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没有鲍叔牙,就没有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恩怨纠葛!

如果没有鲍叔牙,就没有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恩怨纠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39 更新时间:2024/1/16 20:57:46

史书说管仲“贾人,南阳之弊幽”,管仲家族可能在齐襄公时代就已经在经营商业谋生。在周人的正统观念中,经商之人的地位不高,但并不代表这些经商之人就很穷,相反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很多商人富可敌国。那么管仲当时的经商情况如何呢?管仲自己曾说“吾始贫也;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愈,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可见管仲的经商之路并不顺利,管仲没有依靠经商成为齐国巨富,其实反倒是齐国的幸运之事。若是管仲经商很成功,那么后来的齐国就可能没有齐桓公了。

管仲既然不擅长经商,那么管仲从此而后以何谋生呢?管仲后来成为齐国权相而后,曾经回忆过当年的往事,说过“吾尝为鲍叔谋事而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无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这里就说明经商失败的管仲,后来还曾经成为鲍叔牙幕府中的门客,虽是很受鲍叔牙的赏识,可是依然没有改变贫困的生活格局。

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可见鲍叔牙曾经推荐管仲给齐国国君,这位国君是谁呢?根据时间上来看,很有可能就是齐襄公。只是齐襄公显然很不识货,根本没有看到管仲的能力,管仲三次在朝中为官,结果三次都被齐襄公所驱逐。后来管仲又参与齐国的对外战争,结果又是三次都成了逃兵。管仲怎么看都像是个LOSER,做生意不行,帮别人做事做不好,当官也当不好,打仗又打不赢,即便胸怀大志,也可谓是无处可用。当时的管仲一定常常在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一定不会知道齐国将会为他而改变。

在齐桓公和管仲之间,其实有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鲍叔牙。这位人物在推选管仲的问题上可说是齐国功臣。当年鲍叔牙选择公子小白、管仲选择公子纠,命运的车轮就已经注定朝向。公子纠是齐僖公的第二个儿子,公子小白是第三个,当年齐襄公暗杀鲁国国君、郑国国君,让齐国外交形势显得尤其险恶之时,这两位公子各自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蓄积力量。最大的不同则是娘家的不同,公子纠的母亲来自鲁国,公子小白的母亲来自莒国,当齐襄公在宫廷内乱中丧生,谁拥有强大后援谁就会占据优势,显然公子纠的力量更强。

管仲为什么会选择支持公子纠,这个问题至今仍是千古之谜。只是对于公子纠而言,鲁国既是其巨大的支持,也更是其巨大的隐患。当年齐襄公暗杀鲁桓公,齐鲁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张,齐国人与鲁国人之间随时都在酝酿着一场大战,这成为齐国朝臣们的担忧。《史记》:“及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於莒。”齐国最大的两家贵族,一个国氏,一个高氏都默契的选择了支持莒国的公子小白。这即成为鲍叔牙乃至管仲命运的转折点,公子小白奔都城即位为君,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在公子小白奔回都城的时候,跟随在公子纠身边的管仲也得悉齐国宫廷内乱,暗自埋伏在公子小白归国路途之中,以暗箭试图射杀公子小白。只是天不遂人愿,弓箭虽然射中了公子小白,但是并没有射中要害之处,公子小白伪装死亡骗过了管仲。因此后来公子小白成为国君而后,对管仲是有情绪的,带着齐国大军攻打鲁国,就是要鲁国交出管仲。这个时候的管仲或许心有余悸,这一生失败的遭遇或许就要在鲁国得到最后的终结。齐桓公身边的最大功臣鲍叔牙却说“管夷吾……使相可也”,这种如此信任的态度不知道来自哪里,但是公子小白居然信了,而且真的饶恕管仲封其为臣。那么,公子小白对管仲就真的如此放心?

