东的袭击,迫使明朝政府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

关宁锦防线参考图

后金方面,自皇太极继位之后,积极整顿内政,调整以往在努尔哈赤时期对辽东百姓的压迫力度,以求暂时缓解后金统治者与当地辽人之间的矛盾,为进一步入侵辽西酝酿基础。与此同时,后金政权在皇太极的领导下又建立起了更加完善的政权机构,在女真贵族、汉人汉官之间都启用了更加适宜时代发展的新政策,为后金进入封建社会加快了步伐。但自宁远之战失利之后,后金方面与明朝之间也出现了暂时的停战局面,这一局面变相的衍生出了后来后金方面主动同明朝政府提出议和的举措。

公元1582(万历十)年明朝地图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努尔哈赤的死和明朝天启皇帝的死其实几乎是发生于同一个时间段,也恰恰是如此,使得后金和明朝都在忙于各自内部关系的调整和政策的制定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难以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对于后金方面来说,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便是更新八旗士兵手中的武器装备,宁远之战中使得后金彻底的认识到了火器的优势,在没有内应的情况下,单凭善于野战的八旗骑兵是很难攻克袁崇焕所驻守的宁远城的,而宁远城攻不下,后金想要长驱入关直捣京师就显得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后金内部所面临的诸如粮食欠收、兵源不足等社会危机也暂时都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之下,后金对明朝主动寻求讲和的活动也就多了起来。

明军火器

但讲和仅仅只是皇太极用来作为下一步更好的征服辽东的手段而已,因为八旗士兵在全国粮食欠收的情况下所面临的给养问题依靠短时间内通过提高国内农业生产来解决是不现实的,这么一来,就直接导致后金需要将这一内部矛盾通过女真人传统的方式去解决——那就是战争。通过战争,八旗士兵不仅可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给养问题,而且还能掳掠到大量的资源,同时,发动对明朝的战争也是皇太极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团结内部的主要措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皇太极时期,辽东地区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战争已经成为了后金社会统治阶级用来保障基本生活和生存的一大重要方式。

参考图

结语:

当战争对于后金统治者来说已经不是为了纯粹的追求胜负的时候,那么暂时的停战或者议和等活动都已成为次要的了,因为在当时的后金,战争的继续与否看似是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一声令下,但实际上则是由国内所产生的社会矛盾的严重程度而决定的。当后金内部所产生的社会矛盾达到了一定程度时,统治者不得不将这一矛盾转移到与明朝之间的战争当中去,对于后金来说,这是解决社会矛盾和缓解危机最有效也是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双方成功讲和,也只能算是一纸空文了,明朝灭亡的命运自然也不会得到改变。

感谢观看

参考文献:

《明史》

《皇太极人物综述》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李鸿彬:《清朝开国与对明议和策略》

蔡建明:《论后金皇太极对明朝策略的转变》

更多文章

  • 纸币,成为元朝灭亡的一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纸币制度影响,有关元朝纸币的法律,元朝纸币详细介绍

    缓解了社会经济中货币供应不足的状况。在古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因此对于各种金属资源的开采技术和开采能力也较弱,在加上我国本身就是属于一个金属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因此我国古代社会中经常会出现“钱荒”的问题。而在元朝统治之前的宋朝时期,这一段时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钱荒”现象比较严重的时期。因为

  • 看完宋朝的这些冷知识,发现这才是真正的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基础知识及感悟,深度解析宋朝,二分钟带你了解宋朝

    2、宋朝可以说非常重视教育,可以说从皇帝到百姓都沉迷于教育。我们熟知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宋真宗劝普通百姓读书的。而且宋朝的读书人非常多,因为宋朝的科举相对于之前录取人数多,考试还是很简单的。3、宋朝的军队数量非常多。光是禁军,也就是中央军,常年维持在百万以上。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宋朝主要以步兵为主

  • 王汗投奔乃蛮部时,太阳汗为何命人将他头颅踏碎?成吉思汗:太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吉思汗与乃蛮决战,成吉思汗和王汗的关系,成吉思汗与王汗决战是哪一集

