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前,如果李世民被杀,李建成也将成为李元吉的垫脚石

玄武门之变前,如果李世民被杀,李建成也将成为李元吉的垫脚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44 更新时间:2024/1/22 9:48:05

《诗经》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但李渊的三个儿子却准备好了戈矛,对准自己的兄弟。

李建成,李渊长子,李渊登基后,秉着“立嫡立长”的原则,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作为唐王朝的公开继承人。

李世民,李渊次子,是李渊起兵、攻占长安的主要发起人,也是唐朝平定乱世的最高功臣,被封为“天策上将”。

李元吉,李渊四子(李渊的第三子夭折),少年淘气,这几年在两位兄长麾下,逐渐成长。但和大哥李建成的关系较为深厚。

公平地说,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李渊儿子中的佼佼者,李渊起兵之初,二人分别担任左、右军统帅,替父亲攻下长安。之后,李建成负责戍卫长安,保护李渊的安全;李世民则负责开疆扩土。

但是,随着李世民消灭薛举、打败宋金刚、刘武周,又吞并王世充窦建德,李世民功劳之高,已经封无可封,李渊只能封他为“天策上将”。

因为李世民常年征战在外,招揽将士、广纳谋臣,所以身边人才如云。文臣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心腹,武臣尉迟恭、程知节、侯君集等骁将,自成一派。而李建成身为太子,在长安辅佐李渊,身边也有一众支持者。

太子身为王朝的继承人,却没有秦王功高,因此对秦王颇为忌惮。而秦王虽然身为天策上将,但因不是皇位继承人,总有一种为别人做嫁衣之感。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云:

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

李建成身为嫡长子,被宗庙所认同;李世民身为嫡次子,却立下不世之功,被臣子所拥护。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争,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退一万步说,即使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友弟恭,但二人背后的支持者们,也不会甘心。

在太子和秦王的斗争中,有一个人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此人就是齐王李元吉。

李元吉是窦皇后亲生,出生时因面貌丑陋,被窦皇后丢弃。有一位叫陈善意的侍女偷偷将李元吉抱回来抚养。李元吉生性暴戾,作恶多端,陈善意多次劝阻,惹怒李元吉,李元吉竟然亲自将陈善意杀死。可见,李元吉此人乃不仁不义之徒。

李元吉从小和李建成关系友善,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争中,李元吉一直是李建成的支持者,李建成为了绑定二人的关系,对李元吉承诺:若他日李建成称帝,封李元吉为皇太弟。李元吉为了对付李世民,可谓手段用尽。

1.打小报告

公元624年,太子和秦王之争已经白热化,李世民知道长安不是久留之地,于是派心腹张亮先去洛阳站稳脚跟,暗地里让张亮招兵买马。李元吉趁机状告张亮图谋不轨,幸运的是,张亮被抓后,历经严刑拷打,并没有供认出李世民,李世民因此逃过一劫。否则,李世民将在李元吉手上吃下大亏。

2.下毒鸩兄

接下来,为置李世民于死地,李元吉建议李建成下毒。于是,李建成设宴邀请李世民,在李世民酒里下毒,李世民饮酒后心痛难忍,呕血不止。

3.欲加之罪

李渊得知李世民处境艰难后,心疼李世民,决定将李世民调往洛阳。

李渊老爷子,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优柔寡断。当初起兵反隋,要不是李世民和裴寂等人设计相逼,李渊也没那么爽快答应起兵。

身为父亲,李渊不愿意看到儿子相残,调李世民去洛阳,是他能想到的最佳办法。但是,李元吉再一次出面阻挠。李元吉利用李渊的猜忌之心,让心腹大臣上奏:

秦王左右闻往洛陽,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资治通鉴》

李元吉的意思是:李世民要去洛阳,他身边的人都欢呼雀跃,可见,李世民此去便不会回来,有造反之心。

李渊优柔寡断的性子,此时又发挥了作用。李渊觉得李元吉说的有道理,一道圣旨,又不允许李世民离开长安。毕竟,放在自己眼皮底下,才是最放心的。

4.诬告兄长

把李世民留在长安,也非长久之计,李元吉和李建成最终的目的,是杀掉李世民。于是李元吉又生一技,他联合李渊后宫嫔妃,多次向李渊吹枕边风,诬陷李世民。李渊越听越生气,甚至打算罢免李世民的官职。

