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成梁是明朝的千古罪人?他和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儿子个个出息

李成梁是明朝的千古罪人?他和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儿子个个出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5 更新时间:2024/1/20 4:47:36

努尔哈赤李成梁之间的关系非常隐晦,甚至有人传言,努尔哈赤是李成梁的干儿子。这一点并不能得到证实,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努尔哈赤是李成梁在关外的总代理。

关外所有的貂皮、人参,原本与关内交易,是没有固定渠道的。自从努尔哈赤成为建州女真领袖以后,关内所有的相关产品都是努尔哈赤提供的,而李成梁则是这条产业链上重要的买卖环节。

01李成梁的放纵,使得努尔哈赤逐渐做大。

努尔哈赤原本只是建州女真的领袖,当时明朝对关外的政策很简单,希望几个女真部落能够共存,这么一来他们就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

成梁及总督蹇达不以闻。巡按御史胡克俭尽发其先后欺罔状,语多侵政府。疏虽不行,成梁由是不安于位。及先春还朝,诋尤力,帝意颇动。成梁再疏辞疾,言者亦踵至。其年十一月,帝竟从御史张鹤鸣言,解成梁任,以宁远伯奉朝请。---《明史》

因为只有女真内部斗争起来,才能让这个强大的民族丧失对外作战的能力。明朝的平衡政策的确是有道理的,当时最强大的女真部落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叶赫女真。

这三家之间互相争斗,谁都想要成为一统女真的那个王者。过去没有分出胜负,因为明朝辽东总兵总是会横插一脚,不让任何一方单独做大。

李成梁过去治理辽东的政策也是如此,他希望看到几家同时争斗不休的场景。可是努尔哈赤太会做人了,明知道明朝是杀了他父亲和爷爷的罪魁祸首,可努尔哈赤还是卑躬屈膝地奉承李成梁。出于内心的歉疚,李成梁终于是认可了这个小伙子,觉得他应该是绝对忠诚的,让他成为辽东地区的总代理,或许比目前的状态还要好。真的是猪油蒙住了眼睛,李成梁的这一抉择,使得努尔哈赤在一统女真的过程中,丝毫没有受到任何明军大规模的袭扰。所以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大业非常顺利,他相继灭了叶赫女真和海西女真,将整个女真部落统一了起来,跟成吉思汗非常相似,建立了属于女真族的后金汗国。

而这个时候的李成梁,早就已经卸任辽东总兵,因为他们家是满门忠烈,所以明朝并没有追究李成梁的任何罪责,甚至他的名声还真的不错。

02李成梁的几个儿子还真有出息,这是他不倒台的重要原因。

李成梁被弹劾下台以后,辽东地区的长官换成了熊廷弼,熊廷弼刚上任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万历36年,熊廷弼上奏表示李成梁这家伙真的该杀,过去制衡辽东的政策,在他的实行下,已经彻底消失。

尼堪外兰在鹅尔浑,疾进兵,攻下其城,求之弗获。登城遥望,一人毡笠青棉甲,以为尼堪外兰也,单骑逐之,为土人所围,被创力战,射杀八人,斩一人,乃出。既知尼堪外兰入明边,使人向边吏求之,使斋萨就斩之。以罪人斯得,始与明通贡焉。明岁犒银币有差。---《清史稿》

当时一家做大的只有努尔哈赤,谁也不是他的对手,而且努尔哈赤已经凝聚起了所有女真人,就差建国了,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那么李成梁为什么没有受到责罚呢?万历皇帝到底在顾虑什么?其实李成梁早就为自己铺好路了,他那几个儿子个个手握重兵,杀了李成梁,这些人又该如何处置?

