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山国在春秋战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中山国在春秋战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82 更新时间:2024/2/22 15:14:16

[var1]

中山国建立于公元414年,是由中山武公建立,是第一个吸收了大量中原文化的戎狄诸侯国。而中山国内部一直存在一种认知,就是他们也是周室的一个分支,甚至其国姓也是姬姓,中山武公的中文姓就是姬姓,所以在领地上一直都是靠近中原,与赵、魏、齐相连。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山国是白狄的一个分支鲜,后来在不断的融合中,学习周王室的礼仪规章等先进理念,与周王室的分封国联姻,久而久之,就越来越具有中原文化的色彩,其内部也因为以贵为尊的理念,渐渐向周王室靠拢,以至于后来的国姓也成为了姬姓。

但是在战国时期,其他中原各国并不是很待见中山国。早在中山国建立诸侯国之前,中山武公的父亲中山文公就与赵国、魏国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中山文公的妻子是公子倾,魏文侯的女儿,所以意义上来说魏国就是中山国的父国,再加上魏文侯时期的魏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把持着整个战国时期的话语权,想打谁就打谁,就连后来强大的秦国在这个时期也只有被魏国狠揍的份儿,所以一定程度上中山国在魏国面前是没什么地位的。同时赵国要扩张,也要除这个中山国,中山武公就是在看着中山文公被魏与赵不断控制的状态下成长起来的。中山武公就立志改变这样的局面,在赵国内乱的时候一战功成,建立中山国。

[var1]

要说中山国国力如何,还是让当时的魏国、赵国吃尽了苦头。武公之后的中山国君主是中山桓公,桓公继位之初有点不思进取,内政也有点不稳,魏国首次攻击中山国的时候带兵的是吴起,中山依靠武公时期的留下来的底子顽强的抵抗住了。第二次,乐羊带兵,耗时三年,攻克了中山,桓公出逃。以前是过惯了好日子没什么感觉,现在当上了亡国奴,桓公一下就醒了,励精图治,想要复国。结果还真就复国了,击败了当时鼎盛的魏国而复国。赵国想趁着中山立足未稳,做掉中山,结果碰到一个大钉子,被中山国打败!后来中山国迁都、修长城、发展民生甚至还主动攻击赵国,占领了赵国很多领土,慢慢的成为北方一强大的存在,鼎盛时期甚至有战车九千乘,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大国了!

[var1]

只是在后来的不断演化中,中山最终被赵国所灭,一来中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不属于中原各国范畴,第二是中山国就像一把尖刀插在赵国的国土上,赵国没办法,要合一就必须将其灭掉!

更多文章

  • 越王“卧薪尝胆”艰苦创业,竟是他提出并帮助执行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越王卧薪尝胆的励志故事,越王卧薪尝胆事例,越王是怎样卧薪尝胆的

    [var1]越王勾践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

  •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赵国发生一大事,秦国并未真正占下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蔺相如对赵国的贡献,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蔺相如完璧归赵谁顾全大局

    [var1]公元前283年,赵国的赵惠文王得到了原本属于楚国的宝玉“和氏璧”,这个消息让秦国知道了,于是秦国的秦昭王派出使者,表示愿意用秦国的十五座城池作为代价,来换取这一块属于赵国的宝玉。看上去是一个很不错的交易,毕竟宝玉虽然不错,但是在那一个战乱之世,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用途,不能避寒不能吃饱的,

  • 秦国与赵国的渑池之会,发生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渑池之会赵国为啥不向秦国发难,渑池之会在秦国还是赵国,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

    [var1]图-秦赵渑池之会渑池之会,会盟地点在哪儿呢?渑池,地处宜阳以北,原本是韩国领土,宜阳之战后归属秦国。将会盟地点选在这个地方,秦昭襄王是作过反复推敲的,务求一次性与赵国结成同盟。盟会的地点如果选择在秦国本土,显得对赵国不尊重而不能达成结盟目的,如果选择在赵国本土,则秦国会没有主动权,秦昭襄

