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里的“潜伏”:秦与六国的谍战大剧,比正面战场还精彩

大秦赋里的“潜伏”:秦与六国的谍战大剧,比正面战场还精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99 更新时间:2024/3/8 7:43:45

[var1]

近日来,随着历史大剧《大秦赋》的热播,人们又被带回了那段群雄割据、争霸兼并的战国岁月。一场场高度还原的血战,一个个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将士,使现代观众看得血脉贲张,直呼过瘾。相形之下,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间谍,有力地支援、配合了正面战场,却“深藏功与名”,被后人有意或无意地淡忘了。列国在成功地使用间谍获益匪浅的同时,也深受敌国间谍之害,蒙受了很多损失。间谍在我国古已有之,兵法巨著《孙子兵法》中就有《用间》篇,专门系统地阐述了使用间谍的种种理论。

[var1]

一、六国对秦用间

著名秦史专家马非佰先生在《秦集史》一书中提出:“世但知始皇帝以武力征服天下,而岂知武力之外,尚有其最毒辣之间谍政策哉! ”固然,秦在春秋战国时期曾大量向他国派遣间谍,实施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间谍战例,但自身也难免遭到他国派遣至秦国的间谍的袭扰和破坏。直至统一大业宣告完成后,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刻石记功时,还念念不忘往事,指责六国“阴通间使”、“内饰诈谋”。那么,六国对秦国实施了哪些堪称经典的间谍战例?秦国蒙受了什么样的惨重损失?

[var1]

关东六国,尤其是与秦为邻的韩、赵、魏三国,或向秦国派遣大量间谍,侦伺机密;或制造假情报,误导秦国间谍,从而达到“弱秦”和“间秦”的目的。在这方面堪称经典的,有赵国名将赵奢利用、误导秦国间谍,取得阏与之战胜利的战例。

公元前269年,秦军攻击赵国战略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王召名将廉颇、乐乘等询问解救之术。二将都认为,阏与距赵国首都邯郸 (今河北邯郸)路途遥远,道路又崎岖险阻,难以救援。当时尚名不见经传的赵奢却认为:赵军有取胜的可能。于是,赵王命赵奢率军援救阏与。

[var1]

赵奢

赵奢率军离开邯郸30里后,就做出畏战假象,匆忙筑垒扎营,按兵不动。为隐蔽作战意图,赵奢下令:“妄及军事者,斩无赦。”为牵制赵国援军,秦将派军屯扎武安(今河北武安)西,做出欲攻武安的假象,以引诱赵军援救武安。赵奢不为所动,在原地屯扎长达28天,每天继续增固营垒,造成赵军怯战的假象。

秦帅派间谍潜进赵营,探听虚实。赵奢佯装不知,命属下不必理会,让其任意侦察。返回秦营后,秦间谍将赵军怯战、不思进取,唯求自保等情报汇报给主帅。秦帅大喜,放松了戒备。赵奢获得间谍侦知的这一情报后,率全军偃旗息鼓,疾驰两天一夜,赶到距阏与城50里处。

秦军不备,遭到赵国援军与阏与守军的前后夹击,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赵国巧妙利用本国及秦国间谍,取得了阏与之战的胜利。

[var1]

赵奢

六国除利用间谍在战场上多次击败秦军外,还巧妙利用间谍游说离间,成功地借助秦国君臣之手,逼杀威震当世的名将白起,堪称战国时期六国对秦用间最成功的一则经典战例。

长平之战后,白起所率秦军击杀赵国主将赵括,坑杀赵国降军40余万,并趁势进击赵都邯郸,赵国危在旦夕。为解救危局,赵派苏代至秦,携带重金,贿赂、游说秦相范雎。苏代“提醒”范睢说:白起战功赫赫,“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白起若回国,必得秦王重用,甚至可能位在范雎之上。要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你最好劝说秦王停战。范雎出于私心,采纳了苏代的游说,以韩、赵割地求和为名停战。

白起得知消息后,尽管内心怒火万丈,却也无可奈何,“由是与应侯(范雎爵号)有隙”。此后,白起多次以患病为由,推辞秦王征召。范雎趁机以白起功高震主为名,劝说秦王,逼令白起自杀。

[var1]