史书有:“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这段记载说明什么问题呢?也就是说至少在齐桓公之前的齐僖公、齐襄公时代,齐国的政府管理体系就已经非常完善,内政、外交、军事等事务皆已形成专门的机构,对于任何机构之事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种分封亲族和任用子弟模式,很可能已经有了“任人唯贤”的政策,也就是说有什么本事就担任什么岗位,后来的隰朋主管外交,王子城父主管军事,宁戚主管农业,宾须无主管司法,东郭牙主管谏议,国高二氏则主朝廷内政,就是这种朝政格局的证据。那么,已经成为国君的公子小白,为什么要任用管仲呢?

公子小白请回管仲之时,并非马上就封其为相,虽说在谈论国家大事中认识到管仲的本领,可是也只是封管仲为“上卿”,赐予“市租”,这种让步已然是对管仲政治改革的最大支持。公子小白之前的齐襄公已经让贵族们产生了离心力,数年之间所发生的乱局在公子小白看来是非常恐怖的,臣子弑君这样的事情不能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公子小白必须要制衡贵族力量,不能安排一个具有贵族身份的宗亲公族来掌控国家,国高二氏不能,鲍氏也不能,反而是当年反对自己的管仲,与身边的朝臣可能会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这或许是公子小白选择管仲的其中理由。

公子小白需要依靠管仲,来建立一支新的力量,这支力量不能有太多宗亲公族的渊源积累,不能太快的对齐国国君造成权力上的威胁,因此管仲这位来自没落贵族家庭的臣子,既有治国能力,又能制衡朝臣,当成为公子小白的首选。管仲回归齐国而后,“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斋祓而见桓公。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政”,公子小白只是厚礼和任为大夫,这即说明其对管仲的防备之心并没有完全消除。

史书有:“二年,桓公……欲缮兵。管仲又曰:不可。公不听,果为兵……欲伐宋。管仲曰:不可……归告管仲曰:请修兵革。吾士不练,吾兵不实,诸侯故敢救吾仇。内修兵革!管仲曰:不可”,短短一年之中,公子小白的三次重大军事行动,都被管仲否决,但公子小白并没有因为管仲之言就停止行动,这就说明君臣之间的隔阂还依然存在。但是这三次行动的结果,均是齐国大败。而在齐桓公第三年的时候,管仲建议出兵攻打谭国,齐国终于取得胜利,齐国领土得以扩张。此后齐桓公也才真正与管仲达成默契,齐国的霸业才是完全开

更多文章

  • 如果不用此人,也许秦昭襄王早就统一了六国,可惜为时已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昭襄王有机会统一吗,秦昭襄王为什么能一统天下,秦始皇统一的六国分别是哪六国

    [var1]秦昭襄王剧照那时,天下的基本形势已经确定,可以说是秦昭襄王奠定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基础。秦昭襄王延续了秦惠文王时期的强盛,手下也有众多杰出的人才,可惜他用错了一个人,否则秦昭襄王绝对有实力统一六国。秦昭襄王幼年曾在燕国为人质。后来,秦武王去世,昭王在魏冉、右相樗里疾、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继承

  • 女子拒绝和孔子共乘一车,孔子说了一句话,让她被后人骂两千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弟子怎么评价孔子,孔子的简介及孔子的思想,孔子纪录片中孔子形象

    孔子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当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智者,他聪慧贤能,见多识广,素有孔圣人之称。孔子不但自己有才能,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传授给弟子,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而他也因此声名远扬,千年以来备受尊崇,一生当中几乎没有污点,然而他却因为一个女子的出现,险些被众人误会。这位女子就是宋国的公主南子。两人的矛盾

  • 孔子的母亲,为何不愿告诉孔子他的亲生父亲是谁?她有何苦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孔子的母亲多少岁生下孔子,孔子父母如何养育孔子的,孔子父亲和母亲相差多大

    [var1]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说起。虽然每一个人都曾经前程的学习过孔子的儒学理论,虽然每一个人都被孔子驾着牛车周游列国的故事所感动。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实孔子的一生还是非常曲折坎坷的。公元前549年开始,孔子就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公元前537年,孔子已经进入了青少年时期,并且他已经进入了思想认知上

