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为什么会身首异处?只因听不进逆耳忠言

商鞅为什么会身首异处?只因听不进逆耳忠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80 更新时间:2024/1/29 7:42:11

[var1]

商鞅

商鞅原本是魏国相国公叔痤的的门下,由于在魏国没有得到重用,才来到了秦国,而这时候秦国的秦孝公正为了广招贤才,使秦国强大起来。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见到了秦孝公。随后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和支持,在秦国开始了变法。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十八年,其鼓励农耕,抑制工商,削弱贵族、官吏特权的变法确实使秦国经过一些列的改革强大了起来。可是商鞅的变法是建立在严酷的法律制度之上的,并不是循序渐进的改革,因此商鞅的变法触动了很多贵族和官员的利益。好多官员和贵族也因为违法被施以刑罚。所以商鞅的变法改革并不受秦国贵族和官员的认可,甚至还遭到了反对。只不过由于秦孝公的支持才得以实施。

[var1]

商鞅剧照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在秦国为相十年的商鞅,看到秦国在自己的变法下渐渐的强大了起来,受到朋友和一些官员的称颂和恭维,因此逐渐的骄傲自满起来。对于潜藏在背后的危机却没有一点发掘。有一天,商鞅的心腹孟兰皋向商鞅推荐了一个策士赵良。赵良看到了商鞅不曾看到的危机。因此想劝说商鞅趁着危机还没有爆发,赶紧功成身退,从而保全性命。

赵良见到商鞅的时候,商鞅对赵良说:“我之所以能见你,是因为孟兰皋向我推荐了你,让我们交个朋友吧。”从商鞅的话中可以看出当时位高权重的商鞅对于赵良并不是多么的看重,见赵良只是给自己心腹面子。看到这种情况,赵良没有答应商鞅交朋友的请求,并说自己并不是因为贪恋名位才来见商鞅的。

对于自己的变法改革成绩想当满意的商鞅见赵良并不愿与自己交朋友,感觉到很没有面子。岔开话题问赵良对自己的变法怎么看。赵良为了加深商鞅对自己的印象,从而达到劝说商鞅的目的,对商鞅说:“能够听从不同意见的是聪明人,能够自我反省的是明白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强大的人。舜曾经说自谦是最好的美德,你不如用虞舜这句话来自我总结,就不要问我了。”

商鞅见赵良不愿意对自己的作为谈看法,就自己说到:“变法前,秦国的习俗和细蓉没有什么分别,我改变了秦国的陋习,并且大量建筑宫殿,如今秦国变得和魏国没有什么分别。你看看我治理下的秦国,再看看百里奚治理下的秦国,我们两个人哪个更贤能?”

赵良说:“就像一千张羊皮也比不上一张狐狸腋下的皮贵重样,一千个人的附和之言,不如一个人的直言,周武王善于听从直言,因此国家昌盛,纣王喜欢听趋炎附势之徒的话,所以亡国。你如果像周武王那样,不对说真话的人打击报复,那么我愿意和你说真话。”商鞅统一了赵良的请求,答应赵良说真话不会为难赵良。

[var1]

商鞅

“百里奚是楚国边地一个放牛的贱人,听说秦穆公贤德想见秦穆公,无奈身无分文的他只能在楚地放牛,秦穆公听说了百里奚的才能后,以五张牛皮赎回了百里奚。并且拜百里奚为国相,地位在秦国贵族之上,任相国七年,反对征讨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君主,一次出兵解救楚国之祸,在境内施行教化,施仁政于诸侯,八方少数民族都来朝拜。秦国百姓都称颂他。不仅如此,百里奚作为相国,经常是轻车简从,从来不带护卫,烈日下不打伞,劳累了也不坐车,有功名也不拿出来显耀,德行广传天下,以至于百里奚死的时候秦国的男女老少感于其德行,都痛哭流涕,就连儿童都不唱歌了,这就是百里奚的德政。”

