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越王“卧薪尝胆”艰苦创业,竟是他提出并帮助执行的

越王“卧薪尝胆”艰苦创业,竟是他提出并帮助执行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45 更新时间:2024/1/22 12:24:17

[var1]

勾践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卧薪尝胆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var1]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8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var1]

范蠡

看到这里不难发现,其实范蠡在越王整个艰苦创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而且不光整个卧薪尝胆计划是范蠡提出并全程督促勾践完成的,而且在之前他们在吴国服侍夫差的时候,更是范蠡陪伴并督促着勾践忍辱负重,最终成功的复国,留下了这段佳话。

更多文章

  •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赵国发生一大事,秦国并未真正占下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蔺相如对赵国的贡献,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蔺相如完璧归赵谁顾全大局

    [var1]公元前283年,赵国的赵惠文王得到了原本属于楚国的宝玉“和氏璧”,这个消息让秦国知道了,于是秦国的秦昭王派出使者,表示愿意用秦国的十五座城池作为代价,来换取这一块属于赵国的宝玉。看上去是一个很不错的交易,毕竟宝玉虽然不错,但是在那一个战乱之世,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用途,不能避寒不能吃饱的,

  • 秦国与赵国的渑池之会,发生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渑池之会赵国为啥不向秦国发难,渑池之会在秦国还是赵国,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

    [var1]图-秦赵渑池之会渑池之会,会盟地点在哪儿呢?渑池,地处宜阳以北,原本是韩国领土,宜阳之战后归属秦国。将会盟地点选在这个地方,秦昭襄王是作过反复推敲的,务求一次性与赵国结成同盟。盟会的地点如果选择在秦国本土,显得对赵国不尊重而不能达成结盟目的,如果选择在赵国本土,则秦国会没有主动权,秦昭襄

  • 井陉之战,韩信兵不如赵多,将不如赵强,看韩信如何以弱胜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韩信在井陉之战中用了哪些战术,井陉之战韩信获胜原因,井陉之战韩信使用的战术

    [var1]韩信(剧照)从代国进入赵地,需翻越太行山,过井陉关。赵王歇与相国陈馀集赵国主力二十万,于井陉关,严阵以待。韩信正思索着灭赵的办法,侦查参谋报上得到的情报:赵国大将李左车提出,他带三万精兵于汉军后进攻,破汉军粮草,赵国其余主力于井陉关坚守不出。[var1]李左车(剧照)韩信听到后,心中暗呼

  • 秦灭六国一共花了九年,但是灭这一个国家就花了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灭六国的时候还有多少个国家,秦灭六国的真实历史,大秦帝国秦灭六国

    [var1]赵国在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国力大增。赵武灵王虽然在沙丘宫变中饿死了,但是赵国的国力却非常强大。战国后期,可以说都是赵国一个国家在和秦国对抗。而且赵国民风彪悍,非常善战。赵国还有名将众多,廉颇、赵奢、李牧、田单、乐毅等都在赵国待过,可以说赵国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var1]秦灭六

  • 康熙去孔子墓不愿跪拜,大臣盖住了墓碑上一字,康熙痛快跪下磕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通史康熙三跪九拜孔子,康熙为什么拜孔子,康熙到孔子墓前迟迟不下跪

    按照规矩,皇帝应该在孔子这位圣贤的墓前一跪三叩首。随行的大臣铺好地毯,摆好祭品,把康熙恭恭敬敬地请了出来,举办祭礼。本以为就是走个形式,没想到皇帝走到墓碑前皱了皱眉,然后就直接杵在原地一动不动。[var1]开弓没有回头箭,像祭祀这种庄严肃穆的事儿,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半途而废。皇帝这样做其实是件很失礼的

  • 战国三晋地区,从重义到重利,从节俭到奢靡,为何会发生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三晋和战国三晋,战国三晋形势图,战国中的三晋关系

    它就把所有封建的、宗法的和纯朴的关系统统破坏。[var1]它无情地斩断了那些使人依附于天然的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即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别的联系了。”从重义到重利的变迁学者们对于春秋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总体而言,不外乎是“礼”

  • 成于法家,败于法家的秦国,严刑峻法下的利弊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与法家相对的是什么学派,法家思想在秦国的典型实践是什么,秦国所推崇的法家思想

    秦朝的一统天下得益于法家的帮助,但它的覆灭也因为法家的严苛。后人评价秦始皇,常用暴秦来冠以之名,在今天看来,这种看法实属于偏见,对于有秦之功的士大夫,几乎无人因秦而逝,何来暴秦之言?[var1]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皆有不同之言,但法家在秦国的崛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家思想下秦国的兴亡公元前

  • 孔子的“孝”,小看家庭,大看国家,千年过去我们该如何看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的孝包括哪些方面,孔子论孝名言100句,孔子怎么看待忠与孝

    [var1]他们在某一领域或者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而得到了人们的信服和尊敬。因此,在古代中国,圣人和名人往往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的言行举止或留于青史,或流于传记,或经过人们口口相传,都会影响当时民众,甚至是后人的思想观念。儒家思想认为圣人应当协助统治阶级治天下,这也正好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的

  • 秦国的崛起真的是商鞅变法吗?答案可能在这70年的历史空白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没有商鞅变法秦国能一统天下吗,商鞅变法时秦国的现状,秦国商鞅变法简介

    [var1]对于秦国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叫商鞅的人,而商鞅变法分别是,1、土地私有,叫废井田开阡陌,只要自己种地的收成按照国家标准上交之后,剩下的全都属于自己,2、编户齐民,让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秦国的一颗“螺丝钉”,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我是国家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3.二十等爵制,这项制度可

  • 一位落魄公子,为何春秋五霸中有四个都看好他?终成春秋最强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五霸谁最牛,春秋五霸的各个下场,春秋五霸的十大特征

    春秋五霸中谁最仁义呢?这个恐怕就要属宋国的宋襄公了。宋襄公曾经说过“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意思就是君子不杀已经受伤的人,不擒获已经头发发白的人。要说这五霸中最名不副实,被称为“蠢猪式仁义”的宋襄公了,毕竟他是五霸中实力最弱、最没号召力的。五霸之中最憋屈的当属秦穆公,秦国一直是有实力的,只不过地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