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溥仪传奇的一生,清朝灭亡已经55年,为何他死后还能被葬入皇陵

溥仪传奇的一生,清朝灭亡已经55年,为何他死后还能被葬入皇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90 更新时间:2024/1/19 2:42:38

苏联将溥仪交到新中国手中,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学习;后来被特赦,成为新中国的一个合法公民,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最后在北京因病去世,活了61岁。

我们纵观溥仪的一生,他是不幸的,他的人生充满波折,被历史洪流所抛弃;他又是幸运的,3岁成为皇帝,被日本胁迫干了很多坏事,却最后能得到善终,最后还被葬入皇陵,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最高的荣誉。

有人不禁会问,溥仪在1967年去世的,而大清王朝早在1912年就不存在了,那么,在清王朝灭亡的55年后,溥仪早已失去了皇帝的身份,为什么还会被葬入清朝皇陵呢?这背后有什么隐情呢?

溥仪小小年纪,登上帝王宝座,却哭闹不止

溥仪是根正苗红的爱新觉罗的子孙,他是道光的曾孙子,爷爷是醇贤亲王奕譞,父亲是摄政王载沣,溥仪排行第一,是家中长子;溥仪出生于1906年,母亲是苏完瓜尔佳·幼兰,溥仪的母亲,从小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所以,就被慈禧太后许配给了溥仪的父亲载沣。

溥仪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与慈禧太后有关;慈禧太后晚年时,和光绪关系非常差,一个因循守旧,一个想离职改革,改变大清的落后面貌。例如,光绪发动的“戊戌变法”中用康有为、梁超等维新派人士主张向西方学习,要学习科学文化,改革政治结构,教育制度,鼓励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等行业。

这些制度和政策严重触犯了旧派官僚利益,这些大臣总向慈禧抱怨,而慈禧为了牢牢把皇权把控在自己的手中,也害怕光绪弄出什么乱子来,于是就诛杀了戊戌六君子,并将光绪看管起来,而光绪本来就与慈禧关系紧张,这下,更被慈禧讨厌了,慈禧一度打算废掉光绪。

但是,光绪没有儿子,废掉之后能立谁呢?这使慈禧犯难起来,她先是命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有意让他接替光绪的皇位;但是后来,国内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废黜光绪,慈禧迫于压力,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久后,慈禧太后取消大阿哥的名号,但是始终也没有找到新的皇位继承人,时间到了1908年,光绪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慈禧太后无奈,下令让溥仪进宫,在宫中收养,准备接替皇位。

听到这个消息,溥仪的奶奶当时就昏了过去,整个醇亲王府顿时大乱,溥仪当时才两三岁,也不懂事啊,大哭大闹,不想进宫,没办法,溥仪的乳母哄着溥仪,把他抱进了宫里,这年的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而自此之前,慈禧就将溥仪过继给同治载淳,同时兼任光绪的继承人,让他继承大位。

光绪死后的第二天,慈禧也去世了,同年12月2日,溥仪在摄政王载沣的怀抱下在太和殿继位,次年,改国号为“宣统”。据说,溥仪在登基大典时,哭闹不止,再加上天气阴冷,小溥仪哭闹不止,他的父亲在旁边只好哄他,说“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快完了”,不料一语成谶,预示着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即将走到尽头。

经历改朝换代,溥仪安居紫禁城

溥仪登基之后,年纪尚幼,不能主持朝政,就由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和载沣摄政;而此时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各地起义闹事四起,先是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后被清军扑灭;随后,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积极响应,这次,清廷慌了神,马上以溥仪名义发布《罪己诏》,派北洋陆军配合海军共同剿灭起义军。

但是,当时北洋陆军被正在“养病”的袁世凯把持,他在密切关注朝廷内部和国内形势变化,同在北京的徐世昌,段祺瑞实权派的朝廷重臣等交流消息;当时,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早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在清朝都有利益,他们仇视起义军,就催促清廷尽快扑灭起义,让清廷启用袁世凯。

而老奸巨猾的袁世凯为了谋取利益,就用消极怠工的方式,逼迫清政府给他政治地位,于是,清朝万般无奈,只能妥协,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并统领水陆各军,后来,袁世凯又迫使载沣辞去摄政王监国之权,从此,清廷的实权牢牢地掌握在袁世凯的手中。

袁世凯如愿以偿,就令北洋陆军进攻起义军;当时,清朝和起义军实力势均力敌,孙中山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尽快结束战争,就与袁世凯密谋,如果袁世凯让溥仪退位,就把大总统之位让与袁世凯。

这个条件对于利欲熏心的袁世凯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于是,袁世凯对清廷软硬兼施,逼迫溥仪退位,袁世凯许诺清廷许多优厚条件,比如,退位不出宫,尊号不废除,每年还给小朝廷400万两经费,皇家财产也能受到保护等等,最后,隆裕太后在内外压力之下,无奈地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随后,民国政府成立,溥仪被允许生活在紫禁城。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去往东北做傀儡帝王

