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秦国用了500年,而刘邦、李渊等人数年之间就统一了天下?

为何秦国用了500年,而刘邦、李渊等人数年之间就统一了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14 更新时间:2023/12/8 23:40:57

[var1]

激烈的抵抗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吕不韦罢相的次年,初掌政权的嬴政就发兵攻赵的邺城,取安阳等九城;两年后,秦再次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公元前232年,秦始皇十五年,秦“大兴兵”,分两路分别攻邺城和太原。这一仗打的很惨烈,李牧等人率军拼死抵抗,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

嬴政之所以如此频繁的攻赵,一定要灭赵,主要是因为赵国是山东六国的主心骨,攻他国赵必救援,而攻赵他国却未必敢救。

此时的赵国已经不复当年的战力,已难以和秦军相抗。

然而,上天并没有因此而眷恋赵国。两年后,赵国发生大地震,第二年随之而来的是大饥荒。

但即使如此,秦军仍旧遇到了赵军的激烈抵抗。赵军主将李牧等人遭遇反间计而死,赵都邯郸被攻破,但赵王子嘉竟然北逃至代,再立赵氏宗庙。

就在灭赵的前一年,秦内史腾攻韩,韩王安投降。这几乎是唯一一个没怎么抵抗就投降的战国。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将王贲率军攻魏,围困魏都大梁。

此时的魏国一如韩国虚弱渺小,但魏王假却据城顽抗,直到秦军引水灌城,三月之后,弹尽粮绝的魏王假才投降秦军。

[var1]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秦灭楚。同样,秦攻楚之战也并没有那么顺利。

早在王贲攻魏之前,就曾试探性攻楚,没有得逞,才转道攻魏;当年,李信蒙武再次率大军20万伐楚,却大败而归,楚国甚至一度收复故都郢陈一带。

次年,王翦率倾国之军60万攻楚,楚军相抗了一年之久,才终于支撑不住,而被王翦攻灭。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灭燕、代。

这时的燕国同样也是二次立国。早在前227年,秦军就在易水河畔打败燕代联军,次年攻破燕都蓟城,而燕王喜和代王嘉一样,远遁千里之外的辽东立国。

直到五年后,王贲率得胜之军再攻燕代,走投无路的燕代才宣告灭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齐国听闻五国都已灭亡,慌忙在西境布兵抵抗,却不想秦军从燕齐边境攻入齐国腹地,齐国灭亡。

这便是秦灭六国的过程。

子彧再次复盘,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秦灭六国看似只花了不到10年时间,但事实上,各国的抵抗十分顽强,秦军可以说步履维艰。

[var1]

单单是灭赵/代,秦就发动了六次大战;攻楚甚至遭遇了大败而归,嬴政最后发动了倾国之军才完成灭楚。

即使弱小如魏、燕国,也是不到山穷水尽,都不愿投降于秦;就连一贯附秦的齐国,也在最后时刻陈兵抵抗。

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六国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激烈抵抗,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现象。

秦与六国的力量对比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十年,吕不韦罢相,嬴政真正成为秦国的主宰。李斯、尉缭等人趁机劝谏秦王嬴政说:

如今秦国已经独霸战国,山东六国的实力只相当于秦国的一个郡县而已。(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

消灭他们就像扫除灶台上的跳蚤一样容易,现在正是天下一统、克成帝业的好时机啊,您还在等什么呢?(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蚤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var1]

虽然这段话有些夸张,但结合嬴政即位时的战国地图,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样一个事实:

虽然大家曾经都是战国七雄,但此时的山东六国和秦国早已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秦国的统一基本上只是时间问题。

数十年后,当刘邦在取得了对项羽的决定性胜利之后,余下的诸侯王都直接表示了臣服,不再抵抗;

两汉之间,刘秀虽然遭遇了隗嚣和公孙述的负隅顽抗,但大多数割据势力在大势已去之后,都臣服了刘秀;

李唐王朝也几乎面对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华夏,但他们仅仅凭借关中之地,数年之间,数次大战,割据势力就纷纷臣服。

如果说,秦国的统一仅仅是以上战役的话,似乎也与汉唐的统一类似,但事实上,如果从秦国列为诸侯开始,到秦始皇统一时已经经历了大约500年的时间。

就算从商鞅变法,秦有统一之志算起,秦国也经历了大约200年的时间。嬴政即位之前,秦国已经与六国打了数百场大小战役,秦国斩杀的六国士兵数量超过了200万人。

[var1]

那么,为何刘邦、刘秀和李渊父子时期的割据势力在大势已去之后会纷纷投降,而秦国斩杀了六国数百万士兵,韩魏等国仅仅撮尔之地都不愿投降呢?

