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蓝玉是朱元璋的得力干将,手握兵权,为何会被卸磨杀驴?

蓝玉是朱元璋的得力干将,手握兵权,为何会被卸磨杀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23 更新时间:2023/12/30 23:19:47

1、淮西勋贵集团的重要人物,曾为明朝立下赫赫军功

蓝玉是安徽定远人,常遇春的小舅子。他生得高大威猛,面颊红紫,早年投奔朱元璋麾下后,跟着常遇春南征北战,临阵杀敌,所向披靡,因而得到朱元璋赏识,被不断提拔。

吴元年,授武德卫指挥使;

洪武三年,升任大都督府佥事;

洪武四年,从傅友德入川,征讨夏政权;

洪武五年,随徐达北伐,任中路军先锋,打败王保保

……

洪武二十一年,以征虏大将军之职率领十五万大军,挺进漠北,在捕鱼海重创北元大本营,朱元璋因此将其“比之卫青李靖”,并晋升其为凉国公。这份职位履历表明,蓝玉是从基层做起来,拥有相当过人的军事才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领。

蓝玉并非纯粹的武将,在攻克云南后,朱元璋为了奖赏他,册封其女儿为蜀王妃。从此,蓝玉成为皇亲国戚。

2、行不法之事

蓝玉的事业步入高峰时,他也渐渐滋生居功自傲的思想,历史记载:

“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太祖遇之厚,寝骄蹇自姿——《明史?蓝玉传》”

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贪念,蓝玉违法乱纪:

“畜庄奴、假子数千人,出入乘势渔猎。尝占东昌民田,民讼之,御史为置狱按问,玉捶楚御吏。及征北还,私其驼马珍宝无算——《明太祖实录》”

“胡惟庸案”发生时,曾发现蓝玉与胡惟庸有串联,但朱元璋考虑到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以开平之功及亲亲之故,宥而不问。”

但是,蓝玉依旧我行我素,越礼犯分,甚至与元主妃子有私。朱元璋本想封其为梁国公,因其过错,便改为凉国公,并命人将过失刻于凭据之上。

面对朱元璋的提醒,蓝玉还是老样子,死不悔改,这就如同公司的元老,仗着自己老资格,目中无人。

专权、违背军令的事,蓝玉也没少干。朱元璋曾命他负责西北军务,他却背着朱元璋,擅自带兵进入藏区,破坏朝廷对边疆的羁縻政策。正是由于他的嚣张跋扈,最终走上不归路,而招来杀生之祸。

3、“蓝玉案”的爆发

蓝玉为非作歹的行为,让朱元璋不得不关注。

洪武二十五年,年仅三十八岁的太子朱标去世。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作为将来的继承人。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六十多岁,而皇太孙仅仅十六岁,而且性格仁弱。朱元璋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朱允炆过于仁慈,控制不住局面。一旦军中有人作乱,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蓝玉就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钉。

蓝玉与朱标有亲戚关系,自然关系好,曾提醒他小心朱棣。后来,这事被朱棣知道,自然记恨蓝玉。朱标去世后,朱棣进京吊唁,到处发帖子:“诸公侯纵恣不法,将有尾大不掉忧。”朱棣的挑拨,又加深了朱元璋对蓝玉的猜忌。

蓝玉此时不知大祸将至,还在谋求更高职位——太子太师。结果朱元璋没有让其圆梦,故意不给他太子太师。蓝玉眼看职位落空,心怀不满,便开始策划谋反,但他的密谋早已经被锦衣卫所察觉。没等到他动手,锦衣卫指挥使蒋献就向朱元璋告发。

此时,经过明朝的多次打击,蒙古已经陷入分裂,北方已经比较安定,将领的利用价值也变低了。朱元璋收到蓝玉谋反的信息后,便决定大开杀戒,确保年轻仁弱的朱允炆能够坐稳江山。

于是,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二,朱元璋便将山西、河南等地的将领召入京城,以便控制。二月初八早朝,锦衣卫指挥当众弹劾蓝玉谋反,朱元璋立刻下令逮捕,并让朱允炆和吏部尚书詹徽审查;第二天,蓝玉被投入锦衣卫大牢;第三天,以谋反罪将蓝玉剥皮处死,并诛其三族。

蓝玉虽死,但朱元璋并未善罢甘休,而是借机扩大化,以蓝党的罪名,将一大批淮西老将诛杀。上至公侯,下至百姓,因“蓝玉案”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

秋媚说:“蓝玉案”是明初皇权与军权冲突的产物。朱元璋为了使自己以及子孙后代能够大权独揽,不断集中皇权,以蓝玉为首的武将就成了绊脚石。但是,蓝玉案也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首先是制造了大量冤案,其次也导致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无将可用,面对朱棣只能节节败退,最终导致皇位被篡。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时,其实力仍超过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关外清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灭亡前有多大的势力,明朝是李自成灭掉的吗,明朝的灭亡和李自成有关系吗

    明末清初,民间流传一首民谣“朱家面,李家磨,做得一个大馍馍,送与对巷赵大哥(代指满清王朝,因为北宋灭亡后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至东北,故明朝人戏说清朝乃赵宋的后代)”。这首民谣很形象地说明这个馍馍(天下)的面是朱家的,磨面、和面、上笼屉蒸的活儿都是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可最后这个馍馍却落地了入关的清朝手里