“陛下,万万不可,秦王统一天下,立有大功,万万不可废黜。况且他性格刚烈,自尊心极强,如果您下旨贬谪,他必承受不了打击!”还好李渊身边有陈叔达这样的大臣,劝李渊不要轻易动李世民。

5.欲杀手足

得知李渊不忍心处罚李世民,李元吉便对李渊说:“父皇不忍心下手,就让我代替您杀掉秦王吧?”李元吉要弑兄,李渊竟然没有阻止,只是弱弱地问了李元吉一句:“秦王功劳很大,朕以什么名义来杀他呢?”虽然李渊最后没同意杀李世民,但从李渊的态度上来看,李渊在处理儿子间的矛盾上,有失帝王水准。

6.断其羽翼

杀不了李世民,李元吉心急如焚,他和李建成商议,先拉拢或除掉李世民的羽翼。首先,给尉迟恭送礼,招揽尉迟恭投靠自己。尉迟恭不愿意背叛李世民,李元吉便派人暗杀尉迟恭,还好尉迟恭身手敏捷,逃到秦王府。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智囊,李元吉便向李渊建议,将二人调到外地做官,远离秦王府。同时,李元吉自请带兵出征,让秦王府的旧将罗艺、张公瑾、程咬金等人随行。秦王府的旧臣被逐渐剥离,人人自危。

7.手足相残

削弱了李世民,李元吉开始了最后的谋划。李元吉和李建成商议,在李元吉出征那天,由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在昆明池为李元吉饯行。在帷幕后面藏一批死士,等李世民一到,一声令下,将李世民杀死,对外宣称李世民“暴病而亡”,一举除掉李世民。

好在李世民得知消息,提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变被动为主动,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在很多人看来,玄武门之变,不过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两兄弟之间的斗争,李元吉只能算是李建成的帮凶。实际上,并非如此。假如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已经被杀,那么,李建成也未必能登上大宝,因为李建成实际上是李元吉的垫脚石,他背后的李元吉,则更危险。

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所写,李元吉早已觊觎太子之位,他曾对属下的薛实说:

“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渊年长的儿子只有三个,李元吉身为李渊之子,眼看李世民和李建成争斗,他明面上帮助李建成,实际上早就惦记着东宫之位了。李建成为了拉拢李元吉,不惜许诺封李元吉为“皇太弟”。试想,李元吉本就是不仁不义之人,他若有机会自己当皇帝,哪能等到哥哥驾崩之后呢?

因此,在玄武门之变前,秦王府幕僚们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李世民不愿意杀李元吉,幕僚们再三强调:李元吉才是最危险的人!

彼与太子谋乱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为!——《资治通鉴》

这就是《资治通鉴》对人性的描写,李元吉早有取太子之心,他的贪心是不能满足的,因为李元吉的计划本来就是:先杀李世民,再除李建成!然后登上太子之位。

更多文章

  • 李白宣州宣城郡行踪暨诗文略考(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白著名诗词及其译文,李白的诗赏析与译文,李白诗集大全981首译文

    微信版第1197期 李白(701—762)在宣州宣城郡的行踪距今1250多年,由于缺少文献记载,已不可能一一厘清。但是依据李白传世诗文和宋元明清及当代学者,如宋代薛仲邕,明代杨慎,清代王琦、黄锡珪,当代詹锳、安旗、薛天纬、瞿蜕园、朱金城、常秀峰、何庆善、郁贤皓、王伯祥、汤华泉等人的研究成果,以诗文证

  • 第一位女将军,打了90多场战争无一败绩,颜值更是堪比杨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史上最著名女将军,历史上最出名的十位女将军

    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得是一位神秘的女人,一直以来无论专家还是大众都将她的故事归类为神话传说。直到近几年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了这位神秘女人的墓穴,考古人员通过不断发掘,让大众渐渐明白,这位神人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商朝将军妇好早在公元前12世纪,武丁重新整顿商王朝。武丁的夫人正是现在被称为“神人”的妇好,