  • 山东省一个县,人口近170万,吴起出生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山东137县人口排名,吴起县有多少人口,山东78个县总人口

    [var1]一首先,曹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点海拔66.8米,东北部最低点44.8米,高差22米。黄河历次决口泛滥,对境内地貌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决口时由于流向流速不断变更,形成复杂的地貌类型。境内微地貌形态主要有如下六种:砂质河槽地,占总面积的1.23%;决

  • 山海经记载过的一怪人,如今在新疆发现证据,传说难道是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山海经中记载的全部怪物,山海经发现的怪人,山海经记载的奇怪的人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古籍,是一部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的奇书。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现在的人们能够从《山海经》中寻找到许多和现实生活相似的动物。比如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一个怪人,人们一直以为是传说中才会出现的物种。但是在近年来,却先后在宁夏和新疆发现了这种怪人存在的证据。无论是宁夏上古就存在

  • 山东出土千年竹简,揭开孙膑伪善一面,难怪会被庞涓挖膝盖骨刺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膑的真实记载,山东出土孙膑竹简,孙膑被庞涓挖膝盖骨

    然而随着山东出土的千年竹简,却也揭开了孙膑伪善的一面,难怪会被庞涓挖膝盖刺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不妨让我们好好看下。[var1]1972年,山东省博物馆发掘了位于临沂县银雀山的汉墓,发现了包括陶器、青铜器在内的大量陪葬品,不过最具有价值的,莫过于4942枚汉朝竹简,上面记载了许多重要的文献,其中更是

  • 如果历史上没有发生“三家分晋”,晋国能否抗衡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国不分裂可以阻挡秦国吗,秦国和晋国谁的实力最强,秦国与晋国的争霸

    周成王先是将一片剪成玉圭形状的桐叶,赏给了叔虞;接着周公出来说话,认为玉圭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此举是册封叔虞。尽管周成王予以否认,但周公以“天子无戏言”反驳,于是周成王封叔虞于唐,故叔虞又称为唐叔虞,这便是“桐叶封弟”的典故。叔虞执政30年去世,其子燮父即位,将国都迁往晋水河畔,并将国号改为“晋

  • 孙膑被挖膝盖一点不冤?山东挖出一竹简,揭开孙膑遭遇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膑之死真相大揭秘,孙膑真实历史,山东孙膑竹简

    [var1]残忍陷害,恩怨情仇根据记载,庞涓当初已经成为韩国的大将,而当时的孙膑却还没有遇到千里马。但是庞涓深知孙膑富有才华,担心有一天孙膑出大风头,盖过自己。于是他便假意邀请孙膑来到韩国,和自己一起工作,但孙膑刚一到韩国,庞涓就借自己的职务之便给孙斌判了一个罪名,最后孙膑还被残忍的挖去了膝盖骨。因

  • 山西出土俩铜戈,揭白起自杀的真正原因:长平之战的胜者并非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长平之战历史上真实的白起,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

    [var1]公元前262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并攻占了野王郡,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上党郡郡守冯亭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与其做秦国人,不如投降同为三晋国家的赵国。由此,上党举郡并入赵国。由此,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分别派数十万重兵进入上党,展开了持续3年的长平之战。最终,秦国名

  • 山西挖出石碑,揭露赵国长平之战失败原因:赵括或被误解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国长平之战图片,赵国长平之战惨败的真实原因,赵括长平之战失败的故事

    赵括,赵国大将赵奢之子,历史典故纸上谈兵的主人公。史记如此记载:春秋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少即满负盛名,精通兵书计谋,谈论军事策略头头是道,但在关乎赵国生死存亡的长平之战之际,赵括领命代替廉颇成为长平之战主将,廉颇在时赵国虽未曾取得胜利,但秦军也未取得丝毫利处,但赵括上任后的结果是几月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