李成梁长子李如松,在万历26年,进攻蒙古军队的时候战死了,这属于大明朝的烈士。当年万历三大征的时候,李如松也是非常给力的,所以万历也照顾到了这一点。李成梁次子李如柏,继承了父亲的志向,成为了辽东总兵,延续着李家在辽东的势力,这是对万历掣肘最大的一股势力。李成梁的其余几个儿子全都是当时大明朝的重要武将,他们每个人手握兵权,可谓是满门李家子弟在守护着大明王朝的辽东地区。万历皇帝必须要考虑到杀掉李成梁以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当时辽东的局势已经比较严峻,如果万历真的杀了李成梁,那么他那几个儿子会不会将辽东拱手让给努尔哈赤?会不会在辽东自立为王?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所以就算满朝文武都知道李成梁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就算无数言官当时都要弹劾李成梁,可是万历皇帝的态度表明了一切,李成梁是不能动的。

03告天七大恨发布后,努尔哈赤正式与明朝决裂。

其实努尔哈赤有一段时间是接受了李成梁的招安,成为了明朝的大臣。辽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地盘的一部分,所以努尔哈赤这算是回来做官了。

可是努尔哈赤的志向远不在此,他记得自己父亲和爷爷是怎么死的,他不想步他们俩的后尘,所以努尔哈赤始终提防着明朝。为了瓦解努尔哈赤集团,明朝也做了不少努力,甚至曾经勾结过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希望他们兄弟俩争斗起来,这么一来明朝也能够渔翁得利。结果努尔哈赤把舒尔哈齐给杀了,这是努尔哈赤非常痛心的地方。他知道事情的原委后,痛定思痛,发布了告天七大恨,从此与明朝彻底决裂。此刻的努尔哈赤已经是后金汗国的大汗,相当于皇帝。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终于尝到了以此巨大的失败,这才重视起了辽东问题。

太祖仪表雄伟,志意阔大,沈几内蕴,发声若钟,睹记不忘,延揽大度。邻部古勒城主阿太为明总兵李成梁所攻,阿太,王杲之子,礼敦之女夫也。景祖挈子若孙往视。有尼堪外兰者,诱阿太开城,明兵入歼之,二祖皆及於难。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於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途遇额亦都,以其徒九人从。---《清史稿》

但是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羽翼已经丰满,谁也阻止不了努尔哈赤征战天下的脚步了。这个时候明朝内部又出现了不少农民起义,在内忧外患之下,万历皇帝又病死了,这下子明朝彻底乱了,辽东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总结:李成梁要为辽东陷落负主要责任。

李成梁是辽东总兵,整个辽东地区的所有安危都应该是他来负责。制衡女真各部落,是明朝历来所倡导的政策。

可惜李成梁却因为一己之私,坐看努尔哈赤逐渐壮大。李成梁不断收取努尔哈赤的贿赂,对努尔哈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明朝的利益抛之脑后,的确是该杀的。

不过李成梁有没有想过卖国呢?我认为是没有的,他可能是小瞧了女真族的实力,小瞧了努尔哈赤的决心。

他只是想要在辽东地区捞点好处,顺带着把自家的李家集团发展壮大而已。后来的事情超出了李成梁的预料,这也是无能为力的事情。

不过从客观角度来说,李成梁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是女真族侵犯大明王朝的罪魁祸首。窥一隅而知全豹,可见当时明朝的官场是多么的腐败无能。

参考资料:

《明史》

《清史稿》

更多文章

  • 清朝大气功师朱方旦,为什么会死在康熙刀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吴三桂本人善于用兵,他的部下大都是身经百战的宿将老兵,战斗力极强。而勒尔锦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根本不是吴三桂的对手。因此战事初期,清军连吃败仗,勒尔锦龟缩在荆州城内,后有康熙的申斥训诫,前有吴三桂的骄兵悍将,终日坐困愁城,一筹莫展。勒尔锦彷徨无助,不知计将安出。正在此时,幕僚们向他推荐了一个

  • 民国最受人尊敬的第三者,爱了有夫之妇50年,留下百年爱情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神童金龙荪,从小就有一种天生的逻辑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湖南自古就是一个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宝地,历史文化悠久的湖南有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美誉。蔡伦、周敦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齐白石、沈从文等古今名人都是从物华天宝的湖南走出来的。1895年的一个夏天,金岳霖就出

  • 民国最风流女作家,曾和3000个男人恋爱,仍旧难觅真爱遁入空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最漂亮的民国才女,民国三大文学才女,民国最有才气女作家