赵良对百里奚进行了一番评价,接着讲商鞅的作为来和百里奚做比较。

“反观你呢?你是靠巴结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才才获得了接近秦孝公的机会,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才能飞黄腾达,这是成名的正道吗?显然不是。你出任相国治理国家,却对百姓漠不关心,不为百姓谋利益,只顾着建造豪华宫殿,不断对外征战,这是功劳吗?不是!而且你以严明法律为借口,对太子的老师施以墨刑,用严刑酷法对待百姓。对于秦国的贵族你也是一视同仁,经常以刑罚来惩戒他们,你这不是德政,是在为自己积累怨恨,取祸之道啊。”

“况且诗经上说过,老鼠都举止得体,这人却蛮横无礼,既然蛮横无礼,何不赶快断气?以诗经讲的,再来看看你的作为,不是长寿之兆啊。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被你个了鼻子,已经八年没有出门了,你又杀了杀祝懽,对公孙贾施以墨刑。诗经说,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可你看看你你所做的这几件事,有哪件是得人心的?不仅如此,你一出门,深厚跟随的车辆就是数十辆,车上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保护着你,如果没有这些护卫,你敢出门吗?”

赵良说到这里,劝说商鞅,说商鞅已经是危在旦夕了,秦孝公活着的时候,可能没有人敢对商鞅怎么样,等到秦孝公不在了,商鞅的灾祸就临头了。可是商鞅对于赵良的话确实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后来,果然被赵良猜中了,商鞅大难临头。就在这一年,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秦惠王继位,曾经被商鞅迫害过的公子 公子虔乘机发难,向秦惠王告发说商鞅谋反。商鞅会谋反吗?当然不会,可是对于商鞅没有好印象的秦惠王却将这些假话当成真的对待,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却因为自己颁布的法律连住店都不行,想逃亡魏国,秦国由于商鞅曾经欺骗伤害过魏国,对商鞅恨之入骨,不许商鞅进入魏国。最终商鞅逃回自己的封地真的谋反了,被秦军杀死,尸体被运回咸阳车裂。

[var1]

商鞅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商鞅也曾对赵良说过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可是对于赵良的劝说却不当回事,岂不是自食其言?对于赵良的好心相劝,当作耳旁风,不肯正视自己存在的危险,就是由于商鞅过于热衷于权势,放不下到手的一切,最终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相反,秦国的另一位名相范睢却很懂得进退,在蔡泽的劝说下,急流勇退,不贪恋权位,最终得以善终。

通过商鞅身死这件事告诉世人,不论你有多大的权势,有多高的成就,一定要能够认清形势,到了该放下的时候就要放下,不能因为贪恋曾经的一切,而最终身败名裂。对于如今的人来说,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势,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忘乎所以,听不进去别人所讲的真话,最终落得一无所有。

更多文章

  • 孔子的哪位弟子对他帮助比较大?答案不是孔子最喜欢的颜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子最出色的弟子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有颜回吗,孔子如何看他的弟子颜回

    [var1]我们提起孔子时,总会颂扬他的伟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孔子的弟子们对于他的帮助也是巨大的,就拿旷世绝作《论语》来说好了,它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共同的智慧结晶。孔子一生当中有不少杰出的弟子,而诸位弟子当中,哪位对于老师孔子的帮助最大,一直被世人讨论着。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孔子弟子为何有贫民弟子和贵族子弟之分,不得不说他很有经济头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子七十二弟子一览表,孔子最受推崇的弟子,孔子的弟子四大分类

    [var1]我们知道孔子开创二流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状况。之前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学习,孔子开创私学后,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了。不过他虽然打破了这些规矩,并没有完全改变当时的世界。要知道当时还是世卿世禄制,祖孙世代做官的。只有贵族才有做官的资格,贫民是没有做官的资格的。所以即使你认识字也是无法做官的。

  • 寡妇被皇帝纳入宫中,死后58年成为太后,《春秋》为她改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守寡的太后,历史上娶寡妇的皇帝,历史上关于寡妇的故事

