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江堰和郑国渠已然透露了秦国快速统一天下的秘密

都江堰和郑国渠已然透露了秦国快速统一天下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38 更新时间:2024/1/25 12:19:46

都江堰、郑国渠,说实话,就和历史上的名家将相一样,既然能留下名字,就可以想见,在当时是多么浩大的工程。

这两大工程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十年以上的时间。都江堰至今还发挥着作用;而郑国渠的修建则比较有故事。韩国君主定了一条“间人疲秦”的计策,让郑国去说服秦国修郑国渠,本意是耗费秦国的国力,使得秦国没有精力攻打韩国。后来秦嬴政知道这件事,还弄了一场逐六国人士的风波来,让李斯因一纸《谏逐客书》自此扬名。此是后话。

在中国这样的国度,建造浩大工程不是稀奇事儿。

我很在意的是,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工程都是在秦国境内修建的。是治理水患也好,是为了抗旱也罢,我相信其他六国肯定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韩国、魏国会有黄河泛滥,楚国会有长江、水泽之患,动辄大量国土就变成一片泽国;北方燕国“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易水应该也不那么听话。赵国和齐国也不会例外,可六国却没有这样的大工程,甚至连小工程也未必有。

这是为何?

工程浩大,六国花费不起?都江堰治水十多年,郑国渠十年。花费不起,可以延长时间,一点点地累积,一段段地去修。李冰修都江堰的时候,大概是在秦昭王时期。一场长平之战,耗费三年,秦国惨胜,国力大为削弱,又经五国联军击败,退守函谷关,可是秦国还是坚持蜀地治水,修建都江堰。

饱受战事之苦,无心修渠治水?尽管六国战乱不断,刨去那些与国家存亡无碍的小战,每个国家都有不少于十年、二十年的喘息时间。况且治水乃民生,民富则国强,国强则无惧战事。

无治水修渠之人才?治水、筑堤、修渠、灌溉,都是科学,仅靠着蛮力是不行的。然而我不相信天下除了李冰和郑国,就再无治水之才。郑国被发现是韩国间谍之后,秦王嬴政在大怒之后冷静下来,还是让郑国主持了整个修渠工程,并将这条耗费十年之久的河渠命名为“郑国渠”,这是一种胸襟,更是一种揽才的手段。

招揽大量百姓聚集在这样大型的水利工程上,害怕激起民变?

这恐怕是六国君主真正害怕的事情。秦国不害怕吗?肯定害怕。可是秦国做了。秦国有严刑峻法也好,有高超的管理能力也好,有守法顺从的百姓也好,有特别的统筹管理人才也好,总之,秦国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没有出现大的民变,并积累了统御万民建造大工程的经验。

如果害怕激起民变,就什么也不做,结果自然是什么也收获不了。

古代蜀地(今四川)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都江堰一建成,四川顿成天府之国,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牢固的粮草支援。

郑国渠一竣工,关中旱地变千里沃野,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

其实这样的水利工程,不止是兴水利,它其实是如同变法一样,在挖掘国之潜力。六国的国力愈见衰弱,而无振作崛起,也许和无心、无力、无意建造这样的利民工程有关系,因为没有挖掘本国潜力之作为。

都江堰、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不只是让蜀地和关中变成沃野、粮仓,还 凝聚了人心,并让秦国的官吏获得了统帅大量百姓完成艰难目标的能力和经验。

都江堰和郑国渠,彰显出秦国的大国气象。如果没有这两大工程,秦国统一天下,尚需更长时日。

不过话说回来,秦国国君也是为了一统天下、富国强民的目标,才下决心建了这两大工程。

其实,中国号称基建狂魔,大桥、公路、高铁,这些利民工程,无不彰显出大国气象,这不仅仅是表面所说的中国拥有高级的技术、大量的人才,敢于投资,敢于付出的魄力,还在于建造这些工程背后的快速执行力、高超组织力、有效统筹力以及庞大的财力和超凡的耐心。

这些工程,说白了,都是在挖掘本国之潜力。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制度多宽松?真正的唯才是举,为啥被后世摒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时期的人才政策,春秋战国顶级人才,春秋战国对人才的培养

    可是选拔人才,却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条条框框,比如说汉朝时期的举孝廉,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及其以后的科举制度,这些都是选拔人才的标准,俗称为条条框框。那么通过这些条条框框,所选拔出来的人,当真就是人才吗?这些人才被任命为王朝的官员以后,当真可以造福百姓,为国家出力吗?事

  • 春秋最具统治力的诸侯,他的相国还是一特殊行业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时期最强诸侯,春秋争霸有哪些诸侯,春秋中期影响力最大的诸侯国