退位后的溥仪,虽然不是皇帝了,但是生活起居等待遇并没有降低,他还在紫禁城生活,衣食无忧,生活起居还有人伺候,仍然过着帝王的生活,民国政府也很优待小朝廷,在礼仪和金钱上都予以优待。后来,溥仪又被张勋逼着在龙椅上坐了一回,仅一日,溥仪又再次退位。

1924年,冯玉祥突然进入北京,而冯玉祥为了防止类似张勋事件再次发生,干脆就派兵进入紫禁城赶走了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溥仪,只能搬到了父亲载沣的住处,后来,又跑到日本公使馆。

1925年,溥仪来到了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在这里,接受了大量西方文化的溥仪,终于放开自我,打破了束缚,他出入各种交际场合,西装革履,处处受到人们的尊重,在一些遗老遗少的怂恿下,让溥仪产生了重登皇位的想法。

于是,他广交国内外各路势力,但是,慢慢地发现,这些人除了想要利用自己的身份谋求政治利益外,一点实质的帮助都不会给他;而此时的日本正在打溥仪的主意,利用溥仪的身份来统治东北。

于是心灰意冷的溥仪,被日本推向了前台,日本先是派出了土肥原贤二,劝说溥仪去东北做帝王,溥仪欣然同意,起身去了东北;到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并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

溥仪自然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统治者,溥仪终于如愿以偿了恢复的皇帝的身份,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处处受到日本人的制约和控制,自己已经沦为了傀儡,溥仪曾一度想摆脱日本的控制,但是因为谋事不密,计划失败,溥仪被日本人严厉斥责了一顿。

日本战败,溥仪经过改造被特赦

二战末期,日本在太平洋战争节节失利,到了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走到了尽头,8月8日,苏联进攻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日本溃不成军,伪满洲国灭亡。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也颁布了《退位诏书》,正当溥仪准备在奉天乘飞机逃亡日本之时,溥仪被苏联红军逮捕,后来,被囚禁在伯力45号特别监狱,溥仪虽然身陷囹圄,但是在狱中却受到优厚的待遇。

这次期间,溥仪也为民族做了一些贡献;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二战战犯时,溥仪作为证人出席法庭,指证日本人的犯罪事实,称自己是被日本人胁迫,身不由己,逃过了法庭追究。

1950年8月1日,溥仪被引渡回到中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思想改造;1959年12月4日,溥仪获得特赦,恢复了自由,昔日的封建皇帝转变为共和国的一个合法公民;并且受到了周恩来等人的关怀。

周恩来总理征求溥仪的意见之后,让他先后干过植物研究工作,资料管理工作等,还担任过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为尿毒症,在北京去世;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帝王,结束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溥仪被葬入皇家园陵

溥仪去世以后,遗体被火化,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后来,溥仪的骨灰葬于华龙皇家陵园,溥仪的墓设在清西陵附近。那么有人问,溥仪去世时,清朝已经灭亡那么久了,怎么还会被葬入皇陵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溥仪虽然葬入清西陵,是以平民的身份葬入的,不是以帝王身份,入葬的意义与过去帝王入葬有本质区别,没有封建君主葬入皇陵的政治意义。

其次,溥仪虽然被遗孀葬入清西陵,但是并没有帝王应该有的庙号,谥号,至于后来溥仪的后裔给他补的庙号,谥号等属于家族内部行为,并不为国家和人们所承认,与过去帝王入葬有本质不同。

再次,新中国成立以后,华龙皇家陵园已经失去了皇陵的崇高地位,它只是一个墓地而已,现在华龙皇家陵园是一座集安葬纪念,观光旅游,展示文化于一身的现代化公墓,溥仪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公民,进入一座公墓安葬是再合理不过了。

正是因为以上一些理由,溥仪葬入皇陵这件事已经没有任何政治色彩,而只是一个民事行为,所以这件事只要当事人愿意,后人能够照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的两任皇后,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人,但为何下场一个比一个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的三位皇后,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是好人还是坏人,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

    前段时间就有一部电视剧《延禧攻略》,收视率爆表,一度火成了现象级。除了女主角以外,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剧中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皇后。富察皇后是满洲镶黄旗人,在历史上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她的哥哥也是当时的太保大学士,可以说是家世显赫。只可惜这位皇后最终因病而死,下场凄惨。这就不得不提一下乾隆皇帝

  • 《红楼梦》厉害的李纨:智斗小妾,赶走薛宝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李纨智斗小妾和通房丫头。 贾府里的爷们,长大后,娶亲前,长辈就会在他的房里放两个丫头当屋里人,这两个人在男主人结婚后,往往会升职为姨娘。贾珠生前也应该有至少两位姨娘,他结婚后,李纨为了固宠,为了表示自己贤良,也还应该安排自己的陪嫁丫头当通房丫头,或者是姨娘。因此贾珠至少应该有三位姨娘或者通房丫头。贾

