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我们知道孔子开创二流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状况。之前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学习,孔子开创私学后,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了。不过他虽然打破了这些规矩,并没有完全改变当时的世界。要知道当时还是世卿世禄制,祖孙世代做官的。只有贵族才有做官的资格,贫民是没有做官的资格的。所以即使你认识字也是无法做官的。而孔子的弟子中就有很多贫民子弟。而弟子三千就都是贫民子弟。
[var1]
孔子三千子弟都是贫民出身,交了学费之后就可以跟随孔子学习了。我们知道孔子有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孔子当时确实是按照这个教育学生的。贫民虽然能学习,但还是无法做官,学习之后还是没用,孔子需要教他们一些有用的东西。而孔子是教育家,不会其他技术活,所以孔子教育他们丧葬礼节。礼乐制度就很重视丧葬制度,而孔子一直想恢复周礼,所以对这方面很了解。当这些弟子学成之后,孔子带着这些人到处帮别人操办葬礼,然后收钱财。孔子把葬礼规格变得很大、而且程序很复杂,所以很多人最后不得不请孔子。再加上当时战争频繁,丧葬活动比较多,孔子弟子也靠着这个赚了不少钱。这也是这些弟子一直跟随他的重要原因。
[var1]
再看一下贤者七十二。其实这七十二贤者都是贵族子弟,他们学成之后是可以做官的。所以他们学习的肯定不是丧葬文化了,而是当时的六艺。也就是骑、射、礼、乐、御、数。由于他们出身贵族,家里有钱,交的学费也比较多,毕竟孔子教的东西也不一样,收费价格也不一样。再加上他们不需要为生活发愁,所以不需要参加那些丧葬活动。
[var1]
简单地说,孔子这样做是为了差别收费。而且也是为这些土地之后的生活考虑。不得不说,孔子还是比较有经济头脑的。这样教育的话徒弟们都能有很好的未来,自己也可以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