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次拒绝唐太宗提拔的第一功臣,为何结局那么惨?

多次拒绝唐太宗提拔的第一功臣,为何结局那么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35 更新时间:2024/2/3 21:04:55

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

虽功高盖世却不贪恋权力,多次明确拒绝唐太宗的提拔,是个头脑清醒的明白人。

然而,这样的一个明白人,后来却因得罪了一个女人,而落得自己被处死,家人被流放的悲惨结局!

1

长孙无忌出生于公元594年,河南洛阳人,出身显赫,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外公是北齐乐安王高劢。

但他的身世却不太美好,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妹妹都不受异母兄孙安业待见,被孙安业赶出家门。

他是舅舅高士廉抚养大的。

高士廉也不是一般人,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六。

高士廉出身也很显赫,祖父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他本人任过隋朝的高官。

但因得罪隋炀帝被发配岭南,直到李靖灭掉在岳阳称帝的萧铣才回到中原,成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策划过玄武门之变。

作为李世民天策府的重要成员,长孙无忌也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

所谓“天策府”,是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攻下洛阳,大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后。

因战功显赫,他爹李渊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大权,封他为天策上将,允许他在洛阳开府而整的玩意儿。

被他网罗在府里的,很多都是大名鼎鼎的杰出人物,包括杜如晦、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秦琼、柴绍、罗士信、史万宝、李勣、刘弘基等牛人,当然也包括长孙无忌。

这些牛人,只不过是雄心勃勃的李世民50人庞大随从集团的一部分。

2

雄心勃勃并不等于野心勃勃。

实际上,据《资治通鉴·唐纪七》,李世民最初并无把太子李建成弄死、取而代之的打算。

是因为李世民的功劳太大,太子李建成疑心生暗鬼,自以为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极度不安之下,便想消除这个可能的威胁,勾结齐王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想把他弄死为快。

作为李世民的幕僚,长孙无忌等人相当忧虑,甚至有点恐惧,因为李世民一旦倒霉,他们都得倒霉。

但首先把心里的担忧说出来的,不是长孙无忌,而是房玄龄。

他对长孙无忌说,这哥俩如今水火不容,炸弹一旦爆炸,炸飞的就不仅仅是秦王府,整个国家都会被炸成碎片,咱们应该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这样才能家国无虞。

长孙无忌说,你说的正是我想说的,只是我一直不敢说。

他们约上杜如晦等人,一齐来到李世民面前劝说:

老大,你和太子的情况,估计你自己心里也清楚,若不先下手为强,那就只能等着遭殃,除了干掉太子和李元吉,没有别的选择。

可是李世民说,你们说啥呢,他们是我哥和我弟!

3

武德九年,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秦王府里的智谋之士,最可怕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咱们得想办法让他们滚蛋。

于是他们一起到李渊那里去说坏话,把房玄龄和杜如晦都逐出了秦王府。

房、杜两人被逐,使长孙无忌、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三水侯君集及尉迟敬德等心腹,心里的危机感更加强烈。

他们不分昼夜地劝李世民动手,再不采取行动就晚了,李世民依然犹豫不决。

适逢数万突厥骑兵“屯河南,入塞,围乌城”,这给了李建成将李世民一网打尽的机会。

经李建成向他爹推荐,李元吉获得代李世民督诸军北征的权力,李建成让李元吉把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统军秦叔宝等统统带走,同时带走秦王帐下的精锐之士。

没想到这个情报,被东宫里的率更丞王晊获得,他密告李世民:

“太子对齐王说,你把秦王的骁将精兵弄到手后,我和秦王在昆明池为你饯行,趁机使壮士拉杀于幕下,然后上奏说他暴卒,主上不会不信。

然后我就让人去说,叫老爸授我国事。尉迟敬德等人落到你手里后,寻机全部干掉……”

李世民得到这个情报,这才意识到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了,急忙密令房玄龄、杜如晦假扮道士到秦王府,尉迟敬德从其他途径入府,商量对策。