  • 黄马褂究竟有何特权,和珅和大人家里获赏二十多件黄马褂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珅有黄马褂吗,清朝皇帝和珅黄马褂,和珅为什么没有黄马褂

    其实黄马褂本身是不具备什么特权的。现代很多影视剧中的臣子如果拥有黄马褂,就可以免去刑罚的情节是属于戏说。不过黄马褂也不是大白菜,不是什么人都能够随便获得的,它是皇帝对顺眼之臣的赏赐,能获得黄马褂就代表获得皇帝的器重或者喜爱,这不仅仅一份荣誉,更是在朝中一种身份的象征。古代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 还原永琪“五阿哥”的真实人生,若不早逝,后面就没嘉庆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永琪,知画被永琪发现真面目,欣荣永琪吻戏

    五阿哥是乾隆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他们的全名是爱新觉罗永琪、字筠亭,号藤琴居士。他生于公元1741年,卒于1766年。活了不到30岁,很早就死了。看过《延禧攻略》的观众一定知道五阿哥是愉妃珂里叶特氏的儿子。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是许多皇子中最好的一个。他不仅通晓满语、汉语和蒙古语,而且在天文学、地理和琴棋书

  • 随同李鸿章外交访问的“神密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鸿章出访英国,李鸿章的外交手段,李鸿章外交视频完整版

    按语:那段屈辱史,有洗不白的李鸿章;研究那段历史,有绕不过去的李鸿章;看近代之中国及世界,有需要看到的李鸿章。一百多年前,李鸿章奉清王朝的委派,作为特使访问了欧美八国。所到之处都受到隆重接待。尤其是在美国,规格之高、热度之强是李鸿章没有料到的。李鸿章的船到达美国时,装饰一新的几十艘新的白色军舰,一齐

  • “嘉贵妃”与乾隆所生幼子,才学极佳但性情怪诞,最终死于癫狂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延禧攻略》还是《如懿传》,嘉嫔(嘉贵妃)都被塑造成一位美艳狡诈、心如蛇蝎的坏女人,可惜机关算尽终是空,到头来还是落得惨死的下场。其实,嘉嫔的历史原型正是乾隆帝的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只是事迹跟史实出入极大。历史上的嘉贵妃很早便侍奉乾隆帝,前后共诞育四位皇子,由此可以推测她的受宠程度。嘉贵妃在电视

  • 代善身居储君之位,又极受努尔哈赤的器重,最终因为何事被废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代善放弃储君之位,韦代善,代善的后人今何在

    清太祖努尔哈赤凭借十三副铠甲起兵,之所以能在40多年的时间里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并尽占辽东地区,成为明朝在关外的心腹大患,跟一帮名臣良将的辅佐息息相关。在这些人中,贝勒代善的功绩尤为突出。不过让人大感意外的是,代善身居储君之位,又备受努尔哈赤的器重,最终却被废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代善是努尔

  • 书呆子谋反被抓,雍正帝将此人免罪释放,但乾隆帝一上台便杀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王朝大臣书呆子,乾隆怎么对待十四爷的反叛,书呆子在官场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

    雍正即位之初帝位并不稳固,朝廷内外、明里暗里反对他的人很多,其中就民间而论,便出现过一桩轰动全国的“曾静谋逆案”。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及朝廷的处理意见,都被编入一本名为《大义觉迷录》的书中,由雍正帝下令在全国颁行,意在警示臣民、以惩效尤。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该案的主犯曾静却被雍正帝免罪释放,这究竟是怎么回

  • 中美英日合并成一国?康有为这项大胆的计划,为何没有付诸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有为简介,康有为在日本做什么,康有为在瑞典买的小岛现归谁

    同治、光绪年间(1861-1909年),腐朽的清王朝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内忧外患,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甚一日,国外则面临着列强的肆意欺凌,稍有不慎便有亡国灭种的危险。虽然内忧外患如此严重,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依然我行我素,不仅强力阻挠各项改革事业,还继续过着奢靡无度、闭目塞听的生活,令有识之士

  • 撑起清朝的孝庄太后,死后停尸宫中37年,康熙为何不愿将其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孝庄死后37年康熙为何不安葬,孝庄太后在康熙皇帝多大岁数死的,清朝孝庄皇太后死后多少年不下葬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进程中,孝庄文皇后(俗称“孝庄太后”)作为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对于清朝的统一、稳固和发展真可谓呕心沥血,其功绩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等到孝庄太后驾崩后,一向对祖母孝顺备至的康熙帝,为何没有将她与太宗皇太极合葬,而是停尸宫中37年时间呢?孝庄太后画像对于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