    在历史上,此皇帝可能是死得最冤的一个,他独自出行时,却意外遇到一个小兵,两人因为小事起了冲突,皇帝龙颜大怒,呵斥小兵胆敢以下犯上,要诛他九族,而小兵却哈哈大笑,嘲笑道:“你是皇帝,我就是皇帝的祖宗。”小兵说完后,干脆手起刀落,将王汗捅死,让他身首异处。整个过程,干净利落。这位皇帝就是成吉思汗时期,草

  • 皇帝的心思有多难猜?嘉靖无心说了六个字,竟然只有一人知道何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嘉靖骄奢淫逸,嘉靖皇帝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嘉靖皇帝的真实评价

    还派了人出海去寻找神仙,带着大量的童男童女,最终却永远消失在海上,任凭秦始皇望眼欲穿,却再也没有他们的消息。有这种想法的皇帝太多了,明朝的嘉靖也是其中一位。嘉靖皇帝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方式继位的,他原本出身并不高贵,因此,一旦当上了皇帝,他就格外重视自己的威严。他不喜形于色,看似放任朝政不管,甚至几十年

  • 穷小子如何奋斗成皇亲国戚的?成吉思汗不要聘金,也要将妹妹嫁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草原部落上虽是民风彪悍,但基本的尊卑之分还是有的,分为贵族和平民,孛秃祖上曾经是贵族,可代代传下来,到他这里已经成为了平民身份,当时草原部落之间的争斗也不少,孛秃的生活更是不稳定,贫困潦倒,没有人能看出他曾经是个贵族。金银财宝可以失去,但一个人的品格却不会轻易丢失,孛秃是个善良正直的汉子,一直都是,

  • 王阳明为何得到兵部尚书王琼赏识?获得贵人帮助,有一个前提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获得贵人帮助,有一个前提条件,很多人都忽视了,那就是“不动心”。“不动心”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他在南赣期间,讲授的主要学术思想是“不动心”,在实际运用中,也是通过这一思想,在南赣剿匪成功。从王阳明的人际关系来看,他和王琼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不过,两人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一是两人都受

  • 美国为什么推崇中国宋朝,你明白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啥国外推崇中国的宋朝,宋朝真的值得推崇吗,西方眼中的宋朝

    宋朝是历史上文官地位最高的朝代,在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封建王朝文官的地位会比武官高。宋朝300年是毁誉参半的一段历史。人们有强汉盛唐之说,因此,后人对宋朝的评价就不高了,认为宋朝崇文抑武,导致了武将的地位受影响。武将地位比文官地位低,直接导致了很多问题出现。最为严重的就是文官可以领导武将,这样就是外行

  • 看看明朝戚家军的结局,明朝不亡还有天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晚期戚家军,明朝戚家军真实照片,明朝最强的军队戚家军

    明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奇葩的皇帝。比如说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当时来说,朱由校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也就是崇祯帝的哥哥。这时候的明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从万历皇帝之后,明朝的问题就不断出现,这时候的明朝走向了灭亡。在明朝末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党争、国库空虚等等,这些都是明朝面临的问题。只是明熹宗将

  • 王阳明被贬到偏远的贵州龙场后,靠什么获得升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王阳明龙场悟道悟了什么,王阳明在哪里做官

    在明朝时期,官场昏暗,皇帝无能,一个官员如果被贬谪后,要想再次获得重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是,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后,他为何能获得升迁呢?是心学的无边威力。一是王阳明的内心有了新变化。王阳明15岁时,就立下了“经略四方”的志向,也正是如此,让他走上仕途后,锋芒毕露,最终得罪了权倾天下的宦官刘

  • 福建上金贝的僧侣墓,安葬的真是建文帝吗?如今终于有定论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建文臣子,上金贝古墓是建文帝吗,建文帝墓真的存在吗

    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防止自己的儿子之间出现夺嫡斗争,所以就把除了太子之外的所有儿子都分封到全国各地去做藩王。这种做法在初期的确能够保证藩王和太子之间和睦相处。但是时间久了之后,藩王们的势力还是在悄悄的发展壮大。1398年,朱元璋的嫡长子不幸去世,所以就由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朱允炆继承大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