  • 明朝驸马没那么好当,想见公主都被奴仆阻挡,只得离家出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最后一个驸马,明朝公主能见驸马吗,明朝的驸马有多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的驸马娶的是皇帝的女儿,有皇帝这个靠山,既尊贵又有权势。不要说普通人了,就是连达官贵人也要敬畏之,避之唯恐不及,谁还敢去碰撞他,得罪他呢?然而这只是通常情况。在明代万历朝时,却发生了两起驸马受宫婢、太监的侮辱、殴打,无处申诉而出走的事,真叫人难以置信。明万历帝朱翊钧有十个女儿,

  • 赵匡胤赐给大将一个具有生杀大权的锦囊,打开后里边却是一张白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匡胤是如何对待功臣的,赵匡胤起兵时的主要功臣,赵匡胤的功劳与过错

    上回我们讲到了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赵匡胤兵分两路南下伐蜀,次年正月后蜀皇帝孟昶投降。宋朝这次南征非常顺利,从出征到灭国仅仅用了66天时间,但是灭蜀之后王全斌部队却在成都大肆烧杀抢掠,这引起了后蜀百姓的公愤。随后全师雄等人聚众十余万宣布起义,宋朝镇压这次起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更重要的是宋军的

  • 大明灭亡后,16位皇帝齐聚地府,身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会先抽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16个皇帝相遇朱元璋会先抽谁,大明各位皇帝与朱元璋的关系,明朝16位皇帝相聚朱元璋先打谁

    朱元璋去世后同样来到地府报道,由于其开创了大明帝国,阎王对其也另眼相看,给了个不小的官职,只是地府历朝历代优秀的皇帝也很多,朱元璋想争个头把交椅也很难。随着时间推移,一个个明朝皇帝也相继来到地府,随即朱元璋也了解到了明帝国的始末,等到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大明的十六个皇帝也凑全了。为了总

  • 被蒙古攻下的地区哪里最惨?第三南宋,第二金朝,第一至今都极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跟金朝还有蒙古的版图有多大,蒙古与南宋对峙图,蒙古在南宋的实力

    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的主要对象就是当时以阿富汗为核心的帝国花剌子模,对蒙古人而言,是一次不义的侵略战争。在战争的过程中,蒙古人对被征服地区的人们实行了残酷血腥的杀戮,对当地人们的财富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在占领地区,蒙古人设置了达鲁花赤等地方官员进行治理管辖,虽然这些行政官员的设置还比较随意,但是战争后蒙

  • 三国时代一种老古董兵器,成了明朝看家宝,差点把李自成逼上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出身于陕北贫苦农家,年轻时当过驿卒,还在明朝甘州总兵杨肇基手下当过几天大头兵。崇祯二年(1629年),李自成所在的部队发生哗变,饥寒交迫的士兵们长期得不到军饷,忍无可忍,杀死参将王国用,投奔到农民起义军队伍中,李自成由此开始他的造反生涯。李自成虽是普通农民出身,但胆识过人,义气豪爽,打起仗来悍

  • 朱元璋曾告诫子孙不能攻打此国,朱棣不听直接将其打成一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vs朱棣,1335年朱元璋率兵去攻打哪,朱棣出生时候朱元璋在干什么

    在朱元璋留给后世子孙的训诫中,除了确定后代子孙的取名规则,制定明王朝强硬对外的基本国策等以外,还告诫后人不要攻打周边的一些小国家,要与之建立友好的、以明王朝为中心的藩属关系,可以说这是此后明清中国朝贡体系最初的形成,也深刻影响了此后几百年间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历史走向。在朱元璋告诫子孙不能攻打的一些小

  • 原来赵祯同意李玮和徽柔的婚事,是因看到他手中的这两样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上李玮对赵徽柔好吗,赵祯和李玮差多少岁,赵祯为什么强迫徽柔嫁给李玮

    在最新预告中,赵祯在聚会上看见了李玮,他虽然长得不是很好看,但胜在憨厚老实。李玮虽然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但一个举动却赢得了赵祯的心。赵祯十分喜欢李玮,从第一次看见他,就发现他眉宇间和自己母亲长得很像。饭桌上,赵祯十分开心,还许给他一个心愿,李玮告诉赵祯,自己想给徽柔送糕点和干果。听到这个心愿后,赵祯

  • 朱祁钰对待朱祁镇十分苛刻吗?事实真相证明,这只是欲加之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祁镇和朱祁钰关系好吗,明朝皇帝朱祁镇和朱祁钰,朱祁镇以前对朱祁钰多么信任

    而俘获了朱祁镇的瓦剌人,自然也不会就此罢手。他们意图利用朱祁镇的皇帝身份,来进行讹诈,最终在王直、于谦等大臣的建议之下,朱祁镇的异母弟弟朱祁钰成为新君,是为景泰帝,同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上任伊始,朱祁钰便将宦官王振的党羽一一清除,于谦也被任命为兵书尚书,署理京畿防务。最终在众人一心,背水一战之下,

  • 元朝时期,山东进士担任地方长官,主要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朝的进士是现在的什么官,元朝进士一览表,元朝四川王姓进士

    凡为官地方者,在地方上治理上积极作为,劝民耕种、大兴教化、整治治安,造福一方。桂栖鹏先生认为“元代进士在元代地方官队伍中是出类拔萃的,他们治理地方的政绩是突出的,他们的政治素质要远远高于元代地方官队伍的水平”,也就是说“治理地方的政治实践是元代进士政治实践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元代进士政治活动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