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为秦朝立下汗马功劳,秦始皇最后为什么还要逼死自己他?

吕不韦为秦朝立下汗马功劳,秦始皇最后为什么还要逼死自己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271 更新时间:2024/2/3 21:38:18

[var1]

公元前二三八年,秦王嬴政举行了加冠礼,正式宣布亲政。依靠赵太后当上长信侯的嫪毐起兵叛乱,后来兵败被杀。

秦王嬴政在审理这起叛乱案的时候,发现吕不韦和嫪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吕不韦把嫪毐送进了赵姬的王宫,导致出现了这么大的动荡。

[var1]

但秦王嬴政并没有马上处理吕不韦,并不是他心慈手软,而是因为吕不韦的功劳太大,为他求情的人太多。这让秦王嬴政非常的警觉,他担心逼得太紧吕不韦会发起叛乱。

因此秦王嬴政到了公元二三七年的十月,才下诏罢免了吕不韦的相位,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去养老。在这漫长的十三个月中间,秦王嬴政做好了各种布局,才确定让吕不韦出局。

[var1]

秦王嬴政原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既消除了吕不韦的威胁,又避免自己落一个暴君的坏名声。但事情的发展最终出乎了秦王嬴政的意料,只能说树欲静而风不止。

随后没多久,秦王嬴政就得到线报,山东六国去拜访吕不韦的使者络绎不绝,纷纷邀请吕不韦出任各国的丞相,甚至造成了交通堵塞。

吕不韦在秦国担任了多年的丞相,对秦国的政治和军事了如指掌。如果吕不韦在山东六国当上了丞相,就有可能对秦国进行有针对的布防。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如果吕不韦振臂一呼,在山东六国发起合纵抗秦,那就有可能出现地动山摇的结果,不但统一六国没有希望,搞不好秦国就要灭亡了。

[var1]

“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秦王嬴政正是这样想的。尽管还不能确定吕不韦会不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必须消除掉潜在的隐患。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王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书信。信中是这样写的: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凭什么在洛阳有10万户?你和寡人是什么关系?寡人都要叫你仲父。我看你们全家人还是搬到巴蜀地区吧。

[var1]

吕不韦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明白秦王嬴政的心思。按照道理说吕不韦全家只要搬到蜀地去就不会有事了,那个地方是秦国的腹地,六国使者到那里去拜访就不方便了。

但吕不韦更明白,秦王嬴政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并且还是一个多疑的人。一旦在秦王嬴政的心中种下了不信任的草,将来很有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灾难。

[var1]

思来想去,吕不韦还是决定自杀。吕不韦的目的就是牺牲个人,保全自己的家族。只要他死了,对秦始皇的潜在威胁就会消失,全家人就保全了。

其实真正害死吕不韦的正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吕不韦早先的动作都是在找死,按说吕不韦在秦王嬴政的身边,长期担任丞相,对秦王嬴政的心思应该心知肚明,就应该识相一点,早一点交权,但是他没有。

[var1]

一吕不韦编著了一部《吕氏春秋》,这让秦王嬴政感到了非常不安。这本书中有大量儒家思想的成分,和秦国的法家思想背道而驰,在秦王嬴政看来,这就是另立山头的表现。

二吕不韦的手下有三千门客,声势规模不亚于战国四大公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这些人在山东六国黑白通吃,权力无边,秦王嬴政担心吕不韦会在秦国扮演同样的角色,这就让他感觉到了非常大的威胁。

[var1]

三吕不韦在秦国根深叶茂,不懂得收敛。还敢出书著作,广收门人,这就让秦王嬴政感受到了非常大的政治威胁,最终采取了先下手为强。

吕不韦死后,参加祭拜他的人规模宏大,秦王嬴政大怒,凡是参加吕不韦葬礼的人都遭到了流放。秦王嬴政还宣布,秦国是秦王的天下,如果再出现像嫪毐和吕不韦这样操纵权力的人,全家人通通治罪。

从秦王嬴政的事后报复,我们不能看出,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场政治斗争。吕不韦的所作所为犯了秦王嬴政的忌讳,遭到了秦王嬴政的报复和清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开创私学弟子3000,为何有说他办的是丧葬技校,看完觉得真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子开创私学的过程,孔子在教育上有哪些巨大的影响,孔子有没有开设学堂

    [var1]我们知道,孔子之前,虽然有兴办教育,但都是国家垄断,学在官府。当时的教育主要是为贵族提供的,说白了就是政治的贵族学校。出身低微的人是没有资格进入的。但是到孔子的时候打破了这个规矩,孔子自己开创私学,并且拥有3000弟子和72贤者。这些人对后世影响非常大。不过后世研究的时候发现,孔子当时开

  • 如何把团队做大做强?秦国历代CEO带给你启示,能用人才方为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企业如何将自己的团队做大做强,如何做一个好ceo,如何做一名合格的ceo

