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张仪、魏冉、范雎、吕不韦、李斯,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呢?

商鞅、张仪、魏冉、范雎、吕不韦、李斯,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954 更新时间:2024/3/8 5:21:53

秦孝公变法强秦,使秦国彻底告别积贫积弱的局面。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共经历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六代国君。

[var1]

虽然说经历了六代国君,但是因为在位时间长短的问题,真正为秦国的一统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这祖孙三代秦君。

“一个好汉三个帮”,再伟大的君主,都需要贤明的臣子来辅政,古代明君与贤臣经常是成双成对的出现的,千里马也得有伯乐才行啊!

[var1]

与秦国这三代国君相对应的,有四位名垂千古的良相,变法强臣商鞅、连横名嘴张仪、权相国舅魏冉、睚眦必报的范雎。

为秦国打下统一根基的变法强臣-商鞅

商鞅是秦国极为重要的一个人物,可以说秦国能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商鞅是居功至伟的。

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秦国的变法工作,商鞅整合了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的经验,在秦国推行“商鞅变法”。

[var1]

在政治上,商鞅参照晋国、楚国强大的经验,在秦国推行郡县制,重新制定秦国的户籍制度,削弱贵族对秦国的影响。

以军功授爵、耕战制度提振秦国的民心,以严格的法令,对秦国的民风民俗进行纠正,改变秦国的私斗风气。

彻底激发了秦国的战争潜力,秦国在统一过程中,可以屡败屡战,迅速恢复,正是得益于此!

[var1]

在经济上,商鞅下《垦草令》,奖励垦荒,刺激秦国农业发展,根据秦国实际情况,主张重农抑商。开阡陌,废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统一度量衡,为秦国的一统大业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商鞅和秦孝公是秦国统一进程的奠基人,没有他们的变法改制,就没有秦国后来的七代强盛,更没有秦始皇的一统大业。

[var1]

为秦国舌战天下的纵横名相-张仪

公元前328年,张仪在嬴驷继位的第十个年头,得到了嬴驷的重用,此时秦国面临的战国形势比秦孝公时更为复杂。

三晋已经见识到了秦国的强大,以公孙衍为首的三晋名士提出了“合纵”抗秦的主张。

张仪担任秦相的十多年时间,为秦国做出的最大贡献有四个:

[var1]

一是出使魏国,以自己的口舌之利,再加上秦国的军事威胁,逼迫魏国割让河西给秦国。

二是名为魏相,实为秦国服务,为秦国的东出战略,铺平了道路,使秦国的影响力,走出函谷关,传遍天下。

三是破坏合纵联盟,多次瓦解“犀首”公孙衍发起的对抗秦国的合纵联盟,保护了秦国的安全。

[var1]

四是两次出使楚国,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为秦国拿下了黔中的土地。同时戏耍楚怀王,令楚国与齐国交恶。

但是作为秦国从积蓄力量,到后来的东出函谷,蚕食天下的关键转折的秦惠文王时代,秦国最关键的动作是吞并巴蜀,但在这一战略中,张仪的参与度不高。

所以张仪对秦国来说,更像是一个救火队员,为秦国解决了很多眼跟前的问题,但对秦国长远的发展,他的贡献稍显一般。

[var1]

执掌秦国大权四十年的权相舅舅-魏冉

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是宣太后的异父同母的弟弟,在惠文王嬴驷时期,魏冉就因为宣太后的关系,逐渐在秦国朝堂获得一席之地。

秦武王去世之后,昭襄王嬴稷能够获得秦王之位,第一要感谢的是赵武灵王,第二要感谢的就是他舅舅魏冉。正式因为魏冉在秦国的强大实力,才让嬴稷在兄弟争位中获胜。

[var1]

魏冉在秦国掌权近四十年,四度担任秦相,他可以算是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第一个是,破格举荐白起担任秦军主将,率领秦军攻打韩、魏两国,伊阙之战,一举击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

白起最出名战役,除长平之战外,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鄢郢之战三场战役都是在魏冉执政时期完成的。

[var1]

第二个是,联合五国,参与乐毅伐齐,一举将秦国一统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拉下大国的神坛。

秦昭襄王时期,战国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一个是秦国,一个是齐国,并称东西二,可见齐国当时的强大。如果齐国不跌下霸主之位,秦国的统一就是痴心妄想。

人生就是这么凑巧,在魏冉执政秦国的时候,齐国出现了内忧外患。在内齐湣王想解除贵族对齐国的掌控,活跃的造反分子孟尝君田文,开始上蹿下跳,联络各国打压齐国。

[var1]

