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韩信能忍胯下之辱?

为何韩信能忍胯下之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251 更新时间:2024/1/22 9:46:35

从这些成语典故中就能够看到韩信这个历史人物到底有多重要。可是他最后的结局却是不好,他以谋反的罪名,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让人们对他的印象有些不好。

就连说“胯下之辱”这个成语时,就会想到韩信是一个连尊严都可以放弃的人,这就是说放弃了做人的基本原则,他的内心深处就是一个胆小鬼,这也是他这个人做事没有底线的表现,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为何韩信能忍胯下之辱?

说起胯下之辱,就会想到非常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说起这个成语的由来,就要从韩信的青少年时代发生的一件事情说起。

韩信是江苏淮阴地区的一个破落贵族子弟,性格是放纵不拘礼节,但是他的运气不是很好,所以在青年时代就常常依靠别人的接济来解决吃饭的问题,这让很多人也都很讨厌他。

有一天,在淮阴的闹市中,就有一个年轻的屠户当众侮辱韩信,说道:“看你长得虽然高大,还喜欢佩带刀剑,其实也就是个胆小鬼。”

而后又侮辱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的话,就拿剑来刺我,要是怕死的话,那么就要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而韩信没有吭声,就仔细的大量了这个人一番,就低下了身,趴在了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这时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是一个胆小之人。

有人的人认为韩信当时的内心是很恐惧,也确实感到了屈辱。因为“胯下之辱”可以说是最高级别的侮辱了。

而在秦汉时期,中国人的性情也是很刚烈,遭受这样的侮辱,确实是很难忍受的。

但是,韩信真的有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侮辱吗?并不一定,这可以从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到答案。

文中说:”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里面的孰视之,就是说韩信是有仔细的看那个青年屠户的。

要是韩信真的是一个胆小鬼的话,他是不可能那么从容的仔细看那个屠户的。而司马迁的春秋笔法用了“以为怯”这三个字,这已经说明了司马迁的态度,那只是路人认为的而已,并不是韩信真正的内心想法。

而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这说明韩信是一个宽宏大量之人,并不屑于与小人计较,也是能够成就大事的一个写照。

不是有一句说:“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之辱,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韩信能够俯身从胯下钻出,还能够在哄堂大笑的闹市中,忍受这样如此的奇耻大辱,就能够看出韩信肯定不是一般人,是肯定能够做成天下的大事。

但是也有人说,韩信能够做到连人的尊严都能放下,是不是说他这个人在道德方面也是没有底线的呢?

并不是的,因为我们知道秦朝的法律是很严苛的,比如在闹市之中悄悄的说话都是有可能被杀的,更不要说是当街杀人了,那肯定是要被官府抓去杀头的。

所以说韩信当时要是没有忍耐的话,而是和这个青年屠夫争这口气,那么他也许就没有机会和西楚霸王争雄了。

而韩信最让人佩服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在封王还乡之后,他还把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夫找来,然后对将领们说:“这个是壮士。”还给他封了中尉官职。

韩信这种有恩报恩,有仇不报的以德报怨的胸襟气度,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而且大文豪苏轼还曾在《淮阴侯庙记》中有这样的感慨说:“(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故忍耻胯下!”

这说明韩信不仅是一个能够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还是一个在面对生死问题的时候沉着应对,化险为夷的人!

比如在韩信投靠刘邦之后,是没有受到重用的,这可能是因为连坐的原因,当时按照军中法律是要当斩的。

当时就有十几个人跪成一排,前面的人都被一个个的手起刀落给斩杀了。但是韩信却是举目仰视,找一个有权力的人。

这时夏侯婴路过,韩信就直接大声说:“汉王刘邦是不想要的天下了吗?为什么还要斩杀壮士呢?“

在韩信喊了这句之后,夏侯婴听到这话,走了过来,他觉得能够在一帮快要被杀光的人当中说出此话,这人一定是不同凡响的,又看到他的相貌非常威武,所以就放了他。之后把他推荐给了刘邦,也就有了后来的韩信。

编者认为不管是胯下之辱,还是面对被杀是的沉着冷静,都反映出了韩信的意志和智慧,他的心智不是一般的坚韧,所以才有了那个叱诧风云的战神韩信。对此,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为啥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比一比才知道汉寿亭侯到底有多金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和汉寿亭侯哪个好,关羽为何看重汉寿亭侯,汉寿亭侯关羽怎么样了

    受封时间: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受封这汉寿亭侯爵位是大致是在建安五年,200年。这一年,曹操东征刘备,俘虏了关羽。在三国演义上表现为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虽然说关羽降汉不降曹,但关羽身在曹营,为受封创造了条件。受封原因:诛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建安五年,在袁绍和曹操之间发生了