    [var1]说到这场改革之前,不得不先说说我们大中国历史的改革。每次改革都是阵痛的,但是改革的特点就是,观念越浅,改革越快。因为人的固有思维,明明每天吃米饭很好,突然让你每天吃鸡蛋牛奶,这个,很多人觉得我还是静静的好。所以,改革成功的多是文化底蕴不深的国家。比如:地处西陲的秦国、刚入主中原的北魏,外

  • 楚国800年江山亡于秦,不是楚王太怂,而是屈景昭三族树大根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国的历史就是称王称霸的历史吗,楚国屈景昭三族怎么来的,楚国的崛起过程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相互制衡,各国领土也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对当时的楚国而言,地域辽阔。国力强盛,也是最有可能称霸一统天下的国家。为何最后却被只有弹丸之地的秦国所灭,是群起攻之还是单打独斗?当时楚国的国君又是如何应对的呢?[var1]春秋时期扩充疆土遗留的祸端随着周朝灭掉商朝,保留了当地很多居民。

  • 春秋战国时最厉害的两个小国,没有这两个国家,就不会有百家争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战国最有智慧的小国,春秋战国最穷兵黩武的小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导图

    [var1]宋国,是西周时期封国中比较特殊的国家。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于公元前1039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这些都可以说明宋国的特殊之处。它是商朝人的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地理学是人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文化史,春秋战国十个地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地理著作

    [var1]先秦的地理还主要受周朝的限制,基本有三个流派。分别是山岳派、平原派和草原派。山岳派,又称“西山派”。相传楚成王把这群人称作“车师”。在那里,过去被称为“东山”,由于当时秦国和楚国之间的中原政权距离较近,所以文化中不免有一些儒家思想影响,影响着汉族及周边地区。平原派,又称“南山派”。据说刘

  • 春秋一奇事:因一个女子的任性,晋国公室成为春秋最弱统治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晋国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事件,春秋时期晋国是如何大权旁落的

    [var1]离间晋献公与众公子这次大乱是前所未有、动摇国本的晋国内乱,史称“骊姬之乱”。骊姬是古戎人一国国君之女,晋献公伐其国得骊姬。晋献公对异域风情、颇为狂野的骊姬非常喜爱,因而宠爱有加。当时,已为人母的骊姬想为儿子奚齐谋得国君之位,便向晋献公吹枕边风,使立其子奚齐为晋国太子。不过,太子者,一国之

  • 晋国最后一位英明君主,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国运不可避免走下坡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国最后一代国君,晋国最鼎盛时期的君王,历史上晋国衰亡原因

    说到晋悼公,估计很多人并不认识。他的事迹,不熟读春秋历史也不太了解。我们先从他继位开始,来讲述他光辉的国君生涯。[var1]事情还要从他的前任晋厉公说起。晋厉公时期,晋国又一次爆发了外姓国卿和公室的权力斗争。结果跟晋灵公一样,最终还是国卿势力压过了公室一筹。最后,为了找到一位合适的国君。当时掌控了朝

  • 春秋一大臣,十年时间生七十几个儿子,其方法不被大部分男人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时期各国的有名大臣,春秋时期大臣名单,春秋最牛的大臣

    传宗接代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固有的观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换一种方式地“永远活着”。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古时候的中国人将传宗接代看得多重。生儿育女既是传宗接代,也是中国人对血缘关系的重视,由此扩展至宗族强大,以此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从古至今,史书记载上谁的儿子最多?相信大部分读者要回答:

  • 晋朝皇室悬案:王妃和无名小吏有染,凭一己之力让谶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宫廷悬案,历史上真实的东晋王后结局,晋朝灭亡后皇室女子的下场

    夏侯光姬,闺字铜环,沛国谯县(今安安徽亳州)的人,夏侯光姬家世显耀,她的曾祖父是征西将军夏侯渊,她的祖父是兖州刺史夏侯威,而他的父亲是淮南太守夏侯庄。也是因为家世的原因,加上幼年时就表现出了非常的聪慧,夏侯光姬嫁给琅琊恭王司马觐为王妃。276年时,夏侯光姬生下了后来的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继承了琅琊王

  • 李白醉酒后在墙上写字,醒来之后,连人带诗都被千金小姐拿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白喝酒后在墙上刻什么,韩信把李白摁墙上,李白喝醉酒后写下了千古残句

    大唐是令中国人心驰神往的年代,尤其是盛唐时,有最英明的君王,战无不胜的大将,足智多谋的文臣,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当然还有潇洒浪漫的李白。就是有了李白,那个时代的天空更增一分明媚风情,就是有了李白,那个时代才更如诗如画。然而,李白本人的命运,却是坎坷多磨的。他从四川走出,就是为了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