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由“政由方伯”浅谈东、西周的根本区别

由“政由方伯”浅谈东、西周的根本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922 更新时间:2024/1/16 15:38:49

太史公在《史记》中这样描述周朝变更的一个时期:“平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是说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能力、威望、统治力逐渐下降,诸侯国之间开始强国吞并弱国,政权也由周天子号令变向了诸侯国自己说了算。

对于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们来说,烽火戏诸侯进而平王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都只是被当做一件事情的转折点,如同西汉与东汉,如同西晋与东晋,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实不然,任何一个朝代这样的变化都比不上周朝,只有这个朝代的本质改变最为其大。今天我们就借太史公这一句话来聊一聊西周与东周的区别。

人们了解的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的灭亡也是片面的,可这只是其中一个导火索。夏商周上古三代均为分封制,但只是周王朝让其更加成熟完善,人们今天就只记住了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夏继位以后各部落内部的凝聚力更强了,部落间的隔阂和冲突也就更多了,而随之就诞生了“方伯”。在史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方伯”即为一个部族、一方诸侯的首领,部落内部的政权就由他把持。进入周以前华夏部落并没有实现名义上的一统,所以方伯(即各地方老大)占山为王,行使一方权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待历史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能简单的说是因为褒姒红颜祸水,或者说一笑倾国才导致西周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申侯因为女儿被废之事心中记恨,就和犬戎勾结以至于后来到了谁也掌控不了的地步,再加上各自诸侯国内部有一定的军队自主权和土地管辖权,到周天子最后也使唤不动的地步。这时候充满智慧的一些诸侯国国君便送周王室的另一个孩子东迁洛邑,这才有了东周。

从烽火戏诸侯,我们可以看到先秦化中的信义问题,周天子为了逗大家玩,失信于天下,导致真正的敌人来犯时无人前来救援(狼来了的故事估计就是以它为原型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王室的信誉以及尊严,为以后诸侯国不听宗主国的号令,肆意发展军队,相互吞并埋下了不小的祸根。

想当初武王伐纣,振臂一呼,虎贲三千,前来跟随的诸侯国有数百个,在镐京(陕西西安)建立政权,关中土地肥沃,绵延千里,那是何等的威风!为了奖赏有功之臣,他将宗族子弟分封至自己的周边,非姬姓臣子分封到的地方就远一些,为的就是让自己的亲信宗族离得更近一些,异性臣民则为了周王室而戍守边疆,或继续开疆拓土。

平王东迁至洛邑以后,周天子在各诸侯国的夹缝中生存,土地面积极其狭小,军队实力有限,可以想象连自己东迁都是靠人家护送的,以后还怎么使唤人家呢?从此宗主国和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似乎就互换了,有一种风水轮流转、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意思,人们常说的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就证明了东周的弱小。当周王室的信誉和实力、威望、号召力都不及以前之时,诸侯国一代代传下去时血缘关系也越来越疏远,相互攻伐,自然就没人听其号令了,周朝的灭亡、政由方伯自然也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在周人看来,夏商以来的东方就是方国林立,一方方伯即是一方诸侯,方伯即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主宰,而天子或者国王不过是诸多方伯共同认可的共主。这种政治架构更多的类似于部落管理模式,相比周人的政令自天子出就要粗糙得多。当年夏商时代的国君们,往往有迁徙都城的事情,除了因为自然灾难,可能方伯政治也是重要原因。夏商以来的国君们,包括殷高宗、殷纣王等都频繁开展对东方方伯之国的战争,就说明共主与方伯之间并没有达成充分的共识,夏商时代依靠的更多是武力,但在精神文明上就没有进步。

周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度,共同维系着这种政治体制的稳固。到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政治发展趋势显然是在倒退。西周与东周最大的区别也就显现出来了,与其说东周还属于周,倒不如说东周的建立只是让天下看起来有一个共主罢了,是对夏商方伯旧制的重演,天下俨然从平王东迁那一刻起就已经改朝换代进入乱世了,周天子只有一个名分而已。

更多文章

  • 甲骨文的尴尬史:商代的历史,有多少被吃到了肚子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甲骨文在商代使用范围,商代的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的文字吗

    中国商代的历史,就在中国人的肚子里——这不是打比方而是一桩事实。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是个偶然,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北京有个担任国子监祭酒的老先生王懿荣,有次他生病,从中药店买回一剂叫“龙骨”的中药,却见到一块骨头上刻有奇怪的符号,老先生对金石学颇有研究,觉得非同寻常,就叫家人一口气把药店有字的

