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周绝恋之良配:春秋战国时代的那些爱情故事!

东周绝恋之良配:春秋战国时代的那些爱情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12 更新时间:2024/2/15 1:18:5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千古流传的周代爱情诗曾经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表现男子追求女子时景象的诗句。然而,事实上,古代的许多学者,比如汉代的申公和韩婴认为,这首诗的本意是劝谏君主,贤淑女子才配得到国君追求,不贤之妻应远离。常言道,妻贤夫祸少,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国君因为这句话而受益终身,也有许多国君因为没有注意这句话而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齐惠公的母亲卫姬是一位非常美貌的女子,诗经称赞她“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不过,在春秋时期,美貌对于女人来说并不是好事情。卫国小国寡民,因为没有兵力去主动出击别的国家图存,所以只能靠和亲来维系和大国的关系。早在卫姬之前,就有许多卫国公主嫁到齐国了,比如齐桓公的母亲以及卫姬的姐姐卫共姬。同样,成年之后的卫姬也走上了和亲的命运,嫁给了自己的姐夫做妾,史称少卫姬。彼时的齐桓公初登大宝,年轻气盛,踌躇满志,对卫姬姐妹十分宠爱,两个女人都为齐桓公生下了孩子,一时间齐国与卫国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

公元前680年,因为宋国背叛北杏会盟的盟约,于是齐桓公以宋国不尊敬天子为由,要讨伐宋国。宋国国君考虑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不想得罪天子为由,重新投入了齐国的怀抱。不久,齐桓公和卫国、郑国、宋国在鄄地进行了盟好仪式,史称鄄地会盟,初步奠定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然而,不久之后,在其他诸侯都来朝拜齐国的时候,卫国国君竟然没有来,这让齐桓公非常恼怒,决定和管仲一起商量一个讨伐卫国的对策。得知母国将要遭受兵灾,卫姬心里急得五内俱焚,决心脱簪待罪替母国求情。齐桓公下朝之后,看到卫姬衣冠不整地跪在那里,心里非常奇怪,连忙细细询问。听到卫姬是在为卫国求情,齐桓公有点不愿意了,“我和卫国无亲无故,你为什么要替卫国求情。”

[var1]

卫姬坦然道,“我听说,做国君的都有三种表情。一脸色相的是贪图享乐的表情,过于压抑的是有亡国的忧虑的表情,怒气充满手脚颤动的是要讨伐其他国家的表情。我今天看到您趾高气昂,表情严厉,意在卫国,所以特地替卫国求情。”桓公看到卫姬如此诚恳,不顾失宠的危险,一时有些心软,就答应了不会讨伐卫国。第二天,管仲仔细看了看齐桓公的表情之后进言道,“国君今天临朝,态度恭敬,语气温和,没有讨伐其他国家的意向,这是要放卫国一条生路了。”齐桓公点头称是。

自此,齐桓公立卫姬为夫人,拜管仲为仲父,将齐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两年之后,在齐国的盟好和拉拢下,卫国彻底对齐国心服口服,成为了齐国的盟友之一,史称幽地会盟 。自此,齐桓公彻底登上了霸主的宝座,成为春秋历史上第一位霸主。如果说,齐桓公与卫姬的感情是妻贤夫祸少的典范,那么赵悼襄王赵悼倡后的爱情故事就是美色误国的真实案例。

赵悼襄王本名赵偃,公元前245年继位。这位赵王目光比较短浅,即位之初,竟然做出了任用奸佞郭开,排挤老将廉颇的糊涂事来。自从他当上赵王,从来不想着联合魏国和燕国保存实力,反而多次出兵征讨魏国和燕国来获取土地城池。不过,政治远见不足还不算他致命的缺点,最致命的是他好色还不识女人心计。

当时,赵国有一位倡女,长得十分美貌,嫁人之后甚至祸乱了一个宗族。后来,她守寡之后,赵悼襄王听说她美貌得紧,就将她娶到了公里。李牧看到赵王为色所迷,不由得十分担忧。他以一个国家的女人如果作风不检点,这个国家就会受到颠覆,朝政也会不稳为由,劝谏赵王不要娶这个倡女。然而,赵悼襄王不以为然,认为一个国家的兴亡不在于王后是不是贤惠,而在于国君是不是善于处理政务,拒绝了李牧的劝谏。不久,就娶了赵悼倡后,生了一个王子,取名赵迁。

[var1]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李牧预言的那样,那赵悼倡后并不是真爱赵王,而是想要借赵王之手成为太后。当时的赵悼襄王是有正妻的,这位正妻还有儿子太子嘉傍身。赵悼倡后为了早日登上太后宝座,不惜暗地里向赵王诬陷王后和太子嘉,还派人偷偷冒犯太子嘉,好找借口让太子嘉犯罪入狱。身担罪责的太子嘉后来果然被赵王废了,王后也遭到了罢黜。赵悼襄王死后,赵悼倡后成了太后,她的儿子赵迁做了赵王。

赵悼倡后做了太后之后,原形毕露,她多次和春平君私通并接受秦国贿赂,让儿子赵迁杀了李牧。后来,赵国再无猛将,被秦国打败,走向了亡国的悲剧命运。赵国大夫们认为赵悼倡后无德,就杀了她又灭了她的家族,立赵嘉为新主,然而赵国的命运最终还是走向了覆灭。

有人说,真正的爱情是要找个美女相伴一生。有人说,真正的爱情是要找个富婆供养自己。还有人说,找伴侣贵在性感能生养,会过日子就行。然而,看过了这两段不同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爱情故事,男人们或许都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娶妻贵在贤德而不在美色,空有美色但是只盯着你的钱包的女人是很可怕的。