换句问法,相比于汉唐,为何秦的统一如此艰难呢?

为何如此艰难?

因为他们的对手不一样。

刘邦的主要对手们,大多是在项羽称西楚霸王时分封的;刘秀的敌人,也是在王莽失去对全国的控制时才纷纷建立起来的;李渊父子的竞争对手,也是隋末时期才一一冒出来的新势力。

但秦的对手,山东六国,却不是。

最短的田氏齐国,立国也有8代人,160多年的时间;韩赵魏三晋也都是超过200年的国祚。

至于更古老的燕国和楚国,还是从西周初年的诸侯国一脉相承下来的,大约800年前,他们的祖先就已经建立了宗庙。

这个差别意味着什么呢?

在刘邦刘秀李渊时代,华夏大地上的大多数贵族和民众,并不认为他们归属于汉唐或者其他什么势力,所有政权的建立都是他们亲眼所见。

因此,谁能给他们饭吃,谁能让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他们就愿意臣服于这个政权。

但嬴政的时代,却不是如此。

[var1]

生活在山东六国的贵族和民众,从他们出生之日起,他们就属于齐人、楚人、燕人。这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祖祖辈辈就是齐人、楚人、燕人。

忽然有一天,秦军攻占了该地,县令一纸告示,告诉他们从此以后他们就是秦人了。

换做是你,你能马上改变这个归属吗?

当然不能。

因此,秦的统一并不是难在实力的碾压,而是人心,也就是这片土地上人们内心的归属感。

这就是为什么魏国仅剩一座大梁城,也会跟着魏王假一起抵抗秦军;

[var1]

这就是为什么赵国、燕国战斗到山穷水尽,都城被攻破后仍然迁徙到代地和辽东坚持抵抗;

这就是为什么楚国能够在最后时刻仍旧打败秦军,甚至一度收复失地;

所以,秦国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不断的战斗,打到他们不敢反抗、无力反抗为止。这个策略,是白起范睢提出来的,战国的最后六十年,秦国一直忠实的执行着。

然而,战争并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仍旧要靠思想和教育。让大家意识到我们是一个民族,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需要大一统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汉唐之时,大家已经有了隐隐约约的这种概念,因此统一变得相对容易。而第一次尝试这件事的,是秦国。

后世的统一最多也就20年左右,但秦国首次尝试大一统,至少花了200多年。

[var1]

一统天下,要实践这四个字并不像说出或者写出它那么容易。

这就是为什么,在西方世界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不是汉武唐宗,而是嬴政和杨坚。

坚持思想自由的西方文化,更加知道,人心的征服是一件多么难以办到的事情。

但杨坚至少只是走一遍当年的路,而嬴政当年走的,却是一条全新的路。

[var1]

所以,大秦帝国的建立,的确是历代王朝中最为艰难的。

文/子彧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时隔千年扁鹊医术一出土,扁鹊就被历史教材踢出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扁鹊治病扁鹊是什么品质,扁鹊的医术在哪里发现,古代名医扁鹊是怎样给别人诊断的

    [var1]在史书中记载他给赵鞅治过病,后来又给秦武王治过病。但是关于扁鹊给这两人治病的典故就禁不起大家的推敲,首先最直接的一点是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扁鹊即使是再长寿,也不可能治疗两个不在同一时代的君主。[var1]在13年成都的一个施工场地中发现了9本汉代的医术,经过专家的认定,这些医术都

  • 乾隆极力要销毁的山海经,里面到底隐藏了什么?专家:会改变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专家讲山海经,山海经记录过哪些事情,古代皇帝对山海经的评价

    [var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对于思想的管控,可以说是到了历朝历代最为严重的地步,无论是文字狱,还是焚书写八股,让整个社会文化都遭到了冲击,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被认为是暗讽朝政,差点被彻底毁坏,所幸大贪官和珅爱惜书中文采,从而一力担保下来。[var1]从顺治到乾隆的150年里面,掀起了

  • 唐朝18座皇陵被盗挖了17座,唯独放过了武则天的墓,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武则天陵墓,唐朝女皇武则天的陵墓在哪里,唐朝女皇武则天之墓的详细情况