    民国时期的我国是一段特殊的时间,虽然内忧外患不断,但在这种大环境下文学和艺术却发展的欣欣向荣。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大文豪和才子佳人,为我们演绎了很多精彩故事。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主人公,是被誉为民国最风流女作家余美颜。她曾经和三千个男人恋爱,然而最终依旧没有遇到真爱,选择遁入空门后的青灯古佛。余美颜1

  • 晚清四格格有多美?百年前的旧照都难掩丽质,难怪慈禧拍照总叫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晚清真实照片,晚清最美格格合影,清朝四格格最后去哪里了

    千百年前,李白写下如此诗句,极言杨氏的衣饰和容貌之美,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更是流传千百年,而在清末,奕劻的四女儿四格格绝对称得上是第一美人,要学问有学问,要相貌有相貌,百年前的旧照都难掩丽质,难怪慈禧拍照总叫她。【奕劻】很多人都清楚光绪帝宠爱的珍妃是怎么死的,在慈禧的一声令下,珍妃被投井了,而慈禧

  • 慈禧当年和光绪西逃的时候,一路上都吃些什么,住得又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慈禧和光绪仓皇西逃,慈禧太后西逃在忻州住过吗,慈禧当年怎么逃亡的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慈禧第一次逃亡了,在她还是懿贵妃的时候,于1860年随咸丰皇帝逃亡过热河。那一次,也是英法联军攻打北京,不过当时慈禧极力主张抵抗,为此触怒了咸丰,差点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可以说,慈禧是在惊慌失措中西逃得非常突然,以至于没有提前告知朝廷的所有王公大臣,沿途的地方官员也不知道慈禧要驾临

  • 民国的奉皖桂三家军阀,都拥有一位小诸葛,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国直皖两系军阀,民国十大军阀排名,奉系军阀十大代表人物

    刘备能够成就霸业,诸葛亮自然是居首功。也正是因为诸葛亮助刘备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也让后来文史学家把诸葛亮比喻为是智慧化身,形容他很厉害,加上又有罗贯中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美化。使得后人要是形容一位很厉害的军事家,都把他们比喻为是小诸葛,意思就是说第二个诸葛亮在世。而就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有三

  • 李鸿章让快马和电报赛跑,却活活累死3匹马,最后做出一奇怪决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1865年李鸿章的事迹和影响,李鸿章屡败屡战故事,李鸿章150年前的事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大量修建驿道,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唐朝时期的驿传制度得到空前发达,以长安城为中心每三十里设一驿站,即便偏僻的边界都有驿站,唐玄宗时期,全国驿站高达1639个。这些驿站是用来送紧急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但唐 玄宗为了让杨贵妃吃到广东新鲜的荔枝不顾有可能耽误军事情报的风险

  • 民国的太原兵工厂有多强?月产冲锋枪900支,装备领先世界20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民国造冲锋枪,民国兵工厂主要武器,民国最先进的冲锋枪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在《南园十三首》中写下的两句诗,吴钩便是士兵所使用的武器。古时候,将士们所使用的武器都是冷兵器,直到唐朝末年,火器开始投入实战,冷兵器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在现代战争中,步枪和冲锋枪成了普通士兵使用最多的两种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种当时最先

  • 清朝灭亡后,九大封疆大吏去了哪里?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封建王朝中,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留下来的历史谜题是非常少的。在封建王朝的发展中,到了清朝时期,各个方面也都几乎比较完善了。举个例子来说,清朝的科举制就要比隋唐时完善很多。隋文帝发明了科举制,到了唐朝的武周时期得以重用,这时候的科举成为了寒门子弟走入仕途的方

  • 清朝大内侍卫值班时,怀里为啥总揣着一个“猪尿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大内侍卫真实照片,清朝大内侍卫都去哪里了,清朝御前侍卫穿衣

    但凡事利弊相关,唯其如此,也使得皇帝的宝座成了各方势力觊觎的目标。很多反对势力和野心家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想把皇帝从宝座上拉下来取而代之。这也就使得皇帝这份工作带有了极高的风险性。皇帝们当然也不傻,为了保证自身安全,历朝历代都组建了庞大复杂的宫廷侍卫机构,隋唐皇帝有千牛卫,宋朝皇帝设置带御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