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明明喜爱朱棣,为何不立为太子?一份当年密档揭开他的苦衷

朱元璋明明喜爱朱棣,为何不立为太子?一份当年密档揭开他的苦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609 更新时间:2024/2/8 20:03:44

要说明朝讨论度最高的两位皇帝,那定然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明成祖朱棣,这一对父子都经历着非常跌宕而又传奇的一生,朱元璋乞丐出身最后当上皇帝,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因此两位皇帝,既有着不少争议,但也有着无人可否认的功绩。

但这问题就来了,朱棣日后的成就,足以证明朱棣天生有着帝王命,更何况一个根本没怎么读书的人,能够让百姓们过上后来的“永乐盛世”,这难道还不能够证明朱棣的本事吗?

因此也不难想象,朱元璋肯定也是非常喜爱朱棣的,但朱元璋最终还是没有将皇位传给朱棣,而是传给了自己的皇孙朱允炆,也就是在“靖难之役”失踪的建文帝。

但凡朱元璋直接将皇位传给朱棣,恐怕都不会有后来的靖难之役,也不至于让叔侄之间互相残杀,但朱元璋为何不将朱棣立为太子呢?

有一份历史档案便是还原了朱元璋的苦衷,而且这件事还跟朱棣的身世有关,而朱棣的母亲身份,在历史上至今都还是一个谜。

而朱元璋长子朱标,他的身份却是一点都不神秘,母亲正是朱元璋结发妻子马氏,以及朱标之子朱允炆,算得上是血统最为纯正的朱家后裔。

但如果了解明朝初年这段历史的人,恐怕都有听说朱棣在登基之后,还把自己的父母改成了朱元璋跟马氏,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

从逻辑上来看,朱棣血统若是正常的,这件事反而不会大张旗鼓,因此从行为动机上来看,朱棣生母可能还真不是马氏。

再来就是要说到朱元璋长子朱标了,朱标在性格上丝毫没有遗传朱元璋的强硬,在朱家子弟之中个性儒雅,即便是朱元璋在位之后,多数大臣都对朱标赞不绝口,而且根据帝王继位习惯,身为长子的朱标毫无疑问是第一人选。

只不过让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392年朱标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元璋,定然是大受打击,最终在传位这件事上,朱元璋还是选择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

但凡了解过明朝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朱允炆确实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甚至还有历史学家指出,若不是朱棣,明朝很有可能会毁在朱允炆手上。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朱元璋不是不知道,朱棣在能力上是除了朱标之外当皇帝的不二人选,但朱元璋也是一个恪守传统的皇帝,换句话来说,朱元璋是一个非常重视宗法之人,不然也不会将位置传给朱允炆了。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朱元璋当时看的不是谁最有能力,而是谁是符合宗法制度的继承人,而朱允炆身为朱元璋的长孙,皇位自然就落到了朱允炆身上。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朱棣一举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失踪,至于朱允炆当时的下落,在历史上至今还是一个谜。

不否认朱元璋在皇帝中是个相当有能力之人,这一份对于宗法的执着,更是突出了他对列祖列宗的忠诚,而朱允炆天生也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朱棣造反夺位之后,大明王朝的发展在历史上有目共睹,这段跌宕的故事,在后来也多次出现在了影视之中。

如今来看朱棣这个人,最大的黑点就是跟朱元璋一样,对于诛杀大臣这一点丝毫不手软,但这种性格的人往往都有一个特点——特别鹰派,治理国家会是一把好手。

争议最大的大概就是方孝孺事件,族里几百号人被朱棣灭族,这在历史上都确实是罕见的存在。

明朝276年的纷纷扰扰,在中国历史上自然是一副波澜壮阔的画面,其中定然少不了这些性格迥异的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跟朱棣之外,还有着斗蛐蛐的朱瞻基,喜好炼丹的朱厚熜,无肉不欢的朱高炽,喜欢旅游还偷狗,还在全国禁食猪肉的朱厚照,总而言之,明朝皇帝被称作代代是奇葩,这并不是一句笑谈。

更多文章

  • 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仆人,看司马光和他仆人吕直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直与司马光,司马光小时候的四个故事,司马光聪明在哪

    而且,若是运气好的话,他们的生活也是可以有很大保障的。一般奴仆的地位都是跟随主人来的,他们只是主人的附庸。这个道理很简单,你不妨想一下皇帝身边的太监和一个臣子的杂役比起来,不说皇帝身边的人,就连替皇帝传话的人,其身份在低级官员,甚至,是老百姓面前,都是金贵无比的。这些奴才在外面都是代表着自己的主人行

  • 朱棣次子朱高煦究竟犯了什么错,被侄子朱瞻基放在缸里活活烹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瞻基杀了朱高煦吗,历史上的朱瞻基和朱高煦,朱高煦如何评价朱瞻基