再者曾经被齐国欺负得差点亡国的燕国,暗中支持苏秦、苏代兄弟,瓦解齐国与赵国的联盟关系,为了争夺宋国,齐国与三晋彻底交恶。

公元前285年,秦军越过韩、魏的领土,率先对齐国发起进攻,夺取齐国的河东九城。第二年,秦军联合燕、魏、赵、韩组成五国联军,大举进攻齐国,差点灭亡齐国。

可以看出,魏冉对秦国的两个重要作用,都是极为关键,一个“杀神”白起,一个“五国废齐”,对秦国统计堪称决定性的影响。

[var1]

睚眦必报的小人相国-范雎

应侯范雎是一个人品和才能呈现两个极端的人物,有怨必报、有恩必还,他最终也因为这个性格拖累了自己在秦国的政治命运。

范雎在秦国掌权的时间不算长,满打满算不到十年时间,但是他为秦国的统一,贡献也是很大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远交近攻的策略,范雎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一改魏冉后期以利益为驱导的战略方向。

[var1]

从秦昭襄王后期开始,秦国将用兵的重心集中到了韩、赵、魏三晋势力。对于距离秦国较远的齐国、燕国、楚国,采取联合修好的政策。

制定了秦国以蚕食的方式,削弱各国壮大自己,先灭三晋,再图齐楚的战略方针。可以说是从范雎开始,秦国才真正具有了一统的规划。

第二是瓦解合纵的攻人攻心的策略,范雎最先向秦王提出了拉拢各国权贵,为秦国所用,帮助秦国完成一统的手段。

[var1]

范雎派唐雎携带黄金,前往赵国,四散分发,瓦解天下策士合纵谋秦的决心。

第三是在长平之战中,范雎先是以外交手段麻痹赵国和各诸侯,使得各国打消救援赵国的心思。

最后以反间计,令赵王临阵换将,把经验老到的廉颇,换成一股子冲劲的赵括,在长平歼灭赵国四十五万有生力量。

范雎为秦国制定的一统天下的策略,对秦国的影响很大,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依然在采用范雎的策略,范雎也是秦国一位承上下的人物。

[var1]

为秦国作出贡献的排序为:商鞅、魏冉、范雎、张仪、吕不韦、李斯

从商鞅、张仪、魏冉、范雎四人为秦国的做出的贡献来看,商鞅是秦国强大的奠基人,如果没有他的变法,秦国就不可能强大,所以他位居首位,是当之无愧的。

魏冉、范雎、张仪三人的排序,魏冉执政秦国,两大杀手锏,白起和弱齐,为秦国扫平了障碍,使秦国拥有一统天下的势力。

[var1]

正是因为魏冉前面打下的基础,才有后面范雎的一统天下的规划,如果没有魏冉在前面的功绩,范雎的规划不过是空谈罢了。

因此魏冉的功劳要比范雎的大,而张仪的连横与游说各国事秦的举措,只是为秦国解决了惠文王时代的危机,并不具有较为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张仪的功劳又要稍次一点。

最后说吕不韦和李斯,吕不韦虽然在担任秦相的十三年里,同样为秦国开疆扩土,为秦始皇的一统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var1]

但是他执政的时期,秦国已经基本具备了一统的势力,这一时期完全是他想干啥,秦国就能支撑他干啥,因此他的贡献不足以和前面四位比,他这个位置,换别人也不会干太差!

在统一之前,李斯的功劳是微乎其微,统一前后很长一段时间,李斯都没有走上相位。他最大的功劳是为秦始皇提供了大一统的制度和施政举措,维护了大一统思想。

更多文章

  • 大禹治理的是哪里的水?教授:从《山海经》推断,它是在尼罗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这也让人感到好奇,大禹治的是哪里的水呢,根据《国语》:“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伊水和洛水正好是黄河的支流,因此大禹治理的区域面积,主要还是黄河流域的下游位置。[var1]但是来自于中科院的孙卫东教授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山海经》推断:是尼罗河。这是一个大胆而且新鲜的看法,孙卫东教授在国

  • 大秦赋:嬴异人没有父亲的手腕,他在吕不韦面前,没有王者的威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秦赋嬴异人精彩场面,嬴异人和吕不韦的关系,嬴稷与嬴异人

    [var1]而其中吕不韦则是乐开花了,因为他当初重金投资与嬴异人,如今终于得到回报了,嬴异人登上王位,他更是直接被封为丞相,从一个商人登上大秦帝国的丞相之位,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var1]有意思的是,吕不韦在得知嬴柱崩了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赶紧回到家中偷着乐,他没想到局势发展的这么对自己有利,

  • 夷陵之战蜀吴打得不可开交,本是魏国的好机会,曹丕为什么不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伐吴为啥也失败了,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什么伐吴,夷陵之战时曹丕为什么不攻东吴