  • 狄仁杰劝阻,群臣谏言,武则天“戒色”难?用牙齿验证身体健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为什么不杀狄仁杰,狄仁杰武则天对话,狄仁杰与武则天断案传奇

    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唐朝所谓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甚至还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不仅在治理国家方面很有作为,并且她的后宫生活更是风生水起。起初武则天只是一名才人,并没有很高的官职,但是在后宫生活中她却一步步走了下来,牢牢抓住太子

  • 1970年陕西工人发现窑藏:一件唐代玛瑙杯,02年列入永不出国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玛瑙杯,唐兽首玛瑙杯参考资料,唐兽首玛瑙杯的文物价值

    当天,工人挖出了一个陶瓮,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发现里面装有大量金银器,立即上报组织。10月11日,考古人员在第一个陶瓮出土地点的北侧不远处,又发现了一个大小类似的陶瓮,瓮上面盖有一层银渣,其内也装满了金银玉器。接着,在陶瓮的旁边,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银罐,银罐内装有一

  • “最幸运”陪嫁丫头,熬死小姐当上开国皇后,差点成第2个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经典历史故事武则天,武则天身边最有名的侍女,讲解历史人物故事武则天

    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和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女子一旦嫁人之后就必须得在家里相夫教子,也要遵从三从四德,不能和其他男人有太多的话语和接触,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说不检点,甚至还有浸猪笼的危险,她们的生命10分的卑贱,就像是在社会最底层生活一般,也有很多女子的遭遇令人十分的痛惜,不过却反映了古代

  • 杨玉环的娘家权倾天下,是她之过还是唐玄宗之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玉环为啥嫁给唐玄宗,杨玉环的家史,杨玉环与玄宗的关系

    (妖猫传,杨贵妃)千百年来,杨玉环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她香艳的宫廷生活、死后又留下谜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曲《长恨歌》,更是把她与唐玄宗的爱情,演绎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凄绝爱情,更加引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杨玉环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人称“羞花”,是人们很熟悉的历史人物了,被父子

  • 程咬金的嫡孙,读了他和李白的典故,让我开始怀疑人生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程咬金有几个孙子,李白和程咬金的故事,正史上程咬金的后代子孙

    唐朝的时候,最高的武职事官,就是十二卫大将军。十二卫大将军跟宰相、御史大夫一样,直属于皇帝。实权的武将到了十二卫大将军,就没有上升空间了。秦琼和尉迟敬德、程咬金浴血奋战,才当上十二卫大将军。程伯献无有战功,为何能做到与乃祖程咬金平起平坐的十二卫大将军职位呢?程伯献的发迹之路,可以用“不知羞耻,阿谀谄

  • 李渊的最后岁月,父子间相处的小心翼翼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的父子是怎么起兵的,李渊父子,李渊的历史事迹

    男人的追求无非钱权或者女人而已,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权是没了,李世民和他的关系用四个字可以形容:小心翼翼。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就提出自己不爱在皇宫里居住,要去弘义宫住,把弘义宫改成了太安宫。他提出的理由是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弘义宫是哪儿呢?就是原来的秦王府。这里没有啥山林胜景,甚至还有点破败

  • 李世民为何52岁爆亡,真的是服食丹药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关于李世民的死因,长期以来,所听到的都是说吃丹药而死。确实,在皇帝们中间,吃丹药而死的皇帝不在少数。但是纵观历史,吃丹药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长生不老。唐代前有秦皇汉武迷恋而不可得,后有山中宰相陶弘景详细介绍了丹药。我相信,到了唐代,不仅是皇帝,连民间也知道丹药的不安全性和风险性。因此,从李世民

  • 寝宫设密室,睡前进一次,武则天鲜为人知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的密室到底藏了什么,武则天睡前有个秘密是什么,武则天密室之谜完整版

    “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载入正史的女皇帝,作为皇帝的威武霸气自不必说,同时作为女人她也是一个绝色美女。“色”是她得以入宫伴驾的基础,“才”是她治理天下的根本。一个“才色”兼备又有胆识谋略的女人无疑是会有一番大作为的,武则天身体力行地帮我们验证了这一点。武则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