  • 牧野之战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在哪一年的哪一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多少年,牧野之战发生在哪里,牧野之战发生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关于“牧野之战”发生的年代有四十多种不同说法,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比如根据《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可推断此战发生在公元前1027年,而根据《国语》中的记载则可推断此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不过这些记载都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离牧野之战发生相距好几百年,其可靠性自然值得怀疑。因此,要

  • 武王伐纣前一个“下三滥”细节,揭开商朝灭亡真相,纣王太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与第一次孟津会盟后谨慎的下令撤兵相比,这一次军事行动堪称冒险。首先是此前的会盟已经“打草惊蛇”,让周文王时代以服事殷的韬光养晦换来的纣王信任荡然无存。其次,也是最要命的,周武王兵力不足。西周在鼎盛时期,主力军队共有2支,一支是镇守东方的“殷八师”,另一支则是守卫镐京的“西六师”,西周时期每师的兵力为

  • 比干去世后,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孩子,指地为姓,如今成南方大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比干,比干之死完整视频,比干图片

    其实在商朝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忠臣,这个人就是比干,在封神演义当中有比干挖心的这个典故,比干在历史上的确很厉害,而且也是以死谏君的忠臣,自己又出生于贵族,他的父亲是商王帝文定,所以商纣王是他的侄子,不管是封神演义还是封神榜,比干都是正直的代表,当初烧掉了狐狸洞,让妲己从此就记恨上了他,因此最后的结局

  • 闻太师明明知道纣王会覆灭,为何还扶持他,不杀妲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闻太师对纣王多重要,闻太师和妲己什么关系,闻太师和妲己谁重要

    纣王虽无道,但成汤在大臣心目中乃至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都难以撼动,况且闻太师是托孤重臣,他对纣王而言,与其说是一位老臣,倒不如说他是一位父亲,自己的孩子再怎样遭吗,父亲肯定是不会抛弃的。而且纣王父亲临死前交给了闻太师打王金鞭,该鞭上打君王,下打佞臣,并且见此鞭犹如见到先帝。如此被器重的大臣,试问闻太师又

  • 清华大学破解战国文物,意外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找不到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甲骨文记载的夏朝,甲骨文中有没有夏朝的记载,甲骨文中有夏朝记录吗

    历史虽然都是过去式,但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是从何而来的,我们是如何发展到如今的地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预示着我们未来的走向。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这是我们有史记载的历史起源。只是在2008年之前,国外有不少学者都不承认我们国家有夏朝的历史的。原

  • 活在传说中的青铜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青铜时代史,世界上有没有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和黄金时代

    禹传位于子启,家天下确立,开创中国近4000年世袭王位的先河;殷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周是“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的指代。三代共约两千年的历史,使得华夏民族初具雏形。这段上古而神秘的岁月,被后世称之为“青铜时代”。一.通神兽骨——背负千年的文明印记甲骨文是我国古代的一

  • 周朝已经崩溃的办法,接着又影响了王莽和王安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莽和王安石什么关系,王安石40首诗,西周重要事件

    周朝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第一就是分封诸侯,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71个诸侯国中,有53个是周王室的姬姓诸侯,剩下的18个是异姓诸侯,最初的目的就是稳固周天子的统治,起到屏障作用。周天子把土地和老百姓分封给了诸侯,诸侯又把土地和老百姓分封给卿、大夫,诸侯当然要对周天子效忠,但卿、大夫效忠的却是诸侯

  • 他是唐朝末年的藩镇节度使,抗击黄巢,最终选择臣服后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藩镇节度使一览表,唐朝藩镇割据最严重的地方是哪

    李茂贞原名叫宋文通,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出战各地,当时李茂贞是军队里的队长,后来黄巢起义军攻陷了长安城。李茂贞带领军队与黄巢乱贼抗衡,最终李茂贞击败了黄巢的军队进攻,因此李茂贞战功显赫,他也是因此被加封为神策军指挥使。神策军就是当时京都的禁军,可是那时候神策军的指挥权没有帝王的手中,指挥权反而在宦官集

  • 刘裕真是个有福之人,不仅官位连升,帝位也是轮给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司马德宗智商不行,根本没有能力治理朝政,司马道子两父子彼此享受着行使主权。俗话说贪杯误事,正好验证在司马道子的身上。司马元显乘父亲醉酒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处理朝政,故借此事要皇帝罢免了他父亲在朝中的军机大权,把这大权握在自己手中,从此引发了父子相拼。不久之后发生了叛乱,司马元显原以为自己能力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