更多文章

  • 都江堰和郑国渠已然透露了秦国快速统一天下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郑国渠建在哪里,郑国渠与都江堰哪个先修,郑国渠是秦国修建的吗

    都江堰、郑国渠,说实话,就和历史上的名家将相一样,既然能留下名字,就可以想见,在当时是多么浩大的工程。这两大工程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十年以上的时间。都江堰至今还发挥着作用;而郑国渠的修建则比较有故事。韩国君主定了一条“间人疲秦”的计策,让郑国去说服秦国修郑国渠,本意是耗费秦国的国力,使得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制度多宽松?真正的唯才是举,为啥被后世摒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时期的人才政策,春秋战国顶级人才,春秋战国对人才的培养

    可是选拔人才,却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条条框框,比如说汉朝时期的举孝廉,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及其以后的科举制度,这些都是选拔人才的标准,俗称为条条框框。那么通过这些条条框框,所选拔出来的人,当真就是人才吗?这些人才被任命为王朝的官员以后,当真可以造福百姓,为国家出力吗?事

  • 春秋最具统治力的诸侯,他的相国还是一特殊行业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时期最强诸侯,春秋争霸有哪些诸侯,春秋中期影响力最大的诸侯国

    [var1]说到这场改革之前,不得不先说说我们大中国历史的改革。每次改革都是阵痛的,但是改革的特点就是,观念越浅,改革越快。因为人的固有思维,明明每天吃米饭很好,突然让你每天吃鸡蛋牛奶,这个,很多人觉得我还是静静的好。所以,改革成功的多是文化底蕴不深的国家。比如:地处西陲的秦国、刚入主中原的北魏,外

  • 楚国800年江山亡于秦,不是楚王太怂,而是屈景昭三族树大根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国的历史就是称王称霸的历史吗,楚国屈景昭三族怎么来的,楚国的崛起过程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相互制衡,各国领土也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对当时的楚国而言,地域辽阔。国力强盛,也是最有可能称霸一统天下的国家。为何最后却被只有弹丸之地的秦国所灭,是群起攻之还是单打独斗?当时楚国的国君又是如何应对的呢?[var1]春秋时期扩充疆土遗留的祸端随着周朝灭掉商朝,保留了当地很多居民。

  • 春秋战国时最厉害的两个小国,没有这两个国家,就不会有百家争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战国最有智慧的小国,春秋战国最穷兵黩武的小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导图

    [var1]宋国,是西周时期封国中比较特殊的国家。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于公元前1039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这些都可以说明宋国的特殊之处。它是商朝人的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地理学是人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文化史,春秋战国十个地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地理著作

    [var1]先秦的地理还主要受周朝的限制,基本有三个流派。分别是山岳派、平原派和草原派。山岳派,又称“西山派”。相传楚成王把这群人称作“车师”。在那里,过去被称为“东山”,由于当时秦国和楚国之间的中原政权距离较近,所以文化中不免有一些儒家思想影响,影响着汉族及周边地区。平原派,又称“南山派”。据说刘

  • 春秋一奇事:因一个女子的任性,晋国公室成为春秋最弱统治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晋国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事件,春秋时期晋国是如何大权旁落的

    [var1]离间晋献公与众公子这次大乱是前所未有、动摇国本的晋国内乱,史称“骊姬之乱”。骊姬是古戎人一国国君之女,晋献公伐其国得骊姬。晋献公对异域风情、颇为狂野的骊姬非常喜爱,因而宠爱有加。当时,已为人母的骊姬想为儿子奚齐谋得国君之位,便向晋献公吹枕边风,使立其子奚齐为晋国太子。不过,太子者,一国之

  • 晋国最后一位英明君主,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国运不可避免走下坡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国最后一代国君,晋国最鼎盛时期的君王,历史上晋国衰亡原因

    说到晋悼公,估计很多人并不认识。他的事迹,不熟读春秋历史也不太了解。我们先从他继位开始,来讲述他光辉的国君生涯。[var1]事情还要从他的前任晋厉公说起。晋厉公时期,晋国又一次爆发了外姓国卿和公室的权力斗争。结果跟晋灵公一样,最终还是国卿势力压过了公室一筹。最后,为了找到一位合适的国君。当时掌控了朝

  • 春秋一大臣,十年时间生七十几个儿子,其方法不被大部分男人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时期各国的有名大臣,春秋时期大臣名单,春秋最牛的大臣

    传宗接代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固有的观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换一种方式地“永远活着”。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古时候的中国人将传宗接代看得多重。生儿育女既是传宗接代,也是中国人对血缘关系的重视,由此扩展至宗族强大,以此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从古至今,史书记载上谁的儿子最多?相信大部分读者要回答:

  • 晋朝皇室悬案:王妃和无名小吏有染,凭一己之力让谶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宫廷悬案,历史上真实的东晋王后结局,晋朝灭亡后皇室女子的下场

    夏侯光姬,闺字铜环,沛国谯县(今安安徽亳州)的人,夏侯光姬家世显耀,她的曾祖父是征西将军夏侯渊,她的祖父是兖州刺史夏侯威,而他的父亲是淮南太守夏侯庄。也是因为家世的原因,加上幼年时就表现出了非常的聪慧,夏侯光姬嫁给琅琊恭王司马觐为王妃。276年时,夏侯光姬生下了后来的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继承了琅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