    唐朝18座皇陵被盗挖了17座,惟独放过了武则天的墓,为什么呢?华夏文明有几千年历史,王朝更迭辈出,但新旧王朝的更替,必然连皇陵都会惨遭破坏或盗挖,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比如,西汉沦亡后,其皇室陵墓惨遭赤眉军破坏,北宋沦亡后,齐天子刘豫盗挖北宋皇陵;南宋沦亡后,元代番僧杨琏真迦盗掘了南宋皇陵;清代沦亡后,

  • 古代皇帝成功登顶后,都喜欢弑杀功臣,为什么李世民不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登基后杀了哪些功臣,李世民当了皇帝后杀功臣了吗,李世民当皇帝后怎么对待功臣的

    然而,也有很多帝王优待功臣的,比如秦始皇,把兵权全部交给了大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也算和平过渡了。李世民虽然不是开国之君,但和古代其他开国皇帝、明君相比,的确在对待功臣方面做得还是很到位的。李世民不仅不忌惮功臣们的功绩,甚至还设立了凌烟阁功臣画像,以此来纪念他们对大唐的贡献。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李世民

  • 唐太宗手下九大名将, 为什么秦琼排名靠后? 真相让人对他更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太宗对待秦琼怎么样,唐太宗评价秦琼,历史上的秦琼是怎样的人

    看一看真正的历史而不是演义,就会发现隋末唐初诸侯争霸战中,总是活跃着瓦岗英雄,就是贞观之治的名相魏征、名将英国公李勣、鲁国公程咬金、郧国公张亮都出身于瓦岗寨,他们为大唐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立下不世奇功并名垂青史。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问:为什么没有我们最尊敬最喜爱的胡国公秦琼秦叔宝?诸君切莫着急,笔者今天

  • 勇冠天下的薛仁贵,一生却都是一个悲剧,最后被儿子射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薛仁贵之死简介,晚年的薛仁贵如何,薛仁贵传奇50集免费

    学成下山,父亲被火烧死,家破人亡薛仁贵刚开始是跟着李靖在山上学艺的,刚开始是一个哑巴。后来学成下山,刚回到家,就看见家里着大火,父亲在屋内无法出来。当薛仁贵把父亲救出来的时候,父亲早已奄奄一息,就这样刚学成归来的薛仁贵就家破人亡了,简直就是人间悲剧。为了生存薛仁贵只好去投奔舅舅,但是他的舅舅却把他拒

  • 武则天晚年有多荒诞?为了跟张氏兄弟厮守,她把亲孙子活活打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晚年真实情况,武则天晚年事迹,武则天时为啥要杀掉张氏二兄弟

    说到我们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有哪个皇帝最特别的话,那武则天在许多人心中肯定是榜上有名的,因为她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能够在众多男人中脱颖而出,当上皇帝,肯定是有她的特别独到之处的。武则天在位的时候的确做出了许多功绩,不过她的一些行事作风也被人们称之为荒诞。那么你知道武则天晚年有多荒诞吗?为了跟张氏兄弟厮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坚持重用蕃将?除了战斗力强还有两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还有多少军队,唐朝怎么平定的安史之乱,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就是藩镇

    一、蕃将的战斗力极强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用蕃将的朝代,新、旧《唐书》亦专门为突厥蕃将立传。不难发现,唐朝的突厥蕃将大多晓勇善战,战功赫赫,这应该也是唐朝统治者重用突厥蕃将的一个重要原因。马驰在《唐代蕃将》中提到:“太宗时的武力主要依靠蕃将,太宗以后乃至晚唐,帝国武力之主要部分仍为蕃将,‘更确切

  • 韩愈怎么会同意迎佛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愈的迎佛骨是指什么事,韩愈反对迎佛骨的理由是什么,韩愈对迎佛骨的评论

    有人认为,正人心才是最大的,比小钱钱重要多了。让佛教异端壮大是比财政危机更严重的危机。宋儒的功不在禹下嘛。唐宋八大家之首不学无术?韩愈是唐朝的,宋朝苏轼在他的祠堂提了“功不在禹下”的字,用韩愈赞孟子的话来夸韩愈为儒学正本清源,有问题吗?什么叫归结于儒家头上?韩愈本身就是推崇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你去

  • 杜甫最出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没文化会误认为是夸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杜甫有哪些讽刺的诗,杜甫最著名的一首讽刺诗,杜甫最有韵味的三首诗

    杜甫的诗,常常会让人觉得更没有距离,这是因为他笔下所描写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真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的一草一木。那些诗中的故事,那些颠沛流离的主人公,也许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也许就是你我所熟悉的人。杜甫曾经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讽刺诗,又来讽刺评定叛乱的将军花敬定。这首诗的后两句话常常被人们引用,那些没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