白起

当然,六国派往秦国的间谍,并非总是给秦国造成损失。有时候会恰得其反,使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后世获益。韩国派水工郑国至秦国,劝说秦王开凿郑国渠,意图诱使秦国将庞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工程的修建上,从而无暇无力东侵。绵延300余里的郑国渠,确实极大地消耗了秦国的国力。然而,郑国的间谍身份泄露后,秦国君臣却一反常态,没有杀死郑国以泄愤。秦国君臣这一出乎六国意料的反应,其实正是因为秦国君臣清醒地意识到,郑国渠将对秦国乃至后世农业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收益。

[var1]

大秦赋 郑国

二、秦对六国用间

来而不往非礼也。秦人多次蒙受六国间谍造成的损失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将对六国“用间”纳入到统一天下的策略中。其手段主要有三种:贿赂收买、挑拨离间、暗/借剑杀人。这也就是李斯提议的“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

秦国间谍将这三种方式使用得炉火纯青,屡获奏捷:

他们散布流言,诱惑赵王撤掉名将廉颇,代之以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赵国长平惨败。

他们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使他不断诋毁颇令秦人忌惮的名将李牧,再大肆散布李牧将不利于赵王的流言,赵王听信流言、谗言,撤换并杀害李牧,赵国亦随之灭亡。

[var1]

李牧

他们重金收买魏人,令其在魏王面前诋毁“窃符救赵”立有大功的信陵君。魏王信谗,疏远了信陵君。信陵君为求自保,故意装出无意功名利禄的颓废姿态,“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4年后,信陵君因酗酒过度而辞世。秦军趁机攻魏,大捷。

[var1]

大秦赋 信陵君

他们重金收买齐相后胜,指使他劝说齐王“去纵朝秦,不修攻战之备”,坐观五国一一被秦灭亡,又因缺乏战备,迅速亡国。

尽管后人抨击秦国君臣“专务以诈欺诸侯”,尤擅长使用反间计,离间六国君臣。但这也无非是有来有往的事,而且不可否认的是,秦国通过间谍的使用,屡屡获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收益,也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文史君说

“用间”在古代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史可载者,可追溯至夏朝。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用间”理论不断丰富,以至于春秋时,“兵圣”孙武撰兵学巨著《孙子兵法》时,专门撰写《用间》篇,对间谍的使用、功效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并提出了“上智为间”的名言。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各国君主不但在有形战场上通过调兵遣将、厮杀搏斗来进行博弈,还在无形战场上频繁地使用间谍,通过窃听、流言、贿赂、离间等手段,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战术目的。秦与六国、六国彼此之间的间谍战,可谓互有得失,利弊参半。但从总体上来看,秦统一战争之所以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摧枯拉朽般横扫六国,成功地运用间谍战可谓居功至伟。尽管“用间”屡屡遭致道德正义之士的抨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战法,极大缩短了统一战争的进程,节省了战争耗费,减少了军民伤亡,减轻了民众负担。

参考文献

马非百:《秦集史》,中华书局,1982年。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黄富成:《中国古代间谍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更多文章

  • 商鞅、张仪、魏冉、范雎、吕不韦、李斯,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仪和范雎李斯谁厉害,秦国丞相范雎与魏冉,商鞅和张仪和范雎哪个厉害一点

    从秦孝公变法强秦,使秦国彻底告别积贫积弱的局面。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共经历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六代国君。[var1]虽然说经历了六代国君,但是因为在位时间长短的问题,真正为秦国的一统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这祖孙三代秦君。“一个好汉三个帮”

  • 大禹治理的是哪里的水?教授:从《山海经》推断,它是在尼罗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这也让人感到好奇,大禹治的是哪里的水呢,根据《国语》:“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伊水和洛水正好是黄河的支流,因此大禹治理的区域面积,主要还是黄河流域的下游位置。[var1]但是来自于中科院的孙卫东教授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山海经》推断:是尼罗河。这是一个大胆而且新鲜的看法,孙卫东教授在国

  • 大秦赋:嬴异人没有父亲的手腕,他在吕不韦面前,没有王者的威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秦赋嬴异人精彩场面,嬴异人和吕不韦的关系,嬴稷与嬴异人

    [var1]而其中吕不韦则是乐开花了,因为他当初重金投资与嬴异人,如今终于得到回报了,嬴异人登上王位,他更是直接被封为丞相,从一个商人登上大秦帝国的丞相之位,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var1]有意思的是,吕不韦在得知嬴柱崩了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赶紧回到家中偷着乐,他没想到局势发展的这么对自己有利,