于是,玄武门之变发生了,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4

玄武门之变没多久,唐高祖李渊就册封李世民为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

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继位,册封妻子、长孙无忌之妹为皇后,长孙无忌改任左武侯大将军。

成为大将军后,长孙无忌第一次闪亮登场,是担任行军总管,征讨在幽州叛唐的罗艺。

罗艺大败,妻子儿女都不要了,带了几百残兵败将逃奔突厥,在边界一个驿站被左右砍了。

平定罗艺叛乱后的贞观元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在评定功臣时被定为第一,进封齐国公。

既是大功臣又是大舅哥,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自然比对其他人要亲一点,允许他出入其卧室。

然而,长孙无忌升得太频繁了,没多久又被拜为宰相级别的尚书右仆射,这就有点“过”了,所以有人进密表劝谏——长孙无忌权宠过盛,恐怕不是好事。

应该说,这个劝谏是好意,权宠过盛确实会让人眼红,让人嫉妒,虽然嘴里不说,但难免有心里的不满,这对他们君臣都不是什么好事。

李世民对这个劝谏,也没有想歪,他只是怕这个大舅哥想歪,所以把这份密表给他看。

表示咱们君臣之间坦坦荡荡,还特意把大臣们召集拢来说,朕对长孙爱卿很信任哦,各位不要想歪了哦。

那份密表,倒是提醒了长孙无忌,一个人一旦富贵至极,与其他人的距离拉得太大,确实会带来灾祸。

“鹤立鸡群”并不是好事,所以他有点“慌”,恳请辞去相位,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少说也有三四次。

头脑清醒的,还有他妹妹长孙皇后,她也极力劝李世民恩准哥哥的请求,估计还动用了搓衣板。

你再不批准就给老娘跪下,李世民才无可奈何地答应了,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5

然而这个李世民,仿佛故意与大舅哥作对,又于贞观七年册拜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上表推辞,李世民不准。

长孙无忌无奈,被迫请舅舅高士廉出马,皇上您就别为难他了,您让外戚担任三公,就不怕人说“圣主私亲”吗?

李世民说哪个敢说朕任人唯亲?朕授官是以才德为标准的!

长孙无忌见舅舅也不管用,又亲自上表推辞,李世民依然不准。

还特意写了一篇《威凤赋》赐给长孙无忌,追思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把长孙无忌比作“庶广德于众禽,非崇利于一已”的“威凤”。

不过后来,长孙无忌终于成功地推辞了一次——

当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州刺史,并拟改封其为赵国公时,认为这种分封对国家有害无益的长孙无忌,再次上表反对。

只不过这一次,他来了个智取,没有直接反对,而是“质问”皇上:

臣等披荆斩棘为您立了那么大的功,如今四海一统了,你的位子也坐稳了,就看臣等不顺眼了,让臣等世世代代呆在州郡,这跟流放有啥区别?你想忘恩负义还是咋的?

这是哪儿跟哪儿啊,朕可没有这意思啊,朕这是希望你们的后代世世代代捍卫王室啊,既然你们这么认为,那就算了吧。

李世民哭笑不得,赶紧收回成命,再也不提分封之事。

6

长孙无忌如此清醒,如此低调,如此不贪恋权力,如此谨小慎微,应该没事吧?

在李世民当政期间,他的确啥事也没有,李世民去世后,情况就变了。

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李世民是于贞观二十三年病逝的,临终之前命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政。

当时才二十一岁的太子李治,对于老爸的去世十分悲痛,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失声痛哭,长孙无忌劝他别哭了,处理政事要紧,李治继续哭。

长孙无忌有点生气了:“陛下把宗庙社稷交给殿下,殿下怎么能只知道哭?”