    [var1]秦孝公任用魏国士子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彻底在秦国废除了陈旧且落后的世卿世禄制。并且逐步的在秦国建立新的制度,将秦国的王权进一步的提高,形成了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政府,也可以看作军国主义的雏形。商鞅通过种种措施把秦国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机器。在《商君书》中体现了重视农桑,轻视商

  • 关羽丢失荆州并非是因为大意,更多的是战略局势的瞬息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丢荆州真实历史,假如关羽不失荆州,关羽失荆州有夺回的可能吗

    而之后关羽败走麦城的典故,似乎也印证了陈寿的评价,毕竟只要提到关羽一生中的重大战略失误,大多数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俗语。然而,关羽丢掉荆州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却真如小说中描述的那样,仅仅是因为“大意”吗?如果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则并非如此。要知道,关羽虽然清高孤傲,但却仍旧

  • 如果庞统没死,诸葛亮没入川,三国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庞统不死诸葛亮能守住荆州吗,庞统与诸葛亮关系怎么样,庞统有没有诸葛亮厉害

    依照刘备的行事方式,为了他的汉家天下,曹操就会两路受气,庞统辅佐刘备出祁山,进攻,诸葛亮和关羽从荆州北攻,直取许都。结果会怎样我们先看看当年关羽的战绩。关羽水淹七军,当时,关羽把曹仁困在樊城,曹仁求救曹操,毕竟是自家兄弟,更是重要战略位置,曹操以于禁为征南大将军,庞德为先锋,浩浩荡荡的向关羽进发。于

  • 司马懿发生政变时,身边只有三千人马,为何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懿发动政变,司马懿是如何兵变成功的,司马懿怎么发动兵变的

    死士并不是普通的手下,而是能够为主子去死的勇士。通常情况下,有权有势的家族会养一些门客,而在这些门客中他们会培养死士。具体如何训练死士,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这些死士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至于说为什么这些人愿意赴死,只能说古代生死观于现在不同,并且主人培养一个死士的代价是很高的。

  • 如果孙权拿下荆州后不再追杀关羽等人,刘备还会伐吴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不偷袭荆州刘备有希望北伐吗,关羽死后刘备是否攻打孙权赢了,刘备伐吴孙权有归还荆州吗

    刘备创业初期,和关羽、张飞在张飞家的桃园里,杀乌牛白马祭天地神灵,三人焚香对天发毒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后来关羽、张飞追随刘备南征北战,颠沛流离,是生死相依,真是不是手足胜似亲兄弟!后来关羽失荆州被东吴所杀,刘备要举全国之兵讨伐东

  • 他是吕蒙推荐的接班人 关羽3合杀不掉,为啥赵云1回合就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蒙打得过赵云吗,赵云关羽vs吕蒙,赵云和吕蒙谁最厉害

    朱然的养父是朱治,朱治先后跟随孙坚、孙策等浴血奋战,可以说是东吴的开国将领,而朱然在少年读书期间,又和孙权是同窗关系,所以两人关系属于那种很要好的哥们儿。等到孙权掌权,主管东吴国事的时候,朱然也受到了重用,最后官职做到左大司马、右军师,被封爵当阳侯。当然朱然能够得到重用,也并非因为有孙权这样牛的老同

  • 司马懿夺曹魏江山时,曹操的老部下们都去哪了,就没人出来管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懿为何能夺取曹魏政权,曹魏为什么帮司马懿建立王朝,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有什么影响

    其一,高平陵之变发生突然,曹氏来不及布防。高平陵之变,是发生于嘉平元年。在这之前,曹芳和曹爽等人,对司马懿都有所提防。但是,在他们的认知中,他们只认为司马懿不满现在手中的权力,想更进一步罢了。两人完全没有想到司马懿会如此的胆大,竟然发动政变。所以,在政变发生之前,两人还组队去洛阳祭拜魏明帝曹叡。这时

  • 三国谋士如云,到底谁才是天下第一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著名谋士排行,三国谋士大比拼谁的谋士智商在线,三国谋士排名 一览表

    郭嘉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曹操能够击败刘备、吕布、袁术、袁绍等诸侯,完成一统北方的大业,主要都是郭嘉的功劳。郭嘉一生谋无不定,他既擅长使用奇谋,又擅长进行大的战略规划。在曹操和袁绍实力差距明显,曹操没有战胜袁绍的信心的时候,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让曹操重新找回了信心。在郭嘉去世之前,曹操几乎是

  • 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最为弱小的蜀汉为何还要主动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蜀汉一共几次北伐,蜀汉北伐最成功的一次,蜀汉北伐历史

    第二,三国之中蜀汉从人口和土地上都是最弱小的国家,不主动进攻魏国,魏国也会转过来进攻蜀汉,因为三国都想统一,所以诸葛亮和姜维都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略。第三,诸葛亮和姜维,都想在北伐中寻找战机,弱小的一方要想取胜,在敌方国土上寻找战机胜算更大。如果采取守势,一旦有误,就有亡国的危险。第四,因为蜀汉人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