    堪称励志典范的刘备,在自己的晚年,却是发动了一场本就不该发动的战争,夷陵之战。不过在这场蜀汉和东吴的战争中,相对于魏国来说,原本就是一场十分有利的战争,可是魏国的选择却是坐山观虎斗,为什么曹丕没有出手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var1]一、夷陵之战的整体局面夷陵之战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都是一

  • 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若成功能拯救燕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荆轲刺秦秦王派谁去攻打燕国,荆轲刺秦王以后是怎样对付燕国的,燕太子丹与荆轲

    在三十多年前的长平,秦赵两军血战三年有余,最终秦国人取得胜利,这也成为战国时代的转折点。赵国四十万热血男儿丧身于秦国大军,可谓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是秦国摧毁性的军事作战能力也彻底摧毁了韩魏两国的意志,数年而后韩魏两国皆沦为秦国附庸。当长平之战而后数年之间,一个在赵国成长起来的秦国王子回到了秦国,成为了

  • 骗了我们千年的荆轲刺秦,被《大秦赋》“扒光”内幕:难怪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刺秦成功了吗,荆轲刺秦发生的历史背景,荆轲刺秦失败的真实原因

    第一个细节是樊於期的死,第二个细节是机智救秦王的成了李斯。历史上,樊於期并不是被太子丹逼杀,他是为了报答太子丹慷慨就义;当荆轲刺秦王时,机智投出药箱子的也不是李斯,而是医官夏无且。[var1] 当然,忠心救主的人改成李斯情有可原,毕竟这是一部以嬴政李斯为主线的戏,但把太子丹和樊於期演成反目成仇,就有

  • 夏侯惇没有什么战功,为何在魏国地位却高得吓人?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侯惇有哪些战功,夏侯惇为什么在魏国的地位高,夏侯惇正史厉害吗

    负土知忠力,敬师见高风。啖睛失一目,孤勇敌万军。壮哉盲夏侯,大名列三分。[var1]作为一个整日里在枪林箭雨中穿行的武将,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在沙场上,再也无法见到明天清晨升起的朝阳。咱们普通老百姓纠结的是贫与富,暖与寒;枭雄们纠结的是成与败、兴与亡;文臣们纠结的是高与低,得与失。兵者,大凶也。而

  • 墨子不仅擅长机关术,更是堪比欧几里得的数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数学家墨子简介,墨子图片,墨子的三大定律

    [var1]第一,墨子主要贡献墨家兴起于战国初期,当时诸子百家一直为自己的学派著书立说,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比如大家熟悉的儒家代表的是统治阶层的利益,但是儒家却非常的重视文教而轻视自然科学,不仅仅是儒家,当时的很多学派对于自然科学都是持消极或者不重视的态度!而墨家则是代表的底层小工业者的利

  • 商鞅变法中的奖励体系,抓住了民众心理,促进了秦国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鞅变法各个政策的作用,商鞅变法对秦国的贡献,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改变

    那么商鞅变法中到底有哪些改革方式呢?竟使得秦国崛起于西戎,最终统一六国。其实,商鞅变法中的改革途径有很多,例如废井田,推县制等。但是其中也有一个较为特别的方法,那就是它的奖励体系,它抓住了民众心理,帮助秦国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模式,提高了民众积极性。[var1]商鞅的奖励体系,一般要与管仲的利出一孔

  • 大秦赋:吕不韦有3次想杀了李斯,看穿其心思的李斯令他胆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斯为什么害吕不韦,如何评价大秦赋中的吕不韦,李斯和吕不韦谁死得惨

    [var1]不过在吕不韦推荐李斯之前,吕不韦起码有三次是想杀了李斯的。[var1]第一次是在吕不韦得知郑国修渠其实是李斯诡计的时候,当时王绾为了留下李斯,情急之下,说出了李斯和郑国相识这件事,很快吕不韦就明白了,秦国求着郑国修渠,其实是李斯的诡计而已。[var1]当时吕不韦就说过要杀了李斯,而且已经

  • 大秦帝国3大高手较量:嬴政狠,李斯奸,吕不韦被逼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秦帝国三大名将,大秦帝国嬴政,大秦帝国秦国四大势力

    [var1](嬴政)吕不韦回洛阳后,本想专心务农,可他实在是专心不了。因为六国国君听说他解职,纷纷派使者至洛阳,以高官厚䘵为条件,求他出山。其盛况空前,司马迁在《史记》里描述:宾客络绎不绝,道上站满了人,一眼望不到头……这让吕不韦感到害怕,他倒不是害怕六国宾客过多,会出什么乱子,而是害怕此事被嬴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