    在我们印象中,被选入皇宫的女子,都应该是家世清白,没有嫁夫生子的。其实,这完全是受明清的影响。在封建时代早期,特别是南宋程朱理学出现之前,对女子的限制并没有那么多。许多王侯将相对女子是否嫁人并没有那么在意,最明显的就是曹氏父子,曹操多次将敌人的家眷收为己用,曹丕更是将袁氏的媳妇甄姬立为皇后。这种风气

  • 山东发现五千年前高大遗骸,是巨人族?专家:有可能,孔子就挺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孔子尸骨还存在吗,山东发现孔子墓,孔子坟墓考古

    在喜欢夸张的描述事物的古代,所流传下来的一些故事向来都是让我们这些后人感到惊奇的。并且,在古代的认知水平不高的时代,他们对于一些不太了解的事物,总是喜欢牵扯到一些神秘的观念上,而由于无从考究,加上如今的科学水平,认知水平依然无法解答那些历史群遗留下来的问题,因此,有些人便会开始怀疑自己原本并不曾怀疑

  • 孔子后人现在还享受衍圣公待遇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直系后裔衍圣公,衍圣公府属于孔子后人么,孔子后人基因检测

    [var1]但,有这么一个家族,始于宋至和二年(1055年),历经宋、元、明、清、民国,长盛不衰,它便是孔子嫡系子孙的“衍圣公”家族,历经八百余年,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止。[var1]一个家族之所以能够辉煌,首要的条件便是要具备其它家族所没有的优势,方能压制其

  • 孔子为何对管仲评价极高,管仲做的这些事拯救了中华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孔子为什么要欣赏管仲,孔子对管仲的行为的看法,孔子对管仲评价的主要观点

    [var1]管仲去世后,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作为圣人的孔子更是说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些评价都可以说非常高。那么,管仲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能让后世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var1]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人来辅佐,因此

  • 嬴政接手的是一个怎样的秦国?如果这都不是内忧外患,那什么才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嬴政是怎样回到秦国的,嬴政什么时候回到秦国,嬴政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回到秦国的

    [var1]吕不韦作为外来势力,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将秦庄襄王推上王位,最后得到无与伦比的回报赏赐。秦庄襄王没有给即将为君的儿子嬴政留下什么政治财产,唯一有用值得嬴政开心的便是吕不韦。吕不韦是外来势力,自成一派,秦国本土势力天然敌视他,与吕不韦站在对立面,吕不韦要想继续权倾朝野、要想继续活得久,必须依附

  • 古代士兵打仗,如何解决生理问题?勾践给出答案,被后人沿用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勾践后期有多残暴,勾践如何战败的,勾践崛起过程

    打仗,按照百科的释义便是进行战争或者是进行战斗。出处】:清李渔《奈何天·密筹》:“朝廷不使饿兵,目下边报警急,若要打仗,我们是不去的。”现在的战争,都是热兵器时代下的对抗,各种高科技的尖端武器纷纷登台亮相,几乎可以做到不需要太多士兵参与便可完成一场战役。但是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打仗则是需要大量士兵参与

  • 如果没有赵高,秦朝会那么快灭亡吗?至少扶苏能上位,蒙恬能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蒙恬扶苏,没有赵高秦朝会灭亡吗,扶苏蒙恬不死秦国会亡吗

    如果没有赵高,可以说秦朝至少能延续个几代下去。最差,也能够守住函谷关,保住秦国的血脉相传。可惜历史偏偏选中了赵高,有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真的有穿越这一说?会不会正如《神话》里那样,赵高是现代人穿过去的呢?那么赵高到底做了哪些让秦朝加速灭亡的事情呢?[var1]第一,与李斯合谋,害死了扶苏,辅佐胡亥上

  • 只因输掉了这场对外战争,使秦国元气大伤,统一六国推迟了2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国统一六国的代价,秦国和各国的战争,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var1]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才太多了,庞涓、孙膑、苏秦、张仪等等,他们在历史上短暂的出现,却又十分的辉煌。在西周的时候周天子尚且有权利,只是东周之后周天子渐渐的只有名义,而没有实际的掌控能力。于是许多个大国之间开始争夺霸主的地位,出现了春秋五霸。到了战国时期,形势略微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