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

他不再推辞,也不敢再推辞,新皇帝这么年轻,没有执政经验,他必须辅佐他。

偏偏这时,有人想搞事,竟然诬告长孙无忌谋反。

据《新唐书·唐纪十五》,诬告长孙无忌谋反的,是一个洛阳的百姓,名叫李弘泰,李治打死也不相信舅舅会谋反,立即下令将那人处斩。

的确是这样,长孙无忌怎么可能谋反呢?他所思所想的,是如何把皇上辅佐好,尽量让他别犯错误,做个明君。

7

然而,李治却不争气,后来糊涂透顶,竟然想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

武昭仪,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这就有点有权任性了,你可不是一般人,是皇上,是一国之主,废后立后,可没有一般人休妻另娶那么简单,这不是你个人的事,是国家大事!

李治也有自知之明,明白大臣们不会轻易答应,但是他想,只要把舅舅搞定,其他大臣,就不是问题了。

于是他和武则天来到舅舅长孙无忌家中,除了带来十车金宝缯锦的赏赐,还任命舅舅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

这个外甥还没撅屁股,长孙无忌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他不好明确表示反对,但他可以装啊,假装不明白对方的意思,故意瞎扯,扯别的事情。

李治和武则天酒也不喝了,饭也不吃了,怏怏而归。

武则天又叫她妈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

他们还让礼部尚书许敬宗来劝,都没达到目的,被长孙无忌一口拒绝。

李治也是有脾气的人,不信我堂堂一个皇帝,连这点小事都搞不定。

他决定霸王硬上弓。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李治把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叫到内殿议事。

议的,当然是废后的事。

李勣很狡猾,大概猜到是什么事,就称病未去,于志宁倒是去了,但把嘴闭得紧紧的,啥也不说。

表现最为激烈的是褚遂良,他明确表示反对,长孙无忌自然站在他这一边。

8

在有权任性的人面前,任何反对都是苍白无力的。

同年十一月十三日,李治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囚禁起来,七天后再次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没想到,他这一任性,把这个舅舅害惨了!

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帝竟不从无忌等言而立昭仪为皇后,皇后以无忌先受重赏而不助己,心甚衔之。

得罪了武则天,谁也没有好下场,哪怕那人是天王老子

公元659年,礼部尚书许敬宗指使人密告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谋反。

长孙无忌被削去官职和封地,流放黔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那旮旯即使是现在,也是个凶山恶水之地。

长孙无忌的儿子则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长孙无忌被许敬宗派去的中书舍人袁公瑜逼令自缢而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时候,长安曾有大量“粟特人”,因为这件事,他们消失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时期长安有多少人口,粟特人唐朝,唐朝的古长安老照片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观夫开元之治也,则横制六合,骏奔百蛮。”《新唐书》这样记载盛唐时期的国家景象,本国物产丰沛,国泰民安,周围的小国自然不敢怠慢,“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盛唐之下,万国来朝,世界各地的使者

  • 文成公主的爸爸战功赫赫,李世民为何将他排除在凌烟阁功臣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成公主真正身份,文成公主的历史事迹,文成公主跟李世民的关系

    历史上有很多人,明明没干什么坏事,却让小说家言给黑得体无完肤。比如著名的王朗,这老头儿在正史上形象不错,而且是富贵善终。偏偏罗贯中看他不顺眼,编造了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桥段,这下子,王朗的的坏形象,算是深入人心。唐朝的江夏王李道宗,情况也和王朗类似,正史对他的评价是“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李道

  • “秀才”起源:在隋朝的十个秀才中,杜氏一家出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秀才简介,历史上的秀才,古代的著名秀才

    “秀才”之名,源于南北朝时期,这要从科举制度说起。汉晋以来,朝廷选拔人才实行举荐制,俗称“举孝廉”,至晋末,各路诸侯纷纷入主中原,你争我夺,政权像走马灯似的变幻莫测,但打天下的军阀们也知道,若使国家长治久安,还得靠专业人才。因此,南北朝时期,最重视优秀人才的策举,《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