    明朝时期,朱元璋的孙子、朱棣的二子朱高煦便是这样一位因“有勇无谋”而落得个凄凉下场的主儿!在奉行长子继承制的封建王朝,朱高煦是很冤屈的,因为他上头有个比他大两岁的哥哥朱高炽。朱高炽的存在对于朱高煦而言如同一道天堑:除非哥哥早死,要不然他想继位几乎是痴人说梦。影视剧朱高煦原本,做了老二的朱高煦也并未觊

  • 李自成是如何处置崇祯遗体的?这一做法可以看出大顺政权很难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自成如何对待崇祯遗体,大顺是李自成吗,大顺王李自成的一生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对明朝两位皇帝的优秀品行作出的评价。明朝初期朱棣皇帝把国都从南京到了北京,北京离北部边境较近,意在皇帝镇守国门,只是到了崇祯皇帝这里,明朝已经积重难返,他也回天乏术,感觉自己愧对列祖列宗,最后吊死在煤山的老槐树下,这就是“君王死社稷”的由来。可以说,崇祯是被李自成逼死

  • 朱元璋26子,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位?朱棣:我都得忍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标,朱元璋为什么让朱标做太子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明太祖朱元璋选择“接班人”时就很“痛快”,刚称帝时就立朱标为太子,没有丝毫犹豫,其他皇子也心服口服,不敢露出丝毫争夺之意,权力的传承竟然一派祥和之意,没有任何波澜,要知道朱元璋足足生下26位皇子,这其中雄才大略者不在少数,比如后来成为“永乐大帝”的朱棣。那么这么多皇子为何就没人敢与

  • 流动作战和根据地,张献忠、李自成应如何选择才能最终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献忠与李自成谁的破坏力大,张献忠李自成实力,张献忠怎么投奔李自成

    张献忠 我们可以从张献忠的作战案例以及当时官方对其作战特点的评价可以看出这种流动作战的优点。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率军联合闯王高迎祥等人袭击凤阳时,便是长途奔袭,趁明军不备而攻击得手。当然,这也是得益于张献忠有着装备精良的骑兵部队,张献忠的骑兵部队每人配备两到三匹马,保证了马匹长途奔袭的能

  • 年过古稀的李善长,每天勤劳务农,为何朱元璋仍然不放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作为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在历史上明朝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可否认的是,明朝在后期重视了火器的发展,可是明朝末期出现了党争,结果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党争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非常大的隐患。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的出身是非常低微的,历史上记录在册的皇帝中,比朱元璋出

  • 西夏最有权谋的女人,原本是小皇帝的表嫂,结果却逆袭做了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夏美女照片,西夏皇后一览表,西夏最有名的皇后

    梁皇后从小就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人,也就是因为她从小貌美如花的原因,所以早在她年仅12岁的时候,就被西夏的一位权贵大臣给看重,并且还娶回了家中当妻子。然而,很不巧的是这位西夏的权贵大臣是皇帝的大表哥,更不巧的是梁皇后除了天生貌美之外,还是一个非常具有权谋的女人,并且她的野心还特别的大。当梁皇后看到小皇

  • 3任妻子,2顶绿帽子,无一子嗣!李自成的“无能”,得以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真实的李自成简历,李自成和他的后代,李自成有哪些未解之谜

    可惜,终是被自己狭隘的眼界所束缚,之前一事无成的李自成可能怎么也没想到,是几年后他会站在权力的顶峰,俯瞰那些曾经欺负他的人。因此他冲进了北京城那座皇宫。但他仅仅做了42天的皇帝,就被迫下了台。他在为自己的胜利所陶醉时,却忽视了关外的满洲人这个大敌,终被人赶下台。而闯王也随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古以

  • 洛、蜀、朔党争中的南北地域问题,是宋朝士人南北冲突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北地域矛盾,宋朝南北战争的史实,南北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在他们的推动下,这一阶段的政治主题是“元祐更化”,有学者将其称为“元祐政治路线”。如众所知,是北宋后期政治纷争愈演愈烈的历史阶段,而在众多层出不穷的政治风波中,洛、蜀、朔党争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者,也是有宋一朝最为著名的地域性结党事件。洛蜀朔党争之说源自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一书,其略云:“哲宗即

  • 泼在张居正身上的一盆脏水:他的一顶大轿三十二人抬,未免太扯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张居正合集,万历皇帝张居正,世间已无张居正

    但张居正上任后,立即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系列“新政”,用积极努力的态度和高超的治国理政之道,试图对危机深重的明王朝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全面革新,给明朝打了一针“强心针”,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明朝灭亡的步伐,被后人视为“救时宰相”。 在经济上,他首创并推行“一条鞭法”,严厉打击地主豪绅、王侯将相们隐匿田亩、偷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