  • 五子良将之首张辽,曹操和曹丕对他的态度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辽的个人资料,张辽曹操,张辽和曹操有哪些故事

    曹洪曾经是曹操的心腹爱将,曾经救过曹操一命,是曹家的大恩人。而曹丕仅仅是因为私人恩怨,就差点杀死了这个自己家的恩人;夏侯尚是曹丕的铁哥们儿,本身也是相当有实力的人,曹丕为了宗室女子出气,杀死了夏侯尚的爱妾,最终导致夏侯尚郁郁而终;张绣在曹操麾下下时立下很多功劳,却被曹丕吓到自尽而亡,更有于禁辛辛苦苦

  • 为何蜀国在诸葛亮历史之后又存活了29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小编觉得任何成功的现象都是有着一定的因素的,总体来讲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这六个字去形容,那么蜀国在本来大家认为失去了这么多顶梁柱绝对会垮去的时候,却毅然决然的又挺立了起来,且存活了这么久,真的让人无限佩服。那么这么多让人心系的故去英雄们都是谁呢?小编在这里可以帮助大家回味一下,无疑就是刘备,关

  • 为蜀汉奉献了一生的姜维算不算忠心赤胆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蜀汉姜维地位有多高,蜀汉后期姜维近况,蜀汉最强大将姜维

    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太守马遵疑之可以分析出姜维衷心的是汉室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兵出祁山的时候,作为官拜中郎,天水郡参军的姜维和当时的天水太守马遵一起在各地巡查途中,得到蜀军前来攻打的消息,太守马遵不是赶紧阻止力量防御,反而是先怀疑上了和自已一起巡查的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有疑心,扔下

  • 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的陆逊,堪比周瑜,终被权利引火烧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陆逊与周瑜,吴国重臣陆逊有多厉害,陆逊对东吴的贡献

    但是在当时,老百姓的眼中除了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之外,能得到他们称赞的就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诸葛亮。最后这一位想必大家心中可能会有很多的人选。这个人绝对是你们所想不到的,他就是陆逊。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除了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之外,能够在其中的就只有他们两个了。就孔明来说,他在蜀国

  • 为何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刘禅不听话,便取而代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原话是“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当然有权术成分,主要是打感情牌,指望用道德约束诸葛亮走到篡逆这一步。从另一方面看,人死如灯灭,刘备其实也管不了身后事,于是他退而求其次,说这话留一个因果:假如事态真发展到那一步,诸葛亮可以摆明说先帝有言在先,这样大家对夺位的反弹会小一些,诸葛

  • 他是刘备手下谋士,劝降马超,计平南中,儿媳更是为关羽最爱之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谁是刘备手下的谋士,马超能打过关羽吗,刘备与马超故事

    李恢公元214年(夏),因为马超的勇武镇守,刘备与张飞久攻不下雒城,诸葛亮来了之后,便巧施反间计,顺利的让城主与马超互相产生了矛盾,马超见大势已去,便悄悄写信向刘备投降。收到信封的刘备并不是太相信马超的投降,但又十分渴望得到马超这一员猛将,于是便派遣李恢前往马超处劝降。刘备大军劝降的过程中,李恢只用

  • 他是三国中第一谋士,诸葛亮也自配不如,被莽夫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跟诸葛亮不相上下的谋士,三国第一谋士 诸葛亮,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四大谋士

    张郃是魏国人,后来做了降兵,归顺于曹操。曹操也是个大气的人,喜欢能人,即使是敌军的,只要能为他效力,他都热烈欢迎。张郃这个人也是个有才华的人,在战场上也很有自己的策略,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打过很多胜仗,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诸葛亮都非常忌惮他。这样一个有谋略的人,但是却在一次跟张飞的对战中失手了。

  • 他是三国著名的武将,身经百战,却因狂傲自大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最狂傲自大的武将,三国里因自大而死的人,三国死得最憋屈的十大名将

    虽然我们平时对三国的最多了解也就是通过电视剧,而对于孙策的描述,电视剧里的情节也只是寥寥几个镜头,不足以让世人了解这样一位猛将。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孙策确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17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孙坚征战沙场。无数次的冲锋陷阵,立过许多功劳。孙坚死后,孙策继续继承父亲的遗志,不甘心在袁术手下碌碌

  • 亭长的差事适合刘邦,干的正起劲的时候,他为何开始造反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当亭长职位有多大,刘邦什么时候当上亭长,刘邦的亭长放到现在是什么职务

    刘邦剧照刘邦性格从小宽厚仁爱,十分开朗,平时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从不像正儿八经人家的孩子一样认真干农活,帮助父母操持家务。他天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到处忽悠吹牛,可能就差提溜个鸟笼子天天遛鸟了。他喜欢交朋友,虽然没钱,但出手比较大方,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吃喝喝。吃喝没钱了,厚着脸皮,赊账打白条