  • 夷陵之战蜀吴打得不可开交,本是魏国的好机会,曹丕为什么不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伐吴为啥也失败了,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什么伐吴,夷陵之战时曹丕为什么不攻东吴

    堪称励志典范的刘备,在自己的晚年,却是发动了一场本就不该发动的战争,夷陵之战。不过在这场蜀汉和东吴的战争中,相对于魏国来说,原本就是一场十分有利的战争,可是魏国的选择却是坐山观虎斗,为什么曹丕没有出手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var1]一、夷陵之战的整体局面夷陵之战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都是一

  • 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若成功能拯救燕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荆轲刺秦秦王派谁去攻打燕国,荆轲刺秦王以后是怎样对付燕国的,燕太子丹与荆轲

    在三十多年前的长平,秦赵两军血战三年有余,最终秦国人取得胜利,这也成为战国时代的转折点。赵国四十万热血男儿丧身于秦国大军,可谓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是秦国摧毁性的军事作战能力也彻底摧毁了韩魏两国的意志,数年而后韩魏两国皆沦为秦国附庸。当长平之战而后数年之间,一个在赵国成长起来的秦国王子回到了秦国,成为了

  • 骗了我们千年的荆轲刺秦,被《大秦赋》“扒光”内幕:难怪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刺秦成功了吗,荆轲刺秦发生的历史背景,荆轲刺秦失败的真实原因

    第一个细节是樊於期的死,第二个细节是机智救秦王的成了李斯。历史上,樊於期并不是被太子丹逼杀,他是为了报答太子丹慷慨就义;当荆轲刺秦王时,机智投出药箱子的也不是李斯,而是医官夏无且。[var1] 当然,忠心救主的人改成李斯情有可原,毕竟这是一部以嬴政李斯为主线的戏,但把太子丹和樊於期演成反目成仇,就有

  • 夏侯惇没有什么战功,为何在魏国地位却高得吓人?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侯惇有哪些战功,夏侯惇为什么在魏国的地位高,夏侯惇正史厉害吗

    负土知忠力,敬师见高风。啖睛失一目,孤勇敌万军。壮哉盲夏侯,大名列三分。[var1]作为一个整日里在枪林箭雨中穿行的武将,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在沙场上,再也无法见到明天清晨升起的朝阳。咱们普通老百姓纠结的是贫与富,暖与寒;枭雄们纠结的是成与败、兴与亡;文臣们纠结的是高与低,得与失。兵者,大凶也。而

  • 墨子不仅擅长机关术,更是堪比欧几里得的数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数学家墨子简介,墨子图片,墨子的三大定律

    [var1]第一,墨子主要贡献墨家兴起于战国初期,当时诸子百家一直为自己的学派著书立说,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比如大家熟悉的儒家代表的是统治阶层的利益,但是儒家却非常的重视文教而轻视自然科学,不仅仅是儒家,当时的很多学派对于自然科学都是持消极或者不重视的态度!而墨家则是代表的底层小工业者的利

  • 商鞅变法中的奖励体系,抓住了民众心理,促进了秦国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鞅变法各个政策的作用,商鞅变法对秦国的贡献,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改变

    那么商鞅变法中到底有哪些改革方式呢?竟使得秦国崛起于西戎,最终统一六国。其实,商鞅变法中的改革途径有很多,例如废井田,推县制等。但是其中也有一个较为特别的方法,那就是它的奖励体系,它抓住了民众心理,帮助秦国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模式,提高了民众积极性。[var1]商鞅的奖励体系,一般要与管仲的利出一孔

  • 大秦赋:吕不韦有3次想杀了李斯,看穿其心思的李斯令他胆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斯为什么害吕不韦,如何评价大秦赋中的吕不韦,李斯和吕不韦谁死得惨

    [var1]不过在吕不韦推荐李斯之前,吕不韦起码有三次是想杀了李斯的。[var1]第一次是在吕不韦得知郑国修渠其实是李斯诡计的时候,当时王绾为了留下李斯,情急之下,说出了李斯和郑国相识这件事,很快吕不韦就明白了,秦国求着郑国修渠,其实是李斯的诡计而已。[var1]当时吕不韦就说过要杀了李斯,而且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