  • 唐朝最惨的改革家:想要中兴大唐,却惨遭杀害,被骂为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三次中兴,唐朝最惨的案例,唐朝最悲惨的功臣是谁

    一、皇太子的朋友此人名叫王叔文,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别看王叔文的出身不高,但他特别擅长围棋,而且读过诗书,所以唐德宗让他是侍奉太子李诵。太子对时事非常关注,经常与宾客们讨论,在谈到宫市的弊端,李诵表示要向皇帝陈说此事。宾客们纷纷称赞太子,只有王叔文沉默不语。众人离开后,太子对王叔文说:“向论

  • 杨贵妃深受宠爱,唐玄宗为何不封她为皇后?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贵妃对于唐玄宗的态度,唐玄宗与杨贵妃高清图片,杨贵妃与唐玄宗是什么关系

    然而很多人都感到奇怪,既然赢得了皇帝的专宠,为何她终身都只不过是个贵妃,而没有被玄宗皇帝册立为后呢?也许有人会说,唐玄宗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因为这个女人原本是儿媳妇,生怕传出去会惹人发笑,所以才没有加封。毕竟皇后可是要母仪天下,并不是谁都能当的。但这个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要知道就在此前,李治可是把母

  • 从唐朝到清朝,中国瓷器常卖到外国,如何运输保证不破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还是丝绸之路也开通了,中国的瓷器从此通过水陆两路,畅销国外。中国因此被欧洲人称为“瓷国”,英语的“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其实,清朝时期虽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瓷器依然是大量出口。瓷器易碎,海上风雨飘摇,船不是一直平稳的,即便是陆地,也难免凹凸不平,起伏不定。那么,当时的瓷器是如何

  • 儿媳仗着生了儿子就敢挑战独孤皇后,隋文帝护妻让儿媳生不如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独孤皇后隋文帝,独孤皇后如何辅佐隋文帝,隋文帝怎么看待独孤皇后

    西魏的时候,有八大柱国十二将军,这些人后来成了关陇贵族集团的主干。八大柱国里面,有最牛老丈人独孤如愿和大唐太祖景皇帝(追封)李虎等人。十二将军里面,数杨忠名气最大。杨忠号称是弘农杨氏后裔,但是出身实在是微寒。杨忠无爹可拼,只能投身军旅,靠着一身武艺,打出了富贵功名。杨忠的出身不好,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

  • 唐朝开国名将李靖,用兵如神,却被李世民猜疑,几次险些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死前为何要杀掉李靖,唐朝将领李靖简介,李靖在唐朝有多厉害

    李靖,本名药师,出身于隋朝贵族家庭,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从小就经常和舅舅探讨兵法。后来李渊准备造反时,被李靖发现征兆,准备向隋炀帝告发,不巧道路受阻,等到到达扬州时,李渊已经成功了。李渊听说了李靖的事,就想当场杀死他。李靖当场大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博得了李

  • 武则天是第一位女皇帝,此女却比她更强,仅用一年让北魏再次繁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和北魏的女皇帝,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可以说是女人中的霸者了,但此女却比她要更强。在北燕时期有一位女孩冯氏,是郡王冯朗的女儿。在北燕灭亡之后,被充入宫中当了拓跋焘一名奴婢,后来文成帝拓跋焘登基之后,被选为文成帝的贵人,之后被册封了皇后。当时的皇帝只有十三岁,而皇后也只有十一岁,但并不是年级小就没有能力,文成帝在位十几年把天下治理的

  • 隋唐最忠义的英雄,不是秦琼,也不是程咬金,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真实秦琼跟程咬金的关系,隋唐英雄最忠义的是谁,历史上真实的隋唐英雄有哪些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很多有志之士落草为寇,很多英雄人物纷纷登场,在这个乱世的大背景下,隋朝和唐朝的交接之际,诞生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人物和故事。说起隋唐的英雄,很多的人都会想起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罗成等人。其实罗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倒是存在着一个罗士信,只不过人们见得多了,听的多了,就觉得他是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