  • 井陉之战,韩信兵不如赵多,将不如赵强,看韩信如何以弱胜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韩信在井陉之战中用了哪些战术,井陉之战韩信获胜原因,井陉之战韩信使用的战术

    [var1]韩信(剧照)从代国进入赵地,需翻越太行山,过井陉关。赵王歇与相国陈馀集赵国主力二十万,于井陉关,严阵以待。韩信正思索着灭赵的办法,侦查参谋报上得到的情报:赵国大将李左车提出,他带三万精兵于汉军后进攻,破汉军粮草,赵国其余主力于井陉关坚守不出。[var1]李左车(剧照)韩信听到后,心中暗呼

  • 秦灭六国一共花了九年,但是灭这一个国家就花了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灭六国的时候还有多少个国家,秦灭六国的真实历史,大秦帝国秦灭六国

    [var1]赵国在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国力大增。赵武灵王虽然在沙丘宫变中饿死了,但是赵国的国力却非常强大。战国后期,可以说都是赵国一个国家在和秦国对抗。而且赵国民风彪悍,非常善战。赵国还有名将众多,廉颇、赵奢、李牧、田单、乐毅等都在赵国待过,可以说赵国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var1]秦灭六

  • 康熙去孔子墓不愿跪拜,大臣盖住了墓碑上一字,康熙痛快跪下磕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通史康熙三跪九拜孔子,康熙为什么拜孔子,康熙到孔子墓前迟迟不下跪

    按照规矩,皇帝应该在孔子这位圣贤的墓前一跪三叩首。随行的大臣铺好地毯,摆好祭品,把康熙恭恭敬敬地请了出来,举办祭礼。本以为就是走个形式,没想到皇帝走到墓碑前皱了皱眉,然后就直接杵在原地一动不动。[var1]开弓没有回头箭,像祭祀这种庄严肃穆的事儿,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半途而废。皇帝这样做其实是件很失礼的

  • 战国三晋地区,从重义到重利,从节俭到奢靡,为何会发生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三晋和战国三晋,战国三晋形势图,战国中的三晋关系

    它就把所有封建的、宗法的和纯朴的关系统统破坏。[var1]它无情地斩断了那些使人依附于天然的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即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别的联系了。”从重义到重利的变迁学者们对于春秋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总体而言,不外乎是“礼”

  • 成于法家,败于法家的秦国,严刑峻法下的利弊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与法家相对的是什么学派,法家思想在秦国的典型实践是什么,秦国所推崇的法家思想

    秦朝的一统天下得益于法家的帮助,但它的覆灭也因为法家的严苛。后人评价秦始皇,常用暴秦来冠以之名,在今天看来,这种看法实属于偏见,对于有秦之功的士大夫,几乎无人因秦而逝,何来暴秦之言?[var1]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皆有不同之言,但法家在秦国的崛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家思想下秦国的兴亡公元前

  • 孔子的“孝”,小看家庭,大看国家,千年过去我们该如何看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的孝包括哪些方面,孔子论孝名言100句,孔子怎么看待忠与孝

    [var1]他们在某一领域或者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而得到了人们的信服和尊敬。因此,在古代中国,圣人和名人往往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的言行举止或留于青史,或流于传记,或经过人们口口相传,都会影响当时民众,甚至是后人的思想观念。儒家思想认为圣人应当协助统治阶级治天下,这也正好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的

  • 秦国的崛起真的是商鞅变法吗?答案可能在这70年的历史空白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没有商鞅变法秦国能一统天下吗,商鞅变法时秦国的现状,秦国商鞅变法简介

    [var1]对于秦国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叫商鞅的人,而商鞅变法分别是,1、土地私有,叫废井田开阡陌,只要自己种地的收成按照国家标准上交之后,剩下的全都属于自己,2、编户齐民,让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秦国的一颗“螺丝钉”,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我是国家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3.二十等爵制,这项制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